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秸秆焚烧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秸秆焚烧火灾事故反思报告

秸秆焚烧火灾事故反思报告

秸秆焚烧火灾事故反思报告一、事故概述近年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秸秆焚烧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

秸秆焚烧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环境破坏,同时也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今年春季,我国某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秸秆焚烧火灾事故,给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事故现场一片狼藉,农田、居民房屋和树木都被烧毁,直接造成了多人受伤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此次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农户焚烧秸秆缺乏监管事故发生地的农户广泛采用焚烧秸秆的方式处理秸秆垃圾,但由于缺乏监管,很多农户在选择焚烧地点、控制火势等方面没有规范,容易引发火灾。

此次事故中,一些农户在山林、田间等易燃地点焚烧秸秆,且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 天气状况造成失控在事故发生当天,当地的天气状况并不理想。

气温高,风力大,造成了火势很快蔓延,严重加剧了火灾事故的程度。

3. 紧急处置不力当事故发生后,一些农户、村民和政府部门的紧急处置措施不力也是导致事故恶化的原因之一。

在火灾发生后,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导致火灾扑灭的时间延长,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三、教训总结1. 加强控制针对农户焚烧秸秆行为,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宣传,规范农户的焚烧行为,严格限制焚烧的地点和时间,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切实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2. 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防范灾害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完善针对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定义责任人和快速响应措施,以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尽快控制火势,减少损失。

3. 强化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采用其它方式处理秸秆垃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改进措施1. 加大投入,提高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增加对秸秆焚烧行为的监管力度,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机制,确保农户的焚烧行为得到规范和监管。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焚烧秸秆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中,秸秆焚烧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秸秆焚烧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究秸秆焚烧的现状,分析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覆盖了多个农村地区。

二、秸秆焚烧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秸秆焚烧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许多农民认为焚烧秸秆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处理方式,能够迅速清理农田,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准备。

然而,这种做法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影响秸秆焚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

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此外,焚烧产生的烟尘也会降低能见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四、生态影响秸秆焚烧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也对土壤和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焚烧后的秸秆灰中富含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会渗入土壤,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焚烧产生的烟雾会随风传播,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

五、健康影响秸秆焚烧释放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到影响。

六、解决措施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秸秆焚烧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方式。

2.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并给予相应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3. 科技创新: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焚烧产生的污染物。

4. 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秸秆焚烧问题。

七、结论秸秆焚烧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调研报告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调研报告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调研报告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和健康风险。

下面是一份关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调研报告。

一、背景露天焚烧秸秆是农民常见的处理农作物残渣的方式,但它产生的烟尘、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政府对露天焚烧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限制。

二、现状1. 严重空气污染:露天焚烧秸秆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气体不仅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危害周围地区的居民。

2. 健康风险增加:露天焚烧秸秆释放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并且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健康问题。

3. 生态环境受损: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烟尘和灰尘的沉降也会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三、政府的措施为了减少露天焚烧秸秆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1. 立法禁止焚烧行为: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并规定了处罚措施。

这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宣传与教育:政府开展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安全和环保的农业处理方法,鼓励他们采用其他的农作物残渣处理方式,如还田、压秧、堆肥等。

3.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改变农作物残渣处理方式。

农民可以申请资金用于购买秸秆收集和处理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秸秆。

4. 监管和执法:政府加大对焚烧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反禁烧规定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农民合法环保处理方式的支持和指导。

