音圈电机接线图

合集下载

电机接法

电机接法

双速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接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图示出了/YY接线的变更原理,它属于恒功率调速。

当定子绕组D1,D2,D3的接线端接电源,D4,D5,D6接线端悬空时,三相定子绕组接成了三角形。

此时每相绕组中的线圈①、线圈②互相串联其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每相具有4个级。

若将定子绕组的D4,D5,D63个接线端接电源,D1,D2,D3短接为星点,则把原来的三角形接线改为双星形接线,此时每相绕级中的线圈①线圈②并联,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每相绕组具有两个级。

综上可知,变更电动机定子绕组的△/YY接线,就改变了极对数。

接法具有四级,对应低速;YY接线具有两级,对应高速,由此改变了电动机的转速。

应当强调指出,当把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接线变更为YY 接线时,接线的电源相序必须反相,从而保证电动机由低速到高速旋转方向的一致性。

△/YY变换绕组接线示意图
2)三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
一般三速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具有两套绕组,其中一套绕组成△/YY,另一套绕组连接成Y,如下图。

假设将D1,D2,D3接线端接电源时,电动机有8个级;将D4,D5,D6接线端接电源,D1,D2,D3短接成星点时,电动机有4个级;将D7,D8,D9接线端接电源时,电动机呈6个级。

