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试题答卷

合集下载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试卷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试卷

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A)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1、冲裁工序主要包括落料和冲孔。

2、宽板弯曲变形属于单向应力状态,拉深变形是三向应力状态。

3、弹压卸料板具有压料和卸料的双重作用。

4、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冲裁工件的校平模具主要有平面模和齿形模两种。

7、筒形件拉深过程中,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使凸缘材料易产生起皱,主要防止措施:采用压料圈和施加大小合适的压料力。

8、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法可分为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

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切向尺寸(A)。

A、增大减小B、增大增大C、减小增大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A)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C、相对圆角半径3、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B)A、内孔翻边B、缩口C、胀形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A)A、厚度增厚B、厚度减簿C、硬度减少5、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C)。

A、推料力B、斜料力C、顶件力6、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C)种。

A、3种B、6种C、9种7、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B)。

A、ZZdp minmax-≥+δδB、ZZdp minmax-≤+δδC、ZZdp minmax-=+δδ8、弯曲件为(B),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π形B、V形C、U形9、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B)处理。

A、淬火B、回火C、退火10、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C)步距。

A、≥B、≤C、>11、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B)凹模形式。

冲压工艺模具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模具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模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冲压工艺中,常用的模具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冲孔模具B. 弯曲模具C. 拉伸模具D. 焊接模具答案:D2. 在冲压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哪个区域?A. 弹性变形区B. 塑性变形区C. 断裂变形区D. 以上都不是答案:B3. 冲压模具的制造材料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A. 碳素钢B. 合金钢C. 铝合金D. 不锈钢答案:C4. 下列哪种冲压工艺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A. 冲孔B. 折弯C. 拉伸D. 剪切答案:C5. 冲压过程中,影响材料变形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材料的硬度B. 模具的形状C. 冲压力的大小D. 模具的材质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冲压工艺中,材料的塑性变形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模具;压力2. 冲压模具的维护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清洁;润滑;检查3. 冲压过程中,材料的变形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4. 冲压模具的寿命通常与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材料;工艺;维护5. 在冲压工艺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采用______和______。

答案:自动化;连续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冲压工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答案:冲压工艺在汽车制造中广泛应用于车身部件的制造,如车门、车顶、车底、引擎盖等。

通过冲压工艺,可以高效地生产出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金属部件。

2. 描述冲压模具的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答案:冲压模具的维护保养对于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至关重要。

定期的清洁、润滑和检查可以防止模具磨损、腐蚀和损坏,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3. 解释冲压过程中材料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在冲压过程中,材料受到模具施加的压力作用,当压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冲压工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冲压工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冲压工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滑移线的出现是在A、成形过程中B、成形开始时C、成形结束一瞬间正确答案:A2、主应力状态中,,则金属的塑性越好。

A、压应力的成份越多,数值越大B、拉应力的成份越多,数值越大正确答案:A3、水压试验是用来检测构件连接强度和()性的。

A、密封B、透水性C、耐压正确答案:A4、以下哪种方法有利于零件的拉延成形A、润滑B、去毛刺C、酸洗D、校平正确答案:A5、零件图绘制时的尺寸及公差标注,比较常用的标注方法是和A、相对标注法,坐标标注法B、基准标注法,坐标标注法C、相对标注法,绝对标注法D、基准标注法,绝对标注法正确答案:B6、利用压边圈对拉深坯料的变形区施加压力,可防止坯料起皱,因此,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

A、大的压料力B、小的压料力C、适中的压料力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7、提高冲压产品的质量和精度,除尽快提高普通冲模的精度和压力机的精度外,还应。

A、增加冲压工作人员的数量B、尽快发展精密冲裁技术C、增长冲压作业时间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8、如果在同一管件上有多处需要弯曲,应先弯曲靠近()的部位,在按顺序弯曲其他部位。

A、三分之一B、管中部C、管端正确答案:C9、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 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10、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配合。

A、间隙B、过渡C、过盈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1、割炬的点火顺序是()。

A、乙炔阀-混合阀-点火B、混合气阀-乙炔阀-点火C、氧气阀-乙炔阀-点火正确答案:A12、圆盘剪床的主要功能是将宽钢带沿方向剪切成较窄的一定尺寸的窄钢带卷A、宽度C、进料D、长度正确答案:D13、切割结束,割炬的关闭顺序是()。

A、混合气阀—氧气阀—乙炔阀B、氧气阀—混合气阀—乙炔阀C、氧气阀—乙炔阀—混合气阀D、乙炔阀—混合气阀—氧气阀正确答案:C14、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采用的工艺方法。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

