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合集下载

简述纸书的装式

简述纸书的装式

简述纸书的装式纸书作为一种传统的图书形式,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历史。

从古代的竹简、木刻,到现代的印刷术,纸书历经沧桑,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纸书的演变过程中,装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纸书的装式,分析其特点与应用,以及装式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一、纸书的历史背景纸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随着纸张的出现,书籍的制作也逐渐从竹简、木刻转向纸书。

唐代以后,纸书逐渐成为主流,书籍制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装式逐渐成为书籍美学的一部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

二、纸书的装式分类纸书的装式主要有三种:线装书、无线装书和精装书。

1.线装书:线装书是我国传统书籍的一种,特点是书页用线缝合,封面采用软质材料。

线装书典雅古朴,适合阅读古籍。

2.无线装书:无线装书是现代书籍的一种,书页不再用线缝合,而是通过无线胶粘合。

这种装式便于批量生产,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各类图书。

3.精装书:精装书是一种较为讲究的书籍装帧形式,特点是书壳硬实,封面采用精美的装饰材料。

精装书适用于重要文献、艺术类图书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三、纸书装式的特点与应用纸书装式不仅体现了书籍的美学价值,还与阅读体验密切相关。

不同的装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书,具有以下特点:1.线装书:典雅古朴,适合阅读古籍。

适用于传统文化、历史类图书。

2.无线装书:便于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适用于大众读物、教材等。

3.精装书:讲究美观,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适用于艺术类、重要文献等图书。

四、纸书装式对阅读体验的影响纸书装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优雅的装式会让读者感受到书籍的美学价值,提高阅读的愉悦感。

而实用的装式可以增强书籍的耐用性,使阅读过程更加舒适。

五、现代纸书装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纸书装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方面,设计师们致力于挖掘传统装式的美学价值,将其与现代书籍相结合;另一方面,引入新型材料、工艺,为纸书装式注入新的生命力。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3)蝴蝶装:P33
蝴蝶装
蝴蝶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元代吾衍《闲 居录》:“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久而折断,复为薄帙。”薄帙就是蝴蝶装的一本一 本的书。
所谓蝴蝶装就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 然后再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 糊粘在一起,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因打开书 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蝴蝶展翅,故称 蝴蝶装。
线装是用线将书页连同前后书皮装订在一起的装订 形式。这种装订形式产生于明朝中叶,是由包背装 转化而来的。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 (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 (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 (3)改包背为露背。 线装书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从工艺方法上,后 来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均未超出线装范围。
册。
(四)纸到纸本文献
2、纸质文献的装潢: 纸质文献的装潢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轴为中心的“卷”;以线为中心的装帧。
(1)卷子:P30
卷子
卷子:西晋傅玄《纸赋》:“揽之则舒,舍 之则卷。”说明纸张在早期是以卷子形式保 存的。其流行时期是六朝到唐五代前后。
卷子一头有轴,在文字结束的尾端,不读时 就卷起来,所以卷子又叫卷轴。卷子开头部 分,容易磨损,会接出一段丝织品或空白纸, 叫“褾”。褾上还系一根带子,卷起来后用 于捆扎。一个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个 部分。
因纸是黄色,所以写错涂 改也用黄色盖住原字,再 行重写,所用颜料叫雌黄, 所以后来形容不顾事实, 随便议论叫信口雌黄。
(2)经折装:P32
经折装
经折装
经折装
经折装:大约始于唐代后期,把卷子改成折 叠式,纸仍是粘连起来的长幅,按一定宽度 一反一正折叠成长方形的册子。再用两个硬 纸板或薄木板把折子夹起来。

