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怎样教育孩子孝顺

怎样教育孩子孝顺怎样教育孩子孝顺【一】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
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
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
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
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
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
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文明语言与增进子女孝敬父母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文明语言的训练,首先在于父母本人的语言要文明。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1) 让孩子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首先要了解和尊重父母。
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亲每天在忙什么,不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反而觉得他们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自然很难从心底孝敬父母。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也很少刻意摆出家长的架子,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就认为父母不需要去尊重。
这是很不对的。
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尊重,孝敬父母也就无从谈起。
应该让孩子认真想一想,父母每天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费尽心思照料好全家人的生活。
即使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经济压力,也很少跟孩子提起,实在是很不容易。
父母空闲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讲工作的情况,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艰辛。
无论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都是凭自己的本领在吃饭,都值得孩子敬重。
孩子对父母付出的辛劳越了解,才越会从心底里相信和敬重父母,才会真正想着去孝敬父母。
(2) 教育孩子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有一些孩子,父母一说他两句,他就顶嘴,听不进去批评的话,常常惹父母生气,这是典型的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育孩子不消极躲避父母的教导,要认真听;教育孩子虚心听取父母教导,并认真去做;孩子要接受父母的批评,不顶撞,不任性;孩子和父母有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地说明自己的想法;父母不答应孩子的要求时,孩子不能耍横。
当然,让孩子虚心听取教导并不是让他们对父母百依百顺。
当发现父母的错误后,孩子可以心平气和地指出来,不可随意顶撞父母。
(3) 教育孩子认真学习求上进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是父母逼着他去学的。
也许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父母千辛万苦,还不是为了让孩子成才?孩子现在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今后自身的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尊敬、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谁还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再者,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在家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中才会做到关心同事,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
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这种美德在如今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长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对此,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要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首先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庭的“一言堂”是不同的。
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时,一定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地按他们的意见办事,家长不要独断专行地“一手遮天”;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管理家庭,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该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生活、学习。
然而,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却成了家里的“太阳”、“主人”,家长们却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为孩子包揽一切的“仆人”,这就为孩子的“霸王”性格的养成提供了土壤,这样长幼不分,任孩子在家胡闹逞能的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不利的,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孝敬父母的培养有益处了。
所以说,家长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长者,对孩子的培养重任不可以建立在一味的“娇惯”的不负责任上,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既然生育了孩子,就应该从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关系上着手,宽严有度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
其次,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地辛苦,培养他们为此而感动的意识,对他们的孝敬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的孩子有好多都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加之一些父母在给孩子无私的关爱的同时,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思想,使得这些孩子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都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意识指导下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呢?至今还记得一幅漫画直接揭露了这个问题,漫画中的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让孩子吃鱼肉,因为孩子爱吃鱼肉,每次吃鱼都把鱼头和鱼刺留给自己,总骗孩子说自己就爱吃鱼头和鱼刺;孩子长大后仍然夹给母亲鱼头和鱼刺,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妈妈“就爱吃鱼头和鱼刺”,画面中的年老的妈妈见此情景露出了惊讶、尴尬的表情。
亲子教育孝敬父母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进行亲子教育,如何孝敬父母,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亲子教育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亲子教育的重要性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我对亲子教育的一些体会: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
2.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勤奋、自律、尊重他人等。
这些习惯将使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3. 注重情感交流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4.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动力。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孝敬父母的一些体会:1. 理解父母的心意孝敬父母首先要理解他们的心意。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 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父母的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我们要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 贴心照顾父母的生活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们要关注父母的生活琐事,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4. 陪伴父母度过晚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
我们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父母,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教育出来的。
孝敬父母的教育要从哪些小事做起呢?以下是小编分享了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供大家参考。
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
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
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
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
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
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呢?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呢?
