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共30页文档
细品《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手, 作别/ 西 天 的/ - &彩 。 那/ 河 畔 的/ 金柳 , 是/ 夕 阳 中 的/
新娘 ; 波 光里 的/ 艳影 , 在/ 我 的 心 头/ 荡漾 。 软 泥上 的/ 青
此外 , 徐 志摩 还 十分 善 于 用轻 音 字 。 “ 轻音 产 生 的 原 因之一 是 语 言 韵律 美 的 要 求 。 ” 在 ( ( 再 别 康 桥 中 ,
“ 语音 的各种 对 立 因素 成 周 期性 组 合 的结 果 便 形 成 了节 奏 ” 。 ( ( 再别康 桥) ) 在语 音链 条 上 的对 立 因素 很
多, 其 节奏 也有 很强 的规律 性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轻 的/ 来; 我/ 轻 轻 的/ 招
诗 歌 是有 音乐 性 的 , 诗句 的音 乐性 正 来 自单字 的音 乐
你 听不 着就该 怨你 自己耳 轮太笨 … …” “ 我 不仅 能听有 音 的乐 , 我 也会 听 无音 的乐 。 ” l 可见 , 徐 志 摩 身上 有 一 种 天生 的音 乐感 知力 。 而( ( 再别康 桥 的柔婉 缠绵 、 细腻
凄 惘 的美感 , 很大 程度上 也 是从音 乐 的角度 传递 出 的 , 正 如尤 敏老 师所说 : “ 再别 康椤 给人 的第 一 印象 就 是 语 言 的 音 乐美 。 ” 本 文试 图从 节 奏 、 声 韵 和 艺 术 手 法 三 个角 度细 细 品味 《 再 别康 桥) ) 的音乐 美 。
一
扬有 抑 , 极 富音 乐性 。 以首节 为例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平 平( 轻) 仄 仄( 轻) 仄 平 仄 平 平( 轻) 平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美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 特点,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
意象与象征
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 抽象概念,使诗歌寓意 深刻,引发读者思考
意象:通过具体形象表 现抽象情感,增强诗歌 的意境和感染力
比喻:用相似事物比喻 本体,使诗歌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 以人类特征,使诗歌更
加生动有趣
意境的营造
诗词的旋律
诗词的节奏感:通过平仄、韵脚等元素,使诗词具有节奏感。 诗词的音韵:通过押韵、谐音等手法,使诗词具有音韵美。 诗词的旋律: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旋律。 诗词的吟唱:古代诗词常常被吟唱,通过吟唱的方式更能体现其音乐美。
诗词的节奏
节奏类型:古诗词中 常见的节奏类型有五 言、七言、绝句等, 每种节奏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稻壳学院
古代诗词的韵 律与音乐美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古 代 诗 词 的 韵 律 02 古 代 诗 词 的 音 乐 美 03 古 代 诗 词 的 创 作 技 巧 04 古 代 诗 词 的 鉴 赏 与 评 价 05 古 代 诗 词 的 影 响 与 传 承
01
古代诗词的韵律
章节副标题
平仄与韵脚
声调与音韵:如 何产生音乐美感
意境与氛围:通 过诗词传达出的 和谐氛围
语言与音乐:古 代诗词的音乐性 表现
03
古代诗词的创作技巧
章节副标题
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相似事物的比较, 突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 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 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 动作,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作品简析 3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 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 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 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 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 (“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 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 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 水草、星辉、夏虫。
康桥的景物
轻轻挥别云彩 金柳 水草 浮藻
呼 应
星辉
夏虫 悄悄的走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3更加欢喜和眷恋 2欢喜和眷恋
但我不能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康河的柔波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建筑美—— 音乐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鉴 赏 要 点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1、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
复沓。 2、语言清新流畅,不露雕琢痕迹。
3、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 动,如流水般自然淌出。
6情绪低落
1难舍难分
7难舍难分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
有 时 间 规 律 比 的 停 顿 所 形成 的 声 臼 主续 次 序 韵
节
, ,
黑 格 尔指 出:
,
至 于 诗 则绝 对 要 有 音 节 或 甚 至 比 所 谓 宫 于 意 象的 窗
“
闪 为 音 玲和 韵是 诗 的 原始 的 注 一 的 愉 悦 感 观 的 芬芳 气 息
。
;
丽 词 藻还 要重 要
,
;
而 音
,
节
,
则是构成 节 奏 的 主 要 因 素
,
在诗 行 中
,
。
几 个 时 值 相 同 ( 相 近 ) 或 不 同 的 音 节 有规 律 整 个诗篇 显 得气 韵流 贯
地 重 复 出现 关 原理 处
,
诵读 起来
,
节奏 鲜 明
旋律 和谐
”
优美 动 人
使
读 者得到 一 种类 似欣尝 乐 曲的审美 感 受
,
。
,
实 贯彻 的 当首推 闻 一 多 纸然 法 国 诗 人 戈 蒂 耶 说 过
,
“
诗 之 美是 由 其 音 乐 韵律 而 定 的
,
”
,
; 但 他 站 在 唯 关 主 义 立 场 上 从 否 定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出 发来 强 调 音 乐 韵 律 是 片 面 的 闻 一
多 则 是 将 音 乐 美 当 作 诗 歌 抒 情 达 意 的 外 在形 式 因 索
,
、
,
是 以 歌 唱 的形 式 音
,
直 到今 日
,
诗歌 仍 然 是 一 种 可 诵性 的 语 言 艺 术
黑格 尔 说
:
往 往更 重 视 作 用 于 听 觉 感受
浅论诗歌的音乐美

浅论诗歌的音乐美作者:陈玉瑶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摘要】一切民族最原始的诗,都是以歌的形式出现的。
在萌芽时期,诗歌、舞蹈、音乐三种艺术形式是合一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作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达到正式的所谓诗,便是舞的取消,这样就变成了纯粹的歌。
在歌中,诗是音乐的内容,音乐是诗的形式。
在古代,诗即是歌,歌即是诗。
本文选取了诗歌音乐性的这个特点,从诗歌音乐性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剖析了诗歌音乐美的特点,最后总结出有了音乐美的诗歌才能继续受到人们的喜欢,更加繁荣地传唱下去。
【关键词】诗歌;音乐;音乐美从古至今,诗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就被人们看做是它的两种基本属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词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有些人提出了诗词的音乐性是否能够与文学性并驾齐驱,音乐性是不是成为文学发挥的羁绊这个问题。
不管如何争论,我们很肯定的说,诗词是具备音乐性的,因此,词才可以通音律、被歌唱,且绵延不绝。
