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介绍

合集下载

中华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交流会学习汇报-PPT文档

中华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交流会学习汇报-PPT文档

英国家访
How are they paid? 他们如何获得报酬?
➢ Number of patients 病人数
➢ Number of services 服务数
➢ Quality of care
质量
- 50% - 25%
- 25%
专题讲座(三)
防治 保 康 教 计 以

社区护

家庭
服 务
康 为 中 心 的
29
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与促进
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 进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 动、心理平衡。
2)、倡导合理的用药方式: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 输液、(能锻炼不吃药)”
2013年计划率先创建“健 康促进型社区医院”
设置护士门诊,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健康促进
学习心得
一、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 二、国内外社区卫生工作的先进模式值得借
鉴。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以从细节入手,注
重内涵,做出成绩。 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各级领
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个人

健康
注意隐性盐
深入家庭才能发现环境和健康问题
老人家中湿滑的地面
从测血压看社区护士与专科护士的区别
你会测量血压吗???
➢ 60岁的张女士,居住在简易楼房6层,一周 前经某3级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给 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医生嘱咐她近期要 注意监测血压,2周后复诊。今晨急匆匆自 行到社区站要求测量血压,社区护士应怎 么办?
报到与开幕式
专题讲座(一)
日本的社区老年保健
日本的社区老年保健
日本的社区老年保健
日本的社区老年保健

新加坡亚洲医疗枢纽地位

新加坡亚洲医疗枢纽地位

“新加坡国际医疗计划”概况新加坡致力于打造并强化亚洲医疗枢纽地位,并最终成为全球性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新加坡国际医疗计划”(Singapore Medicine)与高速增长的生物医药基础科研、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同步发展。

最关键的是,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医术高超的医疗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为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及尖端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新加坡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平均寿命82岁,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医疗基础设施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IMD世界竞争力2009年度报告)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健康国家”,彭博社2013年排名新加坡是拥有亚洲最佳医疗保健体系的国家,全球第三名,以及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 PERC亚洲政经风险顾问公司,2003年)目前,新加坡已有13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新加坡是全球拥有最安全血液供应服务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血液医学中心(Centre for Transfusion Medicine)因采用高标准的安全用血措施和输血服务管理而享誉国际。

它已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伙伴。

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自豪地总结道,“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须排长龙等候动手术。

”那么,新加坡高效的医疗保健政策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医疗保健服务具有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

新加坡曾系英联邦成员,承袭了英国免费的住院治疗和补贴的诊所治疗体系,“他们相信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最好的医疗服务。

这样的计划虽然合乎理想却不切实际。

”诚如李光耀所言,免费服务导致过度医疗消费,只能排队来限制需求。

美国则采用医疗保险加自由市场体系,逐利导致成本上升,部分不具备支付能力的人群被排除在门槛之外。

新加坡必须找出合适自己的解决方案。

李光耀和他的同僚以理性的实用主义(可以理解为实事求是)为指导,以结果为导向(可以理解为实践检验标准),经过前瞻思考、反复思考和换位思考,创新性、动态性地实施情景规划和战略规划,确定了以下几项原则来设计医疗保健政策: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名称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名称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名称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名称是指非中国境内的医疗服务机构名称,一般都由当地政府或社会组织提供。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护理、药物治疗、体检等。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和团体的需求。

1、美国:Mayo Clinic (梅奥诊所)、Cleveland Clinic (克利夫兰诊所)、Johns Hopkins Hospital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省总医院)、UCLA Medical Center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贝丝伊斯雷纳斯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

2、加拿大:Toronto General Hospital (多伦多总医院)、St. Michael's Hospital (圣迈克尔医院)、The Ottawa Hospital (渥太华医院)、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 (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温哥华总医院)等。

3、英国:Guy's and St Thomas' NHS Foundation Trust (盖伊和圣托马斯国民健康服务信托基金会)、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 (伦敦皇家自由国民健康服务信托基金会)、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国民健康服务信托基金会)、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for Children NHS Foundation Trust (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国民健康服务信托基金会)、University Hospitals Birmingham NHS Foundation Trust (伯明翰大学医院国民健康服务信托基金会)等。

新加坡移民的医疗服务(最新)

新加坡移民的医疗服务(最新)

【篇一】新加坡移民的医疗服务一、门诊医疗服务18家政府综合诊疗所可提供包括门诊治疗、牙齿保健、神经治疗、免疫接种和健康体检在内的多项门诊医疗服务,此类服务也属于政府大力补贴的医疗项目。

