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增生病外科治疗课件PPT
合集下载
乳腺增生症讲义ppt课件

精选版课件ppt
乳腺组织
发生不正
常
12
2、不合理的孕、哺乳史:
(1)多数乳腺增生病发生在未哺乳或
未哺乳侧乳腺重些。
(2)未孕或者曾经怀孕过而未哺乳的
乳腺更容易患乳腺增生病。
精选版课件ppt
13
3、精神因素:
性格原因、忧虑、
易偏激、生活上、
学业上、感情上
受到压力、刺激、
生气、失眠等
使体内雌、孕
激素等内分泌
精选版课件ppt
28
(3)范围:两侧皆
包括锁骨上方、
胸骨中线、肋骨
下缘及腋下(如图
七)。
精选版课件ppt
29
(二)药物治疗:
1、西医激素疗法,如溴隐亭、他莫昔
芬等,虽有治疗作用但副作用大 ,可能
造成身体内分泌系统更紊乱。
2、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
素A、B6等可改善症状。
3、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病因是由于恼
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1)多发生在40岁左右的女性。
(2)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以乳
腺出现肿块为明显特点。乳腺出现局
部或弥漫性肿块,其质地软硬不同,
其大小随月经周期稍有变化或无明显
变化,而乳腺疼痛表现为有的轻有的
重,有的则无,并与月经周期无明显
关系。
精选版课件ppt
19
(3)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的乳腺
失衡
精选版课件ppt
乳腺增生发
病率增高
14
4、生活习惯
(1)城市生活、节律、压力、自我保健
意识等。
(2)饮食习惯、烹调方式、食物结构、
含有激素的食物。
(3)环境因素:辐射、污染、化妆品
乳腺增生病外科治疗课件PPT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 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过度肥胖。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以降 低对乳腺组织的刺激。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自查
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检查乳房是否有肿块、疼痛、皮肤改变等症状。
定期进行乳腺影像学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B超或乳腺钼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病。
按摩疗法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缓解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按 摩的手法和力度。
05
乳腺增生病的预防与保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
物的摄入。
乳腺增生病外科治疗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乳腺增生病概述 • 乳腺增生病的外科治疗 • 乳腺增生病的药物治疗 • 乳腺增生病的非手术治疗 • 乳腺增生病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CONTENTS
01
乳腺增生病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 性疾病,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紊 乱,伴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疼痛和 不适。
分类
根据病理学特点,乳腺增生病可 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囊性乳腺 增生两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内分泌 失调、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多 种因素有关。
乳腺增生课件PPT

开展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乳腺增生的预防和保健知 识。
THANK YOU.
乳腺增生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研究也关注探索预防和控制乳腺增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包括饮食、运动、戒烟 等。
06
乳腺增生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 的作息。同时,要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长 时间久坐。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乳腺增生患者,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跟踪随访
治疗后要进行跟踪随访,定期进行 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乳腺增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乳腺增生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供社会支持
政府、企业等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如建立乳腺增生防治 基金,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
乳腺增生的预后评估
临床研究进展还包括开发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以预 测乳腺增生的进展和可能的风险。
乳腺增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已估计了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研究进展还包括分析这些数据,以了 解不同人群的发病风险和趋势。
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揭示了一些与乳腺增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 式等。研究进展还涉及进一步确认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生活习惯
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可 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
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促使 乳腺增生的发生。
在学校、社区等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乳腺增生的预防和保健知 识。
THANK YOU.