冲压与模具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冲压加工的主要特点是()。

A. 精度高B. 生产率高C. 材料利用率低D. 劳动强度大答案:B2.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3. 冲压模具中,用于分离材料的模具称为()。

A. 冲裁模B. 弯曲模C. 拉伸模D. 挤压模答案:A4. 在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厚度对()有重要影响。

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的韧性答案:C5.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6.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7.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8.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9.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10. 冲压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

A. 弹性变形阶段B. 塑性变形阶段C. 断裂阶段D. 恢复阶段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冲压加工的主要特点包括()。

A. 生产率高B. 材料利用率高C. 精度高D. 劳动强度大答案:A、B、C2. 冲压模具的主要类型包括()。

A. 冲裁模B. 弯曲模C. 拉伸模D. 挤压模答案:A、B、C、D3. 冲压加工中,影响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包括()。

A. 材料的厚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的韧性答案:A、C、D4. 冲压加工中,影响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包括()。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库(附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库(附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库(附答案)第1章冲压工艺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工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2.冲压一般在常温下进行,故又称冷冲压。

因为冲压主要是用板料加工成零件,所以又叫板料冲压。

3.冲压的三要素是指设备(压力机)、模具、原材料。

4.冲压和锻造合称为压力加工,简称锻压。

5.同一副模具生产出来的同一批产品尺寸一致性高,具有很好的互换性。

6.冲压件的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是因为其尺寸公差由冲压模来保证。

7.分离工序是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轮廓线发生断裂而分离。

8.伸长类变形时,变形区最大主应力为拉应力,其破坏形式为拉裂,变形区材料厚度减薄。

9.压缩类变形时,变形区最大主应力为压应力,其破坏形式为起皱,变形区材料厚度增厚。

10.冲压按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单工序冲压、复合冲压和级进冲压。

11.冲压材料的成形性能主要体现为抗破裂性、贴模性和定形性三个方面。

12.贴模性是指金属板料在成形过程中获得模具形状和尺寸且不产生皱纹等板面几何缺陷的能力。

13.定形性是指冲压制件脱模后抵抗回弹,保持其在模内既得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14.材料屈服极限与强度极限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其值越大,说明塑性变形区间范围越大。

15.常用冲压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16.JB23-63型号的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630KN 。

17.中小型冲压模是将模柄安装在压力机的滑块模柄孔中。

18.压力机滑块从上死点到下死点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滑块行程。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冲模的制造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因此冲压件也是单件小批量生产。

(×)2.落料和弯曲都属于分离工序,而拉深、翻边则属于变形工序。

(×)3.分离工序是指对工件的剪裁和冲裁工序。

(√)4.所有的冲裁工序都属于分离工序。

(√)5.成形工序是指对工件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

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试题和答案

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试题和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1答案一、填空题(50分)1.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4)2.冲压加工获得的零件一般无需进行(机械)加工,因而是一种节省原材料、节省能耗的少、无(废料)的加工方法。

(2)3.性变形的物体体积保持不变,其表达式可写成ε1+ε2+ε3=0。

(2)4.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形状冻结性)和(贴模性)两部分内容。

(2)5、材料的应力状态中,压应力的成分(愈大),拉应力的成分(愈小),愈有利于材料塑性的发挥。

(2)6、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指标均(提高),硬度也(提高),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7、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区)四个部分组成。

(4)8、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的三个阶段。

(3)10、在设计模具时,对尺寸精度、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工件,应选用(较小)的间隙值;对于断面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以提高模具寿命为主,应选用(较大)的间隙值。

(2)11、孔时,因工件的小端尺寸与凸模尺寸一致,应先确定凸模尺寸,即以凸模尺寸为基础,为保证凸模磨损到一定程度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故从孔凸模基本尺寸应取(在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附近),而冲孔凹模基本尺寸则按凸模基本尺寸(加上最小初始双面间隙)。

(2)12、凸、凹模分别加工的优点是凸、凹模具有(互换性),制造周期(短),便于(维修)。

其缺点是(制造公差)小,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应符合(δp+δd≤△Z)的条件。

(5)13、搭边是一种(工艺)废料,但它可以补偿(定位)误差和(板料宽度)误差,确保制件合格;搭边还可(提高条料的刚性),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可避免冲裁时条料边缘的毛刺被(拉入模具间隙),从而提高模具寿命。

(5)14、为了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工件或使冲裁过程平稳以减少压力机的震动,常用(阶梯凸模冲裁)法、(斜刃冲裁)和(加热冲裁)法来降低冲裁力。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1.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金属的组织、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的应力与应变状态、金属的尺寸因素。

2. 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冲压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

3. 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成形极限和成形质量两部分内容。

4. 当作用于坯料变形区的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

5. 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6. 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7. 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配制凸模,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8.当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的弹性回复使落料件尺寸尘壬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孔径大于凸模尺寸。