故将不同的端头接向电源,电动机便有8,6,4三种级数及对应得转速。

电机布线和接线图大全

电机布线和接线图大全

电机布线和接线图大全第1章三相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 11.1 三相单层叠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21.1.1 24槽2极单层叠式绕组 31.1.2 24槽6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41.1.3 36槽2极单层叠式绕组 51.1.4 36槽6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61.1.5 48槽4极(a=2)单层叠式绕组 71.1.6 48槽8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81.1.7 48槽8极(a=2)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9 1.1.8 48槽12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01.1.9 48槽12极(a=2)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1 1.1.10 60槽10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21.1.11 72槽8极(a=2)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3 1.1.12 72槽18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41.1.13 72槽18极(a=3)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51.1.14 90槽10极单层叠式(庶极)绕组 161.2 三相单层链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171.2.1 12槽2极单层链式绕组 181.2.2 24槽4极单层链式绕组 191.2.3 24槽8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201.2.4 30槽10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211.2.5 36槽6极单层链式绕组 221.2.6 36槽6极(a=2)单层链式绕组 231.2.7 36槽6极(a=3)单层链式绕组 241.2.8 36槽12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251.2.9 42槽14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261.2.10 48槽8极单层链式绕组 271.2.11 48槽8极(a=2)单层链式绕组 281.2.12 48槽8极(a=4)单层链式绕组 291.2.13 48槽16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301.2.14 60槽10极单层链式绕组 311.2.15 72槽12极单层链式绕组 321.2.16 72槽24极单层链式(庶极)绕组 331.3 三相单层同心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341.3.1 24槽2极单层同心式绕组 351.3.2 24槽2极(a=2)单层同心式绕组 361.3.3 36槽2极单层同心式绕组 371.3.4 36槽2极(a=2)单层同心式绕组 381.3.5 36槽4极(a=2)单层同心式(庶极)绕组 39 1.3.6 48槽4极单层同心式绕组 401.3.7 48槽4极(a=2)单层同心式绕组 411.3.8 48槽4极(a=4)单层同心式绕组 421.3.9 48槽8极单层同心式(庶极)绕组 431.3.10 48槽8极(a=4)单层同心式(庶极)绕组 44 1.3.11 72槽8极(a=2)单层同心式(庶极)绕组 451.4 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461.4.1 18槽2极单层交叉式绕组 471.4.2 18槽2极单层交叉式(长等距)绕组 481.4.3 18槽2极单层交叉式(短等距)绕组 491.4.4 36槽4极单层交叉式绕组 501.4.5 36槽4极(a=2)单层交叉式绕组 511.4.6 36槽4极单层交叉式(长等距)绕组 521.4.7 36槽4极单层交叉式(短等距)绕组 531.4.8 54槽6极单层交叉式绕组 541.4.9 54槽6极(a=3)单层交叉式绕组 551.4.10 60槽8极(a=2)单层交叉式(庶极)绕组 56 1.5 三相单层同心交叉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571.5.1 18槽2极单层同心交叉式绕组 581.5.2 30槽2极单层同心交叉式绕组 591.5.3 30槽4极单层同心交叉式(庶极)绕组 601.5.4 36槽4极单层同心交叉式绕组 611.5.5 36槽4极(a=2)单层同心交叉式绕组 62第2章三相交流电动机双层绕组 632.1 三相双层叠式2极绕组布线接线图 632.1.1 12槽2极(y=5)双层叠式绕组 642.1.2 24槽2极(y=7)双层叠式绕组 652.1.3 24槽2极(y=10)双层叠式绕组 662.1.4 36槽2极(y=13)双层叠式绕组 672.1.5 36槽2极(y=13、a=2)双层叠式绕组 68 2.1.6 42槽2极(y=15、a=2)双层叠式绕组 69 2.1.7 42槽2极(y=16、a=2)双层叠式绕组 70 2.1.8 48槽2极(y=17、a=2)双层叠式绕组 71 2.2 三相双层叠式4极绕组布线接线图 722.2.1 24槽4极(y=5)双层叠式绕组 722.2.2 24槽4极(y=5、a=2)双层叠式绕组 732.2.3 36槽4极(y=7)双层叠式绕组 742.2.4 36槽4极(y=7、a=2)双层叠式绕组 752.2.5 36槽4极(y=7、a=4)双层叠式绕组 762.2.6 36槽4极(y=8)双层叠式绕组 772.2.7 36槽4极(y=8、a=2)双层叠式绕组 782.2.8 36槽4极(y=9)双层叠式绕组 792.2.9 45槽4极(y=9)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802.2.10 48槽4极(y=9、a=2)双层叠式绕组 812.2.11 48槽4极(y=10、a=2)双层叠式绕组 822.2.12 48槽4极(y=10、a=4)双层叠式绕组 832.2.13 48槽4极(y=11、a=4)双层叠式绕组 842.2.14 48槽4极(y=12、a=2)双层叠式绕组 852.2.15 60槽4极(y=11、a=2)双层叠式绕组 862.2.16 60槽4极(y=11、a=4)双层叠式绕组 872.2.17 60槽4极(y=12、a=4)双层叠式绕组 882.2.18 60槽4极(y=13、a=2)双层叠式绕组 892.2.19 60槽4极(y=13、a=4)双层叠式绕组 902.2.20 60槽4极(y=14、a=4)双层叠式绕组 912.2.21 72槽4极(y=15、a=4)双层叠式绕组 922.2.22 72槽4极(y=16、a=4)双层叠式绕组 932.3 三相双层叠式6极绕组布线接线图 942.3.1 24槽6极(y=4)双层叠式(不规则布线)绕组 94 2.3.2 24槽6极(y=4)双层叠式(不规则同循环)绕组 95 2.3.3 27槽6极(y=4)双层叠式绕组 962.3.4 36槽6极(y=5)双层叠式绕组 972.3.5 36槽6极(y=5、a=2)双层叠式绕组 982.3.6 45槽6极(y=6)双层叠式绕组 992.3.7 45槽6极(y=7)双层叠式绕组 1002.3.8 48槽6极(y=6)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012.3.9 48槽6极(y=7)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022.3.10 48槽6极(y=7、a=2)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032.3.11 54槽6极(y=7、a=2)双层叠式绕组 1042.3.12 54槽6极(y=8)双层叠式绕组 1052.3.13 54槽6极(y=8、a=2)双层叠式绕组 1062.3.14 54槽6极(y=8、a=3)双层叠式绕组 1072.3.15 54槽6极(ay=ad=3)三相正弦内角星形双层叠式绕组1082.3.16 72槽6极(y=9、a=6)双层叠式绕组 1092.3.17 72槽6极(y=10、a=2)双层叠式绕组 1102.3.18 72槽6极(y=10、a=3)双层叠式绕组 1112.3.19 72槽6极(y=10、a=6)双层叠式绕组 1122.3.20 72槽6极(y=11、a=2)双层叠式绕组 1132.3.21 72槽6极(y=11、a=3)双层叠式绕组 1142.3.22 72槽6极(y=11、a=6)双层叠式绕组 1152.3.23 72槽6极(y=12、a=2)双层叠式绕组 1162.3.24 72槽6极(y=12、a=3)双层叠式绕组 1172.4 三相双层叠式8极绕组布线接线图 1182.4.1 36槽8极(y=4)双层叠式绕组 1182.4.2 