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浓度 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与反思精

课题3溶液的浓度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情境导入——鸡蛋在水中的沉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 250g 不放食盐沉?浮?2 250g 1匙(约5克)沉?浮?3 2502匙(约10克)沉?学习研讨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自主学习】【活动与探究一】【实验9-7】在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g、0.5g、2g无水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填写下表交流讨论】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归纳小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3,知道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交流讨论】1、实验9-7中,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2、表达式的几种变形【巩固练习】课后习题1【交流讨论】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与探究二】:【实验9-8】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看作1g/cm3)。
【设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这样的溶液,我们会配制了。
那如果告诉你一定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你会配制吗?【交流讨论】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该如何操作?请你试一试。
【活动与探究三】:P47【实验活动5】【小结】1.配制溶液的步骤:、、、、。
2.实验仪器:所需仪器:3.注意事项:学情分析1、判断题(正确打“√”,不正确打“×”)(1)在100g水里加入20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3)10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kg水中,得到10%的硝酸溶液()(4)40g20%的NaCl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2.在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酒精灯B.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C.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D.烧杯、药匙、漏斗、玻璃棒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拓展提升【必做题】1.实验室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验成果,开展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答疑解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荐阅读材料、指导实验操作等。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溶液浓度的测定过程。但我也发现,在讲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再次,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溶液浓度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溶液浓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溶液浓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浓度,如食盐水、糖水、消毒液等,记录其浓度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溶液浓度的用途和作用。
难点: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稀释和浓缩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标中要求“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本课题,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并重点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因为溶质质量分数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到。
本课题的知识体系是: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本课题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为今后更深入的化学研究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知道溶液有浓有稀,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比如生理盐水等。
但是,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
学生认知障碍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培养定量分析的能力。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了解溶液的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形成溶液浓度的概念难点:和溶液浓度相关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学习情境]展示一组农业生产中使用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果树离奇死亡的图片。
[介绍]以上图片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归纳导入:有颜色的溶液我们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质量分数的大小,没有颜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怎样判断呢?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读课本P42-P44,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是由__溶质__和__溶剂__组成,溶液质量等于__溶质__和__溶剂__之和。
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__20℃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36g_NaCl__。
溶液的浓度教案及反思

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二、新课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生: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大的糖水或盐水,反之浓度小。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
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
初中化学_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能进行溶液的浓度的简单计算。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难点】:溶液的浓度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教学过程:】1.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接受。
接着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让学生以实验中配制的三种溶液为例,通过简单计算,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2.在建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要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关系。
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意义。
例如,在20 ℃时,氯化钠的水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
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3.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第二部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然后通过实验【实验9-7】配制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指出根据溶液的颜色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这种方法比较粗略。
而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验中,往往必须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即溶液的浓度。
然后,可以从实际需要阐述定量研究溶液组成的意义。
介绍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列出表达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以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份额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这是表示溶液浓稀程度的方法之一,只与比值有关而与单独的溶质质量和单独的溶液质量无关。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目的是巩固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4)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对于第(1)(2)类计算,实际上就是直接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只是需要把表达式稍作变换。
对于第(3)类计算,属于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一类计算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溶液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计算时要以溶质的质量不变为依据来建立等式关系。
对于第(4)类计算,主要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只是涉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溶液的知识以及物理中的密度等知识加以解决。
此类题难度较大,需要老师重点引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在小组讨论中,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提问、分享观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3. 在实验操作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5.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衡量溶液中溶质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用摩尔/升表示。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总体积。
(3) 我会将学生在作业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复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针对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课后作业
1. 请计算以下问题的答案:
(1) 有一瓶溶液,质量为200g,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现将50g的溶质加入该溶液中,求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作业、测验等环节,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溶液浓度相关的情境,如医疗输液、饮食调味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溶液浓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的概念,包括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溶液浓度的含义,学习如何使用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3.学习溶液的稀释方法,掌握如何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液浓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饮食等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溶液的制备和浓度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度优秀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以及溶液浓度的计算和稀释。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部分内容既新鲜又充满挑战,需要他们掌握溶液的基本性质,理解溶液浓度的含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溶液浓度相关的研究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院附中李忠海课题3 溶液的浓度【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溶液(ρ水=1 g ·cm-3)[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gg g901010+×100%=10%。
(2)gg g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呢?[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
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50 kg×16%=24 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50 kg-24 kg=126 kg答:需24 kg氯化钠和126 kg水。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讨论]:略[小结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投影]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 g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 g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 2.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 解析:1.溶液的质量=90克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90克×10%=9克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90克-9克=81克2.(1)增加10克硝酸钾后:溶质质量=9克+10克=19克溶剂质量=81克(不变)溶液质量=19克+81克=100克(增加10克)即90克+10克=100克(2)加入10克水后:溶质质量=9克(不变)溶剂质量=81克+10克=91克(增加)溶液质量=9克+91克=100克(增加10克)即90克+10克=100克3.(1)增加10克溶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克1090109++×100%=19%注:若新增的10克溶质未完全溶解,则上述计算错误。
(2)增加10克水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10909+×100%=9%[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课堂练习]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32%,12%[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习题1、2 板书设计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水的密度1 g·cm-3)[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学生讨论][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x=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解析:(同上方法)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20%x=245 g245 g-50 g=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200 g 2.6%[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
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5000 g×20%=1.19 g·cm-3×x×38%,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100 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 锌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