四、效果评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空气质量改善: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周围地区的空气品质,降低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2. 健康风险降低:禁止焚烧可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低农民和周围居民患疾病的风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焚烧秸秆的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的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的面积
根据调查数据,近年来焚烧秸秆的面 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焚烧秸秆的数量
随着农业生产的增加,秸秆数量也相 应增加,导致焚烧秸秆的数量逐年增 加。
焚烧秸秆的时间与地点
焚烧秸秆的时间
通常在秋季收获后进行,因为此时秸秆较为干燥,易于燃烧 。
焚烧秸秆的地点
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为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大量 的秸秆资源。
破坏臭氧层
焚烧秸秆产生的氮氧化物会破坏臭氧层,使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影响
土壤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 流失,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 生长。
VS
水资源污染
焚烧秸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会污染水 源,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和动植 物的生存。
加强学校教育
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资源化利用
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发电、秸秆制肥、秸秆造纸等,提高秸 秆的利用率。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举办技术推广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向农民和企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鼓励 他们使用秸秆资源。
国家层面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明 确规定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处罚措施。
地方层面政策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和监管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
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分析
监管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焚烧秸秆的监 管力度,通过巡查、督查、考核
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宣传教育
04
焚烧秸秆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秸秆焚烧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秸秆焚烧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秸秆焚烧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于秸秆焚烧治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了
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了秸秆焚烧治理工作的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秸秆焚烧治理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秸秆焚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秸秆焚烧不仅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还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秸秆焚烧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我们总结了目前秸秆焚烧治理工作的成绩。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许
多地方已经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推广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治理方式,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在秸秆焚烧治理工作中存在着政策执
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现象,导致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秸秆焚烧治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提出了未来的工作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
环保意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秸秆焚烧治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秸秆焚烧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
极参与。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焚烧治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焚烧秸秆 火灾案例分析报告

焚烧秸秆 火灾案例分析报告

焚烧秸秆火灾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大量废弃物秸秆的问题。

为了处理这些废弃物,一种常见的做法是进行焚烧。

然而,由于焚烧过程中易产生火灾,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从火灾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火灾案例描述某地区农田中秸秆处置场于2021年5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当时天气干燥,风向适宜,并且焚烧现场周围没有明显不慎放火迹象。

初步调查表明,此次火灾可能是由人Factor不慎Fire引发。

三、火灾原因分析该案例中涉及到的主要致火原因有两个:扩散失控以及外部点燃源。

1. 扩散失控:在焚烧过程中,如果未能有效掌握好温度和湿度等关键参数,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容易导致火势失控。

在这起事故中,焚烧现场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监管和控制,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2. 外部点燃源:由于高温天气以及周边环境干燥,小的点火源就有可能引起秸秆火灾。

在该案例中,虽然初步调查未发现不慎放火迹象,但不能排除外界因素导致的点燃。

四、火灾后果分析焚烧秸秆火灾所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1. 环境影响: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恶劣影响,并可能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

2. 人身伤害:若火灾发生时未能及时发现并扑灭,则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此外,即使没有直接伤害到人群,由于浓烟弥漫、有毒气体释放等原因也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健康风险。

五、火灾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避免焚烧秸秆引发火灾,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群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焚烧场所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在焚烧过程中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行动。

2. 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焚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秸秆焚烧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考虑利用高温反应器等装置来有效处理废弃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排放物。

关于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关于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关于焚烧秸秆调查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焚烧秸秆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焚烧秸秆调查报告1近年来在严令之下,各乡镇“禁烧”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焚烧秸秆现象大为减少,但并未绝迹。

秸秆禁烧屡禁不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农民是秸秆焚烧的直接实施者,他们有自己的苦衷,而作为禁烧的直接操作者,政府所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一、调查现状按照县委、政府领导安排,县农机局抽调五名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从6月18日开始,连续四天,对该县大广高速两侧的三个乡,18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为:近德固乡的彭村、西吉七、佛善村、善缘町、跳堂村、留固店村,耕地面积2.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1万亩;寺庄乡的西寺庄、大北张、小北张、北渠头庄、南渠头庄、南丈、张浮丘,耕地面积2.2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0万亩;梁村乡的后翟村、西崇町、张庄、韩庄、吴家庄、孙村,耕地面积2.3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5万亩。

通过召开三次乡政府负责人、村支书、农民代表座谈会,走访18个行政村103家农户,使我们了解到:秋季玉米秸秆的焚烧已成为禁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今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里都用上了电磁炊具和煤气灶,家里不再用柴做饭,再花大量人力物力去处理秸秆根本不划算,于是总想一烧了之。

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同时也弄得政府部门十分纠结。

二、原因剖析1、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农民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

主要表现:一方面是对焚烧秸秆后破坏土壤结构,加重土壤板结,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安全事故等产生的危害的深刻认识,导致没能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

2、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首先是边角小块地农田生产不便的影响,以大广高速两侧各乡镇的土地为例,高速主要穿过该县近德固和寺庄乡两乡,占用了部分耕地。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