此外,新加坡拥有2000多名全科医生(GP),分布在大多数居民区。

二、医院服务1、公立医院新加坡现有7家公立医院,其中包括5家综合性医院、1家妇幼医院和1家精神病医院。

非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住院时只能选择A类病房(单人病房/双人病房)或B1类病房(四人病房)。

新加坡卫生部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涵盖了完成全套检查所需的就诊费,具体内容可点击这里查询。

新加坡还有包括肿瘤科、心脏科、眼科、皮肤科、脑科和口腔护理在内的6家专科医疗中心。

此外,这里还有多家社区医院,可为康复期病人以及无需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2、私立医院新加坡拥有多家私立医院,具体包括康健医药专科中心、东海岸医院、鹰阁医院、安徽尼亚医院、伊丽莎白医院以及莱佛士医院。

私立医院大都提供高级病房或VIP病房。

此外,还有部分医院会提供特殊医疗服务。

三、医疗保险按照公积金制度(CPF)的规定,每个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必须开立一个保健储蓄账户,并由雇主和雇员每月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公积金存入该帐户内。

保健储蓄计划是一项全民医疗储蓄计划,凡是参加了该计划的雇员需将一定比例的工资存入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其直系亲属的住院费、当日外科手术费以及部分门诊费用。

此外,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脂类代谢异常和中风这四种慢性病,他们还可以提取账户内的金额用于支付部分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

此外,公积金会员还可以选择加入健保双全计划,该项基础医疗保险计划是由中央公积金局全权负责管理,而且参保者缴纳的保险费并不高。

您也可以投保私人医疗保险,既可以选择仅仅涵盖住院医疗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又可以选择涵盖住院、门诊、化验、X光透视及其它医疗服务的综合医疗保险。

新加坡中央医院见闻

新加坡中央医院见闻

新加坡中央医院见闻简介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最大的医院之一,也是全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疗机构之一。

中央医院成立于1985年,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知名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本文将从医院的概况、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患者体验等方面介绍中央医院。

概况位于新加坡市中心,中央医院占地面积约160,000平方米,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治疗,涵盖25个科室和30个临床专业。

医院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

中央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综合性医疗中心,是新加坡全国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质量中央医院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著称,不断创新和改进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医院在国际医疗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中央医院将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包括急诊、门诊、住院、手术、康复等方面。

中央医院还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包括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科技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医务人员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交流方式。

医疗设备包括MRI、CT、PET等高精度仪器,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检测和诊断手段。

医院还采用了病人信息系统 (PIS)和医疗订单系统 (MOS)等技术工具,以确保严格的医疗流程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医疗技术中央医院的医疗技术始终处于前沿,医院在各个领域都拥有资深的专家和医生,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治疗方案。

医院涵盖了各种疾病的特殊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癌症、心脏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

中央医院还积极参与新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如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微创手术等等。

医院的科研中心与世界上顶尖的医学科研机构保持合作和交流,医院也在医学领域发表了众多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医生和科研人员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患者体验中央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医疗团队使患者感受到严谨、周到的治疗方式。

世界各国知名健康服务公司整理

世界各国知名健康服务公司整理
蓝十字蓝盾向大众普及健康保险服务
蓝十字蓝盾的健康保险服务覆盖美国每个城市、社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并为受保人创造 了全美范围最广、质量最高的就医网络。双蓝的服务不仅涉及总部位于芝加哥、洛杉矶 和纽约大都市的跨国公司(蓝十字蓝盾组织为三分之二的美国财富 500 强企业服务), 同时也覆盖诸如怀俄明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偏远农村小镇。
和联邦医疗补助计划——这两项由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公共项目为老年人和低收入人 士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时至今日,蓝十字蓝盾仍然在政府医疗保障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双蓝联合会一直是联邦医疗保障和联邦医疗补助的主承办单位,各蓝十字蓝盾地 区医保公司作为该项目最大的保险理赔机构,每年代表联邦政府处理近 9 亿笔医疗保险 赔付,总金额约 3000 亿美元。蓝十字蓝盾组织同时也是联邦政府公务员医疗保险的首 选机构。今天,蓝十字蓝盾组织为近 500 万联邦政府公务员及其家属(占全部联邦政府 公务员的 55%)提供医疗保险福利。仅去年一年,全系统就为联邦政府雇员处理了 1 亿 多笔保险赔付。
日本较为知名的健康服务公司包括:
1. 日本 PL 东京健康管理中心: http://www.pl-tokyo-kenkan.gr.jp/ 成立于 1970 年,为日本自动化健检的先驱。会员制管理,年服务量约三万人。
2. 日本圣路加医院预防医疗中心: http://www.luke.or.jp/ 1902 年创设,两天一夜式健检的创始者,附属于圣路加医院。2004 年导入新的健检系统, 扩充检查项目。 Medical Checkup at St. Luke's
蓝十字蓝盾的就医网络包含了全美 90%以上的医院和 80%以上的注册医师,规模远超其 它健康保险公司。蓝十字蓝盾公司始终不断完善其就医网络建设,实现合理的网络医疗 机构数量和结构,以更好地为受保人服务。