36槽8极(y=4、a=2)双层叠式绕组 1192.4.3 45槽8极(y=5)双层叠式绕组 1202.4.4 48槽8极(y=5)双层叠式绕组 1212.4.5 48槽8极(y=5、a=2)双层叠式绕组 1222.4.6 54槽8极(y=5、a=2)双层叠式绕组 1232.4.7 54槽8极(y=6)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242.4.8 54槽8极(y=6、a=2)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252.4.9 60槽8极(y=6、a=2)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262.4.10 60槽8极(y=7、a=2)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272.4.11 60槽8极(y=7、a=4)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282.4.12 72槽8极(y=8、a=2)双层叠式绕组 1292.4.13 72槽8极(y=8、a=4)双层叠式绕组 1302.4.14 72槽8极(y=8、a=8)双层叠式绕组 1312.5 三相双层叠式10极、12极、16极绕组布线接线图 1322.5.1 36槽10极(y=3)双层叠式绕组 1322.5.2 45槽10极(y=4)双层叠式绕组 1332.5.3 54槽10极(y=5、a=2)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342.5.4 60槽10极(y=5、a=5)双层叠式绕组 1352.5.5 90槽10极(y=8、a=10)双层叠式绕组 1362.5.6 45槽12极(y=3)双层叠式绕组 1372.5.7 54槽12极(y=4)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382.5.8 54槽12极(y=4、a=4)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392.5.9 54槽16极(y=3)双层叠式(分数)绕组 140第3章三相单双层及其他型式绕组 1413.1 三相单双层混合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1413.1.1 18槽2极(yp=9)单双层混合式(A类)绕组 1423.1.2 18槽2极(yp=8)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33.1.3 24槽2极(yp=10)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43.1.4 36槽2极(yp=16)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53.1.5 36槽2极(yp=16、a=2)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6 3.1.6 36槽4极(yp=8)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73.1.7 42槽2极(yp=18、a=2)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8 3.1.8 48槽2极(yp=22、a=2)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49 3.1.9 60槽4极(yp=14、a=4)单双层混合式(B类)绕组 150 3.2 三相双层同心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1513.2.1 24槽4极(yp=5)双层同心式绕组 1523.2.2 36槽4极(yp=7)双层同心式绕组 1533.2.3 36槽4极(yp=8、a=2)双层同心式绕组 1543.2.4 36槽6极(yp=5)双层同心式绕组 1553.2.5 48槽4极(yp=10、a=4)双层同心式绕组 1563.3 三相双层链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1573.3.1 12槽4极(y=2)双层链式绕组 1583.3.2 12槽4极(y=3)双层链式绕组 1593.3.3 18槽6极(y=3)双层链式绕组 1603.3.4 24槽8极(y=3)双层链式绕组 1613.3.5 36槽12极(y=2)双层链式绕组 1623.3.6 45槽16极(y=3、q=15/16)双层链式绕组 1633.3.7 48槽16极(y=3)双层链式绕组 1643.3.8 54槽20极(y=3、q=9/10)双层链式绕组 1653.3.9 72槽24极(y=3)双层链式绕组 166第4章三相延边三角形起动电动机绕组 1674.1 三相双层改绕延边三角形起动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图 1674.1.1 36槽2极(y=13、a=1)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684.1.2 36槽2极(y=13、a=2)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694.1.3 42槽2极(y=15、a=2)3:4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04.1.4 48槽2极(y=17、a=2)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14.1.5 48槽4极(y=10、a=2)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24.1.6 48槽4极(y=11、a=4)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34.1.7 54槽6极(y=8、a=2)1:2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44.1.8 54槽6极(y=8、a=3)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54.1.9 48槽8极(y=5、a=2)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64.1.10 54槽8极(y=6、a=2)4:5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74.1.11 72槽8极(y=8)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84.1.12 72槽8极(y=8、a=2)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794.1.13 72槽8极(y=8、a=4)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804.2 三相单层改绕延边三角形起动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图 1814.2.1 24槽2极(a=1)单层同心式改绕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824.2.2 30槽2极(a=1)单层同心交叉式改绕3:2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834.2.3 30槽2极(a=1)单层同心交叉式改绕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844.2.4 30槽2极(a=1)单层同心交叉式改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854.2.5 36槽4极(a=1)单层交叉式改绕1:2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864.2.6 36槽4极(a=1)单层交叉式改绕2: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874.2.7 36槽4极(a=1)单层交叉式改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884.2.8 36槽4极(a=2)单层交叉式改绕1:2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894.2.9 36槽4极(a=2)单层交叉式改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904.2.10 36槽6极(a=1)单层链式改绕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914.2.11 36槽6极(a=1)单层链式改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924.2.12 48槽8极(a=1)单层链式改绕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1934.2.13 