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材料简介
吸波材料概述

吸波材料概述
吸波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
在现代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吸波材料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
吸波材料通常由导电材料和介质材料组成。
导电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而介质材料则起到支撑和填充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合,吸波材料可以在特定频段内实现高效的吸收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吸波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电磁波的频率、入射角、材料厚度等。
为了达到最佳的吸波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合成、物理沉积、复合材料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
除了在通信和电磁兼容领域,吸波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隐形技术、防护材料、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总的来说,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材料,它在电磁波控制、隐形技术、防护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吸波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吸波材料,它有哪些作用?

什么是吸波材料,它的作用有哪些?
根据百度百科说法: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
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1)吸收频段高、吸收率高、匹配厚度薄
电磁辐射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可吸收泄露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大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
2)隐身和电磁兼容(EMC)
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已成为现代军事中电子对抗的法宝和“秘密武器”。
吸波材介绍

■功率损耗
微带测试
(P /P ) Power Loss in Loss
[MAF100 Grade]
1.0 0.8 0.6 0.4 0.2 0.045 100 1000 6000
50㎛ 100㎛ 200㎛ 300㎛ 500㎛
入射 反射S11
发送 S21
微带固定器
样品膜 噪声
Frequency [MHz]
01
电磁波吸收产品的理论
■ 电磁波吸收材产品是?
把射入的电波转换成热量,并且不产生反射波的材料 吸收电子回路上发生的放射性电磁波或者跟着回路上走的电磁波
电磁波
反射电磁波+透射电磁波<10%
■ 电磁波吸收材料 Electric Fields Magnetic Fields
吸波材料 e m d
■ 应用
[Notebook]
[Digital Carmera]
[军事]
■ 近场应用
电波吸波材 반사 투과 电波吸波
屏蔽盖
杂散辐射开孔
■ 近场应用
贴在IC上
用在电路板之间
Wind around cable
Flat cable
常见噪声
■ 吸波材调试(Deberging)
VCCI규제 계측결과 (3m법) : 흡수체 대책 전→ Not Clear
手机
Distance
Sheet None
Applied Sheet
contact
5cm
电池 (铝 )
磁性层
■ IC Card RF-ID
- IC 卡 - 手机结算系统
Absorber
■ RF-ID(NFC) 用铁氧体与软磁性金属粉末吸波材比较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有哪些吸波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电磁波能量的特殊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航空航天等领域。
吸波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从而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性能。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吸波材料,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吸波材料及其特点。
1. 碳基吸波材料。
碳基吸波材料是一种由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制成的吸波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宽频段的电磁波。
同时,碳基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一种由铁氧体颗粒和聚合物基质组成的复合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介电损耗,能够有效吸收微波和毫米波段的电磁波。
铁氧体吸波材料在雷达隐身、电磁兼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多孔吸波材料。
多孔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能够通过多次反射和折射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吸收。
这类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波频段和较高的吸波性能,适用于通信基站、无线电设备等领域。
4. 复合吸波材料。
复合吸波材料是一种由多种吸波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吸波材料的优点,实现对不同频段电磁波的吸收。
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和较宽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吸波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吸波材料在电磁兼容、雷达隐身、通信保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不同类型的吸波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吸波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吸波材料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吸波材料简介

吸波材料简介1、定义所谓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
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2、吸波原理分类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
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
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如今吸波材料分析的一大热点。
3、材料种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按材料分类主要分为:铁氧体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的高频下损耗和磁导率的散射来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金属超微粉吸波材料,金属材料因居里点高(770K)而耐高温,Ms可达铁氧体的3-4倍,金属自然共振频率比铁氧体高得多,有更好的吸收性能,但是块状金属吸波材料会受到金属趋肤效应的限制。
随着金属或合金的粒度减小,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逐步增加,反射性能逐渐减弱。
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包括Fe、Ni、Co其合金纤维,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导电率。
纳米吸波材料,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100nm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粒子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变大,不同能级跃迁就可以吸收不同波段的能量,与聚氨乙烯混合组成复合吸收体,就可以对毫米波、远红外、近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可谓是宽频带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简介.docx

