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合集下载

浅谈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艺术思潮演变

浅谈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艺术思潮演变

浅谈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艺术思潮演变浪漫主义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就是强调主观创造性,反对类型化,主张个性化。

强调具体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

而后,艺术变成个人的事,变成表达个人情感出口的时候,西方现代艺术阶段以及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运动带来的翻天覆地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发挥着强大的催化作用。

出现了不断颠覆传统的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运动;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西方浪漫主义运动是一场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哲学各个领域的宏大变革,产生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整个的触动改变了十八世纪后期以来的西方世界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今天,艺术、文学和哲学,甚至于政治,都受到了广义上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特有的一种情感方式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连那些对这种情感方式抱反感的人对它也不得不考虑,而且他们受它的影响常常超过自知的程度以上。

”当时发生的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民众价值体系的崩塌,强调个性与自我,独立与自由,个性美取代了理想美。

这样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浪漫主义分积极和消极两种。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浪漫主义艺术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浅谈浪漫主义艺术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浪 漫主 义绘 画人 物 。
关键词 : 漫主义 ; 浪 美学 特 征 ; 画代 表 作 绘 热 情 是 浪 漫 主义 艺 术 的 要 素 , 情 是 浪 漫 主 义 精 神 所 在 , 激 以
时 事 为题 材 而成 为 浪 漫 主 义 的 内容 ,首 先 是 绘 画 中 洋 溢 着 的 激 情 , 是 遵 循 旧法 , “ 智 ” 致 冷 漠 的 古 典 主义 艺术 最 缺 乏 的 这 山 理 导 品格 。 新 古 典 主 义走 向保 守 时 , 漫 主 义 提 出 了许 多 与古 典 主 当 浪
越 现 实 的 想 象 和 夸 张 的 手 法 塑造 理 想 中 的形 象 。
二 、 漫 主 义 艺 术 在 绘 画 领 域 的 体 现 浪
( ) 漫 主 义 的 先 驱— — 戈雅 一 浪
革 命 代 表 『阶层 的人 物 形象 。人群 中那个孩子象征着年轻 的法兰两 。 生
( ) 国 、 国 、 罗斯 浪 漫 主 义 艺术 的 迅 猛 发 展 三 英德 俄
上 , 起 了现 实 主义 艺 术 的旗 帜 , 半 儿 的 乡 问 生 活 和 激 动 的海 树 将 上情 景 展 现 在人 们 面 前 , 让人们 进 入 一 更为 饱 满 的精 神 天地 。 个
2德 国 浪 漫 主 义 美 术 的 发 展 .
经历过 1 7世 纪 的 辉 煌 后 , 班 牙 美 术 界 沉 寂 下 来 , 到 1 西 直 8
基 普 林 斯 基 。他 的 优 秀 作 品 《 骑 兵 达 维 多 夫 》 他 获得 院 士称 骠 使 号 。12 8 7年 基 普 林 斯 基 为 普 希 金 所 作 的 肖像 曾 受 到 普希 金本 人
的肯 定 。
三 、 束语 结

中外美术简史

中外美术简史

外国美术史原始美术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

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3.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

4.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建筑,马赛克。

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5.古王国美术雕刻程式(法则)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1 众;2 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 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 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 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6.《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

义的杰作。

浮雕《纳米尔石板》7.中王国美术:建筑,门图普太普享殿。

8.新王国美术:建筑,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9.希腊艺术形成的条件: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温和的希腊气候,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为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0.古风时期;瓶画黑绘风格(代表作《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和红绘风格11.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典型形式----围柱式。

又分为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在这两种基础上又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

12.古典时期;雕刻;米隆《掷铁饼》13.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众神和巨人作战》《希腊人和阿玛戎之战》(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旁放的盾上刻着)14.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亚斯的同时代人),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 1:7。