48槽8极(a=1)单层链式改绕双层1:1抽头延边三角形绕组 194第5章三相变极国产基本系列双速电动机绕组 1955.1 4/2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1955.1.1 24槽4/2极△/2Y(y=6)双速绕组 1965.1.2 24槽4/2极△/2Y(y=7)双速绕组 1975.1.3 24槽4/2极2Y/2Y(y=6)双速绕组 1985.1.4 36槽4/2极△/2Y(y=9)双速绕组 1995.1.5 36槽4/2极△/2Y(y=10)双速绕组 2005.1.6 36槽4/2极Y/Y(y=9)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015.1.7 48槽4/2极△/2Y(y=12)双速绕组 2025.2 8/2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2035.2.2 36槽8/2极Y/2Y(y=15、S≠)双速绕组 204 5.2.3 36槽8/2极Y/2△(y=15、S≠)双速绕组 205 5.2.4 36槽8/2极Y/2△(y=15、S=3)双速绕组 206 5.3 6/4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2065.3.1 24槽6/4极△/2Y(y=4)双速绕组 2075.3.2 36槽6/4极△/2Y(y=6,同转向)双速绕组 208 5.3.3 36槽6/4极△/2Y(y=7,反转向)双速绕组 209 5.3.4 36槽6/4极Y/2Y(y=7,同转向)双速绕组 210 5.3.5 36槽6/4极Y/2Y(y=7,反转向)双速绕组 211 5.3.6 36槽6/4极Y/2Y(y=7,同转向)双速绕组 212 5.3.7 72槽6/4极△/2Y(y=13)双速绕组 2135.4 8/4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2145.4.1 24槽8/4极△/2Y(y=3)双速绕组 2145.4.2 36槽8/4极△/2Y(y=5)双速绕组 2155.4.3 36槽8/4极Y/Y(y=5)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16 5.4.4 48槽8/4极△/2Y(y=6)双速绕组 2175.4.5 48槽8/4极△/2Y(y=7)双速绕组 2185.4.6 54槽8/4极△/2Y(y=7)双速绕组 2195.4.7 60槽8/4极△/2Y(y=8)双速绕组 2205.4.8 72槽8/4极△/2Y(y=9)双速绕组 2215.4.9 72槽8/4极△/2Y(y=10)双速绕组 2225.4.10 96槽8/4极△/2Y(y=12)双速绕组 2235.4.11 96槽8/4极△/2Y(y=15)双速绕组 2245.5 8/6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2255.5.1 36槽8/6极△/2Y(y=4)双速绕组 2255.5.2 36槽8/6极△/2Y(y=5)双速绕组 2265.5.3 54槽8/6极△/2Y(y=6)双速绕组 2275.6 12/6极双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2285.6.1 36槽12/6极△/2Y(y=3)双速绕组 2285.6.3 54槽12/6极Y/Y(y=5)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305.6.4 72槽12/6极△/2Y(y=6)双速绕组 2315.6.5 72槽12/6极Y/2Y(y=8)双速绕组 2325.6.6 72槽12/6极Y/2Y(双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33第6章三相变极电动机国产、派生及设备专用系列双速绕组 2346.1 派生、专用系列常规接法的双速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图 2346.1.1 36槽10/2极Y/2Y(y=10)双速绕组 2356.1.2 36槽16/4极△/2Y(y=7)双速绕组 2366.1.3 36槽16/4极Y/2Y(y=7)双速绕组 2376.1.4 48槽16/4极Y/2Y(y=9)双速绕组 2386.1.5 48槽10/8极△/2Y(y=5)双速绕组 2396.1.6 54槽24/6极Y/2Y(y=7、S=1)双速绕组 2406.1.7 54槽24/6极Y/2Y(y=7、S≠,非正规分布)双速绕组 2416.1.8 54槽24/6极Y/2Y(y=7、S≠,正规分布)双速绕组 2426.1.9 54槽24/6极Y/2Y(y=7、S=1,非正规分布)双速绕组2436.1.10 54槽24/6极Y/2Y(y=7、S=11/2?,正规分布)双速绕组 2446.1.11 72槽24/6极Y/2Y(y=9、S=2)双速绕组 2456.1.12 72槽24/6极Y/2Y(y=10、S=2)双速绕组 2466.1.13 72槽24/6极Y/2Y(y=9、S≠)双速绕组 2476.1.14 72槽32/8极Y2Y(y=7、S≠)双速绕组 2486.1.15 72槽32/8极Y/2Y(y=7、S≠,非正规分布)双速绕组2496.1.16 72槽32/8极Y/2Y(y=7、S=1)双速绕组 2506.2 双速电动机派生、专用系列特种接法的绕组布线接线图 2516.2.1 36槽6/4极3Y/4Y(y=6)双速绕组 2546.2.2 36槽6/4极3Y/3Y(y=7)双速绕组 2556.2.3 36槽6/4极Y+3Y/3Y(y=7)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566.2.4 36槽8/4极Y/2Y(y=5)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576.2.5 36槽10/2极Y/Y(y=10)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586.2.6 36槽12/4极Y/3Y(y=8)双速绕组 2596.2.7 48槽8/2极Y/2Y(y=17)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06.2.8 48槽16/4极Y/2Y(y=9)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16.2.9 60槽10/4极Y/2Y(y=17)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26.2.10 72槽6/4极3Y/3Y(y=12)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3 6.2.11 72槽8/6极2Y+3Y/3Y(y=10)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4 6.2.12 72槽10/8极Y/△(y=8)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656.2.13 72槽12/6极3△/6Y(y=6)双速绕组 2666.2.14 72槽14/8极Y/2△(y=7)双速绕组 2676.2.15 72槽16/6极Y/2△(y=13)双速绕组 2686.2.16 72槽24/8极Y/3Y(y=8)双速绕组 2696.2.17 90槽12/10极Y+3Y/3Y(y=8)换相变极双速绕组 270 6.2.18 96槽8/4极2Y/△(y=12)双速绕组 2716.2.19 96槽8/4极Y+2Y/△(y=12)双速绕组 2726.3 变极电动机单层布线双速绕组 2736.3.1 24槽4/2极△/2Y单层叠式(y=7)双速绕组 2746.3.2 24槽8/2极△/2 Y单层双距双速绕组 2756.3.3 36槽4/2极△/2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766.3.4 36槽6/4极△/2Y(y=7)单层双速绕组 2776.3.5 36槽6/4极Y/2Y单层同心交叉式双速绕组 2786.3.6 36槽8/6极△/2Y(y=5)单层叠式双速绕组 2796.3.7 36槽12/6极△/2Y单层链式双速绕组 2806.3.8 48槽4/2极△/2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816.3.9 48槽8/4极△/2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826.3.10 48槽16/4极Y/2Y单层双距双速绕组 2836.3.11 72槽6/4极△/2Y(y=13)单层叠式双速绕组 2846.3.12 72槽6/4极3Y/3Y单层同心交叉式双速绕组 2856.3.13 72槽8/4极△/2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866.3.14 72槽12/6极△/2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876.3.15 72槽12/6极3Y/6Y单层同心式双速绕组 288 6.3.16 72槽24/6极Y/2Y单层双距双速绕组 289第7章单相交流电动机常规布线绕组 2907.1 单相单层叠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2907.1.1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叠式绕组 