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散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初一语文教案(15篇)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一语文作文范文(14篇)

初一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比如,有一次,在一个商店门口,看带这样几个字:特别观注。
本来着几个字是很长见的。
可是,我无意中多看了几眼。
突然,发现“特别观注”的“观”错了,应该是“关门”的“关”。
着使我感到疑惑了。
为什么着个常见字还这么容易错呢?可见,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语文的功底不够好的话,就会出现想这样引人发笑的地方。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我们平时嘴里说的语言,手下写的文字,都是语文中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是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就要看、听、读、说、写,那我们平时看的、听的、读的、说的、写的不都是语文吗?有了语文,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这些不足以证明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吗?其实语文在生活中不仅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还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巨大的。
比如说:一个人在不愉快时,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使他找回愉快的心情;一个人在失败后,情绪低落时,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找回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未来。
语文给生活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
我十分喜爱语文,尤其是散文和诗词。
散文有叙事的、抒情的、哲理的,凡此种种,各有千秋。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情意深长,隽永如水。
我还喜爱诗词。
诗词有豪放的,有幻想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哲理的,凡此种种,各有千秋。
如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杜甫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
这些诗句曾无数次打动我的心,陶冶我的性情,使我沉醉只之中。
我有些坐不住了,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文章,我觉得自己的手已无法停止了。
这就是语文对我的震撼。
总之,语文对我的日常生活影响还有很多很多。
同学们,让我们善用语文吧!从语文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它是人类沟通的,联络的情感的重要方式。
语文宫殿里有学不尽的知识,我们只要对生活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语文的乐趣。
因为,我们的生活处处有语文。
初一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华罗庚有数学伴他走过人生四季;海顿有音乐领他度过欢乐的童年;齐白石有美术带他走完今生年华……我呢,有语文伴我成长,虽然我很平凡。
初一语文必背

初一语文必背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3.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初中语文初一知识点

