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zht

合集下载

东方风来满眼春全诗释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全诗释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全诗释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赞颂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首句“东方风来满眼春”,意为东风吹来,春意盎然,眼前尽是春光。

东风是春天的使者,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在这句诗中,东风的到来使作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和喜悦。

第二句“万物迎宾红绿黄”,意为所有的事物都像迎宾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呈现出红、绿、黄三种颜色。

红色代表了春天的热烈和热情,绿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黄色则代表了春天的温暖和欢乐,这些颜色共同组成了春天的色彩画卷。

第三句“柳絮飞来如雪片”,意为柳树上的绒毛飞舞着,宛如雪花纷飞。

柳树是春天的代表树木之一,它的发芽和吐叶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柳树绒毛的飞舞,给人以轻盈、柔软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春天的柔美和细腻。

最后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意为人间最美好的四月已经过去,花开花落,繁华渐逝。

这句话是对春天美好的形容,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春天的美好只是短暂的,但它留给人们的记忆和感动却是永恒的。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眼睛,把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展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生命的热情。

这首诗歌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东方风来满眼春(用)[可修改版ppt]

东方风来满眼春(用)[可修改版ppt]

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
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1月22日,邓小平听取省市负责人的汇报
1月23日,邓小平结束对深圳的视察,从 蛇口码头乘轮船前往珠海
深圳今非昔比
二十年前的边陲小镇
今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全文内容
❖ 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1992年春天, 邓小平同志第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 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的讲话。 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使全国再一次涌 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 导意义。
参考示例
正文
❖ (本报讯)本月19日至23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 圳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 小平同志先后参观了深圳市容,考察了国贸中心 和华侨城等地,听取了省市负责人的汇报。充分肯定 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 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澄清 了特区姓“社”姓“资”的问题,并鼓励特区大胆试 验,加快改革开发步伐。
东方风来满眼春 (用)
1 9 2 0 年 在 法 国 留 学
陈锡添
新闻
1、新闻包括消息和通讯: 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的事
实的信息传播。 2、新闻的主要特征:
——内容真实,报道快速。
❖ 新闻的五要素(也叫“5个W”)
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 事)、Why(何故)。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 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 启示。
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 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 体裁。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译文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译文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译文《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李贺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译文:三月的东风吹起,满眼都是春意;宫城繁花似锦,绿柳成荫惹愁绪。

重重叠叠宫殿里,春风掠竹而去;新竹明净如水,在风中摇曳生趣。

百里和风,拂过兰蕙,阵阵香味;花气如雾跟着云,暖香飘向天地。

宫女军装,淡描蛾眉,缓缓走来;锦旗猎猎夹城里,人马闹春而去。

曲江之水,带着落花,一去不归;梨花落尽热闹地,宫苑充满秋意。

这首诗按照空间变化,注意不是顺序,没有有机的顺序,每句写了一个地方:花城、宫殿、天地、夹城、曲水,似乎是由远及近,又由远及近的叠加的空间顺序,也叫做心理的空间顺序吧。

赏析:首句“东方风来满眼春”,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东方吹来的风,可不就是东风。

东风在诗文中常常代指春风,“东风无力百花残”,便是现成的例子。

“满眼春”,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春天,春天已经满溢着这个世界,和下文的“天地”也算是个照应。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宫城,应该看到不一样的春天吧。

是的,也不全是的。

柳,便是前两首都有的;竹,是李贺的最爱,他说自家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是竹子,也写了那么多关于竹子的前世今生的诗,估计是竹子的粉丝,“竹丝”吗?这里不是家乡,是宫殿,竹子也许别有风味吧。

还真那么有点。

看,在春风的微漾下,刚刚长出的如水般清澈的翠绿叶片,好像美人的舞衣一般。

有静态美,翠绿色的竹叶;有动态,在风中挥舞着竹叶,可不像舞者的短小的衣服一样。

翠绿的叶子在风中翩跹起舞,如细浪一样慢慢地翻滚着,当然有水一般的明净,观察是多么的仔细啊。

对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是这组诗重要的观察手法。

李贺还在成长期,还没有那么多凄风苦雨地揉搓,后期诗中对于自然的心理外化,尤其是外化成“秋意”、沮丧,这组诗里还是不多的。

何况这是应制诗,考试用的。

接下来写“风”,当然是暖风,是“光风”,按照字意来说就是带着光芒的风,屈原的《招魂》有,“光风转蕙,泛崇兰些。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8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8

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基础过关
一、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踱步 duó 亲昵
nì cuì 荟萃 huì ng 葱茏 cōng ló
喇嘛寺 lǎmasì
载歌载舞 登载
à i
鳞次栉比 zhì
ǎi
二、识记:
新闻也叫消息,一条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 背景、主体、结语五部分组成。
阅读思考
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离开深圳,再寄厚望. 照应开头,阐述意义.
自主思考
1、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 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说说这 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 断,平易近人。
2、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 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14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14
载歌载舞 登载
à i
鳞次栉比 zhì
ǎi
二、识记:
新闻也叫消息,一条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 背景、主体、结语五部分组成。
2019/4/1
时间顺序,行踪线索
2019/4/1
出文中描写突出小平 同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 象的语句和表现小平同志 性格的语句
思维敏捷,严密,敢想敢 做,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气 魄和雄视天下的政治谋略, 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师.
记叙了 1992年 小平同 志到深 圳视察 时所作 的指示 和谈话 内容
2019/4/1
简洁,含蓄,耐人寻味.
2019/4/1
2019/4/1
自主思考
1、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 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说说这 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 断,平易近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 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 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 ②头尾呼应。 2019/4/1
拓展延伸
文中作者引用了小平同志这样一段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 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在 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 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 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 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 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 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而我们又常说万 事要“三思而后行”,对此,说说你的理解。