1.从小抓起,每次给孩子吃东西时,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吃鱼时,自己也夹一块鱼肉吃。
这种做法,不是为了与孩子争吃,而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吃东西要先让父母吃,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谦让”这棵文明的种子,同时,也表示对食物的冷热甜辣的先试和共享,以示关心,有利于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2.孩子需要大人照料,但不能包办代替。
否则,就会使孩子产生:“父母为我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心理。
解决的办法是:当你教会孩子一种劳务时,你就应该让他自己承提起这个责任。
例如,5、6岁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穿鞋子,父母就应尽量让他自己穿,不要包办,有时还要让孩子为你取鞋、取袜,做力所能及的劳务,逐渐培养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孩子每次为父母服务,父母应该笑脸相迎或亲亲孩子,以示表扬和鼓励,使孩子逐渐养成为父母服务的自豪感、光荣感。
在适当时候还可让他帮你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等,尤其是让孩子帮父母添饭、沏茶等,这不是为了单纯的劳动,而是有意无意地在培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心理。
3.以身作则。
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是会模仿的,孩子的爷爷奶奶的今天,就是家
长的明天。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有多大的成就。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1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
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
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
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
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
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六点建议人生感悟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六点建议人生感悟孩子从小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师,他同样会尊重身边的人,一个随和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顺利,他的生活怎么会不幸福?由此看来,能够拥有一颗孝心是多么可贵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教育都要从孝敬开始。
培养建议一:给孩子“演”出孝敬来与其说孝敬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演”出来的。
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祖辈。
一个众所周知的广告: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儿子看到了,也颤颤巍巍地端来一盆水,准备给妈妈洗脚。
孩子的世界是纯净和空白的,他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和行为,当孩子看到父母给爷爷奶奶捶背的时候,“捶背”这个动作就第一次映入了孩子的视线;当孩子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孩子就知道: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当父母把老人时时刻刻都放在心里,经常去关怀、问候、体贴、照顾,孩子就会知道:爷爷奶奶在爸爸妈妈的心里很重要。
这种重视本身就无形中使孩子提起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孝敬。
当然,父母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一定要发自内心,不能知道孩子会模仿,就假装做样子。
这种假装同样会被孩子完完全全学会。
一位父亲,自从明白了要以身作则教孩子孝顺,就在一天早晨,临出门时,当着儿子面给自己的父亲鞠了一躬,说:“爸爸,我们出门了。
”他和儿子出去后,儿子就问:“爸爸,您刚才给爷爷鞠一躬,是做给我看的吧。
”父亲哑口无言。
因为平日里父亲对爷爷没有特别恭敬,父亲此时的鞠躬,让儿子感到真的是在“表演”。
所以,父母要用真诚心去孝顺自己的长辈、尊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是把真实的孝敬传达给孩子。
培养建议二:对自己的父母和颜悦色一个人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就是让父母放心、开心。
当父母一提起自己的儿女,就觉得很心安、很满足、很高兴时,这个儿女肯定做到了孝敬。
而为人儿女最基本的,应该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切忌说话大呼小叫,更不应对父母发脾气、使性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尊敬、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谁还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再者,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在家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中才会做到关心同事,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
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这种美德在如今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长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对此,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要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首先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庭的“一言堂”是不同的。
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时,一定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地按他们的意见办事,家长不要独断专行地“一手遮天”;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管理家庭,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该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生活、学习。
然而,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却成了家里的“太阳”、“主人”,家长们却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为孩子包揽一切的“仆人”,这就为孩子的“霸王”性格的养成提供了土壤,这样长幼不分,任孩子在家胡闹逞能的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不利的,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孝敬父母的培养有益处了。
所以说,家长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长者,对孩子的培养重任不可以建立在一味的“娇惯”的不负责任上,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既然生育了孩子,就应该从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关系上着手,宽严有度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
其次,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地辛苦,培养他们为此而感动的意识,对他们的孝敬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的孩子有好多都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加之一些父母在给孩子无私的关爱的同时,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思想,使得这些孩子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都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意识指导下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呢?至今还记得一幅漫画直接揭露了这个问题,漫画中的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让孩子吃鱼肉,因为孩子爱吃鱼肉,每次吃鱼都把鱼头和鱼刺留给自己,总骗孩子说自己就爱吃鱼头和鱼刺;孩子长大后仍然夹给母亲鱼头和鱼刺,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妈妈“就爱吃鱼头和鱼刺”,画面中的年老的妈妈见此情景露出了惊讶、尴尬的表情。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失败的例子,如果这位母亲在给儿子吃鱼肉的时候告诉孩子她也爱吃鱼肉的,不过,因为爱儿子,才把最好的让给了孩子,那么孩子还会如此“理所当然”地吃鱼肉吗?对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的工作辛苦告诉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告诉孩子,注意培养他们的感恩、报恩思想,孩子就会很自然地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孝敬意识,那,还会有不孝敬的孩子吗?
第三,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的一般表现是:凡事先想着父母,顾及他们的健康,主动分担他们的忧虑,参与家务事等。
要想孩子拥有这些良好的孝敬习惯,就要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注重培养。
例如,凡事想着家长,关心家长方面,一些家长会利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说:“爸爸的鞋子要换了,可是先给你买了书包,这是因为爸爸爱你啊,那你应该怎样回报我呢?……”这样从正面教导孩子也应该从小事上主动关心父母,凡事都想着父母。
其次,应教导孩子承担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不能全包全揽,不让孩子动手,哪怕只是吃饭时摆摆筷子,洗洗自己的衣物等等,并对他们的劳动做具体的指导,耐心的训练,热情的肯定、鼓励,让孩子从家务劳动中享受劳动的喜悦的同时,感受父母的不易,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热爱家务劳动,珍惜自己的生活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养成体谅、孝敬父母的观念。
第四,父母本身要做孝敬父母的楷模,以自己的实际言行指导孩子孝敬自己的父母。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不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居住,每餐都用小木碗送一些残羹剩饭给老人吃。
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啊,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
”中年夫妇猛然醒悟,忙扔掉那只小木碗,并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和自己一起居住,好吃的也总是先给老人吃,他们的儿子也因此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一些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事还是存在的,有些夫妇非但不照顾自己的父母,还想方设法地搜刮父母的钱财,这给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
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想成为一个“孝子”都难。
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还要时刻不忘自己年迈的父母,绝不能添了儿子忘了老子。
利用一切可以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常领孩子去老人家看看,帮老人做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举世所瞩目的,如何让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方面不让世人失望,教育者注重这方面教育的程度,教育方式、方法的合理都是分不开的。
总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长辈的良好习惯,不但是对做家长的老年生活负责的表现,还是对社会、国家的人才培养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