2917.1.2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交叠(链)式绕组 292 7.1.3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叠式(不等距)绕组 293 7.1.4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叠式(副链)绕组 294 7.1.5 24槽4极(运行型)单层叠式(长等距)绕组 295 7.1.6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叠式(同心)绕组 296 7.2 单相单层链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2977.2.1 16槽4极单层链式(电风扇)绕组 2987.2.2 24槽4极单层链式Y形)绕组 2997.2.3 24槽6极单层链式绕组 3007.2.4 28槽14极单层链式(庶极吊扇)绕组 3017.2.5 32槽16极单层链式(庶极吊扇)绕组 3027.2.6 36槽18极单层链式(庶极吊扇)绕组 3037.3 单相单层同心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3047.3.1 18槽2极(起动型)单层同心式绕组 3057.3.2 24槽2极(起动型)单层同心式绕组 3067.3.3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同心式(副链)绕组 307 7.3.4 24槽4极(运行型)单层同心式(交叉)绕组 308 7.3.5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同心式(交叠)绕组 309 7.3.6 24槽4极(起动型)单层同心式绕组 3107.4 单相双层叠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3117.4.1 18槽4极(y=4)双层叠式(起动型)绕组 312 7.4.2 24槽4极(y=4)双层叠式(运行型)绕组 313 7.4.3 24槽4极(y=4)双层叠式(起动型)绕组 314 7.4.4 24槽6极(y=3)双层叠式(运行型)绕组 3157.5 单相双层链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3167.5.1 8槽4极双层链式(电风扇)绕组 3177.5.2 28槽14极双层链式(吊扇)绕组 3187.5.3 28槽14极双层链式(深槽吊扇)绕组 3197.5.4 32槽16极双层链式(吊扇)绕组 3207.5.5 36槽18极双层链式(吊扇)绕组 3217.6 单相单双层混合式绕组布线接线图 3227.6.1 12槽2极(yp=5)单双层(A类运行型)绕组 323 7.6.2 12槽4极(yp=2)单双层(非正交运行型)绕组 324 7.6.3 24槽4极(yp=3)单双层(B类起动型)绕组 325 7.6.4 32槽4极(yp=6)单双层(B类运行型)绕组 326 7.6.5 36槽4极(yp=9)单双层(A/B类运行型)绕组 327 第8章单相电动机正弦绕组 3288.1 单相国产系列电动机正弦绕组布线接线图 3288.1.1 12槽2极3/3—A正弦绕组 3298.1.2 12槽2极3/3—B正弦绕组 3308.1.3 12槽4极2/1—A/B正弦绕组 3318.1.4 16槽2极3/3—B正弦绕组 3328.1.5 16槽4极2/2—A正弦绕组 3338.1.6 18槽2极4/4—B/A正弦绕组 3348.1.7 24槽2极5/4—A正弦绕组 3358.1.8 24槽2极5/5—B正弦绕组 3368.1.9 24槽2极6/4—B正弦绕组 3378.1.10 24槽2极6/5—B正弦绕组 3388.1.11 24槽2极6/6—B正弦绕组 3398.1.12 24槽4极3/2—A正弦绕组 3408.1.13 24槽4极3/3—A正弦绕组 3418.1.14 36槽4极4/2—A/B正弦绕组 3428.1.15 36槽4极4/3—A/B正弦绕组 3438.1.16 36槽4极4/3—B/A正弦绕组 3448.2 单相专用型电动机正弦绕组布线接线图 3458.2.1 12槽2极2/2—A正弦绕组 3458.2.2 24槽2极4/2—B正弦绕组 3468.2.3 24槽2极4/3—B正弦绕组 3478.2.4 24槽2极4/4—A正弦绕组 3488.2.5 24槽2极4/4—B正弦绕组 3498.2.6 24槽2极5/3—A正弦绕组 3508.2.7 24槽2极5/3—B正弦绕组 3518.2.8 24槽2极5/4—B正弦绕组 3528.2.9 24槽2极6/6—A正弦绕组 3538.2.10 24槽4极2/2—A正弦绕组 3548.2.11 24槽4极2/2—B正弦绕组 3558.2.12 32槽4极3/2—B正弦绕组 3568.2.13 32槽4极3/3—A正弦绕组 3578.2.14 32槽4极3/3—B正弦绕组 3588.2.15 32槽4极4/3—A正弦绕组 3598.2.16 36槽2/12极(双绕组)L/Y联结双速绕组 360 8.2.17 48槽2/16极(双绕组)L/Y联结双速绕组 361 8.3 单相罩极电动机正弦绕组布线接线图 3628.3.1 16槽2极3B/1正弦分布罩极式绕组 3638.3.2 16槽2极4B/2正弦分布罩极式绕组 3648.3.3 18槽2极3B/2正弦分布(交叠)罩极式绕组 365 8.3.4 18槽2极3B/2正弦分布(同心)罩极式绕组 366 8.3.5 20槽2极5B/2正弦分布(θ=36°)罩极式绕组 367 8.3.6 20槽2极5B/2正弦分布(θ=45°)罩极式绕组 368 8.3.7 24槽2极5A/2正弦分布罩极式绕组 3698.3.8 24槽2极5B/3正弦分布罩极式绕组 3708.3.9 24槽4极3A/2正弦分布罩极式绕组 3718.3.10 16槽2极4/2分布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28.3.11 20槽2极5/2分布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38.3.12 24槽2极5/2分布(θ=60°)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4 8.3.13 24槽2极5/2分布(θ=4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5 8.3.14 24槽2极5/2分布(θ=52.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6 8.3.15 24槽2极5/2分布(θ=22.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7 8.3.16 24槽2极5/2分布(θ=37.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8 8.3.17 24槽2极6/2分布(θ=4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79 8.3.18 24槽2极6/2分布(θ=37.5°)罩极式改正弦绕组 380 第9章单相电动机调速型绕组 3819.1 单相电风扇抽头式调速绕组布线接线图 3819.1.1 8槽4极L—2型4/2—2/2—2/2双速绕组 3849.1.2 8槽4极L—2型4/2—4/3—2/3双速绕组 3859.1.3 8槽4极L—2型4/2—4/4—4/4三速绕组 3869.1.4 8槽4极L—2型4/2—2/3—4/3三速绕组 3879.1.5 12槽4极L—2型(异形槽)单双层双速绕组 3889.1.6 16槽4极L—1型4/2—4—4/2三速绕组 3899.1.7 16槽4极L—2型4—2—2双速绕组 3909.1.8 16槽4极L—2型4—2(2/2)2/2双速绕组 3919.1.9 16槽4极L—2型4—4/2—4/2三速绕组 3929.1.10 16槽4极L—2型4—4/3—8/3三速绕组 3939.1.11 16槽4极L—2型4—2—4/2三速绕组 3949.1.12 16槽4极L—1W型4/2—4—4/2三速绕组 3959.1.13 16槽4极T—1N型2(2/2)4—2/2双速绕组 396 9.1.14 16槽4极T—1W型2(2/2)—4—2/2双速绕组 397 9.1.15 16槽4极T—1N型4/2—4—4/2三速绕组 3989.1.16 16槽4极T—2N型4—4/2—4/2三速绕组 3999.1.17 16槽4极T—2W型4—4/2—4/2三速绕组 4009.1.18 16槽4极T—1W型4/2—4—4/2三速绕组 4019.1.19 16槽4极Ф—1型4/2—4—4/2三速绕组 4029.1.20 16槽4极h—2型4 2/2—2(2/2)三速绕组 403 9.1.21 16槽4极T/L—2型4—4/2—4/2三速绕组 4049.1.22 24槽8极L—2型8—8/6—16/6三速绕组 4059.1.23 24槽8极L—2型8—8/4—8/4三速绕组 4069.1.24 24槽8极L—2型8—4/3—8/3三速绕组 4079.1.25 32槽8极L—2型8—8/2—8/2(相对均衡)三速绕组4089.1.26 32槽8极L—2型8—8/2—8/2(均衡)双速绕组 4099.1.27 32槽8极L—2型8—8/2—8/2(对称)四速绕组 4109.1.28 32槽8极T—2W型8—8/2—8/2(均衡对称)三速绕组4119.1.29 32槽8极T—2N型8—8/2—8/2(均衡对称)三速绕组4129.1.30 