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七讲 巴西农业经济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巴西经济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经济教案

初中地理巴西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巴西的经济概况,包括其经济特点、发展历程和主要产业。

2. 分析巴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挑战,认识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重点:1. 巴西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巴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挑战。

教学难点:1. 巴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挑战的分析。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巴西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地图和相关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巴西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

2. 提问:你们认为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二、巴西经济概况(15分钟)1. 通过课件介绍巴西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巴西的主要产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三、巴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强大的工业基础等。

2. 讨论巴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不足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巴西实践中的应用(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巴西的重要性。

2. 分析巴西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推动绿色经济、保护热带雨林等。

五、案例分析: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保护(10分钟)1. 介绍亚马孙河流域的保护情况,包括巴西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努力。

2. 分析亚马孙河流域保护对巴西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巴西经济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巴西在某个特定产业的发展情况,如农业、工业或服务业。

2. 邀请有关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巴西工作或生活的经验。

巴西农业

巴西农业

巴西农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

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特点: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 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从7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开始实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计划,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增。

与此同时,棉花本来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纷纷转产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结构也有明显的调整。

此外,巴西的气候适宜于许多热带水果生长,柑桔和浓缩桔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香蕉、菠萝等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70年代巴西大豆年产量仅150万吨左右,经过该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适合赤道地区生长的16个新品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

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突出特点是迅速发展了大豆生产。

1994年大豆面积增加到了1194万公顷,产量达2485万吨,2002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4190.3万吨。

巴西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大豆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5。

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平均为国家获得近30亿美元的外汇。

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为300万-400万吨,创汇8亿多美元,大豆饼粕出口大致在850万吨,创汇16亿美元,豆油出口达50万-80万吨,创汇约3亿美元。

巴西农业发展区位条件:1.气候:热带雨林及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润热量充足2.地形:地形平坦起伏和缓3.土壤:优质高产良田广,具有广阔的未利用耕地资源,耕地面积广4.水文:多条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5.政府政策支持6.劳动力充足7.商品化程度高8.市场需求大9.农业技术改进,良种。

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

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

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它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巴西成为全球农业大国之一。

首先,巴西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水资源。

巴西的土地面积居于全球第五位,拥有大量的可耕种土地。

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巴西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众多的江河和湖泊,以及雨林地区的丰富降雨量。

这些水资源的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的灌溉和养殖业的发展。

其次,巴西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的发展。

巴西位于赤道附近,气候多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这种多样性使得巴西可以种植多种作物,如咖啡、大豆、玉米和糖等。

不同气候区域的存在,使得巴西的农业产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单一气候因素的影响。

第三,巴西的生物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以及其他许多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这些地区保存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包括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

这些生物资源为巴西的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使得农作物和养殖业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然而,巴西的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近年来,为了扩大农业产出,巴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对于长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对巴西的农业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巴西部分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农作物和养殖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农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和森林保护,限制非法砍伐和土地开垦活动。

其次,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此外,巴西还加强了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以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巴西的土地农业经济政策

巴西的土地农业经济政策

巴西土地资源、价格和政策简介◆土地资源、土地价格1、土地资源:巴西有可耕地3. 71亿公顷,人均近2.32公顷,农业开发领域有很大发展潜力。

巴西仍处在“拓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约12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6%,人均0.3公顷。

但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

全国的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

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

2008年,巴西GDP总值构成中,农牧业产值1 635亿雷亚尔,占比6. 7%。

巴西主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木薯、甘蔗、小麦等。

巴西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实现自给,目前,巴西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的有:咖啡、酒精、蔗糖、橙汁;农产品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大豆、牛肉、鸡肉、烟叶、皮革。

此外,猪肉、水产品、棉花、生物燃油、玉米、稻米、水果、干果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土地价格:亚马逊地区的公有土地最低价格可以每公顷2. 99元巴西币(约1.6美元)出售给目前的使用者。

