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是怎样下蛋的

合集下载

观察鸡下蛋作文精选

观察鸡下蛋作文精选

观察鸡下蛋作文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

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

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

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

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

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

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

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

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

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母鸡是如何下蛋的吗?听说母鸡下蛋时可有趣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郊外的农家观察母鸡下蛋。

我们一进村,就看见路边有一群鸡,有的在捉虫,有的在嬉戏……其中有一只母鸡肚子特别大,妈妈告诉我,这只母鸡要生蛋了。

“这只母鸡真的要生蛋啦!〞我冲动地说。

只见它摇摇摆摆走到草窝旁,绕着鸡窝转了几圈,好似在观察四周有没有“敌人〞。

突然,它跳到草窝上,静静地蹲着,一动也不动,非常认真,眼睛眨也不眨,嘴里轻声叫着“咯咯……〞。

这时,它腿蹬着,屁股往上翘,脸憋得通红,翅膀扇动了几下,接着,一个圆溜溜的蛋从屁股里滑出来。

我还以为它要离开,正准备去拾。

谁知母鸡又坐在蛋上,大约过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草窝前,摸了摸蛋,热乎乎的蛋把我的手都给暖和了。

我手握着蛋,只见那母鸡得意洋洋地伸长脖子,大声唱着“咯咯咯〞的歌儿,仿佛在说:“我生蛋了,我生蛋了!〞这时,主人抓了一些谷子撒在地上,好似在奖励它。

它扎下头吃得可欢了!小朋友,母鸡下蛋的情景有意思吧?邻居张奶奶家有一只老母鸡,前天我跟妈妈去张奶奶家时,非常幸运的看到了母鸡是怎样下蛋的。

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

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

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对于养殖户来说,尤其是养殖鸡的农户,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母鸡的下蛋产量,这样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挣更多的钱。

在母鸡产蛋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母鸡圈养环境,如:鸡舍宽敞,保持干燥等,还需要喂养母鸡营养全面,这样才能让母鸡下更多的鸡蛋。

本文就简单介绍下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

★母鸡吃什么容易下蛋1、加喂羽毛粉法。

在饲料中加入3%-5%的羽毛粉,可使鸡脂减少,瘦肉增加,产蛋率提高20%左右。

2、喂石膏粉法。

每天给鸡喂0.5-3克左右生石膏粉,对正在换羽的鸡群可以加速换羽,提早恢复产蛋;对正在产蛋的鸡群,可以提高产蛋率12%以上。

3、加锌法。

母鸡换羽期,每天饲料中加入2%的锌(如硫酸锌),连喂7天,1周后产蛋率回升5%,2周后产蛋率提高10%。

4、喂蝇蛆法。

在饲料中掺10%的蝇蛆,每天分早晚2次饲喂,产蛋率可提高20%左右。

5、喂健康猪血或胎盘法。

在饲料中加入15%的健康猪血或猪胎盘,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20-50%。

6、喂小杂鱼法。

在饲料中加入20%的小杂鱼,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25%左右。

7、喂青菜法。

在饲料中加入10%的青菜,可使鸡的产蛋率增加10%左右。

8、喂发芽饲料法。

冬、春青饲料缺乏,经常给鸡补充些发芽的饲料,可使母鸡多产蛋。

据试验,冬季以发芽的饲料喂鸡,可提高产蛋率10%-20%。

★如何提高母鸡产蛋率1、饥饿法。

在母鸡产蛋期前1个月内,第一周先逐步减少饲喂量至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喂水为主,1个月后,在1周内逐步增加饲料至产蛋鸡正常食量,产蛋量可提高30%左右。

2、截翅法。

在双翅外第二关节处,用常规外科手术截去翅外端,包扎消毒消炎,加强管理,不让鸡感染,可让鸡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8-20%。

但是,此法需要一定的兽医外科知识,以防技术不到位,引发感染。

3、土料法。

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在肉鸡日粮中加3%,增重率平均提高15%。

4、加维生素C法。

蛋鸡料中每吨加维生素C 50克,可提高产蛋率11%。

母鸡下蛋原理

母鸡下蛋原理

母鸡下蛋原理
母鸡下蛋的原理是通过生物学的过程。

当母鸡进食后,食物会被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转化为鸡体内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在鸡的卵巢中,卵泡会发育成为成熟的卵子。

