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了解孩子
育儿知识-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理解孩子

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理解孩子给我打电话的是他的母亲。
这母亲是一所设计院的某部门负责人。
这是她在来电里自我介绍的。
她显然很焦虑。
因为她的读高二的儿子,突然之间一反常态,不再读书、学习、做题目,而一心一意地捧着一本象棋书在研究棋术。
这怎么行呢,高二是最关键的一学年。
如果因此而拉下距离。
将会“积重难返”,追赶不及。
令母亲焦虑的是,她的哥哥不言不语,没有宣言,也没有说明,就将一大堆的作业放下了。
看“棋书”研究“棋术”,还去找人弈棋,下得高兴,觉得有趣时,还哈哈大笑。
从上学期末,他就开始了这样的这些行为。
在期终大考时,成绩平平,也算挨过去了,但是轮到一放暑假,他仍是老样子,而且比读书时相当厉害,课本是碰也不碰了。
母亲因此苦苦地询问他,有什么心事,或者什么难言之隐。
但他有进无出,母亲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他就是不吭声。
母亲搬来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舅舅姨妈一个一个地轮番对他进行劝说: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的危害性,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好说歹说,威逼利诱,举例比喻,不厌其烦地说了好几日。
他倒是两眼一闭,两耳塞豆,不闻不问,练他的“听功”。
这可怎么办呢?他的脑子、神经是否出与了什么毛病?虽然她是科研单位的青年干部,一个基本特征的知识分子,这次却顾不得清高,向太阳神青春热线打了求援电话。
我完全能想象她的焦急。
我也几乎能猜测她儿子的模样,那一副苍白的脸,瘦高的个,举止斯文,却有一双灵动的眼睛。
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他父母逼在了纸堆里面而不许游览外出游玩,不许多交朋友,放学回老家就是功课。
小庙父母们指望将来靠着他们继承这书香门第的香火。
无论多少落魄,在有的知识分子的暗暗,却总有士大夫中产阶层的优越感。
而她们的孩子,也都别无指望,只有读书、读书、读书这一条道路。
我说:“你儿子平日里一直是比较听话的吧?”“是的,他几乎不主动与我们说话。
”“平时他也不交朋友,一个人交际的时候居多?”“是的,从小他就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才顺其自然。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感想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感想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对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和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和发展。
首先,了解孩子的个性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有的孩子内向、敏感,有的孩子外向、开朗。
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言语,了解孩子的个性,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多地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对于外向的孩子,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关注他人的感受。
其次,了解孩子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喜欢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引导。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父母可以送他们去绘画班或者为他们购买绘画材料;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送他们去音乐班或者为他们购买音乐器材。
通过关注孩子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快乐。
另外,了解孩子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孩子们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并理解孩子的需求。
例如,在孩子上学前,他们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在上小学时,他们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在上中学时,他们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和发展。
最后,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如果父母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就无法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落;当孩子遇到压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并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成长和发展。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倾注心血,用爱付出

