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范文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范文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我们取得了许多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们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在广电数字电视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们成功地推出了多
个数字电视节目,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我们还引入了先进的数字技术,提高了节目的画质和音质,让观众享受到更好的视听体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数字电视节目的监管,确保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的合法性。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电视观众的数量逐渐
减少,数字电视面临着市场份额的压力。
同时,数字电视节目的内容也面临着同质化和低俗化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节目的创新和质量管理。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与互联网
的融合,开发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数字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节目内容的审核力度,提高节目的质量,丰富观众的选择。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的节目资源,提高数字电视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广电数字电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需要
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数字电视的市场影响力,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广电数字电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线电视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有线电视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有线电视作为一种传输电视信号的技术和平台,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重要的发展里程碑。
这些里程碑包括技术的进步、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以及对电视娱乐的影响扩大。
以下是有线电视发展史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一、早期实验和推广1. 1924年:美国国内首次有线电视传输实验成功,通过有线缆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约10英里外的接收器。
2. 1948年:国内首个有线电视网络——美国天线电视公司成立,首次将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到用户家中。
3. 1950年:美国芝加哥成立第一家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对有线电视的商业化推广。
二、有线电视的扩张和发展1. 1960年:有线电视网络开始向美国乡村地区扩张,提供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接收服务,方便农村地区观众接收更广泛的电视娱乐内容。
2. 1972年:首个卫星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系统成立,使有线电视的覆盖范围从本地扩大到全国,增加了用户选择的节目和频道数量。
3. 1980年:数字有线电视的出现,提供更高清晰度、更多频道和互动功能,推动有线电视用户的快速增长。
三、有线电视技术的革新1. 1995年:有线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的出现,使有线电视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快了全球互联网的普及。
2. 2000年: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和普及,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更丰富的内容选择。
3. 2010年:4K超高清电视的引入,使电视观看体验更加逼真,催生了更多高质量的电视内容。
四、有线电视和流媒体的融合1. 2007年:美国Netflix开始提供在线流媒体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引领了流媒体的发展潮流。
2. 2013年:有线电视提供商开始推出自己的在线视频平台,如HBO Go和Comcast的Xfinity Stream,使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订阅观看电视节目。
3. 2019年:Disney+和Apple TV+等新的流媒体平台的推出,使得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订阅服务。
广播电视总结

广播电视总结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传媒方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广泛的覆盖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互动的重要渠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广播电视相关工作,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广播电视进行一次总结,并分享我在其中的所思所感。
一、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在20世纪初出现并得以迅速发展。
起初,广播电视主要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随着科技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形式也迅速崛起。
今天,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二、广播电视的重要性广播电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重要信息,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其次,广播电视是娱乐与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人们可以观看各种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等,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此外,广播电视还是社会互动和信息交流的桥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平台。
三、广播电视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视节目、接收广播信号,这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冲击。
然而,广播电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机遇。
首先,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告资源,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其次,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和媒体内容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着专业的团队和技术优势。
四、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挑战与机遇,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积极寻求发展的路径。
首先,广播电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通过引入4K、8K等高清晰度技术,提供更好的视觉享受。
其次,广播电视要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深化与新兴产业的融合。
例如,将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结合,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广播电视还需要加强对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引言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关于传输和播放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缆传输,将信息传递给大众。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1.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信号传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等方面。