3、房屋租金:巴西圣保罗市办公楼租金为50~90雷亚尔/平方米(含税),公寓租金20~40雷亚尔/平方米(含税)。

购买公寓价格为3000~6000雷亚尔/平方米。

◆土地投资政策(1)依据巴西1971年10月公布的第5709号法和1974年11 26日公布的实施细则(第74956号法),在巴西的外国居民(指在巴西有居住权的外国人)、被批准在巴西营业的外国法人和外资占大股的合资企业均可在巴西获得土地不动产,但必须遵守以下规定:外国自然人或法人购买的土地必须在巴西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不会影响国家安全的地域。

外国自然人或法人购买的土地面积不能超过所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每一个市,同一国籍的外国人不能拥有上述限额的40%,但土地面积小于3块“莫都乐”(土地面积单位,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异。

经济学专题7讲巴西ppt课件

经济学专题7讲巴西ppt课件
世界银行在《197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给出了一 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简单定义,1978年 个人收入在1100-3500美元或者1977年国内制 造业占GDP比重等于或高于20%的国家。
.
3
亚洲的韩国、新加坡,拉丁美洲的巴西、 阿根廷、墨西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 希腊、南斯拉夫以及以色列等都属于新兴工 业化国家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组 织将这类国家笼统地命名为“半发达国家”、 “半工业化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
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来看,新兴工业
化国家的共同特征有:
(1)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快速增
长,如大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70年
代的经济增长都超过5%,高于同期的发达国
家。
.
8
(2)产业结构主要是工农业比重变化明显,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通过大力发展工业,
国民经济中的工业比重都超过了农业。
口替代,与第一次进口替代不同的是将替代 对象从消费品转向资本品。
.
39
这种替代对象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工业品构成中,全部工业产品中的中间 产品和资本品的比重从1967年的55.7%上升到 1983年的62%,消费品比重下降到24.7%
.
40
在进出口产品构成上,巴西总进口中的资本 品进口大幅下降,而出口中的本国制造业产 品开始上升,其中大部分出口来自跨国公司。 从政府的政策和外资流向来看,由于政府对 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给予各种补贴,大量外资 流向耐用消费品及资源性产品部门
.
30
对国内产业的过度保护,也导致企业生产 效率下降; 重点发展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导致工业部 门的就业吸纳能力很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 的劳动力就业困难;

世界农业强国巴西农业概述

世界农业强国巴西农业概述
海 外农 业
世界农业强国巴西农业概述
朱 行
( 南京财 经 大学 江 苏 南京
2 00 ) 1 0 3

鉴?
要 : 由于地理 位 置优越 、土地辽 阔和政 府 大 力支持 ,巴西 已经 成 为世 界 上 名列前 茅 的农 业 生产和
出 口大 国 。深入 了解 巴西农 业 发展 的历 史 、现 状 和 发展 前 景 ,可 以 对我 国新 时期 农 业 发展 提 供 有 益 的借
排 名 第 1 位 。2 0 1 0 7年 ,同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 率 为 54 . %;通货 膨 胀率 为 45 . %;失业 率 为 8 %;出 |值 1
20 年 ,食 品 国 际 贸易 净 盈 余 达 20 美 元 , 05 9亿 名列 世 界第 1 ;大 豆 、豆 粕 和豆 油 出 口总 量 超过 了
中图分 类号 :3 22 7 7 F 1 .,K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 5 2 2 0 )3—0 3 —0 10 —3 8 ( 0 9 0 03 3
1 基 本 情 况
巴西位 于南 美洲 东部 ,濒 临 大西 洋 。绝大 多数 地 区属 于热 带地 区 ,南部 地 区为 温带地 区。 巴西是

过 去 近 3 a ,巴西 农 业 和食 品加 1业 发 展迅 0间 二 猛 ,成 为世 界 上名 列 前 茅 的农 业 生 产 和 出 口大 国 。 2 0 年 ,农业 产 值 占国 内生 产总值 的 1 %;农业 劳 05 0
动力 占全 国劳 动 力总量 的 2 %。 0
个 由 2 个 州 组 成 的联 邦 共 和 国 ,是 南 美洲 面 积 6
为 1 8 ,年增 长 率为 1 4 . 亿 8 . %。通 用语 言 是 葡 萄牙 0 语 。7%的 人信 仰 罗马 天主 教 。政 府 主管农 业 部 门 4