在卵泡发育的过程中,卵子会渐渐变大,并发育出卵黄和卵白两部分。

卵黄是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储备,而卵白则包含着保护和滋养胚胎所需的物质。

当卵泡发育成熟时,卵子会被释放出来,经过输卵管,最后从鸡的体外产出。

这个过程称为排卵。

在排卵过程中,由于卵泡破裂,卵子被释放出来。

同时,鸡的身体会利用肌肉的收缩将卵子推出体外。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力量。

每只母鸡在一定的周期内,都会出现排卵的生理过程。

一般来说,一只母鸡每天只能排卵一次。

而排卵的频率和数量会受到鸡的品种、年龄、营养状况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来说,母鸡下蛋的原理是通过卵泡的发育、卵子的成熟和排卵的生理过程完成的。

这个过程具体细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母鸡能够产出蛋。

鸡为什么会下蛋,鸡每天都会下蛋吗

鸡为什么会下蛋,鸡每天都会下蛋吗

鸡为什么会下蛋,鸡每天都会下蛋吗鸡是卵生动物,它们要通过下蛋来繁衍后代。

母鸡一般每天都会排卵,其卵巢上存在许多卵泡,部分卵泡的直径可超过1厘米,甚至可达到蛋黄般大小。

公鸡、母鸡交配时,母鸡会做出半蹲或全蹲状,翅膀也会向左右撑起,此时公鸡会踩上母鸡的背部,再用嘴咬住其鸡冠,然后两者的屁股会相互靠拢进行交配,交配期间公鸡的翅膀会左右扑扇,以确保身体平衡。

一、鸡为什么会下蛋1、鸡属于卵生动物,它们需要通过下蛋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2、一般情况下,母鸡每天都会排卵,其卵巢上存在许多卵泡,部分卵泡的直径可超过1厘米,少数卵泡可达到蛋黄般大小。

3、公鸡和母鸡交配时,母鸡会将身体半蹲或全蹲,翅膀向两侧撑起,之后公鸡会从母鸡身后踩上其背部,再用嘴咬住其鸡冠或头顶的羽毛,此时两者的屁股会相互靠拢进行交配。

4、交配期间,公鸡的翅膀会左右扑扇,这样能让身体保持平衡。

当公鸡的精子进入母鸡体内后,母鸡的卵子便可受精,待产下蛋后便可孵化出雏鸡。

5、未经受精的母鸡也可以产蛋,但产下的蛋无法孵化,一般是作为食物用。

二、鸡每天都会下蛋吗1、鸡能否每天产蛋进入繁殖期的母鸡通常每天都会产下1-2枚蛋,在自然环境中,母鸡可持续产蛋直至巢内有多个蛋为止,之后它会坐窝孵化。

2、提高产蛋率的方法(1)饲料加锌对于处于换羽期的母鸡,每日可在其饲料内添2%的硫酸锌,连喂1周后其产蛋率可提高5%左右,2周后可提高10%左右。

(2)喂石膏粉每天对母鸡饲喂生石膏粉0.5-3克左右,对于换羽母鸡,饲喂后可加快换羽,使其提早恢复产蛋;对于产蛋母鸡,可使其产蛋率增加12%以上。

3、喂发芽饲料冬春季节缺乏青饲料时,可对母鸡饲喂一些发芽饲料,尤其是在冬季饲喂时可让产蛋率提高10-20%左右。

如何让鸡多下蛋 让蛋鸡多下蛋的小秘方

如何让鸡多下蛋 让蛋鸡多下蛋的小秘方

如何让鸡多下蛋让蛋鸡多下蛋的小秘方
鸡蛋的价格越来越贵,尤其是农村的土鸡蛋,更是经常被抢购一空,养殖户们想要多赚钱,肯定希望自己的鸡能多下蛋的,可是不喂饲料的话,鸡下的蛋比较少,但是喂了饲料的话,就不是正宗的土鸡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让鸡多下蛋呢?达龙蛋无忧,产蛋多,提升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

