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2023.1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海淀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3分)A2.(2分)C3.(3分)D4.(3分)D5.(6分)5.(6分)参考答案:①古代生活的重要活动,需要预知天气,促使人们积累生活经验,总结规律,进行天气预测。
②天气预报进入应用科学阶段,科学家绘制气象图,利用各种技术,可以预测一定时间内的天气情况,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生活。
③数值天气预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幅提升预报准确率,有助于人们合理规划日常出行活动。
④现代社会,人们对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准确率有了更高的需求;集合天气预报有效消除初始场偏差,较直观反映某一天气现象发生概率,更好助力于服务生产生活重要决策。
⑤现代生活要求天气预报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气象指数的研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更方便于日常生活。
【评分标准】分条概述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天气预报技术发展间互促互进的内容,每方面列出3条,每条1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6.(3分)B7.(3分)C8.(3分)A9.(2分)参考答案:根据地利所在的地方,然后做出衡量比较。
【评分标准】“因”“所在”“为”每错一处扣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酌情扣分;2分扣完为止。
意思对即可。
10.(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得地利的关键在于将领,向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将领在平时就应该熟悉地利,明辨天下地形优越的地方、各处地势险易的情况,要有一个总的概念,系统的了解。
向导是临到事情发生时才用的,不可能从向导那里寻得地利。
将领用兵打仗时要辨明要害的地方,细察缓急的关键,然后再从向导那里广泛地征求情况,以便使地利的作用更加完善。
【评分标准】概括作者观点2分,说明作者这样认识的理由4分。
意思对即可。
11.(10分)(1)(4分)参考答案“忧”之内涵:不忧禄食贫贱,忧不能进德修业“乐”之内涵:追求道义,获得内在精神的愉悦【评分标准】“忧”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乐”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2024.01(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微写作)

6分示例: 临近春节,聚餐出游等活动逐渐增多。为贯彻绿色发展
的理念,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在此提出倡议:1.聚餐时, 量力点餐,不铺张浪费,倡导光盘行动和打包带走;2.尽量 采取地铁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为环保助力;3.出游时,自 觉爱护景点环境,不乱丢垃圾;4.购物时,尽量自带购物袋, 减少白色污染。
【简评】理由较充分,内容饱满,语言有感染力。
9分示例: 亲爱的朋友们: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不
断丰富,春节将至,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产生了浪费与污染。聚 餐时超额点单,出行增加了私家车使用,购物时使用塑料袋等 都使佳节的环境蒙上阴霾。在此,我倡议绿色生活,绿色度假, 适度消费,多使用公共交通,购买年货使用布袋,减少包装。 应该在生活中注重小事,即使在节日欢庆之时,也毫不放松, 才能真正保护环境,使春节更加有意义。希望大家共度一个绿 色环保的美好节日。
……
强调的是名著的社会功用(主题),针对性要强,不能贴
标签。
项目
分值
备注
名著内容正确清晰 3分 内容有错误视程度酌情扣分
谈药效言之有理,说清 5分 治(补)什么,为什么可以
楚治什么病道理清晰
治(补),道理不充分酌情
扣分
语言和结构
2分 语言、结构各占1分
10分示例:
10分示例:
9分示例: 《平凡的世界》是一剂良药,一剂让人不囿于现状,令
【评析】名著内容正确,条理清晰。谈药效的针对性还 可以再强一些。
9分示例: 于我而言,《边城》便是良药。书中营造了一个静谧自
然的小城,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阅读之时,这个世外桃 源般的边城化作我的浪漫精神世界。当在现实中被压力与 焦虑压垮时,这一剂良药使我于精神世界中放松身心,大 受滋补,不仅如此,其塑造的善良朴实、坚韧纯净的翠翠 形象就如同药的精华,每当我被利益蒙蔽时,她追赶多里 送还铜板的举动就浮现在眼前,让我重归清明,也指引着 我未来即使步入社会也会坚守善良真诚的心,堪称惩前毖 后之良药。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大阅读)

学生结合文本的分析示例
“江昉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可以 看出他爱整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从不含着烟斗上课”可以看出他尊重学生, 尊重课堂; “我说得够明白吗”可以看出循循善诱、诲人 不倦,有耐心,爱学生; “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他 毫不觉得”可以看出他上课专注; “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可 以看出他很有威信; ”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 起来”可以看出他的爱国; “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 絮从破洞里露出来”可以看出他的清贫、艰苦 朴素、勤俭节约、淡泊名利;
4. 将与庄无因的讨论归结为坚定了从军决心的原因也可以,但不 能没有。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 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 因。(6分)
【满分示例】 盼望胜利早日到来:看见破败的教室触景生情,加上同学
的口号使她盼望着早日能打胜仗;心中萌生出想参军,为国效 力的想法:听了江昉老师的《国殇》,给了她极大的触动,和 无因交谈中思考自己能为国做什么贡献,产生了只学习在当今 关头不是最要紧的想法;坚定了从军的想法:听父亲将一批学 生都奋勇参军,激励了她。
关于小说文本的几点说明:
3.小说的内容及原型 节选部分是以主人公孟嵋作为叙事视角,以“孟嵋从军”为情感线索,
选取了教室、图书馆、家里三个地点,以“听江昉先生《楚辞》选修 课”“与同学庄无因有关青年人‘本分’的讨论”“告知父母自己从军的决 定”作为主要情节,塑造了江昉、庄无因、孟弗之夫妇的形象,展现的是在 战火纷飞、民族危亡之际,承担着教育责任的学者教授,投笔从戎、知识报 国的学子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父母的精神风貌,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既 有大义又有小节,既有热血又有柔情,既有理解又有矛盾,人物丰满真切, 结构完整合度,叙述内敛蕴藉。