绪论 (2)1吸波材科的吸波原理 (2)1. 1加与甩电路及损耗因子 (2)1.2材料的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 (4)1.2.1复介电常数 (4)1.2.2复磁导率 (5)2当前吸波材料的分类 (5)2.1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 (6)2.2按吸波原理 (6)2.3按材料的损耗机理 (6)2.4按研究时期 (6)3无机吸波剂简介 (6)3. 1铁系吸波剂 (6)3. 1. 1金属铁微粉 (6)3.1.2多晶铁纤维 (6)3. 1.3铁氧体 (6)3.2碳系吸波剂 (7)3. 2.1石墨、乙怏炭黑 (7)3. 2.2碳纤维 (7)3. 2-3碳纳米管 (7)3.3陶瓷系吸波剂 (7)3. 3.1碳化硅 (7)3.3.2碳化硅复合材料 (8)4有机物为主体吸波剂简介 (8)4.1导电高分子类吸波材料 (8)4 2视黄基席夫碱类吸波材料 (8)5其他吸波材料简介 (8)5.1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8)5.2手性吸波材料 (9)5.3智能化吸波材料 (9)6展望 (9)绪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碗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口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 扰无法起飞而谋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T •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 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一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人课题.此外, 在未来高技术、立体化战争中,武器装备随时面临着探测与反探测的严峻挑战。
提岛军事装备的战 术技能,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未來高技术战争的重耍研究课题。
吸波材料是隐少技术中的关键环廿, 将吸波材料引入隐巾技术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碇视。
本文以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为主线来阐 述吸波剂的研究进展。
1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卫1. 1 RC 与RL 电路及损耗因子吸波材料的物理机制是材料对电碗波实现有效吸收•电磁波能帚入射到介质屮被迅速衰减变成 其他形式的能其损耗机制在宏观上町通过简单的应;甩等效电路"以解释•对二端无源网络,复电 压0、复电流I 、复阻抗2分别为:U = [70e ;(wf+^u)> J =心訂(3t+p )2 =2 =也刀(九-®) / /0令阻HiZ = U Q /I Q ,电压与电流相位差<p = — 5,Z = Ze"电压分解示意图二端无源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矢彊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阻抗与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如表1 所示,二端电路的瞬时功率尸"人平均功率尸分别为:P(t) = I Q U Q COS (3t+(P) P = P(t)dt = costp = IU cos(p(1.4) 对纯电阻.<p = Q,P =IU = I 2U = U 2/R ;对纯电容或电感卩=±? P = 0,不吸收功率.式仃.4) 可写为 _ 一P =I L U 或 P = IU 丄 (1.5)其中:I” = Icos(p,U"=Ucos(p,I ”为仃功电流(损耗电流),Z7”为仃功电色,Z ± =lsin(p 为无功 电流:(/丄=几曲卩,为无功电压,仅Z “或U”对尸何贡献,式(1.5)中的P 叫无功功率(氏).有 功功率为(1.1) (1-2) (1.3)P 冇="〃或P 冇=U(1.6)二端电路复阻抗Z可写为Z = Ze J(p = Z (cos (p + jsin <p) = r + jx (1.7)令甲=TT/2—5 (其中6为损耗角),则由式(1.5) (1.6) (1.7)得P tanS =金=% < =仏丄=%丄=;⑴8)其中tan6为损耗因子。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吸收电磁波能力的材料,主要应用于电磁波的隔绝和减弱。
它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多重界面反射:吸波材料通常由多个层或多个微小结构组成,这些层或结构之间形成了多个界面。
当电磁波入射到这些界面上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和透射。
通过设计吸波材料的结构和材料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电磁波的反射,从而实现吸波效果。
2. 吸收损耗:吸波材料通常含有一定的电导率或磁导率,当电磁波通过材料时,会引起材料内部电流的产生。
这些电流会产生电阻损耗或磁耗,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吸波。
3. 多模匹配:吸波材料的结构可以通过匹配电磁波的波长,并将其引导到材料内部。
在材料内部,电磁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导致电磁能量的吸收和耗散。
4. 表面阻抗匹配:吸波材料的表面阻抗与入射电磁波的阻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电磁波的吸收。
通常,吸波材料的表面阻抗应与空气或周围环境的阻抗接近,以确保最大限度的能量转移和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吸波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取决于特定的应用需求和工作频段。
不同的吸波材料在吸波性能、耐用性、成本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吸波材料