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

1808年5月3日1814
通过光与影、明与暗、冷 与暖、美与丑、勇敢与怯 懦、正直与卑劣的强烈对 比,戈雅的激情宣泄得淋 漓尽致.
在描绘这一历史事件时, 他运用一种概括性很强的 奔放画法塑造人物形象, 并不斤斤计较细节是否精 确,而是一心一意抓住最 重要的东西,以最具特征 的动作、神态和氛围,传 达他炽烈的爱憎.位于画 面中心的那位穿白衫黄裤 的西班牙青年,形体塑造 也许并不怎么准确,但谁 也不能否认他是最动人的 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一个 民族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 获得了集中体现.
德拉克罗瓦大胆的探索精神,给法国一代又一代追求创新的美术 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都从他身上汲取营养.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 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 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 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 朽的.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代表人物:席里柯 、德拉克罗瓦 、吕德
席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
绘画更鲜明地展示了浪漫新风.
浪漫主义者,往往对充满动态活力的情景和异常的事 物感兴趣,席里柯就是如此.他绘制了不少描写赛马的 作品,就连他表现军事题材时,也选用骑兵军官来表现, 着力渲染动荡紧张的气氛.从骑兵军官1812上可以窥 到席里柯这类作品的面貌.
巨作希柯岛的屠杀,直接反映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压 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鲜明的思想倾向和 浪漫主义手法,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更加有力的挑 战.
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把 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顶峰.因对现实的失望,

美术各流派介绍

美术各流派介绍

注重时间性,注重主体的主观感 注重时间性, 受,用原色作画
代表人物: 早期:莫奈(法 马奈(法 代表人物 早期:莫奈 法) 马奈 法) 后期:梵高(荷兰) 塞尚( 高更( 后期:梵高(荷兰) 塞尚(法) 高更(法)
五 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 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 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原因是 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
《播种者》米勒(法) 播种者》米勒 法
此画描绘了一对青 年夫妇赶赴田间劳作 的图景, 的图景,构图线条分 明,很好地反映出农 民特有的气质; 民特有的气质;色彩 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 沉着 加之丰富细腻的 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 暖调子 使作品在纯朴 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 浓厚浑厚中 具有撼人 的力量。 的力量。
莫奈《干草堆》
莫奈自画像
莫奈《沙发上的莫奈夫人》
莫奈《圣阿德雷斯的阳台》
草地上的午餐
Hale Waihona Puke 马奈(法 马奈 法)凡·高 (1853—1890),生于荷 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 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 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 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 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 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 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 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 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 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 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 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 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 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 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 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对比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对比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对比作者:李敏鑫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摘要: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在欧洲成为主要的思想流派,德拉克罗瓦是这种流派的主要代表。

浪漫主义在中国历来就有,但中国的浪漫主义大多限于文学中,在美术方面直到明末,画家徐渭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使绘画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主体意识。

一、时代背景的比较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建立了以汉族地主阶级为中心的封建帝国统治。

他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治国策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绘画方面,明太祖仿前朝成例,招揽各地著名画家,为宫廷服务。

尽管如此,为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仍十分严酷。

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皆被束缚在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中,这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明中期之后,明朝开始走下坡路,宦官邪派相互勾结,弄权朝廷。

到明武宗后,邪派形成阉党,控制朝堂之外,排斥正义之士。

徐渭正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他虽为一介儒生,但治国报效国家的思想,使得徐渭不能容忍奸臣祸国,他积极投身抗倭战争,参与安边大计,然而他却应朋党之争深受其害,于是他将目光由外在的现实世界转向了内在世界,在内在世界中追求真我。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震撼了整个欧洲,封建统治被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然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阁宾政权很快被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推翻。

1799年,拿破仑政变建立帝国,对内实行专制,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在对封建复辟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也进行独裁和侵略,欧洲人民怨声载道。

1815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启蒙运动中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没有被实现,反而欧洲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战争规模也进一步扩张,阶级斗争也越渐激烈。

