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件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角度测量)分析课件

工程测量(角度测量)分析课件

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与控制
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
主要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这些误差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影 响。
角度测量的误差控制
为了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校准仪器、提高测量人 员的技能水平、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等。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
精度
精度是衡量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在工程测量中,精度要求应根据工程 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为了提高精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选择高精度 仪器、提高观测者的技能水平、合理布置观测网等。
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原则
在工程测量中,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控制测量,再根据需要和精度要求进 行碎部测量。
03
角度测量的实际应用
建筑工程的角度测量
总结词
精准定位,确定方向
详细描述
在建筑工程中,角度测量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方向和位置,确保建筑物的设计意图得以实现。例如,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角度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塔吊的安装角度和方向,确保塔吊能够顺利地完成 施工任务。
道路工程的角度测量
总结词
保证道路线形,提高行车安全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工程测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 按工程建设的对象可以分为建筑、水利、矿山、公路、桥隧 等工程测量;按工程进程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 施工安装、运营管理等阶段的测量。
测量误差与精度
误差
在工程测量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误差。误差的来 源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者误差和外界条件误差等。
某高速公路的角度测量案例
总结词:范围广
详细描述:在某高速公路项目中,由于公路线路长、跨度大,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角度测量。为了确保公路的平直度和行车安 全,测量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全站仪设备,对沿线的角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测量,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确保了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程测量案例》课件

《工程测量案例》课件

测量目的
通过地形测量,了解地面的高低变化, 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貌信息。
测量步骤
确定测量范围,设置测量网,使用全站 仪进行地面高程测量,最后生成高程图。
案例二:建筑物测量
测量目的
通过建筑物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尺寸和结构信息, 为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
测量方法
采用激光测距仪、平板测图等工具进行室内外测量, 结合照片记录建筑物细节。
测量步骤
确定测量范围,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尺寸测量,记 录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测量数据处理
利用测量数据生成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进行结 构分析和改造设计。
案例三:道路工程测量
测量目的
通过道路工程测量,确定道路设计的水平曲线、 坡度等参数,保证道路的安全和通行性。
测量方法
采用全站仪和GPS测量仪器,结合道路工程标准, 进行路线和地形的测量。
《工程测量案例》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工程测量的四个实例,包括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道路工 程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通过这些案例,您将深入了解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地形测量
1
测量方法
2
采用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同时结合地形特点选择不同的测量技术。
3
测量数据处理
4
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和数字 模型的建立,进行地形分析和工程规划。
合作与共享
工程测量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通过合作和共 享,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工程测量问题。
感谢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本次课程对您的工程测 量知识有所补充,祝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 大的成就。
测量目的
通过水利工程测量,了解水域的水位、 流量和水质等信息,为水利管理和防洪 排涝提供依据。

(完整版)工程测量学课件

(完整版)工程测量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内容: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任务与作用;理解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了解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测量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程序。

难点: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 1.1 测量学的发展、学习意义及要求一、测量学的发展概况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 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测量工作开始得很早,在测量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举出以下几例。

(1)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长沙国地图——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军用地图。

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在古巴比伦北部的加苏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图。

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大约是公元前 2500 年刻制的,距今大约四千余年了。

(2)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发现。

(3)清朝康熙年间, 1718 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图之一《皇与全图》。

在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先后主持下,自康熙十七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即 1708 年至 1760 年的五十余年间,是中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绘制全国地图、省区地图和各项专门地图最多的兴盛时期,亦是世界测绘史上首创中外人士合作先例,在一千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陆上完成了大规模三角测量的宏伟业绩。

2、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1)全站仪的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全球定位系统 GPS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发展。