乳腺增生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研究也关注探索预防和控制乳腺增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包括饮食、运动、戒烟 等。
06
乳腺增生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 的作息。同时,要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长 时间久坐。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乳腺增生患者,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跟踪随访
治疗后要进行跟踪随访,定期进行 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乳腺增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乳腺增生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供社会支持
政府、企业等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如建立乳腺增生防治 基金,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
乳腺增生的预后评估
临床研究进展还包括开发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以预 测乳腺增生的进展和可能的风险。
乳腺增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已估计了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研究进展还包括分析这些数据,以了 解不同人群的发病风险和趋势。
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揭示了一些与乳腺增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 式等。研究进展还涉及进一步确认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生活习惯
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可 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
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促使 乳腺增生的发生。
《乳腺增生病讲座》课件

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是乳腺增生病最常见 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疼
痛,与月经周期相关。
乳房肿块
部分患者可在乳房内摸到大小 不一的肿块,质地软硬不一,
多数为多发性。
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的 现象,多为浆液性或血性液体
。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 肿大、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
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有助于预防乳腺增生病 。
日常保健
保持乳房清洁
适量运动
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保持乳房干燥 、清洁,有助于预防乳腺感染等疾病 。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 免疫力,预防乳腺增生病。
穿着合适内衣
选择舒适、合适的内衣,避免过紧或 过小的内衣压迫乳房,影响血液循环 。
乳腺核磁检查
对于高度怀疑乳腺癌的患者, 乳腺核磁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
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如三苯氧胺、碘塞罗宁等, 可缓解乳腺增生症状和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怀疑恶性病变的乳腺增生结节, 可采取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等,可缓解乳腺增生引 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心理治疗
饮食调理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预防乳腺增生 病。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等,有助于降低乳腺增 生病的风险。
增加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豆类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预防乳腺增生病。
04
CATALOGUE
乳腺增生演示课件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激素失调
01
乳腺增生与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失衡密切相关,研究
发现激素受体的异常表达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遗传因素
02
家族遗传倾向与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相关基因的研
究正在深入进行。
生活方式
03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也被证实与乳腺增生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西药治疗
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如三苯氧胺, 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缓解疼痛症状 。
手术治疗
乳腺切除术
对于乳腺增生严重、有恶变倾向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微创手术
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等。
避免风险因素
减少接触乳腺增生风险因素,如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减少
高脂肪食物摄入等。
二级预防
早期筛查
通过定期乳腺检查,及早发现乳腺增生的迹象。
及时治疗
对已经出现的乳腺增生症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 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理干预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乳腺触诊检查
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手指对乳房进行系统的触诊 ,检查是否有肿块、压痛或其他异常 。
检查时机
通常在女性月经结束后一周内进行, 此时乳房处于相对松软状态,便于检 查。
影像学诊断
乳腺X线摄影(钼靶)
通过X线照射乳房,观察乳房内部结构,检测肿块、钙化等 常表现。
乳腺增生课件PPT

在近年来,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 环境污染、生活压力、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02
乳腺增生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分泌过多
雌激素在乳腺增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问题, 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生。
黄体酮分泌不足
黄体酮具有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当黄体酮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乳腺组织无 法正常复原,进而引发乳腺增生。
乳腺病理检查
总结词
金标准、创伤较大
详细描述
乳腺病理检查是乳腺增生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乳腺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乳腺增生。该检查方法准确性最高,但创伤较大,需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4
乳腺增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抗炎、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 等,缓解疼痛、减轻乳腺增生程度。
调整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冥想、深呼吸、适当的运 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积极应对
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避免情 绪积压。
合理饮食结构
均衡营养
01
保持饮食平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
分。
控制饮食
02
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
水果和蔬菜。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提高乳腺增生的诊疗水平
建立完善的乳腺增生诊疗体系,包括规范化的诊断 标准、治疗方案和随访制度,是提高乳腺增生诊疗
水平的基础。
加强专业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乳腺 增生的诊疗水平,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治疗
的关键。
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女性对乳腺增生的重 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
02
乳腺增生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分泌过多
雌激素在乳腺增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问题, 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生。
黄体酮分泌不足
黄体酮具有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当黄体酮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乳腺组织无 法正常复原,进而引发乳腺增生。
乳腺病理检查
总结词
金标准、创伤较大
详细描述
乳腺病理检查是乳腺增生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乳腺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乳腺增生。该检查方法准确性最高,但创伤较大,需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4
乳腺增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抗炎、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 等,缓解疼痛、减轻乳腺增生程度。
调整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冥想、深呼吸、适当的运 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积极应对
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避免情 绪积压。
合理饮食结构
均衡营养
01
保持饮食平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
分。
控制饮食
02
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
水果和蔬菜。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提高乳腺增生的诊疗水平
建立完善的乳腺增生诊疗体系,包括规范化的诊断 标准、治疗方案和随访制度,是提高乳腺增生诊疗
水平的基础。
加强专业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乳腺 增生的诊疗水平,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治疗
的关键。
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女性对乳腺增生的重 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
乳腺增生病ppt课件-乳腺增生课件 百度文库

二大辅助症状(月经紊乱、全身亚健康)
三大主要症状
1、乳腺疼痛 由于个体的差异和病变所处的阶段不同。以及病变的轻重 程度不一样,乳腺疼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特点是,早期 的增生,疼痛是主要症状,增生的程度越轻,疼痛越明显, 并且有周期性,尤其是在月经期疼痛加重或疼痛开始于月经
前,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疼痛逐渐不明显,也失去了原来
二大辅助检查
(5)功能紊乱,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感觉忽冷 忽热,爱出汗,皮肤经常出现灼烧,针刺样不定位的疼痛、 麻木、蚁走样的感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厌 食、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
(6)精神不愉快,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 散及反应迟钝等。
(7)不能适应社会,对任何事物看不惯,牢骚满腹,固 执己见,看问题主观片面不灵活,偏激、爱吵架、脱离社会 、脱离群众,与同事、朋友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自己感到 很烦恼、很孤独。
引起乳腺增生的病因有哪些?
