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纪录片《北京记忆》主题曲《藤》
关于北京的歌

关于北京的歌
1、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是由林夕作词,小柯谱曲,百位明星共同演唱的一首以奥运为主题的歌曲。
2009年这首歌曲成为MusicRadio音乐之声点播冠军曲。
2、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是由歌手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7-06-01发行的专辑《勇敢的心》中,同时也是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片头曲。
3、北京的冬天《北京的冬天》是老狼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郁东作词、作曲,收录于专辑《北京的冬天》中。
《北京的冬天》,是久别的老狼在2007年带来的第一首作品。
4、北京的桥《北京的桥》是蔡国庆的成名曲(1990年北京台春晚,央视青歌赛),也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京腔京味十足的流行歌曲,歌中通过描绘北京的各种各样、瑰丽多彩的桥,形象而艺术地歌颂了当年北京的新风新貌,祖国的美好景象。
5、北京** 《北京**》是信乐团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升、刘佳慧填词,陈升谱曲,收录于1992年陈升的专辑《别让我哭》中。
1993年,《北京**》收录在刘佳慧的专辑《自己就是自由》中,后被台湾摇滚天团信乐团主唱信(苏见信)翻唱。
浅析纪录片《北京记忆之金梭银梭》

《北京记忆》之金梭和银梭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就像《金梭和银梭》的歌词一样:“……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日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金梭和银梭,匆匆眼前过光阴快如箭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快发奋黄金时代莫错过,莫错过……”片子一开始借用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谌容发表过的一个超现实主义小说为引子,文革后人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想要挽回那失去的十年。
从衣食住行精神等各个方面将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和寻求改变突破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
突破一:集体企业和个体户出现1979年。
返城的知青和城中的待业青年致使北京增加了40万年青人。
于是由亟待解决工作的现实问题引出了当年的一部纪录片,《一个中年人的自述》。
片中的主人公尹盛喜在国家刚刚允许成立集体企业的时候,放弃街道办事处的正式工作,带领待业青年白手起家,创立集体所有制公司,卖起了大碗茶。
而1980年《北京晚报》也报道了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开业的事情。
片中选取的两位主人公他们的经历在当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做法不仅为待业青年提供了工作,甚至带动了当时的商业发展。
突破二:重视饮食文化北京烤鸭恢复“全聚德”老字号,而《北京画报》也史无前例的用三个版面介绍这种美食。
北京四联理发店也让国人开始了不一样的尝试。
《北京画报》对北京烤鸭三个版面的宣传让国人开始重视这传承了百年的美食,很多山西的年轻人不惜坐火车来品尝这美味,四联理发店和一些外国电影给国人尝试新鲜事物的机会,北京乃至全中国开始以一个新姿态去接受和包容外来事物。
突破三:报纸开始关注民生停刊十三年的《北京晚报》新增许多贴近生活的新鲜元素。
1979年末,胡明朗记者的新闻《怎样消灭取奶“长龙”》,排长队取奶的问题得到解决。
《北京晚报》不再仅仅关注政治,新闻也开始关注民生,政治对媒体的束缚小了,国人的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这是从精神层面的大跨越。
突破三:国人开始关注“文明”1980年。
电影《牧马人》描绘了北京饭店的豪华,而一位外国记者在饭店遭遇冷漠服务的事实又将国人的文明弊端暴露出来,电影《乘车记》和摄影记者司马小萌的照片都披露了城市文明,同时《乘车记》又将青年男女突破束缚大胆跳舞的呈现出来。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1999年,为中国首部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创 作制作音乐,演唱片头曲《遥望》及歌曲《我还能做 什么》,创作歌曲《我还能作什么》、《等你爱我》 荣获“中国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演唱、词、曲创作 共三项大奖。为中国首席男模胡兵担任其首张专辑 “真本色”的制作人。与EMI等国际唱片公司合作,为 其在亚洲地区的歌手创作歌曲,包括林忆莲、萧亚轩、 古巨基、侯湘婷、莫文蔚等其中创作多首专辑主打歌 曲,在香港、台湾、大陆等地获得骄人成绩,音乐风 格被亚洲地区广为接受。
2000年,应邀为中国中央电视台2000年春节晚会 创作序幕歌舞音乐《把春天迎进来》,由章子怡演唱。 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贺岁片《开心就好》创作歌曲、 音乐并担任歌曲演唱及音乐部分的制作人。为电视连 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创作制作音乐,演唱 片尾曲《日子》。同年推出个人第三张作品集《日 子》。荣获第七届东方风云榜“最佳作曲”奖。 为歌 手谢雨欣担任制作人,录制唱片,该专辑主打歌曲荣 登全国各地排行榜冠军。为香港凤凰电视台大型世纪 系列片“千禧之旅”创作主题曲《千年走一回》等。
男: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你记得吗 女:记得那是一个冬天 漫天雪花 男:我走过 女:没有回头 男:我记得 女:我快忘了 男: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你记得吗 女:那时你还是个孩子 我在窗棂下 男:我猜着你的名字刻在了墙上 女:我画了你的摸样对着弯月亮 男: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你记得吗 女:当我们来到今生 各自天涯 男:天涯相望今生面对谁曾想 女:还能相遇一切就像梦一样 合: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们好像 在哪见过
男: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你记得吗 女:好像那是一个春天 我刚发芽 男:我走过 女:没有回头 男:我记得 女:我快忘了 男: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你记得吗 女:记得那是一个夏天 盛开如花 男:我唱歌 女:没有对我 男:但我记得 女:可我快忘了 男: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你记得吗 女:好像那是一个秋天 夕阳西下 男:你美得让我不敢和你说话 女:你经过我时风起浮动我的发
纪录片《京剧》解说词摘编