结合美术作品浅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洛可可的美学特点

结合美术作品浅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洛可可的美学特点

结合美术作品浅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洛可可的美学特点1—浪漫主义的美学特点。

浪漫主义一般有两个涵义:一个指一种创作方法,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理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个涵义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潮。

本课浪漫主义是指第二个涵义。

浪漫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强调主观感情,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追求自然、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表现陌生的、新奇的世界和异国情调;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古典艺术形式,注重色彩,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的美术特点:注重艺术家的主观表达创造,情感的表达。

画面色彩浓厚,明暗对比强烈,主张不受体裁的限制热情,是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以时事为题材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内容,首先是绘画中洋溢着的激情,这是遵循旧法,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

构图、光线、色彩、人的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 但可贵的是,它的浪漫的想象,是建立在现实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的,它所显示的奔放的激情,是与积极的人生理想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而具有强大艺术力量。

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此画描绘的是法国巡洋舰“梅杜萨号”事件。

此舰载着400多位乘客,其中多为军官和士兵,开往非洲的途中不慎搁浅,船陷人沙里不能自拔。

经过两天努力无效,只好弃船。

船长和一些官员乘救生船逃命,剩150多名官兵,他们临时搭一只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0天,筏上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剧:恶风大浪,饥饿煎熬,竟至啃吃死者的肉,直至精神失常。

至第13天凌晨,筏上仅剩下50人。

他们突然发现远处海面上似有船只闪动,可不久又消失了。

最后木筏得救,剩下15条生命已奄奄一息,其中5人上岸不久便死去。

当时政府怕受到舆论谴责,只在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两位幸存着不服,向政府上书,被解除公职。

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此事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

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

席里柯将这条新闻绘成这幅画,画家用金字塔形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那一刹那的景象:他们有的振臂高喊,有的在挣扎,有的对生显出绝望。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
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 件中寻找创造题材。
(2)表现形式: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 谐。
画家及作品:
(1)法国 大卫
《马拉之死》《拿仑加冕》——反映法国 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法国 安格尔 描写人体美和肖像画著 称。
《泉》——展现人体美与古典美的结合。
2019/12/12
62
浪漫主义文学:
以夸张、变异的艺术形象和富 于想象性的表现形态,借助于 理想化的方式和途径来表达情 感、愿望和人生追求的一种文 学类型。
2019/12/12
63
二.浪漫主义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文论史上,与浪漫主义相关的 文艺思想可以追寻到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法国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描绘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英雄 主义色彩)
(2)西班牙 哥雅《枪杀马德里市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
法国浪漫主义的 代表,他的画重视 色彩和主观感情, 喜欢激动人心的事 件作题材。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德 拉 克 洛 瓦 ( 法 )
安格尔:《泉》 ——古典美与人体美 完美结合的名作
《奥维松里伯爵夫人》 安格尔(法)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
二、浪漫主义美术
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 的理性主义失望,寻求新的寄托。
特点:
(1)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不拘 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辉煌瑰丽。
艾布拉姆斯指出:浪漫主义者关于诗歌或 一般艺术的论断,常常涉及诸如“流溢” 之类使内在的东西得以外化的隐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

(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1]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浪漫主义。

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

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

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

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

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

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

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

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

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

[2]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

[3] 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

30年代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

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

[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奴仆命风月”。

这正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特征之一。

1919年在蔡元培、鲁迅等主持的教育部的学术讲演会上,国立北京艺专校长郑锦曾以“西洋绘画的派别”为题,根据日本书刊的材料,略述西洋绘画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这大概是中国美术界最早对于西方现代诸画派比较系统的了解。

[5]1920 年以后的文艺界大多用浪漫主义译介Romanticism这个词。

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对浪漫主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包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哲学上的浪漫主义,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道德及实际生活上的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

1946年,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指出:“不可忽视地,两位都曾经历了一段浪漫主义时期,王国维喜欢德国浪漫派的哲学和文艺,鲁迅也喜欢尼采。

