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测量的步骤

合集下载

RTK测量操作步骤(共42张)

RTK测量操作步骤(共42张)

八、点放样
八、点放样----增加放样点
八、点放样----确定放样点位
九、直线放样---增加放样直线
九、直线放样---确定直线位置
十、线路放样----线路设置
根据线路设计所需 要的设计要素按照软件 菜单提示录入后,软件 按要求计算出线路点坐 标和图形。道路设计菜 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 式: 元素模式和交点模 式
指示灯 GSM 五、参数设置---投影参数设置
属性赋值里程: 测量点时是否把里程作为属性。

三、注意事项------基准站架设
基准站架设的好坏,将影响移动站工作的速度,并对移动站测量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条件:
十、线路放样----元素模式
十、线路放样----线路设置
三、注意事项------基准站架设
三声关机, 四声动态, 显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线路的放样等测量工作。
三、注意事项------基准站架设
五声静态,
六声恢复初始设置。DL灯常
亮, STA灯五秒钟闪一次, 表示处在静态模式STA灯常亮, DL 用户如果在树木等对电磁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站,当接收机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影响RTK的差分质量,使得移动站很难
些基本元素逐一添加组合成线路,从而达到设计整段道路的目的
六、求转换参数---增加原始点坐标
范围设置: 用来设置放样的起始里程和终点里程,当前点不在此范围内时,不会计算偏距和里程,会提示不在线路范围内。
属性赋值里程: 测量点时是否把里程作为属性。
/ 电源灯 二、仪器的连接---基准站
开关键
范交围点设 模置式:是用目来静前设普置态遍放使/样G用的P的起R道始S路/里设程计和方终数式点。据里程链,当灯前点不在此卫范星围内蓝时,牙不会计算偏距和里程,会提示不在线路范围内。

rtk测量作业流程

rtk测量作业流程

rtk测量作业流程
RTK(Real-Time Kinematic)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技术,通常用于测量和放样。

以下是一般的RTK 测量作业流程:
1. 项目准备:确定测量区域和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测量设备(如RTK 接收机、基站等)并进行检查。

2. 基站设置: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设置基准站,确保基站的稳定和可靠的信号覆盖。

3. 流动站设置:在需要进行测量的位置设置流动站,确保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正常。

4. 初始化:在流动站进行初始化操作,获取并锁定卫星信号,建立与基站的实时通信。

5. 测量和记录:使用流动站进行实地测量,记录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数据。

6. 质量控制:检查测量数据的质量,包括精度、稳定性等,如有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或调整。

7.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处理,如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8. 结果输出:生成测量报告、图表等成果,提供给客户或项目团队。

9. 作业结束:清理测量设备,整理数据和文档,完成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RTK 测量的具体流程可能因设备型号、软件使用和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RTK 测量作业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指南和规范,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TK测量操作步骤

RTK测量操作步骤

RTK测量操作步骤RTK测量,全称实时动态差分GNSS测量技术(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方法,主要通过接收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等)的信号,利用差分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测量。

下面是RTK测量的操作步骤:1.设备准备:a.准备一套RTK测量仪器,包括GPS接收器、天线、数据采集器、电池等。

b.检查设备和电池的电量,确保能够持续工作一段时间。

c.确保设备上的固件、软件和数据文件都是最新版本,以保证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d.确保天线固定部件正确安装,保证无遮挡和良好的观测环境。

2.选择观测点:a.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待测区域内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以覆盖需要测量的区域。

b.每个观测点应尽可能远离高建筑、大树等遮挡物,以保证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质量良好。

3.设备设置:a.打开RTK测量仪器,确保其与导航卫星系统建立通信。

b.进入设备设置界面,设置测量参数,如观测间隔、卫星系统、观测模式、坐标系等。

c.设置测量仪器的参考站坐标,在测量过程中将自动与参考站进行差分计算。

4.安装天线:a.将天线正确安装在天线固定部件上,并调整天线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b.连接天线与测量仪器,并确保天线接收到卫星信号。

5.开始观测:a.在每个观测点,按下“开始测量”按钮,测量仪器将自动记录卫星观测数据。

b.观测过程中,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避免震动和干扰,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6.观测结束:a.观测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b.当观测时间到达设定值时,测量仪器会自动停止观测,并保存观测数据。

c.检查观测数据的质量,并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7.数据处理:a.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差分计算。

b.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数据完整性、剔除异常值等。

c.根据差分计算结果,得到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并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估。