32槽8极T—2W型8—8/2—8/2(对称)五速绕组 4139.1.31 36槽6极T—2W型6—6—3(6/2)(相对均衡)四速绕组 4149.1.32 36槽6极T—2W型6—6—4(4/2)(对称)五速绕组4159.1.33 36槽6极T—2W型6—6—12/2(相对均衡)五速绕组4169.1.34 36槽6极L—1/2型6—6—12/2(对称调速)五速绕组4179.1.35 36槽6极T—2W型6—6—6(对称)四速绕组 4189.2 单相抽头调速正弦绕组布线接线图 4199.2.1 12槽2极L—2型B类正弦2—1—1双速绕组 4219.2.2 12槽2极L—2型(异形槽)A类正弦2—2—1三速绕组4229.2.3 24槽4极L—2型A类正弦3—2—1双速绕组 4239.2.4 24槽4极L—2型A类正弦3—2—1(对称)三速绕组 4249.2.5 24槽4极L—2型A类正弦3—2—2(对称)三速绕组 4259.2.6 24槽4极L—2型A类正弦3—2—2(均衡)三速绕组 4269.2.7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3—2—1双速绕组 4279.2.8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3—2—2(对称)三速绕组 4289.2.9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3—3—2(对称)三速绕组 4299.2.10 24槽4极T—1W型A类正弦3—2—2(对称)三速绕组4309.2.11 24槽4极T—2W型B类正弦3—2—2(对称)三速绕组4319.2.12 24槽4极T—2W型B类正弦3—2—2(均衡)三速绕组4329.2.13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2—11/2—1(对称调速)双速绕组 4339.2.14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2—1—1(均衡调速)双速绕组 4349.2.15 24槽4极L—2型B类正弦2—1—1(对称调速)三速绕组 4359.2.16 24槽6极T—2W型A类正弦2—1—1(相对均衡)三速绕组 4369.2.17 24槽6极L—2型A类正弦2—1—1(相对均衡)三速绕组 4379.2.18 24槽6极L—2型A类正弦2—1—1(均衡)双速绕组4389.2.19 32槽4极L—2型B类正弦3—2—1(均衡)双速绕组4399.2.20 32槽4极T—2W型B类正弦3—1—2(均衡)三速绕组4409.2.21 32槽4极T—2W型B类正弦3—1—2(对称)三速绕组4419.2.22 32槽4极L—2型B类正弦3—1—11/2(对称)三速绕组 4429.2.23 32槽8极L—1型B类单双层四速绕组 4439.2.24 36槽4极L—2型B/A类正弦4—3—3双速绕组 444速绕组 4459.2.26 36槽4极L—1/2型B/A正弦3—3—(3+2)(均衡)三速绕组 4469.2.27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2+2)(均衡)三速绕组 4479.2.28 36槽4极L—2型A/B类正弦3—2—2(对称)三速绕组4489.2.29 36槽4极L—2型A/B类正弦3—2—2(均衡)三速绕组4499.2.30 36槽4极L—2型B/A类正弦3—2—2(均衡)三速绕组4509.2.31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1+1)(对称)四速绕组 4519.2.32 36槽4极L—2型B/A类正弦3—2—2(均衡对称)四速绕组 4529.2.33 36槽4极L—2型A/B类正弦3—2—2(均衡对称)四速绕组 4539.2.34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1+2)(均衡对称)四速绕组 4549.2.35 36槽4极L—2型A/B类正弦3—2—2(对称)五速绕组4559.2.36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2+2)(均衡)五速绕组 4569.2.37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1+1)(对称)五速绕组 4579.2.38 36槽4极L—1/2型A/B类正弦3—2—(2+2)(对称)五速绕组 4589.2.39 36槽6极T—2W型A类正弦2—1—1(相对均衡)三速绕组 459绕组 4609.2.41 36槽6极T—2W型A类正弦2—1—1(对称)四速绕组4619.2.42 36槽6极T—2W型B类正弦2—1—1(对称)四速绕组4629.3 单相变极调速电动机绕组 4639.3.1 16槽4/2极1/2—L单相运行型(单同心)双速绕组 4649.3.2 16槽4/2极1/2—L单相运行型(双叠式)双速绕组 4659.3.3 16槽4/2极2/2—L单相运行型(双叠式)双速绕组 4669.3.4 18槽4/2极1/2—L单相起动型(单双层)双速绕组 4679.3.5 24槽4/2极1/1—L单相起动型(双叠式)双速绕组 4689.3.6 24槽4/2极1/2—L单相运行型(双同心)双速绕组 4699.3.7 24槽6/4极2/2—L单相运行型(双叠式)双速绕组 470附录 471附录1 移动式(汽油、柴油)交流三相发电机双层叠式绕组 471 附图1-1 36槽4极(y=7、a=1)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72附图1-2 36槽4极(y=7、a=2)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73附图1-3 36槽4极(y=7、a=4)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74附图1-4 36槽4极(y=7、a=1)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75 附图1-5 36槽4极(y=7、a=2)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76 附图1-6 36槽4极(y=8、a=1)三次谐波励磁三相交流有刷发电机定子绕组 477附图1-7 48槽4极(y=9、a=2)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78附图1-8 48槽4极(y=10、a=2)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79 附图1-9 48槽4极(y=10、a=4)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80 附图1-10 60槽4极(y=11、a=2)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81附图1-11 60槽4极(y=11、a=4)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82附图1-12 60槽4极(y=12、a=4)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83附图1-13 60槽4极(y=12、a=4)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484附图1-14 60槽4极(y=13、a=2)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85 附图1-15 60槽4极(y=13、a=4)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 486 附录2 移动式(汽油、柴油)交流发电机单相、三相单层布线绕组 487附图2-1 18槽6极(y=3、a=1)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用交流励磁机电枢绕组 488附图2-2 30槽10极(y=3、a=1)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用交流励磁机电枢绕组 489附图2-3 36槽12极(ys=3、as=1)三次谐波励磁(庶极同心基波)三相有刷发电机副绕组 490附图2 4 36槽12极(ys=3、as=1)三次谐波励磁(同心基波)三相有刷发电机副绕组 491附图2-5 36槽12极(ys=3、as=1)三次谐波励磁(单链基波)三相有刷发电机副绕组 492附图2-6 48槽12极(ys=4、as=1)三次谐波励磁(单链基波)三相有刷发电机副绕组 493附图2-7 48槽4极(y=11.9、a=2)三次谐波励磁三相交流有刷发电机定子绕组 494附图2-8 30槽2极(a=1、2)逆序励磁单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95附图2-9 36槽2极(a=1、2)逆序励磁单相交流无刷发电机绕组 496附图2-10 36槽4极(a=1、2)单相交流发电机(同心式)定子主绕组 497附图2-11 36槽4极(a=2、4)单相交流发电机(同心式)定子主绕组 498附图2-12 36槽12极(y=2、a=1)单相交流发电机定子副绕组499。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根据音圈电机的特点,文章设计了一种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