蛋鸡群的生产性能指标主要有产蛋量、蛋重、蛋品质、体重、生活力、饲料转换率等,其中产蛋量是衡量蛋鸡群生产水平的最主要指标。

蛋鸡对于光照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在产蛋期,对于光照有着很高的要求。

光照可以促进鸡的性成熟,还能够让鸡生长速
度更快一些。

在产蛋期中,蛋鸡每天接受的光照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八个小时左右。

搞好环境卫生。

每周建议清洗、消毒2次以上,清除的粪便、污物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

饲料存放。

饲料按一定的顺序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清洁卫生的专用饲料仓库内,仓库要能通风换气、防潮防水。

鸡孵蛋的原理

鸡孵蛋的原理

鸡孵蛋的原理
鸡孵蛋的原理是基于鸟类的生殖特征。

母鸡会在产卵过后,将蛋放置在巢里,并用自己的体温孵化蛋。

孵蛋的过程中,母鸡会用体温保持蛋的温度,使其受热,进而促进胚胎的发育。

鸡的体温通常在40至42摄氏度之间,对于孵化蛋来说,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母鸡会采取一系列的行为来调节蛋的温度,比如用自己的腹部和翅膀覆盖住蛋,传递体温给蛋壳。

此外,母鸡还会定期翻动蛋,使蛋内胚胎处于不同位置,均匀地受热。

翻动蛋还有利于蛋内的气体交换,避免胚胎窒息。

同时,母鸡还会用喙敲击和轻拍蛋壳,刺激胚胎发育,帮助孵化。

鸡孵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提供恰当的温度和潮湿度,使得蛋内的胚胎能够正常发育。

母鸡的照料和保护是确保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破壳而出,完成孵蛋过程。

蛋鸡吃什么下蛋多?蛋鸡料配方

蛋鸡吃什么下蛋多?蛋鸡料配方

蛋鸡吃什么下蛋多?蛋鸡料配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蛋类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也随之提高。

饲料是影响蛋类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蛋鸡吃什么下蛋多?蛋鸡料配方。

蛋鸡吃什么下蛋多吃全价配合料和吃五谷杂粮:例如:玉米、高粱、大米这些粗粮能多下蛋。

吃小虫子:专门饲养小蛆虫来为产蛋的鸡,营养丰富,鸡的产蛋量多。

注意:鸡的产蛋量不仅和食物有关,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温度和光照的调控、饲料的配比以及饮水的控制等,最主要的是使用激素。

蛋鸡产蛋期料配方:鱼粉5%、豆粕12%、麸皮9%、王米55%、油枯2%、次粉6.5%、添加剂10.5%(包括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铜0.026克(6.1ppm铜元素)、硫酸亚铁0.259克(81毫元/公斤铁元素)、硫酸锌0.4克(90ppm锌)、硫酸锰0.194克(含锰60亳克/公斤)、碘化钾0.0008克(0.6ppm)、亚硒酸纳0.0011克(0.3ppm)、氯化钴0.00042克、盐1.3克、维生素0.2克、氯化胆碱1克、蛋氨酸1克、黄霉素5毫克、石粉8.8%(含钙量要达到3.2—3.74%才不会下软壳蛋)、磷酸氢钙1.28%。

)本配方含代谢能2.65兆卡/公斤、粗蛋白16.9%、粗纤维3..5%、钙3.5%、磷0.6%。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注意事项雏鸡生长发育很快,营养代谢旺盛,消化道容积小,消化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而且,雏鸡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对饲料营养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我们在设计雏鸡饲料配方时营养参数适当往上靠,在原料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原料。

在饲料加工工艺方面,有条件的宜制粒后破碎,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更主要的是使饲料成为均一的小颗粒,既有利于雏鸡采食,又能保证雏鸡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

如果没有制粒条件,在配制粉料时,在头1周内,宜添加2%油脂,这不但能够提高饲料的代谢能水平,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添加油脂将饲料中那些粉末成分(如蛋氨酸、一些药物和维生素等添加剂)粘结在饲料颗粒上,以便于雏鸡在采食颗粒状饲料的同时也将那些添加剂一起采食,尽量维持雏鸡摄食的均衡性(因为在最初几天,为了刺激雏鸡采食,往往在饲料还没有完全吃干净时就添加饲料,而鸡有挑食的习性,喜欢挑颗粒状的饲料吃,那些粉末状的添加剂成分就剩在料槽中,这样,雏鸡就不能获得均衡而充分的营养,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

