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疗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疗规范

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内镜/套扎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急性食管及接合部曲张静脉出血,须立即止血。

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间歇期。

3.既往曾接受分流术或脾切术后再出血。

4.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有出血史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5.套扎术中并发大出血,可以快速盲目的再套扎,但再套扎失败,应立即改为硬化治疗。

6.既往无曲张静脉出血史的患者,予预防性硬化注射治疗或套扎治疗的应用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建议,应以当前指南建议为主,并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

(二)禁忌症:1.有胃镜检查禁忌症者;2.生命征不平稳,HGB<60g/L;3.血小板总数小于50X10E9/L,在服抗血小板、抗凝药者,妇女月经期间为套扎治疗的相对禁忌,急诊救治急性大出血时可以考虑使用硬化剂注射。

4.硬化剂注射(EVS)的禁忌:二度上胃底静脉曲张,长期用三腔二囊管可能造成较广泛的溃疡及坏死,EVS疗效常不满意。

5.套扎术(EVL)的禁忌:(1)食管狭窄、扭曲、食管憩室;(2)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已知或可疑食管穿孔;(4)循环不稳定;(5)对乳胶过敏。

二、操作流程(一)硬化剂注射(EVS)1. 术前准备:列术前清单,再次评估病人情况,备血至少2U。

2.手术器械、药品准备:内镜、注射针、长透明帽、硬化剂(聚桂醇等)、三腔二囊管、地西泮注射液(安定)、哌替定注射液(杜冷丁)等。

3.操作方法:(1)操作前镇静、麻醉: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以按无痛胃镜进行麻醉,一般情况欠佳、新出血、正在出血等不适宜麻醉的病人,根据情况予安定、杜冷丁各1/3-1/2肌注,以减轻病人呕吐反应,经利于操作顺利进行。

(2)常规胃镜检查:胃镜先不戴透明帽,按常规胃镜检查进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情况,吸净消化道内液体及残渣,重点观察胃底、食管,若存在胃底静脉曲张则先处理胃底静脉,观察食管曲张静脉的曲张度、病变位置、大小、红色征等情况,边观察边估算每条曲张静脉感化剂的用量。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会导致食管血管拓张和静脉曲张,可能出现慢性贫血、反流性食管炎、胃痉挛等多种症状。

1992年,Witteman和Pomahac提出了一种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和标准,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诊断标准。

Witteman和Pomahac的分级标准是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的广度和位置来进行分级的,一般将其分为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

1.第一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广度较小,一般大小在2至3毫米,可以在放大的检查图像中清晰可见,其位于食管的下段或中段。

2.第二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大小在3至6毫米,也可以在放大检查图像中清晰可见,其位于食管上段和下段。

3.第三级曲张:这种曲张的大小在6毫米以上,并可能出现相邻食管的血管紊乱状态,位于食管的上段和中段。

根据以上的分级标准,确定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据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食管静脉曲张都需要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1.第一级:建议进行定期的超声检查,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2.第二级:建议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监测曲张的变化,同时采取药物治疗;3.第三级:建议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缩小曲张的广度,防止发展为恶性肿瘤。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保持健康: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2.戒烟限酒;3.适当运动,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4.定期检查血管壁和曲张,及时发现异常及早治疗。

总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标准》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量身定制精准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它的严格执行有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和保持健康。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操作护理常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操作护理常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操作护理常规1. 简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介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操作护理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手术准备- 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药物,确保器械灭菌完好,药物及时有效。

- 对手术室进行必要的准备,确保手术环境干净整洁,无菌指标符合要求。

3. 术前准备- 导管选择: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适当的导管。

- 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身体状况、血液凝结功能、家族史等,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 饮食处理:患者术前要空腹,避免进食或饮水一定时间。

4. 术中操作护理- 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并检查器械是否正常。

- 提供必要的术前用药,如抗生素、镇痛剂等。

- 协助患者进入手术室,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操作。

- 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及时记录并通报医生。

- 根据医生指示,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如切口处理、导管插入等。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清除手术部位的污物和血液,并保持清洁。

5.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观察伤口,注意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

- 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止痛、抗菌等处理,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 定期检查和更换患者体内插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提供有效的协助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6. 注意事项- 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等基本护理原则。

- 随时与医生沟通和交流,了解手术进展和患者状况的变化。

- 注意个体化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护理操作。

- 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和安全。

以上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操作护理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帮助。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概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胃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综合征引起的。

门脉高压综合症是指门脉或其分支局部或全部梗阻,血液不能流入门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导致胃肠道静脉曲张、脾脏静脉曲张和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引起的常见病之一。

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进行的,检查时,一般会见到食管黏膜下出现粗大的静脉团,以及胃底出现大小不等的静脉曲张血管。

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胃镜、CT检查和MRI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等。

其中,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利尿和盐分排泄,减轻肝脏的负担,降低门脉压力;而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则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进而减轻门脉的压力。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其中,常见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空气梗阻、绑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和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等。

空气梗阻法空气梗阻法是指通过向曲张血管中注入气体,使血管内形成减压胶囊,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内镜下使用的,操作简单,无需局麻,适用于初期的静脉曲张。