RTK测量操作步骤-南方测绘

RTK测量操作步骤-南方测绘

确定测量区域和范围
根据项目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测量的区域和范围,并确保 测量区域内的已知点(基准站)分布均匀。
设置基准站
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基准站,确保基准站稳定可靠,同时考虑信号覆 盖范围和通视条件。
安装移动站
将移动站安装在所需测量设备上,确保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通信畅 通。
开始测量
在移动站上设置测量参数,如坐标系、投影参数等,然后开始进行测 量。
开始传输
点击软件界面上的“数据 传输”按钮,等待数据传 输完成。
数据转换
选择坐标系统
在软件中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如WGS84、 CGCS2000等。
坐标转换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参数,如七参数、 三参数等。
开始转换
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坐标转换”按钮,等待数据转换 完成。
成果
选择输出格式
检查设备状态
在开始测量前,应检查所有设备的 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能够 正常工作。
设备充电
确保所有设备电池充足,尤其是移 动站接收机和天线,以免在测量过 程中因电量不足而影响测量精度。
人员配置
确定测量人员
根据测量任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 定所需测量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
人员培训
对参与测量的人员进行RTK测量原理 、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 培训,确保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 安全完成测量任务。
设置采样频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以确保测 量精度和实时性。
设置差分模式
选择合适的差分模式,如实时差分或后处理差分,以满足测量需求。
03
CATALOGUE
移动站设置
连接设备
确保移动站主机与手簿、天线、电池等配件正确连接,检查 连接是否牢固。

rtk测量操作流程

rtk测量操作流程

rtk测量操作流程
RTK(实时动态)测量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测前准备:进行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整理、仪器检验和检定、踏勘、选点、埋石等步骤。

2. 基准站安装:找到控制点并架好三脚架和基座,对中整平。

安装GPS基
准站主机,开机并检查是否为外挂基准站,如果不是则设置为外挂基准站。

拧上天线连接头,把主机安装在基座上,拧紧螺丝。

连接电台,安装、连接电台发射天线,并在基准站旁边架设一个对中杆或三脚架,将两根连接好的棍式天线固定在对中杆或三脚架上,用天线电缆连接发射天线和电台,电台连接电源,然后开机。

最后,量取仪器高,在互为120度的3个方向上分
别量取1次仪器高,共3次,读取至毫米,取平均值。

3. 测中:作业队进驻,进行卫星状态预报,制定观测计划,进行作业调度及外业观测。

RTK仪器静态测量操作包括打开手薄的测量软件,点击配置→仪器设置→静态采集设置,设置静态记录点名、采集间隔、天线高、截止角和PDOP等参数。

设置完成后点击启动,主机开始采集静态数据。

记录仪器号、点名、仪器高和开始时间。

开机,确认为静态模式,主机开始搜星并卫星灯开始闪烁。

达到记录条件时,状态灯会按照设定好采样间隔闪烁,闪一下表示采集了一个历元。

请注意,这只是RTK测量的基本操作流程,实际操作中可能因设备型号和使用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查看设备使用手册。

RTK测量的步骤

RTK测量的步骤

RTK测量的步骤1.设置基站RTK测量中需要设置一个稳定的基站,用于发射位置信息。

基站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位置,以便于接收尽可能多的GPS卫星信号。

在选择基站位置时,还需考虑基站到待测区域的距离,一般来说,应该选择离待测区域较近的位置。

2.安装GPS接收器基站位置确定后,需要在该位置上安装GPS接收器。

GPS接收器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多颗GPS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基站的位置信息。

安装GPS接收器需要保证其视野开阔,尽可能去除周围的遮挡物,以免影响信号的接收效果。

3.启动基站接收器安装完GPS接收器后,需要通过专门的软件来启动基站接收器。

软件可通过连接电脑和GPS接收器来进行操作。

启动基站接收器后,它将开始接收GPS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基站的初始位置信息。

4.安装移动车辆上的GPS接收器移动车辆上的GPS接收器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并与其通信,计算出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