文献的体式

文献的体式
木简实物来看,编简一般都是用绳 子在竹、木简的上下两端之无字处, 逐简编联,而 不是穿孔贯穿起来的。
竹木简编联成册以后, 用最后一枚简作为轴心 , 朝前卷起,装入布套(帙)内保存。
这样的编简,从版本学的角度说,称作简策(册) 本,是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版本形式。
编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最为流行,东汉、魏晋时, 也还是书籍的主要体式。
帛书文字由上而下书写,每行字数没有一定。 为使各行文字书写整齐,有的帛书仿照简册之 原有界线,用朱笔或墨笔画上界栏。帛书的界 栏,早期大多为手画,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 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赤丝或黑丝 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后人称之为“朱丝 栏”、“乌丝栏”。
卷子装的书籍,需要加以“装潢”,才能耐用。
(二)包背装
蝴蝶装的缺点是,由于每页有字的一面对折在内,空 白的背面在外,打开书,往往碰上空白的背面。而且 读完一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方 便。于是有人把书叶的背面同背面对折在内,有文字 的一面露在外(与后来的线装书各页相同),再用一 张书衣,把折叠好的一叠散叶从前到后包裹起来,就 成了“包背装”,也叫“裹背装”。
第二节 文献的体式
一、简策体式
古代用竹、木简为书写载体时, 用麻绳、丝绳编联多 根竹木简札, 成为一册, 以便收藏, 称为“简策”。出 土的东汉《永元器物簿》,用77枚木简编成的,是现存 最完整的汉代书籍。
竹木简的编简常以一篇为一个单位,一般都在第一枚简 上标上篇名,如果这一篇书仅是某一部书中的一部分, 便再在篇名下标出这部书的总名以及这篇书在全书中 的次第。如“学而第一”(论语)、“逍遥游第一” (庄子)。
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 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四、册页体式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第五章、书芯的图文版式设计
书芯的图文版式编排是书籍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版心及四周边口 (天头、地脚、切口、订口)、字体、字号、字间行距、分栏、标题、 正文、文首、注释、书眉或中缝、页码的设计;序、前言、目录或图 次、跋或后记、索引、 参考书目、年表等的形式设计;图片、插图的版式编排与构成。
第五章、书芯的图文版式设计
版面 指在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即包 括版心和版心周围的空白部分。 版心 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 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页码 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 注文 对正文内容或对某一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有夹注、 脚注、篇后注、书后注。在正文中标识注文的号码称注码。
第四章、书籍装帧的基本结构
一、封面
封面设计的要素 ①字体设计:书法体、 美术体、 印刷体 ②图形设计 ③色彩设计 ④书名的设计
第四章、书籍装帧的基本结构
二、封底 封底内容:条形码、(说明文字、微信扫码) 封底设计是封面的延续,和封面、书脊是一个整体,不能太花哨, 起到与封面相呼应的作用。
第五章、书芯的图文版式设计
天头 书眉
天头
地脚
书眉

脚注

版心

版版心心
內 边 宽
订 口
切 口
外边宽
內边宽
脚注 地脚
第五章、书籍的装订形式
一、 二、
中式装订 西式装订
第六章、书籍的装订形式
书籍 装订形式
中式
简策装(周代) 缣帛书装(周代) 卷轴装(汉代) 旋风装(唐代) 经折装(唐代) 蝴蝶装(宋代) 包背装(元代) 线装(明代)

书籍装帧——书籍的装订形式

书籍装帧——书籍的装订形式

2021/5/18
3
一、平装书的装订形式
平装是我国书籍出版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装订形式。它的装订方法 比较简易,运用软卡纸印制封面,成本比较低廉,适用于一般篇幅 少、印数较大的书籍。平装书的订合形式常见的有骑马订、平订、 锁线订、无线胶订、活页订等等。)
2021/5/18
4
(1)平订
即将印好的书页经折页、配贴成册后,在订口一边用铁丝订牢,再包 上封面的装订方法,用于一般书籍的装订。
2021/5/18
图3-16/绳结订合 /艾尔玛·布姆/荷 兰
图3-17/绳结订 合/格瑞斯戴 尔·布朗尼亚斯 /荷兰
20
图3-18/锁线装
2021/5/18
21
图3-19/锁线装
2021/5/18
22
4、精装书的专属名词 (1)飘口
封面均匀地大于书心2毫米,即冒边或叫做飘口,便于保护书心,也增加 了书籍的美观。 (2)堵头布(脊头布、顶带) 是一种有厚边的扁带,粘贴在书心订口外边的顶部和脚部,用于装饰书籍 和加固书页间的连接。 (3)丝带 粘贴在书脊的顶部,起着书签的作用。 (堵头布和丝带的颜色,设计时要和封面及书心的色调取得和谐。)
2021/5/18
23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图3311书脊平脊图3312书脊圆脊33精装书的订合形式也有活页订铆钉订合绳结订合风琴折式等图3313风琴折式布瑞塔穆勒荷兰图3314铆钉订合takaakimatsumoto美国图3315法式折式米勒汉默荷兰图3316绳结订合艾尔玛布姆荷兰图3317绳结订合格瑞斯戴尔布朗尼亚斯荷兰图3318锁线装图3319锁线装44精装书的专属名词1飘口封面均匀地大于书心2毫米即冒边或叫做飘口便于保护书心也增加了书籍的美观