纪录片《京剧》解说词摘编中央电视台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解说词摘编第一集《定军山溯源》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个普通的日子。
当这座城市在初冬的斜阳下慢慢醒来,生活的舞台上,一如既往的是北京人习以为常的繁忙与精彩,不管诗意还是凡俗、古老还是现代,这个舞台诠释的,已是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选择。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从这一天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上,将多了一个以这座城市命名的一种古老戏曲的名字:京剧。
京剧是国粹,这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共识。
然而,当“国粹”写入“遗产”,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我们无从回答。
站在北京城南的永定门向北望去,仿佛可以看到天边。
二百年前,从南方来的徽班也许就是从这里,陆陆续续地走进北京城开始了他们的辉煌之旅。
就是这样一座宽广的城市,为百年来众多京剧艺人的粉墨登场,提供了最坚实的舞台。
在老北京的传说里,京剧是从茶楼到戏园子几代中国人一脉相承欲罢不能的疯狂沉醉与痴迷,忘我的追捧、山呼的喝彩,在那些有情和无情岁月里,京剧之于大多数北京人、中国人,既是各层人士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
在好奇的外国人眼里,京剧也许首先是一个神秘而优美的梦境。
仅仅八十年前,当来自中国的国色天香在太平洋彼岸的纽约百老汇舞台首次绽放,大多的西方人认为,京剧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
八十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把中国京剧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百年,这个舞台曾经见证了太多粉墨登场的艺人无以掩饰的光荣或梦想、得意或失落。
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正是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成就了一个王朝的跨越世纪的欢娱,也成就了京剧自身的灿烂与辉煌。
当所有的繁华已成过往,所有的热闹归于沉寂,关于京剧,关于那些将自己的精魂映射在舞台之上的戏梦人生,我们的讲述,就从这个早已陨落的王朝开始……《京剧》剧照第二集《宇宙锋呐喊》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爆发。
那些跳动的人影