广播电视信号一般采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可以模拟声音和图像;而数字信号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传输,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在传输过程中,广播电视信号首先需要经过编码与解码的处理。
编码是将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MPEG Audio Layer III (MP3)和H.264等。
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接下来,广播电视信号经过调制与解调的处理。
调制是将信号以某种方式调整为适合传输的频率范围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
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为后来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广播电台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播,使得人们得以从家中收听新闻、音乐和其他娱乐节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黑白电视机开始普及,人们可以观看到电视节目中的图像。
到了20世纪70年代,彩色电视机开始流行,使得电视节目的观看效果更加逼真。
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技术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数字广播技术的引入使得音频信号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节目的分辨率更高,画面更清晰。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了网络电视和流媒体服务。
电视的发言稿

电视的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电视台衷心感谢大家的光临,感谢广大观众朋友们对我们电视台的支持和关注。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个舞台上,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电视台的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电视台始终秉持着“服务人民,传播真实信息”的宗旨,努力为广大观众呈现高质量的节目。
我们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专业能力,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备受观众喜爱的栏目,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形象。
在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电视台深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将着力提高节目质量和创新能力,适应观众口味的多元变化,为观众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加大对本土化节目的投入,通过更多地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拉近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作为电视台,我们深感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将加大权威性、专业性教育节目的播出力度,帮助观众深化知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会增加一些娱乐性的节目,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文化,使观众在娱乐中得到启迪。
除了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节目外,我们也将进一步拓展与观众的互动渠道。
我们将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渠道,让观众更便捷地参与节目互动,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们也会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节目。
此外,我们电视台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变革。
我们会构建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运营机制,与广告商和合作伙伴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合作,使得我们的节目更具广告价值和商业前景。
同时,我们也会在技术上保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进和运用最新科技,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
最后,我要重申我们电视台的承诺,即我们将秉持公正、客观、真实的态度,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放心、放松、快乐的娱乐平台。
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让观众在我们节目中感受到欢乐和温馨。
2024年电视台运营市场分析现状

电视台运营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电视是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担当着家庭娱乐和信息获取的角色。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媒体的使用方式和偏好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分析电视台运营市场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概况目前,电视台运营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电视观众的收视率逐渐下降,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的收视率有所减少。
这主要归因于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流媒体服务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在线平台观看视频内容。
由于电视台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内容创新、广告变现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挑战分析1. 内容创新传统电视节目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创新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许多新媒体平台在内容创作方面更具创新性,给传统电视节目带来了竞争压力。
电视台需要加大对内容创新的投入,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探索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形式。
2. 广告变现随着观众对广告的审美疲劳,传统的广告模式面临困难。
观众越来越倾向于跳过广告或选择使用广告拦截软件。
电视台需要采用全新的广告变现模式,如产品植入、品牌合作等,以吸引广告主的投放和观众的留存。
3. 品牌影响力电视台在娱乐市场中需要建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许多新媒体平台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粉丝互动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电视台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市场份额。
发展方向1. 多屏融合电视台可以通过多屏融合的方式来扩大观众群体。
例如,将电视节目与移动应用程序结合,提供多层次的观看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不同的场景中观看电视节目,增加了观众的互动和参与度。
2. 内容个性化电视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通过了解观众的兴趣和偏好,电视台可以定制节目内容,提高用户粘性和观看体验。
3. 创新合作电视台可以与新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新共赢。
有线电视工作总结范文5篇

有线电视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有线电视行业的一名工作人员,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展望未来,提升工作效能。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节目内容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围绕用户需求,不断丰富节目内容。
通过引进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体育赛事,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本土文化的推广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2. 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积极引进新技术,对原有的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升级。