简述纸书的装式

简述纸书的装式

纸书的装式一、纸书的定义和作用纸书是指使用纸张作为载体,用印刷方式制作而成的书籍。

纸书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包括便携性、可读性和可保存性等。

二、纸书的装帧方式纸书的装帧方式指的是书籍的外部装饰和结构设计。

纸书的装帧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装帧方式。

2.1 精装书精装书是指书籍采用硬质封面和封面布料等材质进行装订。

精装书的特点是外观豪华、结实耐用,适合作为收藏品和赠品。

精装书一般采用线装或胶装方式进行装订。

2.2 平装书平装书是指书籍采用柔软的封面材质进行装订。

平装书的特点是便携轻巧,适合携带和阅读。

平装书一般采用胶装方式进行装订。

2.3 纸质选择纸书的装帧方式除了封面材质外,纸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纸质有书写纸、上光纸、艺术纸等。

不同的纸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纸质。

三、纸书的装帧设计原则纸书的装帧设计是将书籍内容与外部形式相结合,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书籍的美感。

下面介绍几个纸书装帧设计的原则。

3.1 简洁明了纸书的装帧设计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简洁的设计可以凸显书籍的内容和主题,提升阅读的专注度。

3.2 与内容相符纸书的装帧设计应与书籍的内容相符。

例如,对于文学类作品,可以采用柔和的色调和优雅的字体;对于科技类作品,可以采用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

3.3 耐用实用纸书的装帧设计应考虑到书籍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

封面材质应该耐磨损、易清洁,装帧方式应结实耐用,以保证书籍的长期保存和使用。

3.4 美感与品质纸书的装帧设计应注重美感和品质。

精美的装饰和高质量的印刷可以提升纸书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让读者愿意持久地阅读和保存纸书。

四、纸书的装帧设计实例下面列举几个纸书的装帧设计实例,以展示不同风格的纸书装帧设计。

4.1 《傲慢与偏见》•装帧方式:精装书•封面设计:采用深蓝色布料作为封面材质,配以金色的烫印装饰,凸显书籍的古典气息和高贵品质。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 隹(唯)三年五月丁巳, • 王才(在)宗周, • 令史頌省蘇 (姻)友、里君、百生(姓), • 帥堣(偶)盩于成周, • 休又(有)成事, • 蘇賓章(璋)、马亖(四)匹、吉金, • 用乍䵼彝, • 頌其万年無彊(疆), • 日 (揚)天子 (景)令(命), • 子子孫孫永寶用。
司 母 戊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 “殷墟文字”、“殷契”,殷人迷 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占卜之后 把结果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 甲骨文又称“卜辞”。
甲骨是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 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 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 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 骨。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 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 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 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 “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 母亲戊而铸造的。
三、石
在石头上刻字由来已久,在周代就已经 出现。《穆天子传》卷二﹙又名《周穆 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 一﹚:“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 铭迹于悬圃之上,以长沙子弹库楚墓, 1942 年被盗出,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保存完整的 1 件 ,墨书楚国文字,共 900余字,奇诡难懂 ,附有神怪图形 , 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数术性质的佚书, 与古代流行的历忌之书有关 。
六、纸张
《后汉书·蔡伦传》云: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 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 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 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 咸称‘蔡侯纸 ’ 。”本 世纪考古发现,证明蔡伦 发明造纸术之说不太准确。

