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合集下载

人类宇宙探索史

人类宇宙探索史

人类宇宙探索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于远古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不懈努力,我们逐渐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下面将从人类宇宙探索的里程碑、载人航天、探测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叙述。

一、人类宇宙探索的里程碑人类首次踏上外太空是在1961年,当时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此后,人类的宇宙探索之路才正式拉开序幕。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类,这一壮举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二、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

除了美国和苏联(现为俄罗斯)之外,中国、欧洲和印度等国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载人航天任务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关于太空环境和人类生存能力的数据。

三、探测器除了载人航天,无人探测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测器可以远离地球,探索更远的宇宙。

目前,人类已经向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卫星和彗星发送了多台探测器。

其中,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于1977年发射,成为第一批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

探测器的数据和图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宇宙信息。

四、未来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远未结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备受关注。

其中,火星探索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多个国家和私营企业都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

此外,人类还在探索更远的星系和黑洞等宇宙奥秘。

未来的宇宙探索将会更加依赖先进的技术和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人类宇宙探索史是一部不断进步和探索的历史。

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和探测器,人类在宇宙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这只是宇宙探索的起点,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充满挑战和机遇。

唯有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人类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人类太空探索简史

人类太空探索简史

人类太空探索简史第一章:人类太空探索的起源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探求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发动了第一次飞行,这标志着人类航空技术的重大突破。

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将航空技术应用于太空探索。

第二章: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人类太空探索的全新时代的开始。

随后,苏联又成功发射了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并将他送入了太空。

这次任务的成功引发了全世界的轰动,人们对太空探索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第三章:美国登月计划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即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这个目标被称为阿波罗计划。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这一历史性时刻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章:航天飞机时代的开启1972年,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航天飞机,这标志着航天飞机时代的正式开启。

航天飞机不仅可以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还可以将货物和科学实验设备送往太空站。

航天飞机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太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太空探索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第五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正式开始。

这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合作共同建设的太空科学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不仅为宇航员提供了长期在太空中工作的条件,还为地球上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太空的重要平台。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为人类太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第六章:私人太空探索的崛起21世纪初,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领域对太空资源的日益关注,私人太空探索逐渐崛起。

一些富豪和私人企业开始投资于太空探索项目,并计划将普通人送上太空。

这种商业化的太空探索模式为人类太空探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从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太空探索活动,包括发射卫星、进行载人航天、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

以下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的简要归纳。

1.苏联的太空探索苏联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先驱之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随后,苏联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等。

此外,苏联还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于1961年4月12日将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苏联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2.美国的太空探索美国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力量。

美国在1958年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

随后,美国也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并于1961年5月5日将艾伦·谢泼德送入地球轨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美国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此外,美国还开展了多项无人航天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木星等行星。

3.中国的太空探索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大量的太空探索活动。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随后,中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并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中国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天宫空间站,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4.欧洲的太空探索欧洲也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欧洲航天局(ESA)成立于1975年,是欧洲各国合作开展太空探索的组织。

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此外,欧洲航天局还开展了多项无人航天任务,包括探测火星、金星等行星。

5.日本的太空探索日本也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

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

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一、简介太空探索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之一,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太空探索在科技、医学、环保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太空探索的历程1. 从苏联的“斯普特尼克”卫星开始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这标志着太空探索的起点。

不久后,美国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并在1961年成功将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

2. 三个月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地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梦想的一大步。

随后,美国对月球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着手计划三个月登月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3个月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将所得数据传回地球。

3. 太空站计划1986年,苏联发生了宇航员的灾难性事故,美国也因此推迟了太空站的计划。

但是,在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美国与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航空局共同参与,成为国际航空合作的里程碑。

4. 火星探测车2004年,美国发射了环形兽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了探索。

在此之后,美国的另一艘火星探测车--好奇号,在2012年成功着陆火星,进行了为期2年的探测。

三、太空探索的未来计划1. 商业化运作与此同时,太空探索也呈现出商业化运作的趋势,科技企业开始涉足太空领域,进一步推进太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星际旅行人类也开始着手开启星际旅行的计划,通过设计、制造可以抵达近邻星系的飞船,打开探索宇宙更大的阔野。

