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梳理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是许多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时,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相同。
使用至少3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让实验更严谨。
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黑纸包裹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肥料等。
生物的形态、生活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叶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4.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在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环境时,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是一个涵盖广泛科学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植物的生长条件-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3.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依据: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
4.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5.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运动的类型: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6.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7.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等。
8. 环境与保护- 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9.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获取信息。
- 制定假设:基于已有信息提出可能的解释。
-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
- 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0. 科学与生活-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医疗设备等。
- 科学与健康:了解健康饮食、运动和个人卫生等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2.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3. 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
1. 生命活动的特征:呼吸、运动、进食、排泄、感觉、自我保护和繁殖。
2. 饮食结构与健康:合理搭配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运动与健康: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天地人与社会:
1.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导电材料与电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运作。
4. 简单机械与动力: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动力的转化与传递。
四、科学发现与发明:
1.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
2. 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发明的应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3. 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等。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
-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比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比如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生殖等。
2. 物质与材料:
-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常见的物质变化。
- 热的传递: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等,以及热的应用。
3. 力与运动:
- 力的作用和运动:学习力的作用、测量和计算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等概念。
- 杠杆和滑轮: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的应用等。
4. 天文学:
- 太阳、月亮和地球:研究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星座和天文现象:了解常见的星座、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月食等。
5. 科学探究:
- 科学方法和实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或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眼睛和光的反射:眼睛通过反射接收光线,形成视觉感知2.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 显微镜的用途: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3. 电路-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 电流的产生与传导:电流是由电源产生,在导线中传导- 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4. 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具有吸引和排斥金属物质的能力-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磁场使磁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磁力的方向由南极到北极二、生物知识点1.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体-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幼苗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株-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3. 昆虫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和复眼- 昆虫的功能:飞行、吮吸花蜜、觅食、保护自己等4. 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树木的特点:木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等部分- 树木的作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国土总面积和陆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多样性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不同季节的交替3.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 地图与方向-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描述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方向的表示:地图上常用指南针表示方向,北、东、南、西为主要方向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为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4.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的运动。
如电梯的上下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的运动。
如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
二、热现象。
1. 温度与温度计。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 热传递。
-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如用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会变热。
-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如烧水时水的上下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
-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如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
3. 物质的热胀冷缩。
-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例如温度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
但水在0 - 4℃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梳理1、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当小铁片用来撬图钉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简单机械了,主要利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3、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4、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简单机械?举例:电梯、方向盘、羊角锤、电梯、钳子、天平、盘山公路等5、工具及其利用的原理:压水井——杠杆;盘山公路——斜面;方向盘(石磨)——轮轴;羊角锤——杠杆;辘轳——轮轴6、古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7、阿基米德要撬起地球不仅需要一个支点,还需要一根做够长的棍子,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根棍子因该是一根省力杠杆才行。
8、实验中能够绕着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了杠杆9、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10、标出常见杠杆的三个要素点,并标明杠杆类型。
