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容若的词

合集下载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首全)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首全)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全)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全)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原名成德,避太⼦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号楞伽⼭⼈。

皇太⼦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

清朝著名词⼈,词风与李煜相似。

纳兰出⾝显赫,⽗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学⼠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幼修⽂习武,康熙⼗五年(1676年)⾼中进⼠。

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韵远,独具特⾊,直指本⼼。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词》等,康熙⼆⼗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岁。

被王国维称为“以⾃然之眼观物,以⾃然之⾆⾔情”的词⼈。

1.《长相思·⼭⼀程》清朝·纳兰容若⼭⼀程,⽔⼀程,⾝向榆关那畔⾏,夜深千帐灯。

风⼀更,雪⼀更,聒碎乡⼼梦不成,故园⽆此声。

2.《⽊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纳兰容若⼈⽣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3.《点绛唇·咏风兰》清朝·纳兰容若别样幽芬,更⽆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半缕,第⼀湘江⾬。

4.《画堂春·⼀⽣⼀代⼀双⼈》清朝·纳兰容若⼀⽣⼀代⼀双⼈,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津,相对忘贫。

5.《忆秦娥·长飘泊》清朝·纳兰容若长飘泊,多愁多病⼼情恶。

⼼情恶。

模糊⼀⽚,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奈颜⾮昨。

颜⾮昨。

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6.《酒泉⼦·谢却荼蘼》清朝·纳兰容若谢却荼蘼,⼀⽚⽉明如⽔。

篆⾹消,犹未睡,早鸦啼。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的儿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

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纳兰容若:没落的清王朝,一颗耀眼的明珠;纳兰容若:寂寞如花的名字,温暖如雪的记忆;纳兰容若:这个隽永的名字,已成为文化符号,留在了历史扉页。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卜算子·新柳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首全)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首全)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267首全)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

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

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

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

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1.《长相思·山一程》清朝·纳兰容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点绛唇·咏风兰》清朝·纳兰容若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朝·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5.《忆秦娥·长飘泊》清朝·纳兰容若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

心情恶。

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

颜非昨。

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6.《酒泉子·谢却荼蘼》清朝·纳兰容若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赏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作者多么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园,但是帐外风雪交加的呼啸声
使他难以入睡,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辗转反侧的他怎能 不埋怨这聒耳的风雪声呢?)
故园无此声
(故园有什么声呢?是母亲的亲切嘱托,还是她的浅笑低语?引
逗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艺术特色
一、通过多层对比,造成强烈的时空差异感。
空间对比:榆关—故园 景物对比:塞外风雪—故园无此声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梦中故园 (眼前景) (心中情)
二、选取极平常的景物,营造凄婉气氛。 三、语言浅近,情感深挚,回味无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纳兰性德词
——《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大学士明 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 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 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 为清初词坛巨擘。论词主情 致,反雕饰。词风接近李煜, 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 《通志堂集》、《饮水集》。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山一程,水一程, 隐含性循环句式,形成“行行复行行”的远 离动作,动作的方向是榆关(山海关),与“故园”遥遥相对, 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 的依恋、渴望)
夜深千帐灯
(夜色深沉,千帐灯燃,然而这不是熟悉的家园的夜晚,怎能不 惹起作者强烈的思归之情呢?)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采桑子》【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5】: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性德《采桑子》【6】: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7】: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1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11】: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12】: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出塞》【1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14】: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5】: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精华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精华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精华赏析及纳兰容若简介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精华卷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园春】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水龙吟-题文姬图】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集锦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集锦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集锦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采桑子》【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5】: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性德《采桑子》【6】: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7】: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1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11】: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12】: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1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14】: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5】: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

满族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

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康熙十五年(1677)应殿试,赐进士,任殿前侍卫。

曾随从康熙巡游北方。

为人谨慎,避涉世事。

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

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

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内容上题材范围狭小,多写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很少接触社会问题。

著有词集《饮水词》、《侧帽集》,辑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

纳兰词卷一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

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连环影(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

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

湔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

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

远山残翠收。

莫登楼。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又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翦,玉郎经岁音书断。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又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1、纳兰容若的身世纳兰性德[1]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22岁时中进士,康熙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2、纳兰容若的爱情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美丽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

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纳兰而立之年,在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二、纳兰性德的诗词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木兰词纳兰性德拟古决绝词谏友。

(以女子的声口出之。

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斜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斜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

“被酒”即醉酒。

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

“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

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哀伤。

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倘若卢氏泉下有知,有如此一位至情至爱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了。

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

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

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痴情的纳兰性德终于经受不起丧妻失伴的长长的痛苦磨难,于三十一岁夭亡,结束了短短的一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本是一位文武全才,其妻卢氏的逝亡对他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纳兰是真正不曾悔过的。

而他本人的早逝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大损失?当他哀叹“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时候,我悄然寻着他的身影,感其痴情,不禁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一首也是纳兰词名篇中的名篇,似乎平白易晓,只有几处小地方值得稍稍解释一下。

一是“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翻”字,是演奏、演唱的意思;二是“乐府”这里是泛指一切入乐的诗歌;三是“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说烛火一点点地烧尽,好像一个人渐渐消瘦的样子——古时的蜡烛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烛芯烧着烧着有时就会小小地爆裂一下,如同微型焰火,烛芯烧剩得太长时也要剪的,所有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烛”之语;四是末尾处的“谢桥”,古人用“谢娘”来指代心仪的女子,谢桥和谢家便都是由谢娘衍生出来的美丽词汇,指代“谢娘”所在的地方——也有人说六朝时代真有一座桥叫做谢娘桥,无论如何,总之是指代与心上人的相会之地或是轻薄冶游之所,晏小山“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便是此中名句。

上片写凄凉,下片写无聊。

凄凉,便凄凉到彻夜都无眠;无聊,便无聊醉梦都无奈。

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无眠与无聊,是为了什么,又如何才能解决,却模模糊糊道不真切,只在最后的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里悄悄透露了这是对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的相思。

这相思却有几分怪异,不但丝毫没有山盟海誓的诀绝,反倒透着一分慵懒,透着一种聚散无妨、醉梦由他的消沉。

容若似乎在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横在自己胸口的到底是些什么,反正醉了就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反正醒了也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做梦的时候本该去找你,却一次也不曾梦到过你。

这似乎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许带着几分自责,也许带着几分自嘲。

容若也许是因为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而自我开解,也许是因为陷入了和另一个谢娘的故事而忽然间想起了从前……一切都是可能,一切也都未必是可能的。

也许,是的,我已经不期然地踏上了另一座谢桥,却每每在酒的最醉处、梦的最深处,无法逃避地看到了你。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一年,作者身为一等侍卫扈从康熙出山海关北上盛京祭扫祖陵,本篇即作于此时。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康熙此次巡行的规模与气势。

夜深失眠见到野外宿营的情境。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

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

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

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

“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

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

“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

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