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讲评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 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同上(多指不良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
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 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 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 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 《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 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 ,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 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 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 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充耳不闻: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也形容对 某事漠不关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的部分 断句。(5分)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 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 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
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 其事之成。
(“//”可断可不断)(取材于《墨子·尚 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
有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片,卜暴雨5片,卜雪、卜雹各1片。
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程度值得怀疑。
千年来,人们通过看云、辨风、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
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测数据绘成天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
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初始有效信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讲评课件(海淀二模试卷讲评)

五、现代文阅读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文章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感情地把握和评价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 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 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 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③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 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2.①(2分)送别 杨柳(2分)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③(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 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 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 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 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 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 重(1分)。(意思对即可)
一模
18.文章第三段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从修 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分) 19.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 答。(4分) 20.“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请任 选一点角度对“家乡的桥”或你所熟悉的某 座桥进行评价。(可以从实用、美学、历史、 人文、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评价)(6分)
17.(4分)C E(A本文以时空交错的行文方式,穿连起湖光塔 影、人文历史);B“湖光塔影的四季景象与自身的人事酸辛” 不相照应;D“朝霞”的象征意义牵强附会) 18.(4分)①甲:载着;乙:摇曳。(2分)②分析:示例一: “载着”形象地表现出满湖月光,随水波轻漾的景象(2分)。 示例二:“摇曳”生动地表现出轻拂的柳丝映照在湖光月色里, 柳姿、湖光、月色随轻波荡漾的景象(2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文中写了三个梦,既指作者儿时做的探索小岛秘密 的梦,也指作者儿时、两个孩子探索未知奥秘的梦想(2分)。 湖光塔影秀雅迷人的燕园,还是唤起孩子们(或年轻人的)人 生梦想、启迪他们智慧的摇篮(2分)。 20.(6分)①美丽的湖光塔影是燕园的象征,表现了燕园的自 然之美(2分)。②鼓鼓的半旧的书包代表着一代代不断追求 人类智慧的燕园学子(或燕园学子孜孜以求的精神)(2分)。 ③湖光塔影与书包相结合的画面,揭示出燕园积淀着丰富的历 史人文内涵(或燕园是中国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的圣殿)(2 分))。(意思对即可)
2024届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
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
这种语言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
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
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饰的结果。
这一现象或许与当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5、结合诗歌内容,谈我们应该怎样过文明 和谐的春节。要求100字,5分。
这个题目是阅读延伸的新题型,要抓住要 点,言之成理,不能泛泛而谈。
要点:抓住诗歌中的春节习俗,如守岁宴、 饮分压岁钱、放爆竹、贴春联、赏音乐、 拜新年等(1分),建议具体(2分),理 由合理(2分)。