国际医疗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国际医疗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Center)揭牌儀式敏盛綜合醫院正式成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Center)」,以立足全球化醫療市場,拓展國際醫療服務為目標。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將於2/21/2008(周四)上午10:00至12:00舉行揭牌儀式暨記者會,除向民眾介紹本院國際醫療服務內容外,會中並將發表本院與多家業界及學界機構之合作計畫並舉行簽約儀式,敬邀院內外嘉賓共襄盛舉。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Center)位於敏盛綜合醫院22樓,設有精通外語之專員12名,負責推動敏盛國際品牌形象之塑造,建立國際醫療服務模式,引進國際資金並立足於全球化醫療市場。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設置專人專線為國際病患提供二十四小時連繫窗口,也提供服務予居住於本地之外籍人士,若接獲臨床單位通知,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專員將立即前往現場提供語言翻譯及諮詢之協助。

揭牌儀式暨記者會當日,敏盛醫院將分別與台灣觀光醫療發展協會、元智大學知識服務與創新研究中心、國際SOS公司以及美商E-Health醫療顧問公司簽約。

台灣觀光醫療協會於去年12月成立,以推廣觀光醫療產業以促進產業交流為目的,由多位醫界及觀光業領袖級人物合力促成。

敏盛醫院為該協會之團體會員,本次與協會簽約合作,發展觀光醫療服務並共享相關資源及資訊,並接受協會轉介國際顧客就醫。

而一直以來與敏盛擁有良好產學合作關係之元智大學,也將投入研究資源,與本院簽約合作進行有關國際醫療服務模式之研究計畫,而本院將配合提供醫療服務資料並接受輔導,以利國際醫療服務模式之建構及執行。

本院也將與在國際間享譽之國際SOS公司簽約,成為其特約之國際醫療救援服務機構。

而為確保國際病患服務之完整,敏盛將與美商E-Health公司簽約,透過該公司於美國當地之醫療網絡為顧客進行術前評估、醫療轉介及術後追蹤照護。

新加坡看病报告

新加坡看病报告

新加坡看病报告1. 引言新加坡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亚洲的医疗中心,拥有世界级的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

在新加坡,看病非常方便和高效,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看病的基本流程、医疗服务、费用、医保和就诊体验等方面的情况。

2. 新加坡看病流程在新加坡,看病的一般流程如下: 1. 预约:患者可以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网站预约医生。

2. 登记:就诊当天,患者需要在医疗机构登记,提供个人信息、病情描述和医疗保险信息等。

3. 等候:患者需要在等候区等待叫号,等候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

4. 就诊:患者被叫到医生办公室,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开具处方药物或其他治疗计划。

5. 缴费:患者需要在就诊后缴费,可以使用现金、信用卡或医疗保险进行支付。

6. 取药/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疗机构的药房或诊所内取药或接受其他治疗。

7. 随访:医生可能要求患者进行随访,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并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3. 医疗服务新加坡的医疗服务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家庭医生:新加坡的家庭医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常规体检、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 医疗专科:新加坡有各种各样的医疗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皮肤科等。

这些专科医生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急诊服务:新加坡的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可以应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事件。

- 物理治疗:新加坡的物理治疗师使用各种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帮助患者康复和恢复功能。

4. 费用新加坡的医疗费用通常相对较高,但也因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费用: - 就诊费:看病时需要支付的就诊费用,根据医生级别和所选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检查费:进行各种医学检查,如血液检查、X光检查、MRI等,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 药物费:开具处方药或购买非处方药时需要支付的费用。