该电路基于反相放大的原理,实现了对驱动信号的双倍放大,增加了放大倍数。

同时,设计了电压保护电路以消除电机反电动势对电路本身的影响,防止损坏电路。

为避免驱动电压过大对电机造成损坏,设计了电流监控模块。

当驱动电流过大时,即让电机停止工作,以起到保护电机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有效实现对电机的驱动,并已经成功用于音圈电机的控制系统中。

标签: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电压保护;电流监控作为一种直线运动电机,音圈电机具有推力大、行程远、体积小、运动连续的特点[1][2],采用合适的闭环控制方式和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可以使运动精度达到微米量级[3]。

现广泛应用于二维精密定位[4],系统隔振[5]以及光学振动台[6]的设计中。

音圈电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直线型与曲线型两种方式[1]。

由于与其他形式的电机区别较大[7][8][9],通用的电机驱动器无法满足音圈电机的应用需求。

另外,音圈电机是一种功率型器件,需要驱动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功率,所以需要针对音圈电机的特点为其设计专用的驱动模块。

音圈电机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直流驱动以及PWM方式驱动。

PWM驱动方式目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机驱动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专用的芯片,价格较高[10][11]。

另外,这种工作方式下的输入输出信号不满足线性关系,会增加控制器的设计难度。

而直流驱动的方式则简单直观,价格便宜,且输入输出信号满足线性关系,可以简化控制器的设计。

文章针对音圈电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直流驱动电路,并对电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电流监控模块以及保护电路,保障了电机及电路的正常工作。

1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原理简介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中的控制信号X(t),设计范围为-5V~+5V。

X(t)直接控制了音圈电机动子的运动速度以及运动方向。

将控制信号X(t)输入到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控制信号将被放大Auf1倍,则反相放大器1的输出信号为(1)将信号Uo1分成两路,分别接在音圈電机的正端和反相放大器2上。

三分钟看懂电机接线方法,太简单了

三分钟看懂电机接线方法,太简单了

三分钟看懂电机接线⽅法,太简单了“学习坚持住,⽩菜变⼤树”,今天给⼤家讲解⼀下,三分钟看懂电机的接线⽅法。

电机的接线⽅法⽆外乎以下两种:
1a星形接法(实物图)
1b星形接法(原理图)
2a三⾓形接法(实物图)
2b三⾓形接法(原理图)
星形和三⾓形接法在电压上和电流上的区别
三⾓形接法时电机相电压等于线电压;线电流等于根号3倍的相电流。

星形接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根号3倍,⽽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第⼀,记住电机接线端的样⼦,⼀横为 ,三竖为△。

并且记住他们的区别,就会应⽤⾃如。

Y系列电动机绕组维修接线图概要

Y系列电动机绕组维修接线图概要

三相感应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图范例一。

二极 12槽布线接线图属于小型电动机 , 一般采用单层绕组总线圈数 =12/2=6; 极相组数 =2*3=6; 每组线圈数 =6/6=1; 级距 =12/2=6;由于单层绕组每槽只能嵌一个线圈 , 每个线圈所跨占的线槽必须留 4个空槽 , 以供另二相的嵌线 , 所以节距 =极距 -1=6-1=5(1~6嵌线顺袤二种 :(A 每嵌好一槽向后退 , 空一槽再嵌一槽 . 以此类推(B 每嵌好一相后 , 再嵌另一相 .好一相后 , 端部即用纱带包扎好 , 以代替隔相纸 .二。

二极 18槽布线接线图一般采用单层绕组 .总线圈数 =18/2=9; 极相槽数 =2*3=6; 每组线圈数 =9/6=1.5; 极距 =18/2=9因为每组线圈不是整数 , 故有三种嵌法 :1。

整圈嵌单层 , 半圈嵌双层 , 同心式 . 国外很多采用这种形式 .(略2。

把每相中的二组 1.5圈并成一组 3圈 , 同心式 . 国外很多采用这种形式 .(略3。

单双圈嵌法 :节距分不等节距和等节距二种 .(1。

不等节距 :单圈子 1~8/ 双圈 1~9.因为每组线圈所跨占的线槽间必须留 6个空槽 , 以供另二相嵌线 , 所以单圈的节距取 7(1~8,双圈取 8(1~9.嵌线有二种 :(A嵌好双圈的二槽后 , 向后退空一槽嵌单圈 . 再向后退空二槽嵌双圈 , 以此类推 .(2。

等节距 :单双圈都采用 7(1~8或 9(1~10节距 1~8嵌线顺序 :每嵌好一槽 , 向后退空一槽 , 再嵌一槽 . 以此类推 . 单双圈交替进行 .节距 1~10嵌线与上面相同 , 便节距较长 , 耗用导线较多 , 所以很少采用 .三。

二极 24槽布线接线图绕组分单层与双层迭式 . 单层中又分迭式与同心式 .1。

单层 :总线圈数 =24/2=12; 极相组数 =2*3=6; 每组线圈数 =12/6=2; 极距=24/2=12; (1 迭式 :单层绕组每槽只能嵌一个线圈 ,2个线圈一组的节距必顺比极距减小2个槽距 , 使每组线圈所跨占的线槽间正好留 8 个空槽 , 以供另二相嵌线 . 所以节距 =12-2=10(1~11.嵌线顺序 :每嵌好两槽 , 向后退空二槽 , 再嵌二槽(2。

音圈电机摇摆棒Word版

音圈电机摇摆棒Word版

一. 整体方案本制作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 让一排8 只LED作往复运动, 在空中呈现八个字符的显示屏,可显示数字或英文字符。