海淀区高三语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末试卷讲评
6东.郊用的斜农线业(/生)产给,下按面短时文节画举横足线而的耕部。 分江断堤句的。梅(花5分、)柳树,(把)春天装 饰点缀得精巧美好;天气晴朗,东
风 元吹拂旦,应积酬雪融作化苦,且寒气阅消岁散渐。山深 居韶之人光,渐沐短浴着添温得暖一的阳番光甲而子坐,增 立得刻感一觉番白感昼变慨长庄了子,这曰真大是块人生劳 的我一大以快生事此啊!之 谓 乎 吾 所 取 者
情感
结合中华传统文化
看看诗中写到哪些春节习俗?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 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仍其旧而新之(依循) 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关闭) C.不任斤凿(承受 ) 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微不足道)
“区区”是“诚挚、真挚”之意。 《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10.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山水 诗派的
开创者;陶彭泽指陶渊明 , 田园
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 (3分)
陶潜(陶渊明、陶元亮)
田园(隐逸)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现代文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学会略读和跳读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12.统观全文,从中摘取最能体现文章主要 内容的5个关键词。(5分)
201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讲评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古诗文阅读
诗歌阅读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甲午元旦①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在文本中考查语文基础;
元宵节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 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 分)
赏析。
示例:“竟”是竟然之意,与前句的“不 盈”形成对比。(解词)诗句是说自己头 发花白稀疏不能覆盖头顶,身体状况已不 太好,但到了除夕之夜,和家人围坐在火 炉旁守岁,竟然没有半点睡意。(解诗意) 言辞简单,但表达的情意十分浓烈,塑造 了一位饱享天伦之乐的诗人形象,也传达 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表达的感情——说 效果)
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3分)
A.因榜其轩曰“三友”
于是
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其…乎",表
B.其所友者谁欤
反问语气
你 予虽欲友,其可得乎 C.与夫顽石散木
夫人情之嗜好
代词,那
D.然必先得之于心
发语词
虽然 是则然矣
代词,这样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9.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 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3分)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我们应该怎样过文明和谐的春节?
示例: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然而 却存在着赌博、酗酒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结合诗歌)在此,我倡议大家过一个文明 和谐的春节。要遵纪守法,不参与迷信活动; 要绿色消费,避免铺张浪费。(建议)尤其 是目前北京经常被雾霾笼罩,更建议大家少 放烟花爆竹,减少环境污染。无论同学聚会, 还是走亲访友、游览购物,都不忘公民应有 的社会责任感,让现代文明走进我们的节日, 融进我们的生活。(理由)
淑 气 临 门 和 风 拂 面;东郊农事,
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 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 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
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 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 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
此指:与不材之木、无用之石为友(3 分)。
答"与不材之木为友"或"与无用之石为 友"得2分,
答“与木石为友”,得1分 答"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得1分。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10 .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 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
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乙 (3分)
A.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 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 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清代诗人黄景仁写除夕之夜的,
主要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
“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 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
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 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 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 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 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 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译文:春节期间,交际来往令人苦恼, 况且随着年龄一点点地增长,美好时光 一点点地减少,(每)增长些年龄, (就)多了一份感慨。庄子说:“在我 活着的时候,天地使我辛苦劳累。"说 的就是这些啊!我所享受的(是):温 暖的气息来到家门,和畅的春风吹拂面 庞;……这真是人生的一海淀区大高三语快文期末事试卷讲啊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