- 手术费: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支付的费用,费用根据手术的复杂性和所选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重点与突出亮点
(二)、中医药进社区: 完成了中医特色服务区的装修改造,整合中医科、骨 伤、针灸科、中药房与康复理疗科,完善工作制度,争创 全国示范中医药服务区;
28
工作重点与突出亮点
(三)、积极探索慢病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1、成立21个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实行慢病家庭签约之 服务。 2、成立高血压病友俱乐部、糖尿病友俱乐部、重症精神病 家属联络会,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公安、医院与社区 一体化管理优势,开展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新 模式。与三级医院分工协作,并开展大型健康教育讲座。
厦门基层医疗模式

厦门市作为36个试点城市之一,秉承“海西建设、先 行先试”的特色,在新医改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 制”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 2007年10月,厦门市实施了“医疗资源重组计划”,建立了新型社 区卫生服务体系:将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 职能进行分离,建立与三级医院实行管理一体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中 心和由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承担基本医疗服 务职能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 2011年7月进一步将岛内公卫中心与医疗中心合并,归并入三级医 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但是人财物相对独立。
• 背景: 1、长期以来,厦门市也碰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科医生 匮乏的问题, 2、福建、厦门与新加坡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 双方均希望引进新加坡先进的基层医疗管理模式,解决厦 门市的社区医疗卫生发展的瓶颈。
筹建历程
• 由新加坡驻厦总领事馆,特别是前 任郑美乐总领事的积极推动下,在 闽新加坡人、团体积极筹措慈善基 金,并与厦门市政府按1:1投资比 例,共同建设福建(厦门)-新加 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并且定位于 社区卫生服务,造福厦门岛东部地 区、莲前街道片区的居民。
小结
•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 中心暨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模范示范 作用已经初步 展现;实现了市政府与新加坡合作共建的初衷,即引进新 加坡基层医疗管理模式,为福建、厦门的综合医改提供借 鉴;并突出培训功能、提升服务能力,造福辖区居民的意 愿。
39
问题与展望
• 由于厦门市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刚刚起步,还有许 多的问题与困境: 1、运行机制、体制的限制; 2、人力资源紧缺;国家规定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 3、全科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足; 4、基本药物制度的限制; 5、服务辖区的人员急剧增加与流动; 6、人口老年化、慢病增长; 7、民众的自觉健康意识不足等等困难。
信 息 管 理
财 务 管 理
后 勤 保 障
教 学 办
会 务 组
应 残 健 激 口骨针疾中中 心放 传反 卫 康 全内外妇儿腔伤灸人药医 生 超电射 染应 协 教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康房内 图科 病处 管 育 复 科 科 置 室 科
B
业务情况
2011年门诊量19万,总业务收入1500万元。
2012年搬迁新址后,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日中国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莅临
2011年9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许连喧政务部长 与郑美乐总领事莅临
2012年6月28日省卫生厅、省政协领导视察
2012年9月12日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现场视察
2012年9月12日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现场视察
2012年7月12日市人大主任、副市长视察
6
厦门经验
• 厦门在慢性病防治、分级医疗、多元化办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诸 多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医改进程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为了让市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推出的“市民健康系统”等举措被誉为医改“厦门模式”,还在全国 推广。 2、加大投入扩建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3、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改造, 4、调整医药价格标准…… 这些惠民医改举措的推出、落实,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 的医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共享医改的丰硕成果。
2013年工作计划
1、提升服务能力,提高门诊服务量:
2013年,将花大力气,努力提升社区卫生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提高门诊数量与质量,计划将门诊量较2012年增长20%,并加大医疗 质量控制,加强处方规范与病历书写督查。