(3)遥感 RS ( Remote sense )的发展。

(4)地理信息系统 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的发展。

(5) 3S 技术的结合 , 和数字地球( digital earth )的概念。

工程测量实用介绍ppt课件

工程测量实用介绍ppt课件

3.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通常用三个量表示:该点的二维球面坐标或投影 到平面上的二维平面坐标,以及该点到大地水准 面(黄海水平面)的铅垂距离,即确定地面点在 投影面上的坐标和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4.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
角作为导线计算角;边长使用经温度、气压改正后的往返测边长,取中数作为导线计 算边。导线坐标采用近似平差计算。
2.1.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要求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且复测合格的控制网,布设精密导线控制网,各控制网点要有较好的 通视条件,同时避免将其布设于易发生沉降变形区域内,严格控制导线边长及相邻导线边长 差。导线网的布设技术要求满足测规和设计要求。导线网布设完毕后进行控制网施测,精密 导线网严格按测规技术要求施测,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平均边长 (m)
导线总长度 每边测距中 测距相对中 测角 (km) 误差(mm) 误差 中误差(")
测回数
Ⅱ级 全站仪
方位角闭合 差(")
全长相对闭 合差
相邻点的相 对点位中误 差(mm)
350
3~5
±6
1/60000
±2.5
6
1/35000
±8
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并按规范要求评定其精度,精度评定满足 设计要求后作精密导线测量技术报告,用作工程平面控制的依据。
测量工作的又一原则: “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4.1导线点的加密
a.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c. 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d. 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e. 桩位必须加强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考虑施工精度的要求,以测量队提供的首级施工精密导线控制网为 布控基点,测设加密施工控制导线网。考虑避免基坑开挖的影响及俯仰角(±25°﹤β)的 限制要求,施工初期测点在距基坑边大于50m,通视条件良好的地方,布设2~3个加密点, 与基准导线网闭合联测并进行导线平差,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经测量 队复测合格后,作为结构施工放样基准点。

《工程测量课件》PPT课件

《工程测量课件》PPT课件
◆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摄影和遥感技术获取被
测物体的信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 位置的的理论和技术。
◆海洋测量学:研究海洋定位,测定海洋大地水
准面、海底和海洋地形、海洋重力、磁力及 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和技术。
◆工程测量学:为某项工程项目所进行的专门测
量,包括勘探阶段、设计阶段、 施工阶 段、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地形测 绘、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等)。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及确定地球表面 (包括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空间位置, 以及对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 的科学。
2.测量学科的分类 ◆大地测量学 :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
及其变化。解决大范围地区的控制测量和地球重 力场问题。(分常规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 学、卫星大地测量学)
◆地图制图学 :研究各种地图的制作理论、方法
及应用的科学。如地图编绘、投影、整饰、 印刷及建立地图数据库等。
储运工程测量属工程测量学范畴。面向储运 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3、主要任务:
◆测绘地形图(勘探阶段)
◆使用地形图(设计阶段)
◆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筑质量检验 (施工阶段)
1、大地坐标系
(以参考椭球体面为基准面):经度L、维度B、高程H 1954北京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原点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天文台中心) 1980西安坐标系(IUGG-75椭球) (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34°32′27.00″N108°55′25.00″E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
L N INT [ 60 1]
n
INT
[
L
1030 30
1]
6 0
6N-3

工程测量ppt课件

工程测量ppt课件

第二章
电磁波测距
一、仪器加常数的测定
1、仪器加常数
加常数是由于仪器电子中心与其机 械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有时,反 光镜的反光中心与其机械中心也不 重合,也同样产生加常数。
2、加常数的测定方法
六段解析法是一种不需要预先知道测线精确长度 而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本身的测量成果,通过平差 计算求定加常数的方法。
由于仪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仪器内部发生变化
以及在运输、操作过程中受震动和空气污染等, 使仪器其加常数也有变化。
按仪器检定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改正。
2、频率改正
f - f0
ΔDf=
D
f0
当测距的精度要求较高时,测距仪应在仪器检定
部门做主频检定,按此式进行改正。
3、周期误差改正
先求出所测距离不是一个整测尺段的尾数。根 据此尾数查表或周期误差改正图。
5、波道弯曲改正
(1)波道弯曲的几何改正
K2
ΔDhl=
S3
24R地2
(2) 折射率代表性误差的改正 ΔDk2=-(2K- K2 )S3/(24R地2)
6、水平距离的归算—斜距改正
测距仪测得观测值加上以上五项改正后,即可得 到仪器参考点至反光镜间的斜距。现将斜距改化 为水平距离。 D0=Dcosα(斜距D和视线的垂直角)
2、将L、R代如指标差公式i=(L+R)/2
3、用公式L0=L-i(R0=R-i)求出正确读数 4、在盘左或盘右位置,再精确照准目标,将测 微盘对准正确读数的分秒值,然后用指标水准器 调整螺旋使正确读数的度盘分划像精密重合。此 时,指标线被校至正确位置,但水准气泡偏离了。 用指标水准器改正螺旋,使气泡影像吻合。
实际生产中的一种简单测定加常数的方法:

道路工程测量-PPT课件.ppt

道路工程测量-PPT课件.ppt
纵断面测量又称线路水准测量。它的任务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绘制中线纵断面图,作为设计线路坡度、计算中桩填挖尺寸的依据。 线路水准测量分两步进行:首先在线路方向上设置水准点,建立高程控制,称为基平测量;其次是根据各水准点高程,分段进行中桩水准测量,称为中平测量。基平测量的精度要求比中平高,一般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中平测量只作单程观测,按普通水准测量精度。 横断面测量是测定各中心桩两侧垂直于线路中线的地面高程,可供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量及施工放边桩之用。 传统的路线纵、横断面测量是用水准仪进行,因此又称距线水准测量。现在又增加了全站仪和GPS的方法进行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在转折角 测定后, 定出其分角线方向C,在此方向上钉临时桩,以便日后测设线路曲线的中点。
里程桩(中桩)的设置
道路中线上除了交点和转点桩以外,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里程桩。它的作用是:既详细标定了路线的位置和路线长度,又是施测路线纵、横断面的依据。 设置里程桩的工作主要是定线、量距和打桩。 各桩的桩号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例如,某交点桩距路线起点的距离为3135.12m,其桩号为“JD3+135.12”。
中线测量
平面线型 由直线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中线测量的概念
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路线的交点和转点测设
路线的各个交点是相邻直线段的相交之点。 交点(包括起点和终点)是详细测设道路中线的控制点。一般先在初测的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设计交点的位置,然后实地测设交点位置。 转点是路线直线段上的点。定线测量中,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或直线段较长时,需要在其连线(直线段)上测定个或几个转点,以便在交点测量转折角和直线量距时作为照冷和定线的目标。路线直线段上,一般每隔200~300米设一转点,另外,在路线与其它道路交叉处以及路线上需设置桥、涵等构筑物处,也需要测设转点。

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y1
y
X12 =D12 cos 12 Y12=D12 sin 12
2023/11/5
24
(2)计算待求点坐标
X
y12
2
x1
X12
12
D12
1
0
y1
y
X2=X1+X12 =X1+D12 cos 12
y2=y1+Y12 =y1+D12 sin 12
2023/11/5
25
已知:A、B两点坐标(XA,YA),(XB,YB) 计算:距离DAB;方位角αAB
➢ 为了能正确区分某点所处投影带的位置, 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标以两位数的投影带 带号。
2023/11/5
47
例:国家高斯平面点P(2433586.693,38514366.157) 所表示的意义:
(1)表示点P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
X=2433586.693m
(2)其投影带的带号为38 、P点离38带的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
➢ 施工阶段——建(构)筑物定位和细部放样测量
– 把建(构)筑物外轮廓各轴线的交点,其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 定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点进行细部放样。
➢ 工程竣工阶段——竣工测量
– 通过实地测量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验收,同时根据检测验收的记录 整理竣工资料和编绘竣工图。
➢ 变形观测
– 对设计与施工指定的工程部位,按拟定的周期进行沉降、位移与倾 斜等变形观测,作为验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依据。
水准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水准面
铅 垂 线
铅 垂 线
铅 垂 线
➢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
2023/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点 :
不同点: 1、 x,y轴互异。 2、 坐标象限不同。 3、表示直线方向的方位角
定义不同。 相同点:
数学计算公式相同。
Ⅳ x α Ⅰp
D
o
y