巴西农业

巴西农业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地。

现在巴西近2/3 的甘蔗用于生产酒精,不仅从蔗糖而且从甘蔗的叶子和余渣中,都可以提炼酒精,成本大为降低。

汽车用油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

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的填加剂,在不改变发动机装置的情况下填10%加,汽车可以正常运转,还可以节约汽油,减低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这项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广阔前景。

日本已经从巴西进口大量酒精。

一些国家还在商谈从巴西引进酒精生产线。

除酒精外,巴西也在用土豆、蓖麻制造生物柴油。

在发展农牧业方面,巴西极其重视科技的作用。

最近20 年来,巴西耕地面积扩大36% ,产量增加135%。

目前农牧业产品在出口中占40%。

猪肉、肉鸡、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大豆每年都有两三个新品种。

单产已经超过美国,大田每公顷3吨,试验田可以达到5-7 吨。

总产量明年可望超过美国。

出油量不亚于美国、比中国东北大豆高出两个百分点,成本又低于美国。

2003年巴西的出口产值中,农业占到40%。

成就如此,和在国际上负有盛名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有着密切关系。

巴西有《科技进步法》,规定科技每年为国民生产总值贡献0.5 个百分点。

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科技的帮助。

农牧业:可耕地面积约1.525亿公顷,已耕地4250万公顷,牧场1.77亿公顷。

咖啡、蔗糖、柑桔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大豆、牛肉、鸡肉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第一。

拉美大国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

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

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

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

巴西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巴西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巴西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巴西帝国时期(1822年至1889年)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巴西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巴西帝国时期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1. 农业的重要性:巴西帝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尤其是咖啡和橡胶产业。

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巴西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

2. 种植园经济:巴西帝国时期的种植园系统是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

种植园主是贵族和富有的商人,他们通过奴隶劳动来种植和采集农产品。

3. 奴隶制度:巴西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奴隶制度密切相关。

奴隶劳动是农业生产和种植园经济的基础。

奴隶制度的使用使得巴西能够大规模生产农产品并出口。

4. 帝国政府的支持:巴西帝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经济发展。

政府鼓励外国投资,建设铁路和港口设施,以促进贸易和出口。

5. 公共工程的推动:巴西帝国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包括修建铁路和运河,以及改善道路交通和港口设施。

这些工程促进了内部贸易和出口。

6. 发展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支持经济发展,巴西在帝国时期成立了银行和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资金和借贷服务,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

7. 欧洲移民:巴西帝国时期,大量的欧洲移民来到巴西,他们为巴西的工业和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知识和创新。

8. 工业化的起步:巴西帝国时期是巴西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虽然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要部分,但工业开始崛起,为巴西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关于巴西帝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知识点。

这个时期的经济变化对巴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巴西成为今天的经济大国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农业中的外国资本
为了加速巴西农业经济发展, 为了加速巴西农业经济发展,巴西 政府实行开放政策, 政府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吸收外国资 本投资和引进贷款, 本投资和引进贷款,准许外资企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巴西建立分公司,通过税收、 巴西建立分公司,通过税收、地价优 惠等措施, 惠等措施,鼓励本国资本与外国资本 合资办企业。 合资办企业。 1970年代以来,外国资本平均每年 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增加约为25%,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 增加约为 , 个国家和地区的 客商在巴西投资,包括农业投资。 客商在巴西投资,包括农业投资。对 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回

(四)农村合作
在巴西, 在巴西,合作社的服务对推动农村 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0年代初,合作社有 年代初, 多个, 年代初 合作社有4000多个, 多个 成员4000多万户。 多万户。 成员 多万户 合作社的主要服务领域为供销合作、 合作社的主要服务领域为供销合作、 渔业合作、农村电气化合作。 渔业合作、农村电气化合作。 一些经营的较好的合作社已经发展 成为颇具规模的农工商综合商社。 成为颇具规模的农工商综合商社。特别 是从事糖、 咖啡加工的企业, 是从事糖、酒、咖啡加工的企业,已成 为巴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为巴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回
(二)土地和自然条件

