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百僚竞逐/成王之业/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左传》)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B。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1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入则无法家拂士,百僚竞逐,成王之业。

”B。

“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13、根据太宗的言论,下列哪些是他认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2分)A。

力戒奢靡,勤俭治国。

B。

多征伐,扩大疆土。

C。

以暴制暴,强力统治。

D。

尊重民意,依法治理。

14、根据舜的经历,下列哪些是他的人生信条?(2分)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C。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 人恒过,然后能改。

→ 恒:常常,过:犯错误。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士:指不合时宜的人。

3) 征求无已。

→ 无已:没有止境。

4) 百姓不堪。

→ 不堪:难以承受。

12.翻译: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因此,要激发自己的热情,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根基稳固,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1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

(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不久)(渡口)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只是)(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大多)29.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②达于汉阴③始一反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B.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天帝,天帝命人搬移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7. 入则无法家拂()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良.多趣味()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互相轩邈..()4. 威武不能屈.()5. 必先苦.其心志()6. 面.山而居()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5.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列举古代先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2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阅读选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下面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教版⼋年级上册(部编版)语⽂⽂⾔⽂对⽐阅读题⼋年级⽂⾔⽂阅读复习(⼀)《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阅读甲:《周亚夫军细柳》⽂帝之……..”称善者久之。

⼄:《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沛⼈。

⾼祖为沛公初起,从⼊汉中,拜为将军。

⾷绛⼋千⼆百⼋⼗户,号绛侯。

⽂帝即⽴,以勃为右丞相。

居⼗余⽉,乃谢请归相印。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勃为相。

⼗余⽉,上⽈:“前⽇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县⾄绛,绛侯勃⾃畏恐诛,常被甲,令家⼈持兵以见。

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帝,⽈:“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吏⽅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

孝⽂⼗⼀年薨,谥⽈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

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中画波浪线的句⼦的断句(两处)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A.军.细柳() B.已⽽..之细柳军()C.居.⼗余⽉() D.顾.欲反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法相同的⼀项是()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C.①其将固可袭⽽.虏也②吏⽅验⽽.出之 D.①亚夫乃.传⾔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4.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劳军。

⾄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5.从⽂中看,周勃、周亚夫⽗⼦⼆⼈的共同特点是:;⽂帝在对待⽗⼦两【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死于安乐也。

——《⽣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九年,太宗谓侍⾂⽈:“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珍玩,⽆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征求⽆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事,遂得徭役不兴,年⾕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试题(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试题(完整版)

高效训练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⑦悉.如外人⑧便要.还家⑨欣然规往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⑾渔人甚异之⑿阡陌交通⒀不足为外人道也⒁便扶向路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7、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11、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四、简答题1.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⑦悉.如外人⑧便要.还家⑨欣然规往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⑾渔人甚异之⑿阡陌交通⒀不足为外人道也⒁便扶向路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7、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11、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四、简答题1.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2、陋室铭(刘禹锡)一、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劳形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谈笑有鸿.儒⑧无案牍..之劳形⑨无丝竹之乱耳二、翻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四、简答题1.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纳: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3、爱莲说(周敦颐)一、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不蔓不枝④陶后鲜有闻⑤自李唐来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⑦宜乎众矣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亭亭净植⑩出淤泥而不染二、句子翻译: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选择题1.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四、简答题1.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4.核舟记(魏学洢)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弥勒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⑥神情与苏、黄不属⑦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⑧珠可历历数也⑨高可.二黍许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礼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⑻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⑼不独子其子子:⑽矜、寡、孤、独孤:⑾盗窃乱贼而不作贼:3.下列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5.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①②③6 三峡(郦道元)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沿溯阻绝④或王命急宣⑤飞漱其间⑥夏水襄陵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⑧属引凄异⑨良.多趣味⑩林寒涧肃.二、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C.隐天蔽日不见曦月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三、简答题1.请分别概括三峡水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2.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3.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7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一、解释加点词:⑴答谢中书书书:⑵五色交辉辉:⑶四时俱备。

时:⑷晓雾将歇歇:⑸夕日欲颓颓:二、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三、简答题1、“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⑤相与步于中庭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⑦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⑧庭下如积水空明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9 观潮(周密)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③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⑤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⑥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⑦如履平地⑧人物略不相睹2.画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观:景象既望:农历十六日。

B.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际天:连接着天。

沃:吞掉。

C.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岁:年。

艨艟:战舰。

D.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舸:船。

逝:消亡。

3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广起,夺而杀尉B.而山不加增C.泉香而酒洌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4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

10 湖心亭看雪(张岱)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余拏一小舟②上下一白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⑤是日,更定矣⑥与余舟一芥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⑧湖中人鸟声俱绝:⑨上下一白:⑩拥毳衣:⑽及下船: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C.是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其问其姓氏其如土石何2.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