【日记】母鸡下蛋观察日记

【日记】母鸡下蛋观察日记

【日记】母鸡下蛋观察日记
10月12日星期六晴
我爷爷家在乡下,家里养了很多母鸡,今天妈妈带我去爷爷家玩,正好可以观察下母
鸡下蛋的过程。

吃过了这么多的鸡蛋,还没见过鸡下蛋是怎样的,我有点兴奋和激动。

我来到爷爷的
鸡屋前,耐心等候。

不一会儿,就有一只母鸡前来!我怕打扰它,只能躲在一旁。

只见母
鸡在鸡窝前停住,“咯咯”地叫了几声,看了看,像在巡视环境,直到它觉得放在安全为止,母鸡飞上它的窝里去,安静的坐着。

我在一旁看着,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影响母鸡下蛋。

它又起来了,在鸡窝里面不停地
踩打着,母鸡全身的毛都开始抖了起来,脖子也慢慢的缩回去了,我想,鸡蛋快出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起来。

我还以为母鸡身上有哪里不舒服呢,我走近一点观察,
母鸡还稳稳地蹲在鸡窝里,母鸡的鸡冠也胀得红红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突然,它一下子就睁大着眼睛,两腿蹬着身子前高后低,原先打开的翅膀又夹起来了,看上去很吃力的样子,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刚一坐下,一个又大又圆的鸡蛋就掉落在鸡窝
里了,我以为它会拍拍屁股就走,没想到,母鸡很快地用自己的爪子把鸡蛋扒到身下,并“咯咯哒”地叫了起来,过了好一儿,才离开。

哦,我蹲在墙脚了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母鸡下蛋。

我赶忙跑过去捡起鸡蛋,热乎乎的,原来,一颗鸡蛋也是如此的不容易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是怎样下蛋的奶奶家养了很多母鸡。

今天我在院子里玩,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奶奶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

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

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

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

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

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

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

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

接着,老母鸡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简评:本文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母鸡下蛋的经过,并生动详细地进行了描写,段落清晰,层次鲜明,不仅生动地进行了动作描写,还淋漓尽致地进行了神态描写,尤其在后边描写母鸡掩护小鸡的细节描写更是栩栩如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母鸡生蛋的乐趣。

观察蚂蚁星期六,我在我家的后院的大树下观察了蚂蚁。

我先把三块弄小的包子皮分别放在三只蚂蚁的旁边。

然后,我就在旁边细心地观察起来。

只见那三只蚂蚁围着包子皮转了转,又碰了碰,就跑回洞穴让朋友们来帮忙搬。

他们的朋友来了好几批。

我一看,少的也有二十多只,多的就有五十多只了。

几十只蚂蚁在那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抬着,累了就让“通讯员”再派几只蚂蚁来。

这样一直下来,旁边就有很多蚂蚁了。

虽然有这么多蚂蚁,但它们还是秩序井然。

然后齐心协力把包子皮搬回了洞。

我发现蚂蚁在搬东西的时候非常团结,从不贪图个人利益。

团结的蚂蚁我喜欢蚂蚁,不仅喜欢它们勤劳朴实的性格,更敬佩它们在危难时互相帮助、奋勇直前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几只蚂蚁在墙壁上匆匆地爬着。

我一时性起,忙拿着茶杯倒水,向蚂蚁泼去,它们受了惊,四处逃跑。

我再用水去淹它们,它们个个被大小不一的水珠包着。

顽强的小蚂蚁虽然被困在水中,可是它们仍不放弃逃跑的机会。

它们张开比针还细的小腿,拼命往干的地方爬,可是已经晚了,豆大的水珠如胶水似的粘住了它们,使它们寸步难行。

就在这节骨眼上,只见它们围成一团,手拉手,奋勇搏斗,终于冲出包围圈,疲惫不堪,背靠背地躺在一起,互相激励着。

不一会儿,长队又排起来了。

它们的队伍往老鼠吃剩的蛋糕屑的方向走去,接着,蚕豆大的蛋糕屑不见了,我把蛋糕屑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蚂蚁们也不甘示弱,它们马上找到了食物。

