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24首
苏轼50首经典诗词

苏轼50首经典诗词
苏轼50首经典诗词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子由渑池怀旧》《石苍舒醉墨堂》
《后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
《千秋岁·次韵少游》《前赤壁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南歌子·寓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馈岁/别岁/守岁》
《行香子·述怀》《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记承天寺夜游》《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西江月·平山堂》《临江仙·送王缄》
《满江红·怀子由作》《和董传留别》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有美堂暴雨》《减字木兰花·立春》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惠州一绝/食荔枝》
《满庭芳·蜗角虚名》《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守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赠刘景文/冬景》
《花影》《自题金山画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东栏梨花》
《临江仙·送钱穆父》《行香子·清夜无尘》
《望江南·超然台作》《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如梦令·有寄》《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南乡子·送述古》《题西林壁》。
苏轼诗词中的25首名篇佳作

苏轼诗词中的25首名篇佳作,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韦某一笑是诗词发布时间:18-01-1612: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清新豪健,词豪放恣意。
今天来拜读一下苏轼的古诗和宋词。
诗歌1、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7、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宋代: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9、春宵宋代: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的宋词10、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所有古诗词

苏轼的所有古诗词宋词: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想共鸣惜离伤,双泪落君衣襟。
欲停行舟,何处下,故乡空自记心中。
三、《蝶恋花·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菩萨蛮·回乐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两鬓虽青丝,慵整非多时。
梨花一枝春带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沙角尽头夜未央,江枫渔火对愁眠。
七、《江神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情知两地离别日,月明春梦好几多。
苏轼的宋词大全

苏轼的宋词大全苏轼,字子瞻,号东篱,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员,被后人誉为文学巨匠。
他的诗歌文章深受大众欢迎,被称为“苏门六记”,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苏轼的宋词大全。
一、《江城子》《江城子》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词的经典之作。
词中描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描绘了南方美丽的山水,加上苏轼独有的艺术个性,使得这首词成为经典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二、《定风波》《定风波》是苏轼与蘅塘退士之间的词作,是一首年少情怀的佳作。
该词描绘了一次海上的惊涛骇浪,表现了诗人塑造心狂气逸的英雄形象。
“立鸟无伴扶桑去,天苍苍,野茫茫。
分付蛟龙,直下看山长。
骤起身,学箫声暗自寻,忽如一夜春风来。
”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079年,是苏轼夏令甚愁的一首词。
这首词将作者的的愁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既有人生的短暂与逝去,也有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
歌词是词史上的经典之作。
“落日复西斜,红楼别夜堂。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锦上裳。
翠翘金雀玉搔头,画栋朝飞南浦霞。
”四、《临江仙》《临江仙》是苏轼“边地使君”的一首神仙词,词中表达了对于神仙、王权的崇拜,表现了苏轼对于王权理想的追求。
“说时迟,那时快,千言万语,总付东流水。
碧瓦朱甍,扶摇直上九重。
腰悬数珠玛瑙带,看取眉间贵胄儿。
”五、《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创作的极富感染力的词作之一,词中描绘了爱情的多舛,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心境。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桐,江北江南都一般。
秋雨梧桐叶落时,肝肠断处,问天何处不相逢。
”以上是苏轼的宋词大全,其中每一首词作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份重要资料。
若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本文也将倍感荣幸。
苏轼的古诗20首

苏轼的古诗20首宋代苏轼的20首古诗如下: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3.《送子由使契丹》: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4.《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5.《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6.《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7.《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8.《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9.《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1.《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2.《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苏轼古诗词大全

苏轼古诗词大全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朝·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南乡子·送述古》宋朝·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4.《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宋朝·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5.《蝶恋花·密州上元》宋朝·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朝·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朝·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的诗词全集(共3193首)

苏轼的诗词全集(共3193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宋词三百首(300)

苏轼·宋词三百首(300)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宋] 苏轼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宋] 苏轼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宋] 苏轼4、《洞仙歌·冰肌玉骨》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宋] 苏轼5、《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宋] 苏轼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宋] 苏轼7、《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宋] 苏轼8、《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宋] 苏轼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宋] 苏轼10、《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宋] 苏轼11、《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主要词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望江南(春未老)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②有思:即有情。
③缀:连接。
【简析】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
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纟+沈去掉三点水)【简析】词人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
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
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
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
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
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
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
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宋】苏轼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
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
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绳②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①金波:月光。
②玉绳:星名。
③不道:不觉。
【简析】夏夕自炎,玉人自凉,连水殿上偶来的风,也带着缕缕池荷的清香。
夜已三更,庭户无声,仰听疏星时流的河汉,似也已波静浪歇----词人的胸际了无尘俗之气,创造的词境正如此清馨。
于是见"一点明月",唤起花蕊夫人,在与蜀主携手中,共对沉沉夜天。
夜如何"的启问,问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风的企待,又带着几多"流年暗换"的怅惘。
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