通过引入IPTV技术,实现了高清画质的传输,提高了用户观看体验。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手机APP和智能机顶盒,使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观看,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 客户服务优化我们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设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热线,方便用户随时咨询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满意度。
4. 市场营销策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
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同时,我们还与合作伙伴开展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新用户。
三、工作亮点与特色1. 节目内容创新我们在节目内容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原创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同时,我们还与多家媒体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优质节目,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 团队建设与协作我们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各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作的进展。
四、问题与解决方案1. 有线电视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有线电视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市场份额。
2. 用户需求多样化篇2一、引言本年度,我在有线电视行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在此对其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
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刚问世时的黑白电视机,到后来的彩色电视机,再到如今的智能电视,行业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然而,电视行业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电视行业的现状。
目前,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智能化的时代。
智能电视的出现,让电视不再是简单的播放器,而是多功能设备。
除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外,智能电视还可以连接互联网,通过应用程序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信息内容。
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视观看各种网络视频,玩游戏,甚至进行在线购物等。
这种智能化的发展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智能电视的出现拓宽了用户的选择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和创新。
另一方面,智能电视也面临着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的挑战。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电视行业的未来趋势。
随着人们对高清画质和更大屏幕的需求不断增加,超高清电视(UHD TV)有望成为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4K 和8K技术已经相继问世,将电视的视听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超高清电视有望成为电视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不仅如此,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将为电视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新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画面效果。
然而,电视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内容竞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观众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在线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
电视行业需要面对这种多样化的内容竞争,提供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
其次是广告模式的变革。
传统电视广告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跳过广告或选择订阅付费服务。
电视行业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广告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用户友好的广告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原理小论文题目:电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姓名、学号郝明福2013442052王新杰2013442028王子涵20134422602016年5月15日对于电视行业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电视机的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不少前几年独领风骚的技术或机型现在已经默默无闻,或者已经被新生的技术所取代。
电视机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电视机作为客厅里最重要的家电,它给我们带来无法替代的视觉享受。
现在人们谈论电视,俨然是谈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一样。
然而在1900年,电视只是俄国科学家Constantin Perskyi在提交给巴黎国际博览会电学大会的论文中刚刚创造出来的新名词。
这个100年前的新奇玩意现在竟然成了占领我们的客厅并且娱乐必不可少的消遣工具。
在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催化的前提下,电视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体积、尺寸、功能、类型,设置。
电视传播的序幕——“尼普柯夫圆盘”电视的基本原理早在电报发明时代就已经被提出来:把图像分解成像素,再把像素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传送到远方后通过接收机把它还原为图像。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敏性,即在有光照射的情况下导电性能增加。
这种光敏材料的出现使光转换为电信号成为可能。
1884年,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德国发明家尼普柯夫提出了一种图像分解方案,由此拉开了电视传播的序幕。
尼普柯夫扫描圆盘上有一圈沿螺旋线排列的孔,当转动圆盘时,每一个孔就呈现出图像不同的部分,从而产生明暗程度不同的光信号。
把这些光信号投射到硒光电管上,就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整个圆盘的转动相当于对图像整体进行扫描。
如果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同样的尼普柯夫圆盘,并与发射端的圆盘同步旋转,那么,通过接收端圆盘的电光转换,可以再现原来的图像。
尼普柯夫圆盘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当圆盘的转速到达某一个值以后,复原的图像就不再是断续的图像片断,而是一个看起来连续的完整图像。
尼普柯夫的圆盘扫描法,是解决电视机械扫描的经典方法,在电视发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
他在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
”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
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今天的电视仍然是这样工作的。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这个词。
可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机械电视,在20多年以后才出现。
贝尔德与电视的诞生电视的诞生是与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工程师贝尔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贝尔德在“尼普柯夫圆盘”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于1925年发明了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
该电视装置采用尼普柯夫圆盘进行扫描,精度为30行,扫描频率为每秒5幅。
他还采用了电子管对图像信号进行放大。
尽管复原的图像很少、很不稳定,但确实能大体看出图像的面貌。
1926年1月,贝尔德发明的机器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立刻给英国科学皇家学会写了一封信,请求该会实地观察。