尼采根本就是一位浪漫派。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浪漫主义的话语分析在新美术运动发起之前,思想界、文化界的精英人物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6]这完全是新文化运动打破旧思想,建立新文化,要求自由和独立精神的体现,新文学运动在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前就完成了由“唯美”、“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为人生”、“艺术为社会”、而“艺术为革命”、“艺术为无产阶级”的转变。

“写实主义是新美术运动的第一个口号”。

[7] 这时期的西方浪漫主义是以外在的美术形态影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浪漫主义在精神上的反叛性与现实主义的批判性是有着内在的统一的,中国现代美术中哪种形式的占主流并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西方浪漫主义的概念、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往往表现在新美术工作者表达自己艺术主张的论点或具体的绘画评论中。

新美术运动的大部分艺术家和理论家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时都或多或少地以传统画论和传统文论为基点。

在这时期的美术史中,对西方浪漫主义美术史的译介和写作也反映出作者对西方浪漫主义这个术语的不同理解。

在林林总总的言说和观点中大有五四延续而来的激情,无论是西方浪漫主义的美学,还是西方浪漫主义审美意识的特征、功能以及西方浪漫主义的美术形态都因为这种激情而熔进中国文人自己的文化精神。

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运动那么鲜明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口号,新美术运动将这些口号分解在对西方浪漫主义本质认识的片断中。

蔡元培于1917 年发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明确提出要以美育而非美术来替代宗教的功能。

他认为,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有三:1、“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王国维与蔡元培要培养“完全之人物”、“完全人格”而强调人的智识、情感和意志,也就是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浪漫主义的艺术本体论即表现论强调的正是人的感性存在和真实生命活动,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渊源。

在刘海粟1923 年的《艺术是生命的表现》着名文章中,作者的生命意味表露无遗:“艺术应该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而应该是超越一切,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这就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艺术之花,也是生命之花。

” 浪漫派美学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人生的归依问题,人的价值问题。

[8] 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生命的关系问题,就是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我国第一部美学原理吕的《美学浅说》(1923)就专辟“艺术与人生”章节,着者曾坦言:“艺术对人生的意义”这重大问题“自然是今日研究美学所应预先明白的”。

邓以蛰在1928 年写的《观林风眠的绘画展览会因论及中西画的区别》一文中认为,理想派的画大概有三种造境。

理想派的艺术家到精力颓唐或环境不纯洁(换言之,不能卓然与环境相对立)的时候,无不跨到第三阶段的,我深信林风眠有此才力可以摆脱的。

邓以蛰于1928 年写作的《艺术家的难关》一书,对艺术家的根本立场、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是20世纪专门以艺术主体为研究对象的第一本专着。

[9]邓以蛰延用了王国维的理想派与写实派这种称呼。

在美术界,理想派的界定比较广泛。

徐悲鸿也这样说:美术上之二大派,曰理想,曰写实。

写实主义重象;理想派则另立意境,惟以当时境物,使其假借使用而已。

而王国维的天才论在邓以蛰对林风眠的评论中也发挥了作用。

新美术运动时期的一些西画社团如决澜社在其宣言里也强烈呼唤天才的出现。

除此之外,在新美术运动中较有影响的社团如晨光画会和艺术运动社还强调个性,晨光画会以“研究美术、发挥个性”为宗旨,艺术运动社在其宣言中说“崇尚个性之保存和内心之活动。

”在新美术运动中,西方浪漫主义所追求的真善美得到了辩证的论述。

新美术运动中的很多艺术家同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一样甚至毕生追求真善美。

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刘海粟一生追求真善美。

他在1919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盖彼邦研究西画者,皆知求真理,而不守成法。

天赋才能各不相同,美者完全一天赋之本能。

此西哲真善美三者一体说之所由来也。

盖绘画问题,第一必须养成其创作力和自动力。

第二须养成识别力。

第三须注意光色刺激之原理。

从自然之刺激正其理论上之经验。

注意直接观察。

写实的——自然的——积极的——真美——养成自动能力,这是欧美日本人习画之主张。

”[10 ]同时,刘海粟还一直强调西方浪漫主义所要求的创造精神,不守成法强调的就是自由创造,而晚年的刘海粟在《黄山谈艺录》中还谈到:浪漫主义是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是夸大狂,要体现健康和力的美,像宽银幕电影那样坦荡,不落寻常。