精神方面
生活习惯
免疫力
精神方面: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均可
造成精神上的国度紧张,而导致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高, 起乳腺增生病。
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夜生活丰 富,通宵达旦,早晨不起床,不吃早饭,一日两餐甚至一 餐,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长期以来,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
乳腺增生程度分期
准确诊断乳腺增生病,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凡是乳 房疼痛的患者,临床上必须严格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必须提醒各位女性乳腺在月经前出现的周期性的轻度疼痛,
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所以对那些疼痛仅出现在月经 前2天以内者,程度较轻。而在月经过后又能迅速缓解者, 不能单纯作出“乳腺增生病”的诊断。只有在月经前出现较 剧烈的乳房疼痛,月经后又不能获得明显的缓解,并且在乳 房内出现的小结节和“肿块”,月经过后无明显的缩小软化 等情况,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才能成立。
乳腺增生症PPT课件

.
19
组织病理学
• 乳腺囊性增生病(症)导管上皮增生,管腔扩大,可形 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内容物多为淡黄色、无色或 乳白色浆液。分为4个亚型,即囊肿导管上皮增生、盲 管型腺病、大汗腺样化生。囊肿主要由末端导管高度 扩张而成,囊壁衬覆立方上皮;导管上皮增生为导管增 粗,上皮细胞层次增多,管腔变小;盲管型腺病为小 导管或末梢导管扩张形成,管腔一般无分泌物;大汗 腺样化生囊肿内衬上皮呈高柱状胞体大、核小而圆, 位于细胞底部,游离缘可见小球形隆起物。
.
20
治疗原则
•充分的个体化心理及药物干预,结合必要
的活检及适当的手术切除是乳腺增生症的
有效治疗模式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
现及病理学类型予以分别对待。对于伴随
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
惯为主,对于持续性存在的严重乳腺疼痛
病人,可予药物治疗)。但须注意,药物
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学改
.
23
恶变倾向
•不同病理学表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 的危险性也不相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 的癌变率为1%-5%,只有活检证实为非典 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 增加。但约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终生 都不会发展成为乳腺癌。目前,非典型导 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透状瘤(导管内 乳头状瘤病)被视为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
.