2、在全省率先创建“健康促进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推行“无烟医院”建设,劝道来诊的病人戒烟;鼓励医务人员 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多走楼梯,让电梯位给服务对象;通过加强健 康教育、健康素养的力度,积极调动中心员工、社区、居民参与健康 生活方式的推广。 3、全科医生、护士的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编制127人,至2011年11月底,人员到编制87人,到编率不 足70%。计划2013年招聘一批人员,充实人才队伍;
参观人员 省政协领导视察 厦门市卫生局医政处周文处长社区慢病一体化管理座谈会 厦门市卫生局杨叔禹局长、新加坡罗德杰领事一行及各位嘉宾 思明分院社区部领导及兄弟社区一行 厦门市卫生局、疾控中心领导视察 厦门市卫生局领导 外院人士参观 厦门市于伟国书记现场视察 天津卫生系统人员参观 南平卫生系统人员参观 社区各居委会联络员 厦门市卫生局洪丰颖副局长带队视察 福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区专家组检查 福建省级示范中心专家组检查 军区领导一行 国家卫生部专家组视察 全国医院院长年会专家组参观 北京卫生系统人员参观 厦门市卫生局姚冠华局长慢病调研会 珠海卫生系统人员参观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专家组参观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中心介绍
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 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01-19
提要
• 厦门社区医疗模式介绍 • 中心基本情况与工作亮点 • 存在问题与展望
厦门概况(2011年)
• • • • • 面积 1500平方公里, 人口 365万人。 居民参保率达98%以上。 人均GDP 10947美元 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 78.98 岁。
33
(四)、科教与培训交流 3、承担厦大医学院的全科概论教学《社区康复》、《全科 医疗服务管理》; 4、发表学术论文、管理文章,发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共4篇。 《中国医疗保险》、《按摩与康复医学》、《福建中医药》 等杂志。 5、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赴台湾培训交流,代表福建团做学 习汇报与交流。
34
(五)宣传与接待工作: 1、迎接了市委书记于伟国、市人大郑道溪、省政协副主席、 原卫生厅厅长杨平等领导的视察;迎接了外省市、省内兄 弟单位的参观20余团次。 2、在新加坡及国内多家媒体做了多篇专题报道。如《中国 医院院长》、福建卫生厅信息网、福建日报、海峡导报、 东南卫视、厦门卫视等。
29
(三)、积极探索慢病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3、开展辖区65岁以上居民免费体检
全年体检、建档、慢病管理65岁以上居民5100名。 4、团队下社区、实行慢病家庭签约之服务。 至12月底,已经签约近1000户,完成体检、建档、慢 病管理600余人。
30
(四)、科教与培训 1、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承办省厅全科医师继续教育 培训项目。 “中医骨伤科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专题进修班” 于2012年7月开班。杨叔禹局长与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罗 德杰先生等嘉宾,主持、见证中医服务区的揭幕仪式暨培 训班开班仪式。
2009年5月20日市领导及新加坡陈燮荣大使、郑美乐总领事等共同启动奠基仪式
2011年8月29日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
福建省副省长
新加坡李奕贤政务部长
厦门刘可清市长
淡马锡基金提供医务人员赴新加坡培训
在新加坡中央医院集训的福建省111名社区管理学员
• 由国际设计大师刘太格博士友情设计。 • 大楼设计富有新加坡南洋风情及闽南骑楼建筑特 色,内部装修典雅、充满人文关怀气氛,就诊流 程设计及智能化系统体现了当今国际化水平。
35
2012年6月28日省卫生厅、省政协领导视察
2012年9月12日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现场调研
2012年10月16日福建省级示范中心专家组检查
2012年11月24日全国医院院长年会专家组参观
2012年12月12日珠海卫生系统人员参观
2012年12月14日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参观
时间 2012/6/28 2012/7/4 2012/7/27 2012/8/7 2012/8/8 2012/8/14 2012/8/15 2012/9/12 2012/9/14 2012/9/20 2012/9/25 2012/10/12 2012/10/16 2012/10/19 2012/10/24 2012/11/3 2012/11/24 2012/12/4 2012/12/5 2012/12/12 2012/12/14
高、中级职称卫技人员 取得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 健康管理师 营养师
思明区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医疗部
公共卫生部
综合办公室
财务、后勤
培训部
临 床
中 医 服 务 区
医 技
西 药 房
公 共 卫 生 管 理 科
免 疫 规 划 科
妇 幼 保 健 科
计 生 指 导
人 党 力 务 资 源
行 政 办 公
医 德 医 风
工作重点与突出亮点
(一)将开展管理年活动与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活动相结合,加强机构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1、深入开展基层医疗管理年活动,获得先进单位的推选; 2、争创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于2012年10月迎接了省 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25
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与促进
厦门经验
• 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厦门积极扶持厦门长庚医院 等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同时 探索类似福建(厦门)-新加 坡友好医疗中心等由公立医 院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合作新模式,有效地利用社 会医疗资源,缓解群众看病 就医难题。 ----- 摘自《中国医院院长》 厦门特刊2012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