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绪论1、洪堡创立了地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2、下面关于实证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证主义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B、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中盛行C、实证主义就是举实例D、实证主义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纳3、以下概念中最能体现近代英国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是()A、小区域研究B、第二自然C、或然论D、管治4、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人文景观)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又()A、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B、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性原则C、方法论就是研究方法的集合D、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6、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A、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B、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C、索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D、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7、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德国)8、(法国学派)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9、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A、文化地理学派B、激进主义地理学C、计量地理学派D、人文主义地理学派10、以下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A、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B、服务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研究C、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D、服务于都市景观的规划设计11、以下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代表性方法论的包括:()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人文主义D、结构主义12、以下描述中,能体现地理学研究特色的有()A、重视对地球的研究B、关注地球表面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C、只要涉及地点的研究就是地理学研究D、关注空间关系和空间过程13、根据约翰斯顿的理论,以下属于“一横一纵”中纵向研究的有()A、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B、地形对人类建筑格局的影响C、地方文化精神与地方建筑格局的关系D、文化扩散中的冲突与整合14、以下能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特点的陈述包括()A、强调我向思维B、注重主体性C、重视定量研究D、强调感悟性15、以下关于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理论与哲学方法论更趋多元化B、研究内容趋于社会化C、研究方法更为强调定量研究D、研究成果更有益于服务社会发展16、以下学者中,属于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A、赫特纳B、施吕特尔C、索尔D、哈特向17、以下学者中,属于文化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A、赫特纳B、施吕特尔C、索尔D、哈特向18、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家的贡献主要有()A、《禹贡》、《山经》B、《徐霞客游记》C、《玄奘西游记》D、大量地方志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其特征包括:A、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B、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生产所替代C、推崇高度概括性的理论D、强调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会出现20、以下研究中属于“一横一纵”中“一横”的有:()A、梯田的耕作形式与地形的关系B、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C、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D、游牧经济与游牧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的关系21、翰斯顿是在《地理学的性质》一书中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一横一纵”。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模拟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人文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心理文化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年龄结构。
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
5.___是指___、___和___。
6.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8.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英国政治地理学家___提出了“地缘政治学”学说。
10.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___创立的,创立了工业区位论,___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项,把所选择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C)。
A.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___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D)。
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C)。
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D)。
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C)。
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A)。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
A.中等规模国家B.大规模国家C.小规模国家D.超大规模国家得分评卷人1.在中国,最晚形成的方言是哪一个?A。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学年第学期1.人文地理学:2.政治地理学;3.文化区:4.传染扩散:5.人口自然结构;6.地理物象: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
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评卷人复查人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琼a 的11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B徳语、荷兰语、法语;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
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1

《人文地理学》试卷(A)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A.人地相关论B.生态论C.适应论D.环境决定论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A.大豆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D.辣椒(墨西哥、秘鲁)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A.沙特阿拉伯B.以色列C.伊拉克D.埃及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A.英语B.日本语C.西班牙语D.印地语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州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A.大国B.中等国C.袖珍国D.特大国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A.吴方言B.客家方言C.赣方言D.闽方言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A.美国B.印度C.梵蒂冈D.印度尼西亚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A.日本 1B.巴基斯坦 4C.俄罗斯 130+D.中国 56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地关系。
2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认识。
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5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居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6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些人群称为地里人种。
7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度。
8民间文化(民俗):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9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10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11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口创造物。
都称之为旅游资源。
12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区、政治空间组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13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识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14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5 适度人口: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并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
2022-2023学年人文地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基础过关卷)(教师版)

2022-2023学年人文地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基础过关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生活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北美洲【答案】A【解析】中国位于亚洲,且位于亚洲的东部,A正确。
故选A。
2.我国的行政区区划中,香港属于()A.省B.自治区C.特别行政区D.直辖市【答案】C【解析】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香港和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C正确。
我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ABD错误。
故选C。
3.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B.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较为集中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方,一定没有其他民族居住【答案】D【解析】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A正确。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BC正确。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D错误。
故选D。
4.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单一,山区面积广大B.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C.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D.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 D【解析】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西风【答案】B【解析】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夏季风,B正确,A、C、D错误。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地理学2.近代各国地理学研究中,()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参考答案:法国流派3.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参考答案:德国4.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参考答案:施吕特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有()参考答案:方法论是研究方法集成或特定的技术6.关于胡焕庸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这是一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_这是一条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_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7.以下关于拉文斯坦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人口迁移趋势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_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_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8.以下关于农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降水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_在水源供给充足、水网稠密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集中,且规模较大_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往往以寺院为中心9.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参考答案:人文景观10.以下对政治地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小到居民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_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空间现象_国家主权、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组织的势力范围均可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11.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外新月形地带()参考答案:英国_澳大利亚_日本12.以下不是近代英国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的是()参考答案:交通地理学13.下面关于结构主义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14.以下学者中,()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卷A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卷A课程人文地理学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美国人文地理学家主张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
2.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3.文化的结构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所构成,其中法律、政治属于,宗教、道德观念属于。
4.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和。
5.我国的海洋国土主要由和两部分所组成。
6.政治地理要素包括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过程四个方面。
7.中国七大方言中有大方言分布在南方。
8.是经验主义方法论的基础,而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学者是地理学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A、拉采尔B、白吕纳C、施吕特尔D、巴罗斯2.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的特点不同,下列特点中不属于形区文化区的是()A、具有一个文化特征典型的核心区。
B、具有某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
C、具有某文化特征较模糊的过渡带。
D、文化区是由一条明确的界线所划定的区域。
3.关于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各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计划性与组织性加强。
B、劳务输出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C、国际人口迁移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智力倒流。
D、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领土包括领海和领空B、领水由内海和领海组成C、领空即领土的上空D、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5.关于民族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共同的语言B、具有共同的地域C、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D、同属同一种族6.在城市中,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称之为()A、民族岛B、民族省C、民族自治区D、民族邻里或隔坨(ghetto) 7.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两类,下列文化扩散现象属于扩展扩散的是()A、中国饮食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B、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与流行C、伊斯兰教向北非的传播D、英语由英国向美国的传播8.行为地理研究的主体方法论属于()A、经验主义B、人本主义C、实证主义D、结构主义9.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均属于()A、印欧语系B、闪含语系C、南岛语系D、乌拉尔-阿尔泰语系10.In the 1990s, what European country become a major war zone over interfaith boundaries. This conflict is still going on today.A. BulgariaB. SwitzerlandC. YugoslaviaD. Turkey三、概念辨析(每个5分,共20分)制度文化——人口转变模式——文化景观——地缘政治学——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
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
1、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综合国力
2、文化
3、人文地理学
4、城市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
2、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
3、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
4、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
5、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
6、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7、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8、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
9、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
10、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
11、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
12、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
13、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
14、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15、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4、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5、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6、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
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
1、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3、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