绑扎术绑扎术是指在曲张静脉的基底部位以弹力绳绑扎,使静脉近端闭塞,远端形成血栓堵塞,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术硬化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黏合剂,使其与静脉内膜黏合,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后一道工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门体分流术、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切除术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gs i r 压 1 食 管 静脉 曲张 (sp aelV. e , 2 1 胃 贲 门 部 的 静 脉 曲 张 ( atc 是使静 脉 周 围粘 膜 形 成 隆 起 , 迫 静 eoh ga fi s 1 c . r
E V)
cr i , g— 。 ada L C)
1 1 记 录 方 法 .
述 ) ;
附记 : 有 糜烂 E(+) 无 糜 烂 E 第 2次 、 3次 硬化 治疗 , 至 曲张 静 ① , 第 直
(一)  ̄ R 有 R ; C: C(+) 无 R , C(一) 脉 消失或基本 消 失 。每次 硬化 治疗 间 ; ③L (+) (一) 指 GV经 内镜 治 疗 隔时间 1周左 右 。建 议 疗 程结 束 后 1 g 一 : 每 、 后消失 ;g: (+) E(一) 明有 效 ; 个月复查 胃镜 , 隔 3个 月 复查 第 2 L E 一 表 镜。
17 术 后处理 .
①术 后 禁食 8小时 ,
以后可进 流质 , 注意 休 息 ; 适 量应 并 ②
白 色 静 脉 曲 张 ( ht V. e , 1 E w i fi s V硬化治 疗 e 1c r
C ; w)
用抗生 素 预 防感 染 ; 酌 情 应 用 降 门 ③
1 1 适应 证 .
1 11 形 态 ( o F .. Fr m, )
2 2 离开 胃贲 门部 的 孤立 ( 瘤 射 , . 或 剂量 同上 。 样) 的静 脉 曲张 (atcfn u ,gf 。 16 疗程 g r ud s L - . si )
F : V 已消 失 ( 为 治 疗 后 的 描 oE 作
同硬 化 剂 治疗 。器
E V最重的部 位 , 以其 与 门齿 的距 情应用 降 门脉 压 药 物 如垂 体 后 叶 素 、 者 , 可继 用硬 化剂治 疗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一)记录方法1.形态(Form,F)F。

: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F。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F。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

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EV呈(F1) 有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EV呈(F1) 有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EV、GV内镜下治疗规范

EV、GV内镜下治疗规范

NIEC* Tanouē
此分类法似较实用
*新意大利内镜俱乐部分类法
EV、GV硬化治疗方案
建议增加禁忌症:1、肝昏迷前期者;2、严重
的凝血功能障碍;3、重度黄疸、腹水等。 术后处理建议增加:硬化剂注射后异位栓塞、 出血、菌血症等并发症,
EV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界限
终末期肝病临床预后不良 肝移植临床前景良好
建议增加:“内科治疗无效或长期预后不良者,建议
行肝移植术;术前根据病情需要可先行经颈静脉门体支架分
流术(Tipss)或硬化剂、黏合剂及EVL术,为患者肝移植术
创造条件和争取时机。”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药物治疗方案


为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规范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建议:修订补充2000昆明规范试行 方案,组织专业小组制订类似日本的专业规约。
2000昆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 下诊断治疗规范实行方案评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上海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学会
吴云林
昆明会规范试行方案
影响广泛 全国专业人士认可及应用 试行三年,听取部分意见
试对方提出修改意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记录及分级标准
曲张程度轻中重、形态(F)、部位分类易掌握使用 EV呈F1,红色征(+) 红色征(—) 为 GⅡ 为 GⅠ
是否仅以形态和直径粗细分,红色征另外注明
胃贲门静脉曲张(Lg-c)
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瘤样)静脉曲张(Lg-f)
胃贲门部及胃底静脉相连(日本称Lg-cf,建议采用)
胃静脉曲张分类
Hosking分类 1型 食管静脉曲张跨越鳞柱上皮连接部向胃内扩展 延伸。 2型 胃静脉曲张位于胃底,朝贲门口聚集(总伴有食管静脉曲 张) 3型 无食管静脉曲张,胃静脉曲张位于胃底或胃体,曲张静脉 无贲门部聚集现象。 Saring分类 胃食管静脉曲张(GOV) 1型(GOV1) 食管静脉曲张延伸至胃食管连接部下2-5cm的 胃小弯侧,大致直形。 2型(GOV2) 食管静脉曲张超越胃食管连接部至胃底,长形和 迂曲。 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 1型(IGV1) 静脉曲张位于胃底,达不到贲门部。 2型(IGV2) 存有包括胃或十二指肠的异位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疗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疗规范

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内镜/套扎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急性食管及接合部曲张静脉出血,须立即止血。

2.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间歇期。

3.既往曾接受分流术或脾切术后再出血。

4.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有出血史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5.套扎术中并发大出血,可以快速盲目的再套扎,但再套扎失败,应立即改为硬化治疗。

6.既往无曲张静脉出血史的患者,予预防性硬化注射治疗或套扎治疗的应用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建议,应以当前指南建议为主,并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