唱的音乐 , 都有 一种共性 , 那就是五声调 武。我查 了很 多 文献 , 是不是像有 的人说得那样 中国贫 穷落后, 就发明 了5
起来的。 ”
( 小云摘自《 三联生活周T) 09 8 ] I20 年 月】
“) 亮 让 张 开 感 有 口光 得 人 不 眼, 觉 l 1 口
好多人影在旁边跳。 ” 当我问你对 这次 宁夏之行 的印
合格你就走 , 所有 学费 自 个儿承担。所以能够做 一个成一 个, 因为淘汰在前, 人家的产品是有保证的。 ” 去年奥运会 , 小柯被逼着写一首奥运歌 曲。但是小柯
没有上 来就 写, 而是先研 究一些历 史。他发现 , 历史上 凡 是发 生重大事件之前 , 都会先 以歌谣方 式把事件“ 预测” 出 来, 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 , 经历过就不会忘记。 小柯说 :我反过来研 究那些流行 的歌 曲, “ 老百姓乐意
觉轰炸 的一年 , 包括 改革开放3 年 。我就觉得这个音乐安 0 静下来反 而比嚷嚷有效得 多, 于是最后 出来的就是一个纯
吉他 的东西。还有就是要想让这首歌得到很 多人 的共鸣, 不能就事论 事 , 我就用 一种 比喻去写。站在这个年头 , 我 们 更多的是一种帐然 , 一种心酸 的感动 , 以我就写 一个 所 植 物—— 藤 , 个植 物生长个 性就是 只要有缝就 玩命 地 这 长, 只要 有空隙和水就玩命地 长 , 参天 的古树都是这样长
走 的那天 , 是另一位残疾朋友开
的方式,2 1 个音都推 出来 了,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一个‘ ’ 和 , 所 以中国人取消 了所有相撞 的音, 留下 了5 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音 , 政治方
多歌怎么写的 , 我说不 出来 , 也许 , 那就是 一个小青年对音 乐的热爱 , 喜欢这个就干 出来 了。严格来说 , 这不是创作。 后来我明 白了, 创作就是把 内心的事儿说 出来 , 创作的过程
央视主持人张露馨

央视主持人张露馨【篇一:央视主持人张露馨】1975 年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辑工作。
先后在新闻部、专题部、社教部、经济部、文艺中心任职。
主要作品有《话说长江》等近百部(集)纪录片;《五四青年蒲公英知识竞赛》等几十场竞赛类节目;《合家欢少数民族春节联欢晚会》等十几台综合文艺晚会。
1989 年到经济部主持工作,创办了《经济半小时》和《经济信息联播》栏目。
1992 年任台长助理兼经济部主任。
1993 年任副台长兼文艺中心主任,分管文艺宣传。
1995 年任副台长兼中央卫星传播中心主任,1999 月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1997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白岩松 1968 月20日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 1985 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1989 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 1993 年参与创办《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高博祖籍内蒙古,但属汉族。
1998 年毕业于包头重点中学。
2002 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专业为节目主持人。
在外景中出镜主持过大型专题片《向北向北》、《黄河入海流》、《青藏记忆》、《穿越罗布泊》、《金三角》,期间他从咸阳走到漠河,从黄河源头走到黄河入海口,从拉萨走到雪山脚下的圣湖,还曾露宿过戈壁大漠、深入过海外“毒品王国”。
现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倾国倾城》、《购物街》栏目主持人出生地:四川凉山籍贯:浙江杭州星座:水瓶座血型:ab 民族:汉大学学经济。
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毕业后在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曾在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电视文学。
1997 年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主持过 1998 年和2000 “315”直播,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1999 年、2000 年科技下乡;19992000年“65”环境日特别节目;《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cctv2000 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
曾荣获“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2000 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第一名等。
北京记忆解说词