移动车辆上的GPS接收器需要正确安装并与基站进行连接。

安装时需要确保GPS天线的视野开阔,尽可能减少遮挡物。

5.设置搭载RTK接收器的移动车辆在设置移动车辆时,需要连通基站和移动车辆上的RTK接收器。

可以通过无线电、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连通。

在连通通信之后,需要确保基站和车辆的时钟同步。

6.启动RTK接收器启动RTK接收器后,它将开始接收基站发射的卫星信号,并与基站进行通信。

通信过程中,RTK接收器会自动计算车辆的实时位置,并与基站进行校正,以保证车辆位置的高精度。

7.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测量一旦RTK接收器启动,便可以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测量。

通过与基站的通信,RTK接收器能不断获得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并计算车辆相对于基站的移动量。

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测车辆位置的变化,达到高精度的定位测量效果。

8.数据记录与处理在RTK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

可以通过软件将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滤波、平差、后处理等操作,以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rtk测量仪操作流程及要点

rtk测量仪操作流程及要点

rtk测量仪操作流程及要点以下是 9 条关于 rtk 测量仪操作流程及要点:1. 嘿,你知道吗,拿到 rtk 测量仪后,第一步就是要像给它洗个舒服的澡一样,把所有配件都检查好呀!就像你要去参加比赛前检查装备一样,这可不能马虎。

比如看看电池有没有电呀,天线是不是稳稳的。

要是到时候缺这少那的,那不就糟糕啦!2. 然后呢,要给 rtk 测量仪找个好位置,这就好比给它安个家一样重要呢!要找个开阔的地方,可不能被高楼大树挡住信号哦。

你想想,要是把它放在一个角落里,它怎么能好好工作呢!比如在田野中间,那多合适呀。

3. 接下来就要开机啦,这可不能随随便便按个按钮就行哦!就像你精心准备出门,要一步一步来。

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别着急呀。

万一弄错了步骤,它不工作了咋办哟!4. 设置参数这一步可不好搞呀,就像是给它定制一套专属衣服一样。

要仔细再仔细,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呀。

不然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那不就白干啦!比如说设置坐标系统,这可得搞对了呀。

5. 对中整平,这可不简单哦,就像让它站得直直的,迎接挑战呢!得认真调整,让它稳稳当当的。

要是歪歪斜斜的,那能测好吗,你说呢!6. 开始测量啦,哇,这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开始啦!但要时刻关注它的状态呀,就像你在探险时要留意身边的情况一样。

要是有异常,赶紧处理呀。

7. 数据存储也要注意呀,这可都是宝贝呀!可不能弄丢了,这就好比把珍贵的宝物好好收藏起来。

否则找不回来,那不心疼死啦!8. 哎呀,测量完成后可别以为就没事啦!要像爱护宝贝一样把 rtk 测量仪收起来呀。

清理干净,放好位置,下次还用得着呢!9. 总之,用 rtk 测量仪要认真、细心,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

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呀,你记住了吗!我觉得 rtk 测量仪的操作真的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对待,不然就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或者仪器损坏等问题呢!。

卫星定位测量-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卫星定位测量-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RTK测量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架设基准站。

在进行RTK图根测量中,首先进行基准站假设,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基准站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量点的精度,所以在工作中要选择高等级有经过水准连测的已知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②基准站周围要视野开阔,卫星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发射物(大面积的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效应干扰。

并且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③基准站应尽量架设于测区内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传播差分改正信号。

④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配电线、通讯线50米外。

⑤RTK在作业期间,基准站不能移动或者关机重新启动,如果重新启动必须进行重新校正。

基准站连接必须正确,注意蓄电池的正负极。

(2)流动站设置。

1个流动站只需1名测量员通过手簿进行测量操作。

连接好流动站接收机、天线、测杆后,先进行测量类型,电台的配置,使其与基站无线电连接,输入流动站的天线高,输入观测时间、次数,设置机内精度。

(3)校正测量。

由于基准站设置于未知点上,因此必须对已知点进行校正测量,才能在手簿上求解出WGS-84坐标与当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校正点的数量视测区的大小而定,一般取3~6点为宜。