倾注心血,用爱付出时光流逝,转眼间从2011年步入中专附属幼儿园以来从事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已有5个年头。
在这几年中,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能够从从容容组织幼儿、开展教学、作好家长工作,使我感到非常充实。
想做好幼儿园班主任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它需要真爱的付出,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这样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活泼成长。
一、教师配合幼儿园的特殊工作性质需要班级三位教师互相配合工作,才能让班级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安全有序的开展。
二、教育方法1、最佳的教育方法——亲密记得同学家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不哭不闹,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
问他原因,孩子骄傲的说:因为老师喜欢我啊!我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笑着说:我们老师亲我了。
可见在孩子眼里老师的一个吻对他来说都特别珍贵。
所以,在日常的活动中,我经常利用晨间接待,帮孩子穿衣服,整理裤子时,摸摸他们的脑袋,贴贴脸。
早上来有个别哭闹的小朋友抱抱他,以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增加他们在幼儿园的安全感以及和教师的亲近感。
我班有一个叫莘莘的小女孩,每天早上来时都要哭好长时间,找各种理由。
跟她妈妈沟通过好多次,孩子以前上幼儿园也是哭闹,连周末去舞蹈班也哭,可能就是没有安全感。
所以每天早上来了她一哭,我就轻轻的拥抱她,拍拍她的背,哄她一会就不哭了,拉着我的手说要陪我在走廊里接小朋友。
我想这就是幼儿教师和小学初中教师的区别,可以亲密地与幼儿接触。
2、对孩子要有爱心、耐心、要宽容。
爱心是教育的阳光,要教育孩子,首先要爱孩子。
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动,这样你才会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做,他们无数“不合理”的要求才会被你理解并接受。
小班刚入园时班级有个叫付成硕的小男孩,一天放学之前整理裤子时,我让他过来,他不过来。
我走到他的旁边给他整理裤子时,发现他的裤子兜里有块橡皮泥,是刚刚玩过的。
我没有责怪他,悄悄把他带到卧室,询问他的想法,通过谈话了解到,他很喜欢玩橡皮泥,认为橡皮泥是幼儿园的,是他的。
爱插嘴的孩子怎么教育

爱插嘴的孩子怎么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爱插嘴的孩子。
爱插嘴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话多、不太懂得倾听他人、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特点。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都可能会遇到困难。
那么,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爱插嘴的孩子呢?1.了解孩子的需要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插嘴。
有些孩子插嘴是因为他们对某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很多想法和意见想要分享;而有些孩子插嘴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为了迎合他们,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他们。
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2.教导孩子倾听和尊重他人对于爱插嘴的孩子来说,学会倾听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先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互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一个爱插嘴的孩子可能容易分心和缺乏集中注意力。
因此,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活动,比如拼图、搭积木等,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和耐心。
同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奖励和肯定,激励他们保持专注。
4.引导孩子表达意见的途径爱插嘴的孩子通常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想法和意见,但缺乏表达的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组织小组讨论或者主题分享活动。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适当的表达方式,比如等待别人讲完才能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5.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爱插嘴的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可能会感到挫折和焦虑。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家长和老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在学习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于强调竞争和排名;在社交中,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合作。
6.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最后,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要教导孩子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是一本关于父母教育儿童的书,其作者布伦南·斯坦伯格以脱口秀的形式写了一些有关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与哲理。
他首先提出:对孩子教育,要从爱开始。
因为没有爱,那么社会也不能得到改善。
父母要以一种温暖与宁静的心态来看待孩子。
理解孩子,表达情感,传递信心。
斯坦伯格认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权利。
父母不应当参与孩子的活动,但可以见证孩子成长,对其的做事过程给出友善的提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同时,斯坦伯格还提出了让孩子拥有自由的思想,逃离束缚的观念,减少孩子感受到各种不必要的压力。
他建议家长应该“坚持孩子上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
总的来说,斯坦伯格的《教育从爱开始》这本书诠释了一个简单的哲理:爱是孩子长大的根本,爱能改变世界。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发言稿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发言稿英文回答:Understanding childre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oving them.As parents, we often prioritize expressing our love for our children. We shower them with affection, praise, and material things to show how much we care. While love is undoubtedly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our children on a deeper level is even more crucial.Understanding our children means being attuned to their needs, emotions, and unique personalities. It involves actively listening to them, observing their behavior, and empathizing with their experiences. When we truly understand our children, we can better support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understanding our childrenis the ability to build a strong and trust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m. By taking the time to understand their perspectives, we can establish open lines of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 a safe space for them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is foster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encourages them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fears, and dreams with us.Understanding our children also allows us to guide them effectively. Every child is different, with their own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interests. By understandingtheir individuality, we can tailor our parenting approach to meet their specific needs. This means recognizing their learning styles, supporting their passions, and helping them navigate challenges in a way that suits them best.Furthermore, understanding our children helps us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any underlying issues or concerns they may have. Sometimes, children may struggle with anxiety, low self-esteem, or other emotional challenges. By being attuned to their emotional well-being, we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support and seek professional help if needed.In contrast, solely focusing on loving our children without truly understanding them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conflicts,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Love alone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ir emotional,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needs. It i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at we can truly connect with our children and guide them towards becoming confident, resilient individuals.中文回答: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小学家长教育心得体会50字