传统吸波材料
金属微粉:主要通过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等吸收衰减电磁波, 主要包括金属铁粉、铁合金粉、羰基铁粉等。 抗氧化、抗酸碱能力差!介电常数大!而且密度大! 石墨:密度低,电阻是衰减电磁能的主要方式。 高温抗氧化性差!式
铁氧体:具有吸收率高、涂层薄和频带宽等优点。 密度大! 饱和磁化强度低!高温稳定性差!
反射系数
当Г=0,即无反射时,则材料阻抗匹配最好。
吸波性能的评价
主要参数:
电阻率(ρ) 复介电常数(ε):ε=ε'-ε" ε' — 材料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变量; ε" — 在外电场作用时,材料电偶矩产生移动引起的损耗; 复磁导率(μ):μ=μ'-μ" μ' — 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磁化程度的变量; μ" —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材料磁偶矩产生移动引起的损 耗。 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tanδE =ε" /ε',tanδM=μ"/μ' 反射损失(R) :表征吸波材料对于金属平板反射的大小。
磁损耗
薄 ︑ 轻 ︑ 宽 ︑ 强
发展趋势
兼容化
复合化
智能化
宽频带吸波
多材料复合
智能型材料
涡流损耗:同时兼具电阻损耗和磁损耗。 剩余损耗:除了涡流和磁滞损耗以外的其他所有损耗。 * 低频和弱磁场中,剩余损耗主要是磁后效损耗,且与频 率无关。 * 高频下,剩余损耗主要包括尺寸共振、畴壁共振、自然 共振等引起的损耗。
阻抗匹配
自由空间
材料
自由空间
反射
Zin— 材料归一化阻抗; εr— 材料复介电常数,εr= ε'- iε"; μ r— 材料复磁导率,μ r= μ ' – iμ "; d — 吸收层厚度; c — 光速; f —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绪论 ........................................................................................................................................................................ 2 1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 2
1
绪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 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 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此外, 在未来高技术、立体化战争中,武器装备随时面临着探测与反探测的严峻挑战。提高军事装备的战 术技能,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研究课题。吸波材料是隐身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将吸波材料引入隐身技术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为主线来阐 述吸波剂的研究进展。
1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1]
1.1 RC 与 RL 电路及损耗因子
吸波材料的物理机制是材料对电磁波实现有பைடு நூலகம்吸收,电磁波能量入射到介质中被迅速衰减变成
其他形式的能其损耗机制在宏观上可通过简单的RC,RL等效电路予以解释.对二端无源网络,复电
压U、复电流I、复阻抗Z分别为: ������ = ������0������������ (������������ +������������ ),������ = ������0������������ (������������ +������������)
1.2.1 复介电常数 ................................................................................................................................. 4 1.2.2 复磁导率..................................................................................................................................... 5 2 当前吸波材料的分类......................................................................................................................................... 5 2.1 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 ................................................................................................................. 6 2.2 按吸波原理............................................................................................................................................. 6 2.3 按材料的损耗机理................................................................................................................................. 6 2.4 按研究时期............................................................................................................................................. 6 3 无机吸波剂简介.................................................................................................................................................. 6 3.1 铁系吸波剂............................................................................................................................................. 6 3.1.1 金属铁微粉 ................................................................................................................................. 6 3.1.2 多晶铁纤维 ................................................................................................................................. 6 3.1.3 铁氧体......................................................................................................................................... 6 3.2 碳系吸波剂............................................................................................................................................. 7 3.2.1 石墨、乙炔炭黑 ......................................................................................................................... 7 3.2.2 碳纤维......................................................................................................................................... 7 3.2.3 碳纳米管...................................................................................................................................... 7 3.3 陶瓷系吸波剂......................................................................................................................................... 7 3.3.1 碳化硅......................................................................................................................................... 7 3.3.2 碳化硅复合材料 ......................................................................................................................... 8 4 有机物为主体吸波剂简介................................................................................................................................. 8 4.1 导电高分子类吸波材料 ......................................................................................................................... 8 4.2 视黄基席夫碱类吸波材料 ..................................................................................................................... 8 5 其他吸波材料简介............................................................................................................................................. 8 5.1 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8 5.2 手性吸波材料......................................................................................................................................... 9 5.3 智能化吸波材料..................................................................................................................................... 9 6 展 望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