•巴西发展农业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巴西发展农业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巴西发展农业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全国幅员面积 全国幅员面积85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南美洲的一半。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南美洲的一半。 全国幅员面积 万平方公里 •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平坦、肥沃,易于开垦,适于机械 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平坦、 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平坦 肥沃,易于开垦, 化作业。现有耕地747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万公顷( 化作业。现有耕地 万公顷 5%),人均0.65公顷。全国至少有8800万公顷易于开 ),人均 公顷。全国至少有 万公顷易于开 ),人均 公顷 垦的沃土。 垦的沃土。 •中部地区的亚热带草原、牧场面积 中部地区的亚热带草原、 万公顷, 中部地区的亚热带草原 牧场面积16400万公顷,土层 万公顷 深厚,牧草生长快。 深厚,牧草生长快。 •热带雨林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热带雨林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全国森林覆盖率 热带雨林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 59%。 。 •海岸线长 海岸线长7407公里,广阔的内陆水域也利于发展渔业。 公里, 海岸线长 公里 广阔的内陆水域也利于发展渔业。
(二)租佃关系与雇佣劳动
巴西庄园主占有的土地大部分是由庄园主本 人或者其代理人集中经营, 人或者其代理人集中经营,小部分人分成小块出 佃农经营的土地占注册土地总面积的近5%。 租。佃农经营的土地占注册土地总面积的近 。 土地租佃期短,一般为1-2年 土地租佃期短,一般为 年,通常不出立书面 契约,租佃关系不稳定。 契约,租佃关系不稳定。 地租一般为实物地租,分成制比较普遍。 地租一般为实物地租,分成制比较普遍。少 数地区存在着劳役地租。 数地区存在着劳役地租。佃农每年交完地租后还 必须为庄园主无偿劳动4-15天。 必须为庄园主无偿劳动 天 1965年,巴西农业中的雇佣劳动人数是 年 巴西农业中的雇佣劳动人数是155万, 万 1970年上升到 万(不包括短工)。 年上升到355万 不包括短工)。 年上升到 雇佣农业工人的收入较低, 雇佣农业工人的收入较低,有时以获得住房 和小块耕地的耕种权作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和小块耕地的耕种权作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回
(三)土地改革
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万公顷以上 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1万公顷以上 的大庄园) 已耕种的占1/3, 的大庄园)中,已耕种的占 ,大量土 地被荒芜。农业中存在着大量无地农民, 地被荒芜。农业中存在着大量无地农民, 因此,庄园主对农业机械化的兴趣不大。 因此,庄园主对农业机械化的兴趣不大。 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矛盾很大。 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矛盾很大。 为此,巴西曾试图进行土地改革, 为此,巴西曾试图进行土地改革,但 大都以失败而告终。 大都以失败而告终。既是获得了部分土 地,但由于广大的农民缺乏资金而无力 对农业进行投资,马上又会失去土地。 对农业进行投资,马上又会失去土地。
(二)巴西农业发展的具体特点
•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巴西 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农业资源非常丰富 90%以上地区人口密度不足 人,全国大部分地区地 以上地区人口密度不足10人 以上地区人口密度不足 势平坦,热量丰富,雨量充足, 世纪“ 势平坦,热量丰富,雨量充足,有21世纪“世界粮仓” 世纪 世界粮仓” 的美誉。 的美誉。 •受对外贸易影响大,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巴西的 受对外贸易影响大, 受对外贸易影响大 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 蔗糖、木薯、柑桔、咖啡、 蔗糖、木薯、柑桔、咖啡、可可等在世界上具有重要 位置。 位置。 •城乡差别大,二元经济十分典型。人均 城乡差别大, 城乡差别大 二元经济十分典型。人均GNP2500美 美 属于中等发达国家, 的高收入者占有50% 元,属于中等发达国家,但10%的高收入者占有 的高收入者占有 的财富,且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 的财富,且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 •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经济并存,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经济并存, 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经济并存 地区发展不平衡。 85%的十分散的小农,无地农民 的十分散的小农, 的十分散的小农 无地农民1200万。回 万
(三)农业生产结构改革
•1960年代前的几个世界内,巴西农业一直是 年代前的几个世界内, 年代前的几个世界内 以发展少数几种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外贸性模 年代中期, 式。1960年代中期,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仍占 年代中期 70%。其中主要是咖啡、甘蔗、可可等,占 。其中主要是咖啡、甘蔗、可可等, 出口农产品的80%,和全国出口总额的70%。 出口农产品的 ,和全国出口总额的 。 •60年代后,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缩减经济作 年代后, 年代后 大力发展粮食作物, 大力鼓励新兴种植部门发展(如大豆、 物;大力鼓励新兴种植部门发展(如大豆、 柑桔)。 柑桔)。 •特别注重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巴西的畜牧 特别注重畜牧业的发展, 特别注重畜牧业的发展 业在全世界占第3位 回 业在全世界占第 位。