3. 新一代探测器NASA正在准备下一代探测器的计划,在未来15年里计划对火星、木星和土星发射10艘探测器,以继续深入探测这些行星的表面与内部结构。

4. 太空旅游太空旅游也将开启新的领域。

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计划在2020年基建一个用来驻留月球周围轨道上的“月球先驱基地”,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实现生活、办公和旅游。

四、结论太空探索是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轴

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轴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如下:1957年:一号卫星——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一号卫星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并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

1961年:东方一号——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当时他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

1963年:东方六号——女性首次进入太空在萨莉·赖德、梅·杰米森和克里斯蒂娜·科克等女宇航员之前,还有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这位26岁的苏联女宇航员在1963年6月16日成为首位造访太空的女性,当时她搭乘东方六号载人飞船展开为期3天的任务。

1965年:水手四号——拍到另一颗行星的首张图片1965年7月14日,水手四号探测器历史上首次拍到另一颗行星的图片。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升空4天后,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这是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一部分。

1970年:金星七号——飞行器首次登陆另一颗行星苏联执行的历次金星任务凸显出金星的凶险。

首次成功在另一颗行星上着陆的金星七号揭示了我们隔壁“邻居”的环境有多严酷。

该飞行器没能在金星表面待上很久——尝试了不到一小时,但它发回了大量数据供科学家仔细研究。

1970年:阿波罗13号——展开勇敢的营救阿波罗13号飞船在1970年4月11日顺利升空,但在任务开始仅56个小时后,出现了波折。

在宇航员吉姆·洛弗尔、杰克·斯威格特和弗雷德·海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与地面人员交流了几分钟后,飞船内发生的一次爆炸表明,机组人员将无法按照原计划探索月球上的弗拉·毛罗地区。

1977年:旅行者一号——拜访星际空间旅行者一号飞行器是在1977年与其姊妹飞行器旅行者二号一同升空的,但它今天仍状态良好。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在人类历史上,太空探索始终是一个吸引人们极大关注的话题。

我们对宇宙的无限想象,推动着我们不断地探索更远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人类从最初的发射卫星到最近的登月计划,看看我们是如何逐渐向前迈进的。

一、早期探索首先是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个事件标志着太空探索的开始,让我们人类开始了解并进入广阔的太空领域。

接着,美国宇航局在1961年成功发射了首位宇航员谢尔盖·加加林,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这一事件意味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此类任务成了国家之间的一场“太空竞赛”。

美苏两国不断地发射着越来越大型的卫星,并尝试向更远的天体探测。

那个时代的太空任务虽然规模较小,但关注度极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二、登陆月球人类的太空探索达到了新的顶峰——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了月球。

这一事件象征着人类成功探索出地球范围外更为广阔的宇宙之门。

在此之后,美国继续着Apollo 太空任务监测、商业任务、星际计划等一系列项目。

1971年,苏联也成功登陆了月球。

三、空间站在20世纪末期,一个新的领域开始引领人们的前沿——太空站。

此类项目一般涉及监测、科学研究以及宇航员驻留。

然而,它关注时效性,并且要求士兵在轨道上长时间工作,这使得卫星的总重量和所需技术方面都比以往的任务高出了一个级别。

自1986年以来,苏联、俄罗斯、国际空间站等都进行了相应的空间站的建设工作,并已成功实现了该领域的许多重大成就,如2011年完成的20年空间站上的科学项目、2013年针对乘员和货场的船坞对接技术等。

四、更远的目标自从人类成功登陆月球之后,我们就一直在思考何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和更广阔的太空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探索。

这也导致了许多项目的诞生,如火星探测器、太阳风暴观测卫星等等。

现在,在我们走进2021年的期望时间内,这些计划正在取得许多激动人心的进展。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2003年10月15日9时, 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 制的“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 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 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经过21小时23分,60万 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 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 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 回。
“嫦娥工程”: 绕、落、回
2007年10月24日18时,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图 解 嫦 娥 工 程
翟志刚实现中国首次太空出舱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天宫一号”与神 州八号无缝对接