1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 腺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概念、
分类、诊断和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存在
诸多分歧。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
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
织专家、学者对乳腺增生症的规范诊
疗进行了多次讨论,初步达成以下专
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
7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 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和/ 或乳腺组织对激 素的敏感性增高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 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分泌 不足,以及黄体期雌二醇绝对或相对增高,
孕酮(P)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 失去制约雌
二醇与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使乳腺组织不
断处于雌激素的刺激之中,乳腺组织不能由
▪ 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育 龄妇女的40%左右,而占全部乳房病 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 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中医外科学
3
分类
➢临床上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 症和囊肿性乳腺上皮增生症。
➢病理上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痛 症)、乳腺腺病(小叶增生期、 纤维腺病期、纤维化期)、乳腺 囊肿病。
中医外科学
19
【预防与调摄】
▪ 精神卫生
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应正确地看待疾病,既 不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它,又不可过分紧 张,应注意少生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 定,活泼开朗的心情才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适度、 和谐。
中医外科学
20
预防与调摄
▪ 合理膳食 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 品,动物脂肪,甜食及盲目过多进食补品,要 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 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类食品。禁 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 激素喂养的鸡、牛肉及动物肝脏。保持大便通 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 体育锻炼 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中医外科学
21
乳癖的中医药周期疗法
▪ 乳房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经前充盈和 经后疏泄。
▪ 经前之阴血充足,肝气旺盛,冲任之气血充盈, 使乳腺小叶发生生理性增生;经后随着经血外泄, 肝气得舒,冲任处于静止状态,使乳腺小叶由增 殖转为复旧
增殖转入复旧或复旧不全,久而久之引起乳
腺组织增生,为导致本病的关键。
中医外科学
8
中西医对乳腺增生病认识的异同
病因病机
中医 冲任失调
现代医房和子宫 充盈 疏泄 生理病理特点
治疗
调摄冲任
增殖 复旧 调节内分泌
中医外科学
9
[ 临床表现 ]
▪ 1.乳房疼痛 ▪ 2.乳房肿块 ▪ 3.乳头溢液 ▪ 4.伴随症状
中医外科学
【辨证论治·内治】
▪ 根据不同病情,辨证审因而论治
▪肝郁气滞 ▪痰瘀互结 ▪冲任失调
中医外科学
15
肝郁气滞
▪ 主证——多见于青年妇女,病程短。乳房疼痛为 其突出表现,多为胀痛,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周 期或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 经后减轻或消失。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 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此型多见于单纯 性乳腺上皮增生症。
4
主要临床表现
▪ 乳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或境界不清 的乳腺增厚区
▪ 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胀痛,与月经有 相关性
▪ 少数病人可见有乳头溢液或溢血性 分泌物
中医外科学
5
【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
6
病因病机
▪ 肝气郁结、痰凝血瘀、冲任失调;
▪ 其中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
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 ▪ 病位在肝、脾、肾; ▪ 病性是本虚标实。
▪
治法——温肾助阳,调摄冲任。
▪
方药—— 二仙汤加味。
▪
仙茅9g,淫羊藿9g,肉苁蓉12g,女贞子12g,
首乌15g, 菟丝子12g,莪术12g,王不留行12g,郁
金12g。
中医外科学
18
【辨证论治·外治】
▪ 中药局部外敷: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
桂麝散
▪ 中药离子导入--局部热疗法
外用中药消癖酊药垫湿敷,同时配合微 波照射,有利于药物经皮肤吸收,直达病 所,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中医外科学
10
【辅助检查 】
钼靶X线摄片 超声检查 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 内分泌激素检查
中医外科学
11
【诊断要点】
1.乳癖多发生于20~45岁之间的育龄期妇 女。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早初 潮、低胎产状况、大龄初孕和绝经迟的妇女 为本病的高发人群。
2.多数患者乳房部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 痛、隐痛或牵拉痛,与月经有相关性,常在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连续三个月不能自行 缓解。亦有伴乳头疼痛、瘙痒或溢液。
中医外科学
12
3.乳房可扪及肿块,单侧或双侧,形态 不一,大小不等,一般在1~3cm之间, 质地韧或硬韧不坚,多伴压痛。肿块与 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 不粘连,推之可动。
4. 部分病人乳头可有溢液。 5. 辅助检查。
中医外科学
13
【鉴别诊断】
▪ 1.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 2.乳腺癌(乳岩)
乳腺增生病外科治疗
教学目的
▪ 了解辅助检查手段; ▪ 熟悉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 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 简介中医药周期疗法、乳腺增生病癌变的 危险因素、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
2
【概 述】
▪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相当于现代 医学的乳腺增生病。
▪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
柴胡9g,青皮10g,陈皮9g,香附9g,延胡索
12g,川楝子12g, 茯苓12g,白芍12g,郁金12g,
海藻12g,莪术12g,益母草15g。
中医外科学
16
痰瘀互结
▪ 主证——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 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 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部分患者 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 或腻,脉涩、弦或滑。此型多见于乳腺腺病、乳 腺纤维性变及乳腺硬化性腺病。
▪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 方药——逍遥蒌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
柴胡6g,丹参12g,郁金12g,三棱10g,莪
术12g,当归10g, 茯苓15g,浙贝母15g,山慈姑
12g,牡蛎30g(先煎)。
中医外科学
17
冲任失调
▪ 主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韧硬为其特 征,乳痛症状相对较轻。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或 情志变化关系不大。常伴月经不调,如月经周期紊 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沥 不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多梦,面色晦黯 或黄褐斑。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此型多见于 囊肿性乳腺上皮增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