书籍装帧演示文稿3

书籍装帧演示文稿3
书 籍 概 述
◆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 数字时代发展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 1、定义:
• ①除去封面,不少于49页,非杂志性的印刷物(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 • ②以纸为载体,把内容和文字印刷在纸 面上,然后装 订成册。
• 2、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
• 甲骨文 → 简 牍 → • ↓ ↓ • 平面设计 书籍雏形 最早形式 卷轴装 → 旋风装(经折装) ↓ ↓ 使用最久的 从卷轴装向册装 书籍形式 转变形式
书籍的制作技术
• 二、制版与印刷工艺
• 1、凸版印刷:俗称铅印,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印刷方 法 • ★凸版印刷不适宜印刷大幅面,尤其是彩色连续图. • 2、凹版印刷: • ★用于大量印刷画报、画册、连环画、而且用于印刷 精细的版画、邮票、证券等。
书籍的制作技术
• 3、平版印刷:印刷的图文精细、层次丰富、色彩效果 好,特别适宜现代书刊的要求。
书籍的制作技术
• 四、装订工艺
• 装订:是将书刊印页加工成册的工艺总称,主要有平 装、精装、线装等。 • 工艺流程: • 1、撞印裁切 • 2、折页 • 3、配帖 • 4、订书 • 5、包本 • 6、切书
书籍的制作技术
•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流程:
• 闯页裁切→折页→订本(锁线)→切书→压平→
扒圆→起脊→贴纱布→贴脊头→上书壳→检查
〉〉
• ★龟骨册——我国最
早的装订形式,产生于 公元前1500-前1100年的 殷商时代,持续到西周 初年,使用约七百多年 的时间,制作龟骨册的 材料是甲和骨,即用乌 龟壳(称“甲”以腹甲 为主,背甲为辅)和牛 羊的肩胛骨(也有极少 数的肋肌和其他动物骨 类)刻上文字后连排扎 缀成册的。当时人们对 龟骨册的总结是“叠而 成编,繁之以革,珍而 藏之,便于检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 (二)
——纸本
二、古籍用纸
在汉代,纸原本是缣帛的别名。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 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 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 已普及。 《后汉书》卷78《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 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东汉元兴元年 (105),蔡伦改进造纸术成功,时称“蔡侯纸”。 其后纸写本开始出现。但直到东晋末永始二年 (404)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纸才成为最主要 的文献载体材料。
《柳文指要》书影
章士钊题语云“荷君 贤妹指疵,一九七二 年六月廿八日,章士 钊病床题赠,时年九 十三”,荷君即潘伯 鹰夫人张荷君。此书 曾经毛主席特批出版, 这在“文革”期间并 不多见。章士钊 (1881-1973),字 行严,今长沙人,是 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 动家和著名学者。
线装书结构图
线装与包背装区别
总结
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已有使用皮纸的,宋以后的图书 典籍中,皮纸是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皮纸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棉纸、宣纸、桑皮纸等。 竹纸至晚出现于唐末,宋、元时建本图书大多数是 用竹纸刷印的。明末以至整个清代,竹纸更是图书 典籍的主要用纸。竹纸品类极多,有毛边纸、连史 纸、开化纸等。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献以手写形式为主,兼用划 刻形式。印刷术发明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流行, 写本虽然还一直存在,但不占主流。近代以来,文 献的印刷逐渐采用铅印、石印、影印等形式,此外 还有拍照、刻录等手段。
(四)纸
书册制度是指古籍的外在形式,与书的文字 内容无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书写材料、 复制形式等因素。早期的书是抄写在竹木简 上的,只能用带子把竹木简编连起来成为简 册的形式,这时书写材料就决定了书籍的外 在形式为简册。在纸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由于抄写是基本的复制方式,所以在很长一 个时期内,书籍的外在形式为沿袭简册形式 而来的卷轴装。
总结
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大致可分为麻纸、皮纸、 竹纸三类。它们全部为手工制造,与现代机制纸有 所不同,在纸质、纤维、薄厚、颜色、帘纹等方面 都独具特色。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较粗,纸质坚韧;外观有粗细厚 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帘 纹一般较皮纸、竹纸为宽。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多用 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 更为稀少。
线装是用线将书页连同前后书皮装订在一起的装订 形式。这种装订形式产生于明朝中叶,是由包背装 转化而来的。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 (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 (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 (3)改包背为露背。 线装书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从工艺方法上,后 来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均未超出线装范围。
总结
自魏、晋至隋,文献典籍的载体逐渐由竹简、 缣帛而改用纸张,篇卷的变化也受到影响。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3《篇卷》说:
总结
唐、宋以来,卷轴之书,又变而为纸册,则成书之 易,较之古人,盖不啻倍蓰已也。古人所谓简帙繁 重,不可合为一篇者,今则再倍其书,而不难载之 同册矣。故自唐以前,分卷甚短。六朝及唐人文集, 所为十卷,今人不过三、四卷也。自宋以来,分卷 遂长。以古人卷从卷轴,势自不能过长;后人纸册 为书,不过存卷之名,则随其意之所至,不难钜册 以载也。以纸册而存缣素为卷之名,亦犹汉人以缣 素而存竹简为篇之名,理本同