9. 冲裁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废料,另一类是工艺废料。

10. 相对弯曲半径厂/t 越大,则回弹量越大。

11.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12. 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箋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13.成形工序中,胀形和翻孔属于伸长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内过大的拉应力而破裂的限制。

缩口和外缘翻凸边属于压缩类成形,成形极限主要受变形区过大的压应力而失稳的限制。

二、问答题(8X5\共40分)班级:学号:、填空题(30Xr,共30分)姓名:得分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如屈服强度、硬度)提高、塑性指标(如延伸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

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

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

2.如何判定冲压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好坏?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试卷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计15分1.精冲时,剪切区内的金属处于三向( )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材料的( ) 。

2.弹压卸料板具有( )和 ( )的双重作用。

3.挡住条料搭边或冲孔件轮廓以限制条料送进距离的定位零件称为( )4.由于凸、凹模间隙的存在,冲孔件小端尺寸等于( )尺寸5.屈强比σs/σb 越( ),板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变形阶段越长,有利于冲压成形。

6.搭边和余料是与排样形式和冲压方式有关的废料,属于( )废料。

7.采用定距侧刃时,侧刃切边工序与首次冲孔同时进行,以便控制送料( )。

8.当作用于毛坯变形区内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变形方向上一定是( )变形。

9.导板式落料模的上模回程时不允许凸模( )导板 ,以保证对凸模的 ( )作用。

10.固定卸料板结构也称为 ( )卸料装置,常用于较( ) 、厚度较( ) 、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卸料。

二 单项选择题 每题 2分 共计20分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___________。

A 、光亮带B 、毛刺C 、断裂带2.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___________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B 、最小分力C 、合力3.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_____ _____导向。

A 、导筒B 、导板C 、导柱、导套4. 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__________ 。

A 、≥(0.09 ~ 0.17)(m 一l)B 、 ≤(0.09 ~ 0.17)(l/m 一l)C 、 ≥ (0.09 ~0.017)(1一m)D 、≥(0.09 ~ 0.17)(l/m+l)5. 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A 、Z Z d p min max -≥+δδB 、Z Z d p min max -≤+δδC 、Z Z d p min max -=+δδ6. 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___________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A)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1、冲裁工序主要包括落料和冲孔。

2、宽板弯曲变形属于单向应力状态,拉深变形是三向应力状态。

3、弹压卸料板具有压料和卸料的双重作用。

4、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冲裁工件的校平模具主要有平面模和齿形模两种。

7、筒形件拉深过程中,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使凸缘材料易产生起皱,主要防止措施:采用压料圈和施加大小合适的压料力。

8、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法可分为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

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切向尺寸(A)。

A、增大减小B、增大增大C、减小增大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A)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C、相对圆角半径3、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B)A、内孔翻边B、缩口C、胀形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A)A、厚度增厚B、厚度减簿C、硬度减少5、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C)。

A、推料力B、斜料力C、顶件力6、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C)种。

A、3种B、6种C、9种7、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B)。

A、ZZdp minmax-≥+δδB、ZZdp minmax-≤+δδC、ZZdp minmax-=+δδ8、弯曲件为(B),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π形B、V形C、U形9、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B)处理。

A、淬火B、回火C、退火10、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C)步距。

A、≥B、≤C、>11、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B)凹模形式。

A、直筒式刃口B、锥筒式刃口C、斜刃口12、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C)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B、最小分力C、合力13、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C)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B、凹模C、凸模和凹模14、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B)A、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B、低的屈强比C、高的屈强比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成形工序是使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所需零件。

(×)2、设计落料模时,以凸模为标准,间隙取在凹模上。

(×)3、胀形加工变形区毛坯厚度必然变薄。

(×)4、弯曲变形必然伴随着回弹现象出现。

(×)5、拉深润滑主要是为了减少凸模与毛料表面的摩擦力,以及毛料表面与凹模及压料圈之间的摩擦力。

(√)6、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7、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8、物体的塑性仅仅决定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种类无关。

(√)9、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弹性回复很小,容易得到尺寸精度高的冲件。

(×)10、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四、简答题:32分(每小题8分)1、什么是冲裁间隙?冲裁间隙与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有什么关系?答:冲裁凸模与凹模横向尺寸的差值称为冲裁间隙。

间隙小冲裁件的断面质量较好2、何为加工硬化现象?答:材料在塑成型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硬度也将提高,而塑性指标有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何为材料利用率?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方法有哪些?答: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比叫材料利用率,它是衡量合理利用材料的指标。

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样方案,选择合适的板料规格和合理的裁板法,利用废料作小零件等。

4、决定排样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保证在最低的材料消耗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得到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零件,同时要考虑方便生产操作,冲模结构简单,寿命长以及车间生产条件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等,总之要从各方面权衡利弊,以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排样方案。