东方风来满眼春 PPT课件11

东方风来满眼春 PPT课件11

用典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底圣 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 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 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 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 钳奴;灌夫受辱居室。
天下奇文
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 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 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 可与《离骚》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 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发而出,有如长江 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 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 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 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 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 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此外, 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 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 艺术魅力。
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形象生动,有寓意。歌颂邓
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大大促进了深 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 。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
导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一部分: 19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 并 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20日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 及讲话。 第三部分:21日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 中华。 第四部分:22日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 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23日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 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小结: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 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 (节选)

东方风来满眼春ppt27 粤教版

东方风来满眼春ppt27 粤教版
(7) 载 歌 载 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8) 别 具 一 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一种风格。
赏析
(1)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相机穿插了一些议论,或在开头之 处作诱导,或在关键之处作渲染,或在结尾之处作点睛。如 开篇写到小平要来深圳的时候,作者议道:“在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 最大的关怀与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与鞭策。”既 表现了小平此行的重要性,也抒发了深圳人民对小平的爱戴 之情。小平同志结束深圳之行,作者收束全文的时再发的议 论道:“‘东方风来满眼春。’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2)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 哪些问题? 答:开头部分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第一部 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以下问题:①信心更足。②特区姓 “社”不姓“资”。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3)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 什么? 答:内容是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的补充说明,有两处, 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记叙形式是插叙。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要用简明生动 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 思想。导语通常包含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如何。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四种——叙述式、描写式、 提问式、结论式。
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 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 容。如果说导语是内容提要,那么主体部分就是详细内容。 主体内容的写作要遵循先写主要内容、后写次要内容的基本 原则。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ppt课件4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ppt课件4
时间 行程
深圳市区游览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9日



3.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且填写下面表格 ——邓小平同志深圳行程
时间 一 二
1月19日
行程
深圳市区游览 国贸中心大厦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背景介绍:
中国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这 条路线是否正确仍存在争论。邓小平92 年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经济改革计划以 巨大推动,意义深远。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解题:
“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有“诗鬼”之 称的诗人李贺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无限 的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东方”指中国, “风”指改革开放之风, “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改革开放使 中国大地生机勃勃,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1月22日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 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 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鼓励大胆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的特点:
①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 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 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多借用文 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 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 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 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 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和现场感。通讯 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 一类的通讯中,有时也采用第一人称。
基础过关
一、准确读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踱步 duó 荟萃 huìcuì 喇嘛寺 lǎmasì
亲昵 nì 葱茏 cōng lóng 载歌载舞 zài
鳞次栉比 zhì
登载 zǎi
二、识记: 关于通讯、消息的常识
阅读思考
本文中邓小平同志谈话的核心观点 是什么?
特区姓“社”不姓 “资”
阅读思考
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这样拟题 有何好处?
新闻体是一种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究真实、快 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实的实用类文体。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均属于新闻体。 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要坚持写真、写新、写短、写快、写 活、写强(即思想性强)。
新闻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 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 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3.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因、何果 。
4.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组成。
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 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新闻体的特征
1、事实性 新闻报道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常说的“新闻六要素”便
是从“事实”角度着眼,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 何事(what )何果(How),简称“五W一H”。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
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新闻报道传递虚假信息,信息失 真、信息误导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 体自身形象和利益会遭损害;新闻失实,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恶习,污染社会风气和新 闻工作作风;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 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否真实,又关系到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因此,新闻 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②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
的经过。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扼要,一般 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 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 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 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 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 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东方风来满眼春, 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 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 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 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 梨花落尽成秋苑.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
阅读思考
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 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 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 潮。
事件通讯:以具有典型意义为报道对象的 通讯。它的时效性较强,要围绕中心事件选材, 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 一群人或一个集体。它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 完整过程,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进而反映社会 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严峻。 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国内形势也 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当时的形势特点是:思想领域 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 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具体行动中,由于受 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 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③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 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一般不允许 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 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因此,通讯是 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 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 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 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题目一语双关:①事情发生在春天,表达了作者 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 话给深圳乃至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特征,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 区别。文学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新闻的真实则是客观的、具 体事实的真实,它既要求所写事实、人物、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又要求数据、 引文、背景资料的准确可靠。●二是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有些事实就个体而言, 孤立地看,它确实是真实的,但若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不真实的。如一篇报道说,一个 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解放思想,辛勤劳动,变富了,文章重点写今昔生活对 比。这是真的。但关键是作者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变富的,原来,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致 富”,将山林全部砍光、分光,从这一点看,报道又是不真实的。
3、新鲜性 新闻姓新贵鲜。新鲜性可说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
的新鲜性主要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 的新闻是垃圾”。
●其次是内容新。陆机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作品内容的“新”, 就是它的“玉”和“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 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才可能成为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