经折装
经折装
经折装:大约始于唐代后期,把卷子改成折 叠式,纸仍是粘连起来的长幅,按一定宽度 一反一正折叠成长方形的册子。再用两个硬 纸板或薄木板把折子夹起来。
(3)蝴蝶装:P33
蝴蝶装
蝴蝶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元代吾衍《闲 居录》:“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久而折断,复为薄帙。”薄帙就是蝴蝶装的一本一 本的书。 所谓蝴蝶装就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 然后再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 糊粘在一起,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因打开书 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蝴蝶展翅,故称 蝴蝶装。 蝴蝶装起于何时尚不清楚,大约在北宋时取代经折 装成为儒家经典及一般书籍的主要装订方式。
(四)纸到纸本文献
2、纸质文献的装潢: 纸质文献的装潢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轴为中心的“卷”;以线为中心的装帧。
(1)卷子:P30
卷子
卷子:西晋傅玄《纸赋》:“揽之则舒,舍 之则卷。”说明纸张在早期是以卷子形式保 存的。其流行时期是六朝到唐五代前后。 卷子一头有轴,在文字结束的尾端,不读时 就卷起来,所以卷子又叫卷轴。卷子开头部 分,容易磨损,会接出一段丝织品或空白纸, 叫“褾”。褾上还系一根带子,卷起来后用 于捆扎。一个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个 部分。
牙签与插架
卷子摆在架上,不易检寻,所以一头往往悬 挂标签,标签是牙制的,所以叫牙签。唐韩 愈《送诸葛觉往隋州读书诗》:“邺侯家多 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 触。” 卷子不便携带,通常还有装书的袋子,叫作 “帙”,通常每十卷装作一帙。帙一般为丝 织品,因卷和帙为相互配合的产物,后来就 成为卷帙一词,形容书多为“卷帙浩繁”。
线装与包背装区别
线装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只打四个孔,叫 “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 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上下两段间 距短些,中间几段间距长些。最后是穿线, 不仅横穿,也要直穿。
总结
总之,中国古代的装订形式,是随着古代书 籍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经历了简策装、 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 和线装等漫长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古代社会、 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纸
卷子从前很罕见,日本保存相对多一些,有 相当一批实物。清末在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 了一大批即所谓敦煌遗书,有数万件之多, 绝大部分属于唐五代,以后这种古写卷子方 广为人见。
引子:武则天该看什么书,线装书究竟什么 时候出现
范冰冰主演的大型历史巨制《武则天》 , 武则天翻看线装书。 《西游记》西天取经,亦是线装形制。 西北大学博物馆,馆藏佛像刻石,佛手持书 册。
(四)纸:P28
1、纸的发明及其对简牍、帛书的取代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 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代只有这种 卷轴形式的书。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 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 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 历了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了明代 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包背装样式
元末明初多用包背装。明代的《永乐大典》、 清代的《四库全书》,都采用的是包背装。
《永乐大典》的包背装书影
《永乐大典》的包背装书影
包背装样式
包背装样式
包背装书结构图
(5)线装:P34
线装书
线装书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又称 《画传》,诞生于清代。 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 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 子园”,并支持其婿沈 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 概、王蓍shī 、王臬), 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 之时,即以此园名之。 此画谱堪称中国的教科 书。
插架的样式
缥囊纪庆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 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 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 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 玉烛:《尔雅·饰天》:“四时和谓之玉烛。”
削则削到雌黄
早期的纸需要“染潢”, 用黄檗汁,目的是防虫, 因其色微黄,所以又称黄 卷。《抱朴子·疾谬》: “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 守黄卷。” 因纸是黄色,所以写错涂 改也用黄色盖住原字,再 行重写,所用颜料叫雌黄, 所以后来形容不顾事实, 随便议论叫信口雌黄。
(4)包背装:P34
包背装
包背装: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 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 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 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 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 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 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