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这是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所遵循的比例关系。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资本深化)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积累
第一种表达式:Ⅰ(c+v+m)>Ⅰc+Ⅱc表达式:Ⅱ(c+v+m)>Ⅰ(v+m/x)+Ⅱ(v+m/x)
其余的剩余价值可以满足新雇佣的劳动力的消费。 简化得: 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模型
过剩人口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的蓄水池。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劳动力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压低工资。
平均利润下降的趋势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利润率下降。(没有考虑到技术水平 的提高和开放经济的扩展性)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可能会提高 资本积累量不断增大,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会提升。
直接原因是追求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过程的断裂。
根本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 出于竞争的需要,不断扩大积累率和积累规模。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 经济危机。(信息不完备)
固定资产的更新带动了大规模投资,为经济复苏,走向繁荣提供了条件。 资本有机构成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劳动者的消费能
力下降。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的类型
短周期(基钦周期),约3-5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20世纪20 年代提出。与商品库存变动周期一致。被称为“库存周期”。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两大部类的划分:(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
第一部类Ⅰ:生产资料的生产。用于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及扩大再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 第二部类Ⅱ:消费资料的生产。用于满足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最后:根据两个平衡公式可以知道
如果第一部类的产品超过了两大部类补偿已 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要,就会出现生产资料 过剩。反之,如果满足不了两大部类补偿已经消 耗的生产资料需要,简单生产就不能维持下去。
如果社会上对于消费资料的需求大于第二部 类生产的消费资料产品价值总和,消费资料就会 出现供不应求,反之消费品就会卖不出去,这两 种情况都会使得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受到阻碍。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三方面交换而实现的
• 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 的交换;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 业之间的交换;第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 换。
•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 部分,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 换,使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保证下年度的社 会资本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小组成员
组长:杨云逸
组员:谢施政(前组长),孙秋硕,王 海超,王少璟,王雪,杨庆,赵冰,喻丽 云,姚港生,元艺霖,郑耀盛(排名不分 前后)
社会总产品按照物质形式可分为:生产资料 和消费资料。
• 由此可以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部门 第Ⅱ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部门
假定社会总产品的组成表现:
Ⅰ(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第二部类)2000C+500V+500m=3000(生活资料) 社会总资本6000C+1500V+1500m=9000(社会总产品)
为使第二年生产在原规模上进行,即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实 物上得到更替,那么则需要进行三方面的交换。
即可表示为: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4.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1。

劳动力商品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6.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8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第8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1、没有消费资料的增长,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 资料部门的生产得不到发展;
2、没有消费资料的增长,第一部类的新增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 的消费资料将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其发展。
第三节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三节 经济危机
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 3、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
二、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一)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二)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三)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

(一)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 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1 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Ⅱ (c+v+m)= Ⅰ(v+m) +Ⅱ(v+m)
表明: 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 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
Ⅰc+ Ⅰ (v+m)> Ⅱc+ Ⅰc Ⅱ (c+v+m) > Ⅰ(v+m/x) +Ⅱ(v+m/x) 或Ⅱ (c+m-m/x) > Ⅰ(v+m/x)(m/x:个人消费,
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构成
价值
c+v+m
实物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总产品实现
社价会值总补产偿品:社实会现总:产价品值各补个组偿成、部实分物的补价偿值如何通过商品
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取得剩余价值。 就是该卖的都卖出去了。 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 如何在进一步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该买的都买到了。

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够进行的条件

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够进行的条件

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够进行的条件一、简单再生产能够进行的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就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为有利于揭示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我们在分析时,可作出如下假定:设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一次性消耗掉,消费资料也在一年内全部被消耗,不存在对外贸易和储蓄。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马克思据此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1)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2)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社会再生产问题,本质上就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比例关系。

要使其顺利进行,也就是要使社会总产出全部经过交换进入消费,实际上就是要使社会的总供给符合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为使下一年的再生产能够在维持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全部都必须通过交换实现。

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Ⅰ、Ⅱ),把社会产出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c、v、m三个部分,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构成如下:Ⅰ.c+v+m Ⅱ. c+v+m第一部类是为全社会提供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服务的,它的全部产出必须和当年社会包括两大部类在内的为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而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和服务的总和(即第一部类的c和第二部类的c之和)相等。

