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

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热

一、填空

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二、选择

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

A、水管冻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结冰

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

A、热气球升空

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

C、气温计液柱上升

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空气

B、水

C、铜球

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A、玻璃

B、铝合金

C、陶瓷

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

B、橡胶

C、铜片

D、石块

E、铝勺

F、钨丝

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

B、铁

C、铝

三、连线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烧开

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

导烧开水热传导

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

四、判断

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题

(一)按实验步骤分析

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

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

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

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

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时间

一、填空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

2、寻找原因

3、制定计划

4、改进成果

5、实施方案

6、思考方案

6→3→5→1→2→4

三、判断

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

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

四、选择

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电子钟

B、石英鈡

C、机械鈡

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A、每天拨动指针

B、增大摆长

C、减小摆长

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12、(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3、(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4、(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5、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6、(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7、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

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

20、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二、填表题

1、地球自转的特点

是否围绕地轴自转

地地轴是否倾斜

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

不变

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一天

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

地球的运动

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绕地轴转动

方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周

地地轴倾斜

绕绕太阳转动

方方向:自西向东

周周期:一年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傅科摆

天体东升西落

卫卫星观测

恒恒星周年视差

星星座季节交替

卫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昼夜

四四季、极昼极夜

三、简答题

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

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北京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北京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北京是夜晚。

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与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推断物体沉浮有肯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的(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变更。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与(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简单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简单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变更自身的重量来变更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更。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缘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简单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与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与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与(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与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变更物体的沉浮。肯定浓度的液体才能变更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拟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验视察、发觉、推想、验证的过程。

【知识学习】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9031227.html,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与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与(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与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与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与(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就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就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就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就是什么原因? 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就是清水,一个就是浓盐水。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3.地球的运动: 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 钟面 2.机械摆钟摆绳 钟摆 摆锤 摆幅无关 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 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结合作业本P27) 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7.(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8.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

人教版新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新五年级下册科 学知识点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1课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第2课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3课 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9、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第4课 10、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 1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5、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16、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 17、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一块木头重N,XXX用了3N 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如果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 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

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教学教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在西方,有两个重要的学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地心说是由希腊的托勒密提出的,认为地球是球体,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地球是中心,不动。而日心说是由波兰的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太阳不动,是 中心。 地球的运动有两种:自转和公转。自转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地轴倾斜。公转是绕太阳旋转,周期 为一年。证据包括傅科摆、恒星周年视差、天体的东升西落、一年的四季变化以及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傅科摆的基础是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

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 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四季的成因是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是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古代的计时工具包括日晷和水钟。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量时间,而水钟则利用中水的多少和流速来测量时间。机械摆钟则利用钟摆和摆绳来测量时间,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长指的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的特点是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伽利略证实了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本文档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单元一: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 万有引力 -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 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 引力的方向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 自转引起的现象 - 公转引起的现象

单元二: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光的反射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单元三:机械的简单机械与摩擦 - 机械 -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 简单机械 - 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 摩擦 - 摩擦的概念和特点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

单元四:电路与导电材料 - 电路 -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电灯)- 电路的开闭 - 导电材料 - 导电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 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 单元五:色彩和光与热的传播 - 色彩 - 主要颜色的概念和特点 - 色彩的混合与分解 - 光与热的传播 - 光的吸收与反射 -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单元六: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 生命的特征 - 生物的共性特征(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长、繁殖、感知等) -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 -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生物的分类级别(门、纲、目、科、属、种) 单元七:鸟类的适应生活 - 鸟类的特点 -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 鸟类的繁殖和产卵方式 -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 -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能力 - 鸟类的食物来源和获得方式 单元八:天气与气候 - 天气的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总结资料.docx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1、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2、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成果。 3、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忠于事实、表达要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4、介绍景致或者现象表达与交流的方式有:写儿歌、摄影、开故事会、辩论、写调查报告、绘画、录像、话剧、科学小论文等。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1、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2、气象是指发生在大气层中的风、云、雨、雪、雷、雾、闪电等现象。 3、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4、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气象的描述。

5、我国号称“三大火炉”的城市分别是南京、武汉、重庆。 6、我国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在新疆的吐鲁番。温度高达48.7°C O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新疆的吐鲁番。 7、我国最寒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漠河,最低温度-51.5°C O 8、台湾东岸的火烧寮,年降雨量多达8409毫米,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在新疆若羌,一年只有5毫米。 9、我国有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的峨眉山。平均一年有323.4 天被云雾缭绕。同时,那里日照时间也最少,平均一年只有946.8小时。 10、沿海地区,白天的风是从海上吹向陆地,是海风。晚上,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除了海陆风,其他的自然风,都是由于地区温度的差别引起的。由于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主要和太阳光的照射有关,所以归根结底,是太阳的热能使地球上的空气流动而形成了风。 11、风是怎么形成的?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沉并向低气压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12、云是如何形成的?(自己语言总结也可) 地球上的江、河、湖、海、陆地表面、动植物体内的水分,受到阳光的照射,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混入大气中,并随着暖气流的上升,升入高空,由于高空的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温度o°c,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N,小明用了3N 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