初中语文初一知识点初中语文初一知识点梳理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初一的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汉字知识1. 汉字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提、点;2. 汉字结构:偏旁部首、部首笔画、偏旁部首的意义;3. 汉字造字方法:形声、会意、指事、象形;4.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5. 汉字的音韵: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部首搭配、多音字;6. 汉字用法:词语的构词法、词语的辨析、字词的书写规范;二、词语知识1.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语的定义、词语的意义、词的分类;2. 词语的构词方法: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组合词;3. 词语的辨析: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4. 词语的使用:词语的运用、词语的病句、词语的优美表达;三、语法知识1. 词的分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2. 句子成分:主谓宾、主谓、谓宾、定状补;3. 句子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5. 语法规范:语法错误、语法改错;四、修辞知识1. 比喻:直接比喻、隐喻;2. 拟人:用人的特征描写非人的东西;3. 夸张:夸张手法;4. 对比:对比手法;5. 排比:排比手法;6. 反复:反复手法;五、文言文阅读1. 文言语言特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手法;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古汉语、理解古文背景、理解文言修辞;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用文言语言表达思想、用文言规范写作作文;六、作文知识1. 作文内容:叙事类作文、描写类作文、议论类作文、应用文类作文;2.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3. 作文修辞:生动描写、修辞手法;4. 作文思维:思维方法、议论观点、看待事件;七、阅读知识1.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细节阅读、推理阅读;2. 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感、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3. 阅读培训: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潜力、提高阅读效率;八、写作知识1. 写作技巧:清晰表达、丰富句式、生动描写、精彩结尾;2. 写作素材:观察生活、积累语料、借鉴他人作品、体验感悟;3. 写作规范:语法准确、格式规范、内容丰富;以上就是初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如下:
1. 词语的基本认识: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立的意
义和语法功能。
2. 词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表示
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动作的词;虚词有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起连接作用、补
充说明或表示语气的词。
3. 名词的基本认识: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名称的词,分为具体名
词和抽象名词。
4. 动词的基本认识: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的词,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5. 形容词的基本认识: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的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6. 代词的基本认识: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等。
7. 词语搭配:指根据词语的搭配规律,合理搭配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地道、准确。
8. 词语的义和词义的辨析:词义是一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常常会有多个义项,需要根
据上下文进行辨析。
9. 词语的用法:词语的用法包括用法搭配、词义辨析、词语变化等,需要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的运用。
10. 词语的拼写:要正确拼写词语,掌握词语的拼音规则和常见的拼写错误。
11.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学习和阅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加准确、丰富。
12. 各类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包括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能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以上是初一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语文学问点总结归纳1第1课.漫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以下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受。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究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漫步》的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思念史铁生一、重点字词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叙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爱护入微地照看双腿瘫痪的儿子,鼓舞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宏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知儿子,不想给儿子增加苦痛.(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由于“我”的缘由,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看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拦住落叶的行为?答:由于母亲盼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同意去看花,母亲竟快乐得坐立担心?为什么“我”责怪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由于母亲看到了“盼望”,这是“我”第一次同意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终“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构造上有什么作用?答:由于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看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下期初一语文测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狭隘.(ài) 蹿.了一步(cuān) 干涸.(hé) 温驯.(xún)B.蜷.伏(quán) 拈.轻怕重(niān) 坍.塌(dān) 收敛.(liàn)C.惩.戒(chéng) 鲜嫩.挺拔(lèn) 污涩.(shè) 红绫.(líng)D.虐.待(nuè) 气喘吁吁.(yū) 蹒.跚(pán) 嗔.怪(chēn)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A.高明迫不急待帐篷漠不关心B.余晖怪诞不经预警轰堂大笑C.凌乱惊慌失措匍匐以身徇职D.抽噎怅然若失安详鄙薄他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据说这种“章光101”神药,能让你的头发由“不毛之地....”变得乌黑发亮。
B. 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扶,并非麻木不仁....,而是心存疑虑,担心引起误会。
C.车展上,漂亮的模特,华美的装饰,簇新的车辆,让人头晕目眩....。
D.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4.下面句子表达不正确的是()(3分)A、《纪念白求恩》一文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
B、《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C、《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爬山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学到了战胜一切艰难的人生经验。
D、《猫》这篇课文记叙“我”家里先后喂养的三只猫的特点和遭遇,写出了有赖于人的爱抚而生存的小生命的不同命运,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5.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 , ; , 。
6.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材料二]版本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2013版69 64 11.5 21.379.7%93.8%2017版124 124 20.7 41.3背完这几首诗又有好几分[材料三]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
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材料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有必要。
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1)阅读[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 [三][四],说说你对材料二中反应出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3分)(3)王明拿到语文书,皱着眉头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实在学不进去,好痛苦啊!”请你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他写下鼓励的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著阅读(6分)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
请根据小说完成题目。
(1)小说中,唐僧自大唐出发,最终师徒一行取得真经。
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请参照形式按收徒顺序填空。
(2分)五行山收孙悟空流沙河收沙悟净(2)有人认为,西行取经不是单打独斗,师徒一行的成功是团体建设的典范,唯其如此才能功德圆满。
根据小说,请从团队建设的角度分析唐僧师徒的成功取经。
(4分)二、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诗文积累8.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2),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4),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6)《潼关》用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其中表现诗人内心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7)蒲松龄《狼》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9—12题。
(15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2)淫.慢则不能励精(3)非学无以广才..(4)险躁则不能治.性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小题。
(22分)报秋(宗璞)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的怎么得了!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
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
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
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
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
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⑪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
可是别的会一朵朵再接上来。
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13.本文是作者见报秋,生发感慨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作者吃惊是因为(不超过8个字),联系全文,作者怅然是因为。
(不超过10个字)(6分)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是 ( ) (3分)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们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15.赏析文中划直线的句子。
(6分)(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3分)(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3分)16.第⑥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3分)17.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小题。
(18分)丑猫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