这时,有一群蚂蚁过来了,蛋糕屑马上从我眼前消失了。

我望着这群蚂蚁,感叹着,确实米粒大的蚂蚁有时候比某些人更坚强。

我的发现科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老师说;“我们把钢笔或者尺子,在头上不停地摩擦,然后就可以把小纸片吸上来。

”一开始,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老师看出我们的想法,对我们说:“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我按老师说的拿出尺子,放在自己头上不停地摩擦,然后拿出一张废纸撕了一个角,把纸片放在桌子上,用尺子压住。

一开始小纸片没有吸上来,我失望极了,连忙又把尺子放在头上使劲摩擦,然后去吸小纸片,奇迹出现了,小纸片在尺子下像跳舞似的晃来晃去,一会儿就粘在尺子上了。

这时我很惊讶,尺子为什么能把小纸片吸起来呢?原来是因为摩擦起电就把小纸片吸起来了。

科学原来这么有趣呀!观察日蜗牛1、我家花盆里有一只小蜗牛,它整天背着它的大房子东走走,西走走。

每次我看它的时候,都发现蜗牛从壳里出来的时候,总是屁股先出来后,头才探出来慢慢地往前爬,每次下过雨,它都要爬到纱窗上,因为它喜欢潮湿啊。

2、有一次,我正在浇花,又看到了那只小蜗牛,我发现它走过的路上都留下一条亮晶晶的白线,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蜗牛的身上有一种黏液,所以它走过的路有白线。

”我很高兴,因为我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

3、我仔细观察了草丛里的蜗牛,发现它有一对触角(蜗牛有两对触角,要仔细观察呀),我用手指一碰,触角就缩进脑袋里。

当它发现没有危险时,才缓缓的伸开,警惕地向四周望了望,再继续干它们要干的事。

那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仔细观察,看见蜗牛是用壳底下的一只脚运动。

我查阅了资料,知道了这只脚叫作腹足。

蜗牛爱吃白菜、萝卜等种种蔬菜的叶子,我拿着白菜叶子来喂蜗牛,可是它一下子钻到壳里去了,怎么办呢?我用木棒轻轻敲了几下蜗牛的壳,可它就是不出来。

我就把蜗牛放进水里,不一会儿,蜗牛就把头伸出来了,我把它从水中取出来,咦?蜗牛像昆虫一样长着一对触角呀,那么说,蜗牛也可能是昆虫喽。

但是,昆虫都有很多脚啊,一只脚的也算是昆虫吗?我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

于是,我们上网查了查,原来,昆虫的特征是有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有翅膀。

这样的话,蜗牛就不是昆虫了。

我们又查,原来蜗牛是软体动物。

自然界里藏着无穷的奥秘,以后我还要多多观察。

我发现了“热胀冷缩”我的手肘前几天出了不少血,几天后就干了。

昨天晚上,我用热水洗澡后来到床上,发现我受伤的部位竟然扩大了!我很惊讶,像遇到什么奇怪的事一样。

忽然,我想起了科学书上写的“热胀冷缩”,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先不管它。

过了一会儿,我再看受伤的地方,扩大的地方缩小了!我好高兴,因为,我第一次见到“热胀冷缩”。

你看,用热水泡、洗时,就热胀了;而过了一会儿,热没了,冷来了,也就冷缩了。

书有个实验:把铜球放到酒精里加热,却不能通环;在水中冷却,又能通环了。

你说,这是不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用“热胀冷缩”的方法去做。

通过这次奇妙的实验,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细细地观察身边的小事,把它当作一个实验来研究研究,会让你有所收获。

我家鱼缸里住着我的几位“水族好友”——金鱼。

他们都是游泳冠军,每天都向我展示着优美的“泳姿”今天,我又来向他们扔下美食。

这时,我突然发现那条红白相间的“小贝”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圆圆的帽顶四周镶着波浪型的花边,它时而游到贝壳边轻绕几圈,时而游上水面,吐出几个有趣的泡泡,就像一位优雅的女士在林中漫步,欣赏哪怡人的风景,那顶帽子恰到好处地为她增添了不少魅力。