一、诗词的音乐性回顾(一)诗词的定义查阅了词典里面对古代诗词的定义,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二)诗词与音乐相依相伴其实中国古代诗歌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有不解之缘。
在中国古代,诗即是歌,歌即是诗。
《乌鸦》一诗的音韵之美共5页文档

《乌鸦》一诗的音韵之美1845 年,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乌鸦》使爱伦?坡享誉全世界,这是反映他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名篇。
爱伦?坡反对说理教训,强调诗应该给人以美感,诗人应满足读者对于美的鉴赏的需要。
他要求诗歌接近音乐的“无限性,诗要通过音乐的格律、节奏和韵律发展它自己;写诗要顾及效果,诗应创造出某种预定的气氛,使读者达到灵魂的升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而《乌鸦》一诗恰是其诗歌理论的典范,体现出强烈的音韵之美。
一、音之美语音是诗歌重要的物质构成材料,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意图。
在《乌鸦》中,脆薄前元音、深沉后元音、柔软辅音的频繁使用,描绘了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迟缓动作和对逝去爱人的冥想神往。
坡在这首诗中充分利用了语音的表情寄意功能。
(一)元音元音、辅音都是能形成某种音色效果和意义联想的。
语言学者将元音分成洪亮和脆薄两种。
一般认为,那些舌位较高,开口较小的前元音/i/ 、/i:/ 、/e/等比较清脆单薄;而开口大,舌位低的元音如/a:/等比较响亮;舌位较高的后元音如/u:/ 、/u/ 等显得比较深沉。
在《乌鸦》这首诗中,坡描写的话语环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青年因极度悲伤而心力交瘁;二是他深切地思念死去的情人,感情至深。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这首诗不适宜用响亮的元音。
坡在诗中大量使用了开口小的脆薄元音和深沉的后元音及其组合。
这些音素正适合描写青年人的心理状态。
以第一节为例: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weak and weary,O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While I nodded,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As of some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Tis some visitor,” I muttered,“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Only this,and nothing more”诗人在第一节的第一行共用元音 16个,而响亮元音只有 2个,脆薄元音、深沉元音及其组合 14个,这种诸多脆薄元音和深沉元音的运用正适合这种梦境般的呓语,哀伤无力。
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张文春赵姜玲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
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
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于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
历代文论对此也不乏探索与灼见。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当代诗人郭小川的观点更为清晰,他认为:“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因为诗是以抒情为特征的,而音乐性这个因素是有助于抒情的。
”可见,音乐美不仅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对抒情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具体而言,诗歌的音乐由哪些因素构成,又表现在哪方面呢?本文试就此进行论述与探讨。
一。
节奏美节奏是形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它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因此说节奏本身就具有非常动人的魅力。
而诗歌的节奏美不仅仅表现于节奏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对内容表现上,这一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使抒情性与音乐性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诗歌的节奏主要是由如下因素构成的:其一押韵。
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的韵脚字就形成韵脚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为一个整体,押韵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而且韵脚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形成的节奏感就更加强烈。
押韵同时体现了一种“多样的统一”的美学原则,本身就具有和谐的音乐美感,押韵是形成诗歌音乐美的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因素。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是心灵的诗,是心灵的歌。
”①这句话,用来作为余光中诗歌的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余光中的诗,首先是心灵的诗。
他的每首诗都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的是诗人真实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余光中的诗,也是心灵的歌。
他的诗可吟可咏,富于强烈的音乐性。
正是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形成了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也成为他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诗歌的音乐性,首先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诗歌的语言组织形式。
语言本身有声音高低、长短、轻重、清浊的不同,加上句式的变化,起伏的声调,经过诗人选择锤炼,精心组织安排,便会形成不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产生不同的音乐美。
余光中的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正是源于诗人对语言的选择与锤炼。
他的诗,从选字用词,节奏韵律到句法段势,无不经过精心的选择安排。
“丹青不是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是其对诗歌语言精心锤炼的真实写照。
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他并不固守某一特定的韵律节奏形式,而是根据诗歌本身内在情绪的表达需要,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与语言组织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音乐美效果。
作为现代古典诗派的代表诗人,余光中很好地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规则与西方现代自由诗灵动的节奏有机地融汇一体,形成他诗歌深情典雅、和谐自然、圆润流畅的语言风格特点。
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中,又显然自觉地借鉴了一些音乐的表现手法,用无声的文字演绎一曲曲华美乐章。
具体地说,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清雅典丽的规整美余光中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带有浓厚的古典诗词的风韵。
从诗经、乐府,到唐诗宋词都可从他诗中见出深刻的印痕。
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均衡对称的结构,构成他诗歌别具一格的规整美。
《乡愁》是余光中最为大家熟知且烩灸人口的佳作。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