x=Dcosα
y=Dsinα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y
x=Dcosα
y=Dsinα
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p
DⅠ
α
x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1、 从整体到局部; 2、先控制后碎部 ; 3、复测复算、步步检核。
优点:① 减少误差积累; ② 避免错误发生; ③ 提高工作效率。
返回
第二章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2.2 DS3水准仪和水准测量的工具 §2.3 水准仪的使用 §2.4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2.5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7 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2.8 其他水准仪简介
目前我国统一采用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水准原点 H0
验潮站
大地水 准面
三、地面点的坐标
地面点的坐标常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 标或 空间直角坐标表示。 (一)地理坐标
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以椭球面法线为 基准线建立的坐标系。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称为该 点的地理坐标,可表示为 A(L,B) 。 如:北京 东经116º28′北纬39º54′
平行圈
(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 然保持正交。
赤道
O
y
(6) 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 子午线
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
(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
中央子午线
长度变形愈大。
4、投影带的划分
我国规定按经差6º和3º 进行投影分带。
6º带自首子午线开始, 按6º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 60个带。
3º带自1.5 º开始,按 3º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 120个带。
测设 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
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作为 施工的依据。
返回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自然形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高山
陆地
海洋
丘陵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
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的形体。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的概念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它是由德国数 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后经德 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Kruger,1857~1923) 加以补充完善,故又称“高斯—克吕格投影”, 简称“高斯投影”。
测量对地图投影的要求:
①测量中大量的角度观测元素,在投影前后保 持不变,这样免除了大量投影计算工作; ②保证在有限范围内使得地图上图形同椭球上 原形保持相似,给识图用图带来很大方便。 ③投影能方便的按分带进行,并能用简单的、 统一的计算公式把各带连成整体。
例: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6º× 20-3º=117 º
按照3º带划分的规定,第1带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为3º,其余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 是: L。=3ºn (n为3º带的带号)
例:1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3º× 120=360 º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则该点的6º 带的带号N由下式计算:
由于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 面,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述,因而需要寻 找一个理想的几何体代表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
该几何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 形状接近地球自然形体; ② 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
2.参考椭球体及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 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 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 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 故又称旋转椭球体。
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一般不是直接测定的。
如图: A、B为已知点
hAC A
C hBC B
C为待定点
c
D1
γ
D2
α a
β b
投影平面
基本内容: 高差测量(h) 角度测量(β、α) 距离测量(S、D)
(X0 Y0 H0)
(X0 Y0 H0)与(X Y H)
几何关系
(X Y H)
外业工作:测定和测设。
内业工作:观测数据处理和绘图。
(第19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L。=6º×19-3º=111˚)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367622.380—500000=-132377.620m,在西侧)
(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距中央子午线132377.620m,距赤道3102467.280m)
高斯投影带划分
6º带与3º带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关系如图:
3º带的中央子午线与6º带中央子午线及分带 子午线重合,减少了换带计算。 工程测量采用3 º带,特殊工程可采用1.5 º带 或任意带。
按照6º带划分的规定,第1带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为3º,其余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 是: L。=6ºN-3º (N为6º带的带号)
1 S3 S
3 R2
相对差值: S 1 ( S )2
S 3R
上式中取R=6371km,则
S/km 5 10 20 50
ΔS/mm 1 8 66
1027
ΔS/S 1/4870000 1/1220000 1/304000 1/48700
结论: 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 时, 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 当作水平面看待。
笛卡尔坐标系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将大地水准面看作平面,
并在平面上建立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地面点的位置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确定;
坐标系原点一般 选在测区西南角

(测区内X、Y均为正值);
X
原点坐标值可以假定,也可
以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规定:X 轴向北为正,
测区
Y轴向东为正。
O
Y
(三)空间直角坐标
地球中心的平面WME。
S
赤 道:赤道平面与地球面
的交线。
赤道平面
E 赤道
大地经度:过P点的子午面NPS与首子午面NMS所构成
的二面角叫做P点的大地经度,用L表示。
大地纬度:过P点的法线 Pn与赤道面的夹角叫做P点
的大地纬度,用B表示。
L取值范围:
N
东经0~180˚
起始子午面 (首子午面)
西经0~180˚ B取值范围: 北纬0~90˚ 南纬0~90˚
相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如:HA′、HC ′。
高差: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如:hAC = HC – HA hAC = HC′– HA′
当hAC为正时, C点高于A点; 当hAC为负时, C点低于A点;
我国的高程系统: 水准原点 全国高程的起算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72.260m ) 1956年黄海高程系 (72.289m)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测量的任务 §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1.4 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 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
坐标值(X,Y,Z)。
N= L(取整)+1
6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则该点所在 3º带的带号按下式计算:
L
n= (四舍五入)
3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建立:
x轴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 两轴的交点
注:X轴向北为正, y轴向东为正。
赤道
x
高斯自
然坐标
P (X,Y)
O
y
中央子午线
由于我国的位于 北半球,东西横跨12 个6º带,各带又独自 构成直角坐标系。
C
如地面点:
A (X,Y,H) A
B
X
c
a
b
Y
二、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注:地面点在大地水 准面以上,H为正;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 面以下,H为负。
如图:HA= 166.780m HB= - 136.680m
A
HA 大地水准面
HB
B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如:HA、HC。
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外表面,
是球面坐标系的基准面。
参考椭球面
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 率α决定。
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
椭球体的参数为:
长半轴 a= 6378140m
短半轴 b= 6356755.3m
扁率
α=
ab a
=
1 298.257
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地球看作 圆球,其平均半径 R =6371km
椭球上的基本概念
地 轴:地球的自转轴(NS),N为北极,S为南极。
子午面:过地球某点与地轴所组成的平面。
起始子午面: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纬线 N
的子午面NGS 。
起 始
子午线:子午面与地球面的交线,
子 午
G
线
又叫经线。
O
W
纬 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
球面的交线。
赤道平面:垂直于地轴并通过 起始子午面
二、工程测量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