是谁给它戴上了这顶帽子呢?为什么其他金鱼没有呢?我上网查找了有关资料,哦,原来这么漂亮有趣的东西是长在金鱼身上的肉瘤,没想到吧,他的肉瘤是一种病态。

真有意思,病态的肉瘤无形中为它增添了生趣,真是歪打正着啊!这又让我想起了蚌壳里的珍珠,不也是沙砾误进入蚌壳的身体,逐渐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吗?观察日记范文淘气的黄豆宝宝今天,妈妈给了我一把黄豆,我就用它们来生豆芽。

我把黄豆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

黄豆宝宝圆滚滚的,仿佛穿了一件金色的衣服,它们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

我把黄豆放在盘子里,先给它们洗了一个澡,看着黄豆闪闪发亮的样子,真让我爱不释手。

我把水控出来,刚想用凉水泡豆子。

妈妈走过来建议我说:“用温水泡豆子好一些!”我把温水倒在了杯子里,没过了黄豆宝宝,就开开心心地跑出去玩了。

第二天一早,我去看这些豆子。

啊,黄豆宝宝都变了模样。

它们变得又大又肥,撑破了肚皮,露出了白白的身体。

它们再也不是圆溜溜的了,都变成里椭圆形。

我把它们捞出来,怕它们冷,不爱发芽,我还给它们盖了被子呢!我每天都给黄豆宝宝浇水。

又过了两三天,乳白色的小芽钻出来了,黄豆宝宝变成了小蝌蚪。

我高兴地说:“我的黄豆发芽喽!我的黄豆发芽喽!”我还是细心地照顾它们,每天放学都要先看看这些黄豆宝宝。

每次掀开被子,这些黄豆宝宝都好像和我打招呼呢!它们长得很快,两天之后,豆芽足有两厘米长了,妈妈说能吃了。

可是我舍不得吃,就把它们放到太阳底下。

晒了太阳之后,黄豆宝宝又变成了绿色。

我心想这黄豆宝宝可真调皮呀!不但会变样子,还会变色呢!这可真有趣!生豆芽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万物生灵都有它们生长变化的规律呀!观察蒜苗星期五的晚上,妈妈在仓房里给我拿了几头大蒜,妈妈要教我生蒜苗。

我把大蒜摆在桌子上,仔细地看了看,只见它穿着一件白色的大外套,里面藏着许多蒜瓣宝宝,形状好像月牙,散发着一股蒜味。

我把大蒜残破的老皮剥掉,又把它们残留的根须剪掉,它们变得更精神了。

我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到盘子里,倒上浅浅的水。

然后,把它们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公公温暖地照耀它们,但愿它们早点发芽!我每天都去看我的宝贝大蒜,盼着她们早点发芽。

可是这些蒜宝宝一点也不着急,过了好多天,我也不见发芽。

有一天早晨,我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它们偷偷地发出芽来。

我高兴地蹦起来。

那芽针尖般大小,越看越可爱。

我坚持每天给它们浇水,又过了几天,蒜苗长出了小叶子。

叶子很小很嫩。

又过了几天,小叶子长高了,样子很像韭菜的叶子。

我看它长得这么好看,就把它摆在我家的客厅里,爸爸妈妈和所有人都很喜欢。

啊,大自然真奇妙啊!聪明的小蚂蚁10月17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吃面包,掉在地上一些面包渣。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十几只小蚂蚁围过来搬运面包渣,看着它们忙忙碌碌的样子,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蚂蚁来。

只见蚂蚁们围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面包渣,有的拖,有的拉,还有的推,有的背,十几只蚂蚁来回穿梭,忙碌却不杂乱。

不一会儿,那些细碎的面包渣都被它们搬到洞里去了,只剩下两块比较大的面包渣,蚂蚁们好像搬不动了。

哈哈,看来小小的蚂蚁是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了,当我正要起身走时,从洞口方向来了一大群蚂蚁。

只见它们浩浩荡荡来到面包渣前,自动分成两组,两组蚂蚁分别围住一块面包渣,使劲往洞口方向拖。

前面的蚂蚁使劲拉着,后面的蚂蚁用力推着,慢慢地,两座“大山”竟被它们拖进了洞口。

这下我震惊了,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聪明,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