五、计算题:10分将一材质为08钢、料厚为1mm、直径为78mm的圆形毛坯,拉深成内径为19mm的筒形件。

试计算总拉深系数并确定拉深次数。

已知: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为:m1=0.50;m2=0.75;m3=0.78;m4=0.80;m5=0.82。

解:m总=20/78=0.256;(2分)拉深次数推定:d1=0.5×78=39mm,大于20mm,不能一次拉出;(2分)d2=0.75×39=29.3mm,大于20mm,不能二次拉出;(2分)d3=0.78×29.3=22.8mm,大于20mm,不能三次拉出;(2分)d4=0.80×22.8=18.3mm,小于20mm。

因此,需4次才能拉出;(2分)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凸模与凹模固定板之间采用(A)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H7/h6B、H7/r6C、H7/m6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A)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C、相对圆角半径3、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B)的定位方法。

A、固定挡料销B、侧刃+导正销C、固定挡料销+始用挡料销4、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C)的优点。

A、模具制造简单B、冲件外形复杂C、冲裁力小5、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A)。

A、光亮带B、毛刺C、断裂带6、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C)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B、最小分力C、合力7、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C)导向。

A、导筒B、导板C、导柱、导套8、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C)。

A、≥(0.09~0.17)(m一l)B、≤(0.09~0.17)(l/m一l)C、≥(0.09~0.017)(1一m)a9、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B)凹模形式。

A、直筒式刃口B、锥筒式刃口C、斜刃口10、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B)。

A、对角导柱模架B、后侧导柱模架C、中间导柱模架11、弯曲件为(B),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π形B、V形C、U形12、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C)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B、凹模C、凸模和凹模13、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C)。

A、推料力B、斜料力C、顶件力1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A)A、厚度增厚B、厚度减簿C、硬度减少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配做的凸、凹模,其零件图上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需说明配做间隙值。

(×)2、一般而言,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互相牵制作用愈大,所以回弹就大。

(√)3、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4、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5、在确定工序顺序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

(×)6、拉深润滑主要是为了减少凸模与毛料表面的摩擦力,以及毛料表面与凹模及压料圈之间的摩擦力。

(×)7、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8、坯料拉深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9、在拉深过程中,一套拉深模一般只能完成一次拉深工序。

(√)10、成形工序是使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所需零件。

四、简答题:32分(每小题8分)1、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为:弯曲半径的变化和弯曲角的变化。

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模具间隙等2、拉深时容易出现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为什么?答:凸缘的起皱和底部圆角R处的开裂,前者是因为切向压应力太大,后者是R处的塑性变形小,加工硬化现象弱。

3、拉深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的特点是什么?答:拉深变形区为凸缘部分,切向为压应力,径向为拉应力,切向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所以在切向是压应变,径向为拉应变。

4、决定排样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保证在最低的材料消耗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得到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零件,同时要考虑方便生产操作,冲模结构简单,寿命长以及车间生产条件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等,总之要从各方面权衡利弊,以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排样方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练习卷1答案一.判断题(20*1分=20分1.负间隙冲裁时,凸模必须插入凹模1mm左右。

--------------------(×)2.冷冲模的模架的导柱与导套之间必须是间隙配合。

----------------(×)3.当选用“T10A”作为导柱、导套材料时,必需进行渗碳处理。

-------(×)4.一般情况下,自制模架中的导柱、导套常选用T1材料制造。

-------(×)5.标准冷冲模架的上下模座一般选用铸铁或铸钢制造。

---------------(√)6.当孔的公差等级和位置度要求较高时,须弯曲成形后再进行冲孔。

-----(√)7.凸凹模组合加工的方法适用于形状较复杂制件的模具制造。

---------(√)8.负间隙冲裁只适用于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软钢等。

-----------------(√)9.凸模与凸模固定板最可靠的一种固定方式是铆接法。

---------------(×)10.导板模凸、凹模间隙的均匀度只能在压力机上进行调整。

----------(×)11.低熔点合金又称为冷胀合金。

----------------------------------(√)12.低熔点合金的一个缺点是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13.为防止因应力集中而碎裂,冲裁模工作零件的刃口处必须倒45º角。

-(×)14.冲裁件周边的毛刺不均匀,主要是由凸、凹模间隙不均匀造成的。

--(√)15.弹性卸料模具冲裁件的平整度要好于刚性卸料模具冲裁件的平整度。

-(√)16.在弯曲模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最小弯曲半径为零件的圆角半径。

--(×)17.导板模的上模回程时,凸模不能脱离导板。

-----------------------(√)18.导板模的特点在于导板既起导向作用,又起卸料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