三、巴西农业生产力
(一)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 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 (二)土地和自然条件 土地和自然条件 (三)农业生产结构改革 农业生产结构改革 (四)农业技术改革 农业技术改革 (五)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 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 (六)开发边疆农业 开发边疆农业
返回
(一)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
•二次大战后到 二次大战后到1960年代后期,政府执行重工 年代后期, 二次大战后到 年代后期 轻农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失调。 轻农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失调。 •1970年代后,改变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放 年代后, 年代后 改变经济发展战略, 在优先发展地位。认为“ 在优先发展地位。认为“农业是巴西国民经 济的基础” 济的基础” ,“巴西农业是解决国民经济问 题的唯一出路” 题的唯一出路” 。 •具体讲,农业对巴西国民经济的的重要基础 具体讲, 具体讲 作用表现在: 作用表现在:保证为本国居民提供大量的食 为工业提供初级原料; 品;为工业提供初级原料;为国家创造大量 外汇;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 外汇;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 回
一、巴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巴西农业发展历史回顾 •巴西 世纪初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获得独立。自16世纪 巴西16世纪初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年获得独立。 巴西 世纪初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年获得独立 世纪 以来,巴西经济一直靠大量输出农产品而得到发展。 以来,巴西经济一直靠大量输出农产品而得到发展。 — 16世纪前期主要靠向欧洲大量输出巴西红木;16世纪后 世纪前期主要靠向欧洲大量输出巴西红木; 世纪后 世纪前期主要靠向欧洲大量输出巴西红木 期大量种植并向欧洲输出蔗糖,成为“糖的文明中心”。 期大量种植并向欧洲输出蔗糖,成为“糖的文明中心” — 19世纪中叶又大量发展咖啡和橡胶,供应欧美,并以 世纪中叶又大量发展咖啡和橡胶, 世纪中叶又大量发展咖啡和橡胶 供应欧美, 咖啡王国”而著称。 “咖啡王国”而著称。 — 长期以来,蔗糖、咖啡和橡胶这三种产品的出口额约占 长期以来,蔗糖、 巴西外汇总收入的80%。 巴西外汇总收入的 。 •从历史上看,巴西工业和其他部门都是依靠出口农产品,换回 从历史上看,巴西工业和其他部门都是依靠出口农产品, 从历史上看 资金、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纪 年代后, 世纪60年代后 资金、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 年代后,巴 西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很快, 西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出口仍然是全国的基本经 济收入。近年来每年的农业出口额都超过100亿美元。 亿美元。 济收入。近年来每年的农业出口额都超过 亿美元 续具体特点
第七讲 巴西农业经济
巴西农业经济发展的 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巴西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巴西农业生产关系 三、巴西农业生产力 巴西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四、巴西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巴西概况
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 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 西洋,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居于世界第五位 851万平方公里 第五位。 西洋,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居于世界第五位。 1.6亿 1996),也居世界第五位。 ),也居世界第五位 人口1.6 人口1.6亿(1996),也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在19世纪中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中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巴西在19世纪中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战 后经济发展较快,60年代经济腾飞 1996年 年代经济腾飞, 后经济发展较快,60年代经济腾飞,1996年 GNP为7096亿美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 亿美元, 第七位, GNP为7096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 人均4320美元,是中等发达国家。 4320美元 人均4320美元,是中等发达国家。 巴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近30年农 巴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30年农 业发展较快,是南美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业发展较快,是南美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十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也是世界上十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也是世界上十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是巴 西创汇的重要来源。 西创汇的重要来源。 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