“天宫一号” 空间实验室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1、空间资源
2、太阳能资源 3、矿产资源(氦-3) 4、环境资源
宇宙空间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公式”,论证了用 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同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世界上第 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载“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成为第一位太空人。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乘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 登陆月球,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1970年,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1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 1981年,美国生产的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航成功。 ……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 成功实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 2006年,美国发射冥王星探测飞船,将于2015-2017年抵达冥王星。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翟志刚成功实现太空行

太空探索发展史

太空探索发展史

太空探索发展史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1898年,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火箭原理,为人类实现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成为太空竞赛的主要参与者。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此后,苏联又相继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只载人飞船——东方号,并成功进行了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

三、1961年,美国宇航员谢泼德·谢里登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殿堂。

随后的阿波罗计划使美国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美国和苏联继续进行着载人航天飞行,但重点逐渐转向了太空实验室的建设。

美国的太空飞船计划和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1998年,国际空间站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了21世纪初国际合作的重要太空平台。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共同建设,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长期驻留提供了条件。

六、21世纪以来,中国太空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随后,中国相继发射了月球探测器、载人飞船等,积极推进着自己的太空探索计划。

七、除了美、俄、中之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了太空探索的行列。

欧洲空间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都在积极推进着太空探索项目。

八、除了国家的太空探索计划,私营企业也开始参与其中。

SpaceX、蓝色起源等私营航天公司相继涌现,推动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发展。

这些企业致力于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提高太空技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九、未来,太空探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将继续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探索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和卫星。

同时,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2007年10月18日13: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在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表面四分之三被海洋覆盖的蔚蓝色星球——地球。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

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

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

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

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同样在这一年,双耳失聪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论证了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

他指出:最理想的推进剂不是火药,而是液体燃料;单级火箭在当时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正是凭着这位“航天之父”的天才构想,一扇通往太空的科学之门打开了。

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
1957年10月,在哈萨克的大荒原里,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号”送上了天。

这颗直径580毫米、太空运行仅92天的小卫星,宣告着人类进入到一个空间探索的新时代。

此时,人类东西方的冷战已持续了10多年。

今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人类纯洁的飞天梦因为承载了超级大国的政治野心而变得有些沉重,但地球上两个强国之间的竞争也让人类积蓄了数千年的能量在瞬间得以爆发。

1961年4月,在9次无人飞船试验后,“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加加林也成为人类造访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

8年之后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在踏上月球的一刻,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一小步,一大步”,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探索着飞上九霄——
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

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975年7月,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

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目睹了来自两国的两位太空使者相拥的历史画面。

1981年4月,美国发射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

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

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陷入疲惫竞赛的载人航天活动,似乎又找到了人类梦想的初衷。

国际空间站,一个共同探索、和平开发宇宙的平台。

从飞船到空间站,人们用不懈的探索搭建起了通往“天宫”的云梯。

然而,通天之路从来充满艰辛——
1971年6月,前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包括一位即将在太空中为几十万美国中学生讲授奇妙太空的中学教师,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
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再过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2003年的8月,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发生爆炸,“咖啡王国”的航天梦再次遭受重创……
收获大喜,却也历尽大悲。

在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中,人类一点一滴地感悟着“科学”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飞天路上,中国人烙下深深足迹
在人类大步迈向太空的旅程中,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那一年,胡世祥30岁,是按下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火箭点火按钮的操作手;戚发轫37岁,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33年后的10月15日,他们分别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指挥大厅里。

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

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

这是中国的高度,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叩问天宇的高度。

从这一天起,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在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戚发轫说,梦圆那刻,是他这一生笑得最灿烂、哭得最痛快的一次。

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不仅仅使得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支强大而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中国已形成12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未来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将满足不同用途大型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需要;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系列。

将来,中国还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产业化、市场化的空间应用体系;
——中国已启动无人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那轮在唐诗宋词里无数次被吟诵过的月亮,就要迎接来自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跨越式地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以交会对接为特征的第二步和更远的未来。

中国的航天专家们已经在计划着实现载人航天后,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爱好梦想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热切地期待着。

2005年金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

专家指出,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