在手簿中输入校正点的当地坐标,流动站置于校正点上测量出该点的WGS-84坐标,将所选的校正点逐一测量后,通过手簿上的点校正计算即可求解出转换参数。

点校正测量结束后,先在已知点上测量,检查转换参数无误时才能进行新的测量。

(4)图根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布设应该以点组的形式出现,每组应有两个或者三个两两通视的图根点组成,以便于安置全站仪测量时定向和测站检核,图根点之间的距离应随点位而定。

图根点测量时只需在测站上输入点名、按提示测量存储,正常情况下,5s即可结束一个点的观测。

(5)注意事项①RTK测量误差与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解求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K测量的前期步骤:
●第一步:架设基准站,把基准站的机头架设在三脚架上,然后把发射天线、
电台和电瓶连接好,打开主机电源,机头的基准站状态是红灯在中间的灯上,然后看电台的发射信号灯是否正常,查看电台的电台通道(手簿上的电台通道必须要和电台的电台通道一直才可以接收到信号达到固定解),若电台正常发射电台信号表明基准站架设完成。

●第二步:手簿要和移动站连接,打开移动站和手簿,点开手簿蓝牙,收索移
动站串号与移动站配对(记清楚配对的com口是多少),然后打开工程之星,配置里面的com口设置和蓝牙里面的必须一样,点连接或确定连接到移动站,看是否收到电台信号(在电台信号一致的情况下),若移动站达到固定解表明移动站设置完毕
●第三步:新建工程文件(若还是用上次的工程这不必新建,只需打开以前的
工程即可,看软件的左上方的工程名字),选择正确的坐标系(必须和设计单位的坐标系要一致),填好正确的当地工作地点的中央子午线,然后点击确定工程建立完毕。

●第四步:做转换参数,在移动站固定解的状态下采集多个控制点坐标,然后
点”配置”里面的求转换参数,把控制点的已知坐标输入和刚刚采集的点的坐标一一对应输入手簿里面,在精度都可以的情况下,点击计算——保存——应用,找一个控制点检验一下没有问题即可开始工作。

以后在同一地点工作即可打开相应的参数文件,做一个点校正即可(注意:基准站每关机一次就必须做一次点校正)。

检查无误即可进行后续工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参予计算的控制点原则上至少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控制点等级的高低和分布直接决定了四参数的控制范围。

经验上四参数理想的控制范围一般都在5-7公里以内。

四参数的四个基本项分别是:X平移、Y平移、旋转角和比例。

,校正参数的使用通常都是在已经使用了四参数或者七参数的基础上才使用的。

(主界面——输入——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控制点已知坐标点名,XY高程——确定——从坐标管理库选点——坐标库中找对应采集过的控制点,选中——确定——确认,如上增加个个控制点,最后点击保存——输入文件名——Ok——应用——是)
●后续的点校核(点校正或矫正向导),把移动站立在已知的控制点上,把控
制点的坐标和移动站的杆高输入后点击矫正按钮——确定即可
1、作业流程
2、流程细则
(1)基站架设
架设仪器之前首先考虑测区的范围大小,周围环境情况:是否有高压线、大面积水域或者高层建筑。

尽量减少多路径效应对接收机的影响。

如果在已知点架设,基准站必须严格对中整平。

未知点也需整平,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架设好基站后就可以打开主机设置为基准站模式,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模块。

若使用外接模块,就要把主机和电台连接起来,确保所有的连接线都连接正确后打开电台电源。

(2)手簿连接
手簿的链接可分为:蓝牙连接和电缆连接。

蓝牙连接:注意端口的,一般为COM7,但也有例外。

电缆连接:打开工程之星,“设置”→“连接仪器”,在“连接仪器”对话框中,“选择模式”选择“电缆”,“电缆连接波特率”选择合适的波特率,单击“连接”,如果连接成功,状态栏中将显示相关数据。

如果连不通,退出工程之星重新连接。

完成手簿连接后,就要设置移动站模式,保持跟基准站工作模式一致。

(也可在开机时手动设置)。

完成设置后观察各指示灯的闪烁情况,正常情况如下:
基准站:STA灯间隔一秒闪烁一次、外置电源灯常亮、卫星灯有规律的闪烁(表示接收到的卫星的数量)
电台:RX灯间隔一秒有规律的闪烁(信号正常发出)、电源指示灯常亮、AMP PWR指示灯常亮(本机处于低频工作模式)
移动站:STA和DL灯同时间隔一秒闪烁一次(接收数据正常)、蓝牙灯常亮、卫星灯有规律的闪烁(表示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内置电池灯常亮(3)新建工程
注意中央子午线的设定,如果有四参数或者七参数就可以直接套用参数,然后找到一个已知点进行单点校正。