动力点支点阻力点支点阻力点动力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跷跷板——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压汁器——省力杠杆夹子——费力杠杆动力点支点阻力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船浆——费力杠杆高尔夫球杆——费力杠杆1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时杠杆就能保持平衡12、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省力杠杆,但有时人们也使用费力杠杆13、并不是所有的杠杆的支点都在中间的,例如:压汁器、镊子、高尔夫球杆等1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质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15、费力杠杆在生活中也有应用,因为它可以为人们节省距离。
1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1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造并工作的一种测量仪器。
18、天平的规格常标出称量和称感两个特征。
称感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量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19、天平使用前一定要先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
使用天平时,砝码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
加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取。
20、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当轮带动轴时,可以省力;当轴带动轮时,可以省距离但费力。
21、我们生活中的石磨、方向盘等用的工作原理都是轮轴。
22、改锥用来撬油漆盖时利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动力点到支点距离越大越省力,所以长改锥比短改锥更省力。
23、改锥用来拧螺丝钉时利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
当轮越大时越省力,所以使用粗把的改锥比使用细把的改锥拧螺丝时更省力。
24、我们使用定滑轮可以把升到旗杆顶部,因为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5、电动机通过齿轮可以把力传向远方。
电梯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可以把速度减慢下来。
26、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它的优点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7、一个人用45牛顿力拉起一个200牛顿的物体,至少需要几个动滑轮?3个28、大齿轮有20个齿小齿轮有10个齿。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大齿轮向左转1圈,小齿轮向右转两圈,可以加快小齿轮的工作速度;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小齿轮向左转动两圈,大齿轮向右转动一圈,可以减慢大齿轮的工作速度。
29、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但是它却费距离30、科学实验不仅能验证我们的假设,而且还能使我们获得新知识。
31、工人师傅喜欢用螺丝钉这是因为: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可以省力32、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更省力,因为:螺旋是变形的斜面,螺纹越细斜面越长,斜面越长越省力。
所以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更省力33、常见的斜面类机械有:斜面、尖劈、螺旋34、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斧子、电梯、盘山公路、螺丝钉、钻头等35、如何可以把一个重物省力的抬升到高处,请写出两种方法。
(1)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来提高重物,这样既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把一块木板铺在地面与高处形成一个斜坡,这样推上去就可以省力了。
36、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37、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它综合利用了许多简单机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8、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和工作部分组成的。
39、说一说电动玩具车的组成情况:开关是控制部分;轮子是工作部分;齿轮箱是传动部分;电动机是动力部分40、自行车是一种设计合理广泛使用的机器,它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41、关于自行车的叙述(1)齿轮、链条——传动部分;车把、车闸——控制部分;轮子——工作部分;脚踏板——动力部分(2)原理:螺丝钉——斜面车把——轮轴车闸——杠杆42、我们设计机器的过程要求(1)选择题目(2)确定制作装置的目的(3)根据目的设计多种方案(4)选择方案制作装置(5)调试评价与改进43、不同种类的动物产生个体的方式是不同的44、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45、生殖有两种方式:(1)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如:草履虫、水螅等;(2)需要靠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如:猫、狗、鱼等46、绝大多数动物的繁殖过程: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47、动物的特殊本领:(1)雄蛙为了吸引雌蛙,放声歌唱(2)萤火虫利用萤光找到彼此(3)雌蛾分泌特殊气味物质吸引雄蛾(4)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5)杜鹃把卵产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类来孵化、哺育48、1988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位试管婴儿诞生49、叙述试管婴儿技术简介:试管婴儿,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中国第一位试管婴儿是在1988年3月10日诞生的,试管婴儿可以解决不孕不育症,但是它也有反面影响。
50、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51、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实际已经是下一代了。
52、我们可以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帮助植物繁殖53、人们帮助植物繁殖的常用方法有: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54、扦插适用于:杨树、柳树、月季等植物压条适用于:葡萄、草莓等植物嫁接适用于:梨树、苹果、杏、桃等果树55、世界上没有长的一模一样的人56、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似和差异现象57、花丛中飞舞的蝴蝶,颜色、形态只是相似而不是完全相同58、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59、妈妈是双眼皮我也是双眼皮——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母生九子,各不相同——变异我和姐姐长得很象但是却不一样——变异爸爸会游泳,我也会游泳——不属于遗传(因为后天的练习可以获得的)60、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61、197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思.威尔莫特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诞生了,她的名字叫多莉。
62、克隆的相关知识:克隆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参与的情况下,由单一的卵细胞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
除了克隆羊外,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猪也取得了成功。
63、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我国在转基因鱼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1年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95%的基因和人类相同的动物——恒河猴64、任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可能给人来带来正面和反面的影响65、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成功了优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储藏的新品种,基因诊断和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66、很早人们用美丽的神话来解释生命的产生,如中国的女娲造人,西方国家的上帝造人;67、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复杂的过程演化而来的,美国科学家米勒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氨基酸证明生命体产生的基本过程68、对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1)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等月后,没有发现生命(2)美国“海盗”号飞船登上火星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形态的生命69、1959年科学家开始了一个寻找外星智能生物的计划——SETI。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星际飞船上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声》的镀金唱片。
外星可能存在生命。
70、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7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72、常见化石种类: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
73、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
科学家根据化石可以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74、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个属,基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位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被称为“恐龙公墓”75、恐龙生活在两亿年前,大约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76、1859年11月,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77、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变78、长颈鹿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79、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是人工选择的结果80、人们普遍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多数都是经过了人工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