当贝尔德从一个房间把一个办公室勤杂工干活的活动影像传送到另一个房间时,应邀前来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伟大发明。
赞助者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多家公司。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不断推出引起轰动的表演。
1927年,他用电话线成功地实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公里。
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号,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传至纽约。
1929年,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帧、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
这一时期的贝尔德春风得意,他的技术脱颖而出,凌驾在其他电视发明家之上。
1936年11月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伦敦亚历山大宫,英国广播公司(BBC)使用贝尔德的240行扫描机械电视系统,正式播出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歌舞晚会,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在此之前,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了电视实验广播,美国的第一座实验台出现于1928年,英国于1929年开始实验播出),BBC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当时电视的播出时间为每周13小时,传播范围仅限于亚历山大宫方圆35英里以内,几百名幸运的观众通过奇妙的电视匣子看到了有声有景的魔术般的景象。
几个月后,BBC采用了新的电视设备,扫描线发展到405行,图像更加清晰。
电子电视系统的出现最早的电视机是采用尼普可夫圆盘的机械电视机,但显示的图像相当粗糙,图像模糊不清,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
机械电视的这一致命弱点困扰着人们,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能同时提高电视的灵敏度和清晰度的新方法,于是,使用阴极射线管(简称CRT)的电子电视机应运而生。
尼普柯夫圆盘在发明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方案,当时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太小,而且信号放大技术还未出世,很难付诸实施。
1897年,德国人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会发光。
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这种管子做电视的接收管,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1906年,布劳恩的助手迪克曼和格拉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来显示线条和字母,这就是最早的电子显像管。
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将尼普柯夫圆盘与布劳恩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后者接收信号的电视系统。
1908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尔·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极射线管的方案:发射端的阴极射线管由互相绝缘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有待传输的图像投射到阴极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当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它们放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
坎贝尔·温斯顿设计的发射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
191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并成功地显示了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但是由于当时的阴极管寿命短,扫描精度和速度均有限,因此一开始的电视研制工作还是沿着尼普柯夫圆盘机械扫描的思路进行。
前面提到的贝尔德设计的就是机械电视系统。
20世纪20~3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受制于机械扫描固有的限度,图像不清晰、动作不连续、不自然,与实际图像有很大差异。
高质量的图像传输需要高速度和高精度的扫描技术,但尼普柯夫圆盘难以胜任。
人们又想起了布劳恩管,认识到坎贝尔·温斯顿方案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美籍俄国物理学家兹沃里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
早在1923年,兹沃里金就发明了电子扫描技术,5年以后的1928年兹沃里金终于将利用电子扫描来摄取图像的光电摄像管制造出来,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后,1933年,他公开发表了他的光电摄像管成果。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先后发明了电子发射管和电子接收管,实现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自从电子扫描技术取代机械扫描技术,图像分辨率就大大提高了,电子电视以其潜在的前景优胜于机械电视。
1935年,英国政府在为本国选择电视标准时,支持EMI(电子音乐工业公司)系统——一种在兹沃里金发明基础上改进的405行扫描线电子电视系统。
所以,英国电视开播不久,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便遭淘汰。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根据三基色原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彩色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基色光,而这三种基色光又可以按一定比例调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色彩。
彩色电视系统在传送彩色图像时,不需要传送彩色的所有光谱信息,只要传送三个基色信号,在接收端再对三个基色信号进行复合,便能重现彩色图像。
与黑白电视不同的只是,原来只需要发送一种信号,现在增加到三种信号。
这三种信号是同时发射还是顺序发射,决定了彩色电视不同的发展方向。
“同时发射”可以与黑白电视机兼容,是当时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
1940年,美籍匈牙利人彼得·戈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视机。
他将拍摄物体的色彩分解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用编码器把它们组合成一个信号束,同时发射出去。
接收时,电视机里安有解码器,能将信号分解还原成三种颜色的光束。
当这些光束同时照射到屏幕上时,奇迹出现了:玫瑰变成了红色,树叶变成了绿色,天空是蓝的,云朵是白的……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ABC)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从阴极射线管(简称CRT)的电子电视机到平板电视CRT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
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及玻璃外壳。
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设备之一,CRT电视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优点。
CRT 电视的核心部件——电子枪体型巨大沉重,因此CRT电视往往非常笨重。
这也难以导致了其大型化的缺点,当时市场上38寸的CRT电视已经是当时的“巨无霸”了,重量竟达到了大约100KG。
同时,CRT辐射较大、闪烁剧烈,因此有所谓“最近观看距离”的概念,另外能耗较高也是一大弊端,因此逐渐被平板电视所取代。
平板电视 FPD(Flat Panel Display)顾名思义,就是屏幕呈平面的电视,它是相对于传统显像管电视机庞大的身躯作比较而言的一类电视机,主要包括液晶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显示PDP(Plasma Display Panel)、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等几大技术类型的电视产品。
从背投电视到投影机背投电视就是背后投影的电视机,是一种假借投影和反射原理,将屏幕和投影系统置于一体的电视显像系统。
背投电视将投影机安装在机身内的底部,信号经过反射,投射到半透明的屏幕背面显像。
根据其内部利用的投影机种类,背投电视主要可以分为LCD(液晶)和DLP(数码光路处理器)两种。
背投电视的体积庞大、可视角度窄、灯泡寿命短。
当时背投电视的一个优点便是用户无须对系统进行光学调整,相比投影机比较方便。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投影机灵活性上大大增强,不仅画质清晰,而且观看非常舒适。
背投电视逐渐被投影机取代。
从等离子电视到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原理进行显示的电视,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是在真空玻璃管中注入惰性气体或水银蒸气,加电压之后,产生等离子效应放出紫外线,激发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