如果没有参数,就可以用一下方法求解转换参数:
打开工程之星,“设置”—“转换参数”,根据向导采集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解四参数。

求解四参数之后不用单点校正,如果下次继续启用此参数就可以用单点校正将其纠正到此坐标系中继续进行以前未完成的工程。

(4)采集坐标点
完成以上所有的设置及转换参数后,就可以进行采点了,单击“A”记录数据,双击“B”查看记录数据。

3、注意事项
(1)基准站外接模块,移动站为内置电台
(2)网络模块时需测试网络,查看网络情况
(3)指示灯闪烁不正常(略)
(4)必须进行求解转换参数,同一个工程第二次开机(基准站)时必须进行单点校正
●坐标测量:在以上工作做好以后,点击工程之星里面的“测量”——“点测
量”即可进行碎部点的测量工作(键盘上的a键是测量的快捷键)
●坐标放样:在基准站架设好,移动站接收到固定信号,求得当地的转换参数,
做好点校正的情况下,点击工程之星里面的“测量”——“点放样”即可进行坐标放样。

打开放样点库把需要放的点输入里面,然后选中要放的某个点即可进行坐标放样。

●道路放样:在没有确定好道路或者渠道的中心线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测绘横断线,如果是在已知渠道或道路的基本要素的情况下,可以在手簿里面的“设置”——道路设计——输入道路或是公路的条件要素,生成道路文
件——保存。

然后点测量——“放样”——道路放样(选择要放的线路文件),然后可根据道路的里程和偏距进行横断面的测量
●测量→直线放样。

点击“目标,打开线放样坐标库(图5-24),放样坐标库
的库文件为*.lnb,选择要放样的线即可(如果有已经编辑好的放样线文件)。

如果线放样坐标库中没有线放样文件,点击“增加”,输入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就以在线放样坐标库中生成线文件。

在线放样界面中,当前点偏离直线的距离、起点距、终点距和当前点的里程(里程指的是从当前点向直线作垂线,垂足点的里程)等信息(显示内容可以点击显示按钮,会出现很多可以显示的选项,选择需要显示的选项即可),其中偏离距中的左、右方向依据是当人沿着从起点到终点的方向走时在前进方向的左边还是右边,偏离距的距离则是当前点到线上垂足的距离。

起点距和终点距有两种显示方式,一种是当前点的垂足到起点或终点的距离,另一种是指的是当前点到起点或终点
的距离。

当前点的垂足不在线段上时,显示当前点在直线外。

●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根据需要输入线
路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要素,软件会按要求计算出线路点坐标和图形。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

●转换参数的求算. 由于GPS 接收机直接输出来的数据是WGS-84 的经纬
度坐标,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测量需要,需要把WGS-84的经纬度坐标转化到施工测量坐标,这就需要软件对参数进行设置。

这里涉及到的参数主要是四参数和校正向导。

RTK测量注意事项
一. 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
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
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
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86关机不移动后可使用重复设站功能)。

5.参考站名接口连结必须正确,注意虚电池的正负极(红正黑负)。

6.参考站主机开机后,需等到差分信号正常发射方可离开参考站,S82表现为DL指示灯每5秒钟快闪2次.S86表现使用内置电台时TX、DATA 灯1秒闪1次。

使用外置电台时,TX不亮,DATA灯1秒闪1次。

S82指示灯说明S86指示灯说明
二.流动站要求
1.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并备足电源2.在打开工程之星之后,首先要确保手簿与主机蓝牙已配置好端口。

CAISO/JETT手薄与主机的蓝牙连接 PSION手薄蓝牙配置
3.为了保证RTK的高精度,最好有三个以上平面坐标已知点进行校正,而且点精度要均等,并要均匀分布于测区周围,要利用坐标转换中误差对转换参数的精度进行评定.如果利用两点校正,一定要注意尺度比是否接近于1.
4.由于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
此值。

5.在信号受影响的点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达到固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
可以初始化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