《北京记忆》解说词浅析纪录片是用摄像机的镜头客观的记录事物的一种影像资料,而单单用摄像机的镜头却又是难以把所有的资料记录下来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而想让人们更深的了解事物的内容和本质解说词应该是最简单而又最直白的方式了。
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
纪录片《北京记忆》一共十六集,它是把北京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分为十六个时期,每个时期用一个主题表现,所以一共分成了十六集,画面和解说词各自的作用展现的尤为恰当,下面我们就通过《北京记忆》第六集《生活是多么广阔》来谈一谈本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本集讲的是1987年,北京首次接待外国游客突破百万,肯德基、可口可乐等外来食品文化开始慢慢走进北京,走进中国,而原来的冬储大白菜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开始越来越少了,也就是本集的主题《生活是多么广阔》的体现。
本集的开始是一些冬储大白菜的快乐的照片和肯德基开业的照片,随后出现的画面《北京新闻》介绍的冬运大白菜良好的运行,随后解说词开始出现,“从11月1号开始一直到15号是北京市冬储大白菜集中供应的日子,为了保证每人每天一斤菜的计划供应量,从1959年起北京市政府每年都要动员各种资源,进行大白菜销售储存,这便是冬储大白菜说法的由来。
”这段解说词交代了冬储大白菜在当时的时间,画面一直出现的是运输、购买、搬运大白菜的画面,如果没有这段解说词我们难以理解画面的意义,而只能知道人们是在搬运大白菜而已。
而随后出现的是一系列作家、学者、舞蹈家、歌唱家的采访,通过他们的采访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年冬储大白菜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紧接着出现了第二段解说词,第二段解说词是通过一个老人在没有太多人冬储大白菜的时候依然有一个老人有着冬储大白菜的习惯。
常石磊写得最好听的十首歌

常石磊是一位实力派歌手,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广大歌迷喜爱。
以下是他写得最好听的十首歌:
1.《跟着你到天边》:这是电影《归来》的主题曲,由陈其钢作词作曲,邀请常石磊、韩磊和吴青峰献唱3个版本。
2.《他哪里走我哪里跟》:原名《山楂树之恋》,是同名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插曲,由陈其钢作曲和编曲,常石磊演唱。
3.《山楂树》:这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唯一插曲,由陈其钢对苏联老歌《山楂树》重新编曲,常石磊全新演绎。
4.《我们都不应该孤单》:这首歌曲由常石磊演唱,歌词温暖动人,旋律优美。
5.《自己》:这是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常石磊2010年原创大碟《自己》。
6.《手握手》:这是一首抗震救灾爱心歌曲,由环球天韵文化群星演唱,常石磊参与创作。
7.《天地鉴》:这是常石磊演唱的歌曲,由喻江作词,由常石磊谱曲,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主题曲。
8.《遇见你》:这是电影《遇见你真好》插曲,由施鸽作词,常石磊演唱。
9.《广慈十方》:这是一首公益歌曲,由上海十方演唱,常石磊参与创作。
10.《28岁未成年》:这是电影《28岁未成年》的主题曲,由常石磊、李聪作词,常石磊作曲并演唱。
以上这些歌曲展示了常石磊出色的创作才华和独特的嗓音,是他写得最好听的十首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视台纪录片《北京记忆》主题曲《藤》
词曲:小柯
演唱:小柯老狼沙宝亮满文军满江黄征汪峰常宽
哎哦哎哎…… (小柯)
A1 当我们转过脸看太阳缓缓升(老狼)
鸽子依然落在屋脊(沙宝亮)
却不是从前的那只(满文军)
A2 当我们抬起头已过而立年纪(满江满文军)看枝桠漫天的那颗(满江)
曾经是嫩嫩的绿黄征(小柯)
B1 那么多的枝枝蔓蔓(汪峰沙宝亮)
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 (汪峰)
接着另一个往昔(老狼)
那么长得缠绕(满江小柯)
缠绕住的是那些回忆(满江)
接着另一个回忆(满文军)
C1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常宽黄征沙宝亮) 离参天还很远呢(常宽黄征沙宝亮)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老狼)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汪峰小柯)
C2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沙宝亮满江满文军) 这刚刚才开始呢(沙宝亮满江满文军)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小柯)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满江沙宝亮)
A3 当我们转过脸看太阳缓缓升(黄征沙宝亮) 鸽子依然落在屋脊(小柯)
却不是从前的那只(满文军)
A4 当我们抬起头已过而立年纪(沙宝亮满文军) 看枝桠漫天的那颗(沙宝亮)
曾经是嫩嫩的绿(满江小柯)
B2 那么多的枝枝蔓蔓(常宽满文军)
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常宽)
接着另一个往昔(满文军)
那么长得缠绕汪峰(小柯)
缠绕住的是那些回忆(汪峰)
接着另一个回忆(老狼)
C3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同C1)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C4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同C2)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
C5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合)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C6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