蔡元培在《绘学杂志》1920年第3期撰文《美学的进化》:黑格尔说,美是在感觉上表现的理想。

理想从知性方面抽象的认识是真,若从感觉方面具象的表现是美。

表现的作用愈自由,美的程度愈高。

最幼稚的是符号主义,如古代埃及,叙利亚,印度等艺术,是精神要自然压制,心能用一种符号表示明了的理想。

进一步是古典主义,如希腊人对于自然能维持精神的独立,他们的艺术是自然与精神的调和。

又进一步,是浪漫主义,如中世纪基督教的美术,是完全用精神支配自然。

在新美术运动时期关于浪漫主义的言论,有的在字面上并没有提及浪漫主义这个概念,比如,吕1922年的《美术发展的途径》一文中,关于美术活动特质的论述,提出生的概念,他主要强调的是自由创造。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浪漫主义论说的一部分内容正是对真善美的阐释。

这些阐释的内容与浪漫主义理论的一致是都将真善美规定为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923年汪亚尘的《为最近研究洋画者进一解》:要探究艺术的生命,对于“接近自然”上不得不有真挚的态度。

要在情感的韵律中求真、善、美,只能和大自然的环境去亲密地接吻,确不能用理智去压迫的因为艺术是本着作家“生力”的表出,换一句,就是艺术家将自己直觉的情感传达到画幅上去,不是晓得的东西,是感觉的东西。

为艺术的艺术而努力的作家,第一,要觉悟自己的生活,不能为了社会恶浊或少数的摧残就消失奋斗的壮气。

林文铮写于1928 年的《现代艺术之趋势》一文:浪漫艺术之勃兴,就是因为人类狂热的情感受冷酷的定律之缚束,而作解放的运动。

这种艺术上的革命,完全适应生命和冲动而起。

欧洲19 世纪上半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综合起来,艺术的四大典型,即是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这四种主义又自然分为两大类,正和人类精神上两大主义相符合:写实的精神和理想的精神。

不错,浪漫艺术是主张情感想像的奔放挥霍,主张把自我为宇宙之焦点,把个性招到和天地齐等。

浪漫派和印象派共同主张为真理为生活,后来也一起放肆无忌:情感,想像,幻觉在他们是可以任意驰骋的,硬把自然界的对象盖盖他们的图章。

德拉克(德拉克洛瓦)之作风是和卢梭、夏多布里昂之文学同志趣的。

人类精神的三大趋向:真、善、美,真属于智慧,善属于行为,美属于情感。

[11]1932年《艺术旬刊》上发表倪贻德的《刘海粟的艺术》:德国尼采把一切的艺术分为亚波罗型和提奥尼索斯型的两种对立。

所谓提奥尼索型的艺术,是本能的,热情的,动的,德拉克洛瓦,梵高,马蒂斯等属之,那么照这样看来,海粟先生正可以说是一个提奥尼索斯型的作家了。

这正像新文学运动中所区分的主情与主智派。

1932 年庞薰发表在《艺术旬刊》上的艺术随笔中谈到关于真善美,真美善是宇宙的本体,是人生的价值。

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引用康德的话:“美的美术是自由。

”新美术运动中很多艺术家在真善美,在自由和创造的问题上持相类的观点。

艺术家对自由的渴望正是个体对心灵解放的一种诉求。

1936年《艺术的革命观——给青年画家》:所谓革命者,是我觉得这东西不好、不对、不要它,另外创造一种东西代替。

法国艺术真正努力革命,经过很多的奋斗。

最显着的有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