开机后先显示“Welcome!”欢迎字符(见图1), 再进入时钟显示状态。

显示屏同时显示“时”、“分”、“秒”信息,用“:”分隔(见图2)。

图1 开机画面图2 运行状态显示分“正常运行”、“调分”和“调时”三种状态。

当处于调整状态时,调整的项会闪现,以便识别。

为此,设置三个调整按键,一个为“状态键”,一个为“加法键”,一个为“减法键”。

(见图3)图3 按键的设置图4 音圈电机组件摇棒的动力部分采用从废旧硬盘拆下的音圈电机(见图4),驱动采用直流电机驱动方式。

结构方面,将音圈电机直接安装在万用板上,将万用板的四周用四根螺柱与一透明有机板结合成一体,构成支撑摇棒底座。

(见图5, 图6)。

图5 万用板与有机板构成底座图6 底座侧面二. 实作要点1.主板的结构布局见图7。

图7 主板布局图8 摇棒上的LED2.LED 的焊接,将LED 两脚跨接在电路板两端的方式进行焊接。

使LED 紧密排列在一起。

3.摇棒上的LED 与主板上的信号用柔性排线连接,音圈电机供电占2 位,LED 信号传输占9 位,所以至少要11 位的排线。

(见图9)图9 排线与拉簧图10 拉簧4.为保持摇棒的平衡, 在摇棒接近旋转轴的两端加装两只拉簧,这两只拉簧的规格尽量保持一致,弹性强弱要适中,最好可多找几种规格的试试。

(图9,图10)5.采用驱动直流电机正反转的方式,驱动音圈电机来回摆动。

让电机正、反转的方法很多,最典型的是H 桥电路驱动,H 桥电路原理见图11,常见的是用三级管代替图中的开关。

图11 H 桥驱动原理为了简化电路,最好采用H 桥功能的集成电路。

这种IC 很多,比如象TA7257,TA8429H,L6203 等,这里用的是三菱公司的M54544AL(见图12)。

IC 各脚定义见图13。

图12 电机驱动IC图13 M56544AL 各脚定义6.电原理图见图14。

音圈电机伺服驱动器与运动机构设计

音圈电机伺服驱动器与运动机构设计

图1 音圈电机的三维结构图 图2 音圈伺服电机控制原理图2.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音圈电机伺服系统采用PWM方式调速立元件晶体管或者MOS管来搭建H己搭建的H桥电路不够稳定,发热量大H桥组件LMD18200[10],STM32输出的过H桥集成芯片LMD18200放大,进一步控制音圈电机的运动在本系统中,通过STM32F103VCT6信号包括PWM信号、DIR信号和BRANKE信号。

如图4所示为LMD18200的原理图。

3 音圈电机的控制策略“控制”可以定义为一个系统中一个或多个输出量产生影响的结果,其特征是开环作用路径,即控制链路。

“调节”是在一个系统中,对被调节量连续不断地进行检测,与基准量进行比较,并从与基准量平衡补偿的意义上对该被调量产生影响的过程,其特征是闭环作用路径,即调节回路。

音圈电机伺服控制采用两闭环控制,内环为速度流环,外环为位置环。

如图所示。

3.1 音圈电机速度环驱动器速度环以位置为调整目标,时刻检测音圈电机的位置信息,进而调整速度。

因为现实中电机准确定位,用固定占空比控制会导致电机速度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选用MicroE 公司的光栅尺作为反馈回路的反馈传感器。

MicroEMTE系列微型读数头,增强型的分辨率0.5μm,标准型的分辨率为1μm。

对速度反馈量做PID算法占空比可以实现速度闭环。

如图6。

图3 STM32F103VCT6引脚图图4 LM18200T驱动原理图图5 控制回路结构原理图图6 速度环方框图图7 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8 速度曲线和位置曲线图9 速度和位置变化曲线6674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2016.1的电量,就得到传送给输出的电荷量。

图 3 显示,输出超级电容器用 Midé V25W 换能器充电至 3.6V 。

输出超级电容器充电至 3.6V 大约需要 3300 秒时间。

图2 Midé V25W 给 18µF 输入电容充电,在 208ms 时间内从 4.48V 充电至 5.92V 图3 Midé 25W 给输出超级电容器充电至 3.6V图4 Midé 25W 使输出电容器从 2.5V 充电至 3.6V 图5 当振动源关断时,输出超级电容器放电。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设计作者:邵琳达赵英伟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24期摘要:根据音圈电机的特点,文章设计了一种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

该电路基于反相放大的原理,实现了对驱动信号的双倍放大,增加了放大倍数。

同时,设计了电压保护电路以消除电机反电动势对电路本身的影响,防止损坏电路。

为避免驱动电压过大对电机造成损坏,设计了电流监控模块。

当驱动电流过大时,即让电机停止工作,以起到保护电机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有效实现对电机的驱动,并已经成功用于音圈电机的控制系统中。

关键词: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电压保护;电流监控作为一种直线运动电机,音圈电机具有推力大、行程远、体积小、运动连续的特点[1][2],采用合适的闭环控制方式和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可以使运动精度达到微米量级[3]。

现广泛应用于二维精密定位[4],系统隔振[5]以及光学振动台[6]的设计中。

音圈电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直线型与曲线型两种方式[1]。

由于与其他形式的电机区别较大[7][8][9],通用的电机驱动器无法满足音圈电机的应用需求。

另外,音圈电机是一种功率型器件,需要驱动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功率,所以需要针对音圈电机的特点为其设计专用的驱动模块。

音圈电机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直流驱动以及PWM方式驱动。

PWM驱动方式目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机驱动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专用的芯片,价格较高[10][11]。

另外,这种工作方式下的输入输出信号不满足线性关系,会增加控制器的设计难度。

而直流驱动的方式则简单直观,价格便宜,且输入输出信号满足线性关系,可以简化控制器的设计。

文章针对音圈电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直流驱动电路,并对电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电流监控模块以及保护电路,保障了电机及电路的正常工作。

1 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原理简介音圈电机直流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中的控制信号X(t),设计范围为-5V~+5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