小学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家长教育是每位家长肩负的重要责任,尤其在小学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总结的小学家长教育心得体会:1. 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用爱和包容去引导孩子成长。
父母的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动力。
2.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自由表达和选择的空间。
3.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家长要在家庭中建立起秩序和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遵守规则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4. 多沟通,多倾听与孩子沟通应该是双向的,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5. 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父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言传身教,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6.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定期与老师交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8. 适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适时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结语小学家长教育是一个艰巨而又美好的过程,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耐心。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从了解孩子开始

爱,从了解孩子开始吴瑾有人说教师是牧羊人,尤其当你面对的是一群低年龄的儿童;有人说教师像演员,站在一群孩子中间,你就必须全身心投入;有人说教师是管理员,他管理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学生;有人说教师像推销员,喋喋不休地推销知识。
以上这些职业,教师像,又不像。
或许他们之间确实有着一种相似性,但教师的职业包容了他们的全部。
而拥有爱则是关键,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因为,爱是连接孩子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
心中有爱,才能把孩子的一切放在首位,才能把孩子的喜怒哀乐萦绕于心,才能捕捉孩子敏感的心灵,及时给予一份呵护与关爱,。
爱孩子,要从了解每个孩子开始,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甚至他的缺点,才能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那才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爱生,就要对每一个孩子体贴入微,以爱护和关心孩子为己任。
当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会细心地喂孩子午餐;当孩子尿裤子时,我们会耐心地帮孩子换裤子;当孩子在运动中出汗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帮孩子垫毛巾……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四年前初带宝宝班的那一段日子,面对三十个才两岁多点,步履蹒跚、牙牙学语的小不点时,我显得手足无措。
但,正是心底对这群孩子的爱使我和搭班老师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轩轩午睡时会尿床,我们便在午睡时固定一时间抱着熟睡的他到厕所去小便;奕奕因为体质较弱老人比较宝贝,上幼儿园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于是我便上门家访,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她家人悉心交谈,以真诚取消了老人的顾虑,放心将孩子送来幼儿园;俊俊走路不是很协调,我们外出活动时经常牵着他的手,保护他的安全……有付出便有收获,四年后当他们一个个成为懂事、独立的小学生时,我们感受到了付出的值得。
爱生,就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要将孩子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宽容理解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用心去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
因为孩子是最可爱的,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一次,孩子来告状:“昊昊把自然角的鱼缸打碎了,小鱼都掉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了
解孩子
与父母无法沟通,是当前困扰很多青少年的问题,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对孩子“冷暴力”现象,近年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吉林长春市一家大医院心理医生孙香萍向介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冷暴力”一般有三种常见形式:一是父母不愿搭理孩子,故意漠视孩子的存在;二是批评过度,从不认可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的一切;三是经常威胁恐吓孩子,用“考不了高分就别想出去玩”、“要是再这样,就滚出家门”等刺激性语言威胁孩子。
“家庭教育的‘冷暴力’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虐待!”这位心理医生对此忧心忡忡。
她告诉,这些“冷暴力”很容易影响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退缩性人格,或者性格暴躁、富于攻击性。
总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约有3亿人,保
守估计其中有数千万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
而歧视和白眼,极易让他们消极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一位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认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就是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地要求,并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久而久之,相互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
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青少年自杀的数字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现象,就与家庭“冷暴力”有关。
因为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多半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缺乏关爱。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的“冷暴力”现象不容忽视,应引起有关方面特别是家长足够的重视。
要懂得教育孩子首先必须爱孩子,爱孩子更要了解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就必须蹲下身来和他们平等地交流。
唯有如此,父母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