可用公式表示为:Ⅰ(c + v + m)=Ⅰc +Ⅱc这是关于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供应与需求间的平衡关系,也是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第二部类的c+v+m必须和社会当年所需要的维持两大部类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既有规模的消费需求(即第一部类的v+m和第二部类的v+m之和)相等。

这是关于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间的平衡关系,也是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可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m)+Ⅱ(v+m)以上两个公式分别表述了两大部类产品各自的供求平衡关系。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 分为资本和收人的比率来决定。 在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人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
积累量的决定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增大。 4)预付资本的多少。
再 生 产
简单再生产
就是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或者不说断,更就是新原和有不规断模重上复重复的进生行产的再
生产。
扩大再生产
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不断前提更和新基和础 不断重复的生产

继续和发展
产 扩大扩大再再生生产 产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 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 重复进行。
假定有资本10000元,资本有机构成c:v 为4:1,剩
余价值率为100%。
资本家消费
8000c+2000v
8000c+2000v+2000m
8000c+2000v
8000c+2000v+ 2000m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 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数字举例:
假定:资本额10000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 价值率为100%;资本积累率为50%。
8000c+2000v
1000资本积累
800Δc+200Δv 8000c+2000v
8000c+2000v+2000m

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解

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解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掌握)1.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第二,社会总产品在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此相联系,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2.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经过三个大的方面的交换,即:I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Ⅱ(v+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I(v+m)和Ⅱ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Ⅱc两个派生条件是:I(c+v+m)=Ic+ⅡcⅡ(c+v+m)=I(v+m)+Ⅱ(v+m)举例说明:马克思研究简单再生产以如下图式为出发点I 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4)上述条件表明,只有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第一,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第二,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劳动者和资本家有购买能力消费需要之和。

(3)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概括起来要经过三个大的交换过程,即: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Ⅱ(v+△v+m/x)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I(v+△v+m/x)和Ⅱ(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v+△v+m/x)==II(c+△c) ,此公式中字母x代表什么意思,m/x是什么意思?X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比例,m表示利润,可以用来投资和消费,m/x表示第二部类中的产品用于扩大消费的那一部分,m-m/x用于扩大投资。

在简单再生产中,我们知道,产品的价值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即c,v,m.分别被分配为成本,工资,利润。

我们假设,生产规模不会扩大,v,m全部用于消费,而c则用于补偿生产耗费。

同时,由于第一部类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也只能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交换关系。

为了保证生产和消费的顺利进行,必须满足公式I(v+m)=II(c),也就是两方保持合适的产量比例。

再简单再生产中,所有产品刚好全被用与生产和消费所需,没有积累,生产不能扩大。

为了扩大生产,就要有多出来的产品,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发更多的工资,这一部分的投资来自于利润,也就是m被分成两部分,m/x用于消费,x可以是任何数,表示几分之几m。

于是就被划分为c,△c,v,△v,m-m/x,m/x。

同样的,两方要保持一个等量关系,于是就形成新的等式I(v+△v+m/x)==II(c+△c)关于考研政治的社会资本的扩大大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怎么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其中有一个是I(V+M)>IIC,意思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所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有剩余。

也就是说还要剩余一些多余的能实现再扩大生产,实现条件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刚好等于消费资料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式子,还有其他就不一一列出了,你可以多看看书,理解下,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记住几个公式,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能理解它,有机构成啊,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等,不过你放心拉,这类题一般都出来选择里,还是很好做的,相信你考了大学,这点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应该是很快就能明白的。

答的好要加分哦,呵呵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区别简单再生产(1)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资本积累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追加的资本包括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2)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3)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而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Ⅰ(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一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二是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3) 以上三个条件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如果遭到破坏,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1)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①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②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

这个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2)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Δv+m/x)=Ⅱ(c+Δc)。

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3)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也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一是Ⅰ(c+v+m)=Ⅰ(c+Δc)+Ⅱ(c+Δc)。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4) 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和再生产的理论,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做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管理也是适用的。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时间\条件?简单再生产(1)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资本积累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追加的资本包括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2)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3)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而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Ⅰ(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一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二是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3) 以上三个条件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如果遭到破坏,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1)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①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②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

这个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2)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Δv+m/x)=Ⅱ(c+Δc)。

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3)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也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一是Ⅰ(c+v+m)=Ⅰ(c+Δc)+Ⅱ(c+Δc)。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4) 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和再生产的理论,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做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管理也是适用的。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