(二)禁忌症:1.有胃镜检查禁忌症者;2.生命征不平稳,HGB<60g/L;3.血小板总数小于50X10E9/L,在服抗血小板、抗凝药者,妇女月经期间为套扎治疗的相对禁忌,急诊救治急性大出血时可以考虑使用硬化剂注射。

4.硬化剂注射(EVS)的禁忌:二度上胃底静脉曲张,长期用三腔二囊管可能造成较广泛的溃疡及坏死,EVS疗效常不满意。

5.套扎术(EVL)的禁忌:(1)食管狭窄、扭曲、食管憩室;(2)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已知或可疑食管穿孔;(4)循环不稳定;(5)对乳胶过敏。

二、操作流程(一)硬化剂注射(EVS)1. 术前准备:列术前清单,再次评估病人情况,备血至少2U。

2.手术器械、药品准备:内镜、注射针、长透明帽、硬化剂(聚桂醇等)、三腔二囊管、地西泮注射液(安定)、哌替定注射液(杜冷丁)等。

3.操作方法:(1)操作前镇静、麻醉: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以按无痛胃镜进行麻醉,一般情况欠佳、新出血、正在出血等不适宜麻醉的病人,根据情况予安定、杜冷丁各1/3-1/2肌注,以减轻病人呕吐反应,经利于操作顺利进行。

(2)常规胃镜检查:胃镜先不戴透明帽,按常规胃镜检查进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情况,吸净消化道内液体及残渣,重点观察胃底、食管,若存在胃底静脉曲张则先处理胃底静脉,观察食管曲张静脉的曲张度、病变位置、大小、红色征等情况,边观察边估算每条曲张静脉感化剂的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肝外型门脉高压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腹部外伤、腹内肿瘤、胰腺炎、脾囊肿、先天异常、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2.肝内性门脉高压。

包括:
(1)肝内窦前型门脉高压,如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等。

(2)肝内混合型门脉高压,主要见于肝硬化。

(3)肝内窦后型门脉高压,如Budd-Chiari综合征等。

3.特发性门脉高压。

4.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体格检查】
有无肝掌、痴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腹水、脾肿大、痔疮等。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可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有无扩大、梗阻及血栓形成等,但不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2.食道钡餐检查:能用于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可了解其程度和范围,但现已较少应用。

如不具备内镜检查条件,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诊断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准确性高。

可了解其范围和程度。

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做此检查,以确定诊断。

4.CT扫描、门脉造影、门脉测压等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

在有需要及条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并无特殊临床表现。

如果病人存在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病因,尤其是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即应考虑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可能性。

2.辅助检查提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

3.内镜检查不仅可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

4.存在门脉高压的病因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亦非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对于存在门脉高压症病因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钡餐照片或内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急救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监测;
2)恢复血容量,保持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
3)放置鼻胃管和尿管;
4)病情许可时可采用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5)应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凝蛋白质、血小板等矫治凝血功能;
6)输注葡萄糖、维生素B、K、C等;
7)对躁动病人可酌量应用镇静剂;
8)对肝硬化病人,应注意防治肝性脑病;
9)矫正电解质代谢紊乱;
10)酌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内科治疗:
1)胃灌洗;
2)选用垂体后叶素,可用硝酸甘油对抗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有条件时可选用生长抑素(或善得定);
3)气囊压迫:可选用双腔单囊、三腔双囊及四腔双囊管压迫止血。

其第一次止血率约80%,再出血者止血率为60%;此外,其可能导致气道填塞等并发症,应高度重视;
4)经内窥镜注射硬化剂疗法:该疗法止血率80%~90%,止血后可重复进行;
5)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曲张静脉栓塞及经股动脉插管脾动脉栓塞术对于少数病例,在有条件和一定经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

(3)急诊手术:
一般认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死亡率较高,应争取止血后改善全身情况和肝功能以后再择期手术。

非手术治疗不能止血或已经充分术前准备拟施行择期手术时发生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采取手术止血。

手术方法有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类。

选择何类手术较好,目前尚有争议。

多数人认为在急诊情况下以选择断流术相对较安全,且以胃底贲门门-体循环阻断术为首选术式。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防性治疗。

(1)药物治疗:可选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类,钙通道阻滞剂,H2受体拮抗剂,中药等。

但疗效尚不肯定。

(2)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其复发出血率减少一半左右,生存率提高。

但复发出血率仍可达40%左右。

必须反复进行方可达到较好效果。

对于拟做食管横断或分流术者术前不宜用此疗法治疗。

(3)手术治疗:
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式仍包括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类;对于肝内性门脉高压,同时伴有晚期肝硬化者,尚可考虑选择肝移植术。

在断流术与分流术的选择方面目前国内尚有争议。

近年来选择断流术者有增多,此类术式尤适合一些基层医院采用。

原则上应根据病人情况、医院条件和术者经验综合考虑。

【疗效标准】
1.治愈:出血停止,症状缓解,曲张静脉消失,无并发症。

2.好转:出血停止或仍有少量黑便,症状缓解,静脉曲张程度减轻,无治疗并发症。

3.未愈: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