焚烧秸秆.调查报告焚烧秸秆调查报告近年来,焚烧秸秆问题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秸秆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焚烧秸秆的现状和影响,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焚烧秸秆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秸秆焚烧是一种传统的农业习惯。

农民在收割庄稼后,通常会将庄稼秸秆进行焚烧,以便清理田地,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准备。

这种习惯已经形成了长期的惯例,难以改变。

其次,秸秆焚烧也是一种经济考量。

由于秸秆的运输和处理成本较高,农民往往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即焚烧。

这种做法虽然会造成环境问题,但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经济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也是导致秸秆焚烧问题的原因之一。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限制秸秆焚烧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到位、处罚不严厉等,导致农民对政策的执行并不积极。

二、焚烧秸秆的影响焚烧秸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空气。

烟尘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其次,焚烧秸秆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焚烧产生的灰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态系统。

同时,灰渣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水源,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最后,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秸秆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等。

而焚烧秸秆会破坏这一平衡,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解决焚烧秸秆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焚烧秸秆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秸秆焚烧的分析报告第一、农林秸秆利用的现状分析市是农业大市,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农村燃料结构的改善,农作物秸秆逐渐变成被付之一炬的“废弃物”。

焚烧秸秆成为夏收结束的标志性现象。

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影响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的问题。

为解决秸秆焚烧与综合利用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但因其涉及到政策、技术、资金以及农村种植结构和习惯等多面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难以在短期一蹴而就。

致使禁烧工作收效甚微,焚烧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地还愈演愈烈。

今年,由于我市出现大面积秸秆焚烧现象,有200多个火点被遥感通讯卫星监测发现,是火点最多的地区之一,成为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受到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此外,秸秆就地焚烧危害重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为威胁。

以下列举几点显著地危害: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等。

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用则利、弃则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弱化。

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户焚烧秸秆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但此举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

我国作为秸秆产量大国,如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至关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贾汪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在这里生活的农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其乐无穷。

家村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兼顾有少量的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

因此,农收时节也是小麦、玉米、水稻产生的废弃秸秆量最为惊人。

对于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产生如此庞大的秸秆必然如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的厨房也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煤气、燥气、天然气、电加热器等断普及。

自家牲畜养殖规模一缩再缩,秸秆用于作为饲料也逐渐减少。

种种情况下,如此多的秸秆该去从?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

贾汪区,作为我们此次暑期实践调查地,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又是如呢?通过我们小组人员的细心、认真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告诉了我们答案,最终拨得云开见日出!贾汪村的秸秆去向趋于多样化。

数据显示,用于家庭普通燃料的秸秆所占比例达到近四成。

一面原因,贾汪村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尽管在现代化灶具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村民们没有将土灶完全丢弃;另一面,村民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相比于煤气。

电磁炉等灶具,把秸秆作为燃料更加经济实惠。

在与农民朋友们的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以秸秆为燃料的土灶虽然逐渐被时代所抛弃,但是守旧的情节仍然还在心里深埋,这也是还有这么多人依然保存着土灶的原因。

其次,用于自家牲畜养殖达到了近二成,卖给一些加工厂有17.6%左右,堆肥还田达到了十分之一,相对于焚烧而言,此种法使得废弃的秸秆得到终极的利用,显然更为环保,秸秆利用率也更高。

但是,所占比例小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调查中,农民也清楚的知道这些秸秆处理法非常好,但是为什么付诸行动的农民不是很多呢?值得我们仔细考究、反思。

最后,来看看秸秆就地焚烧的比例,不出所料,居于首位,高达52.8% !难以想象,每季度产生如此庞大量的秸秆,有有如此多的秸秆最终在一把火黑飞烟灭,势必产生大量的浓烟和碳排放!彻底违背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时代主题。

如果不加以治理、改善,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是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第二、秸秆焚烧现象重原因分析从上面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民能够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并且还是非常希望秸秆能够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

但是现实为不如人愿呢,还是有很多农户会选择焚烧秸秆呢?通过问卷反馈的结果,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将其原因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从农民本身出发来讲:1、是农作物秸秆剩余较多。

过去,农民常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烧火做饭取暖,养畜积肥还田,合理利用秸秆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的越来越少,由于农业生活用燃料不再主要依靠农作物秸秆,秸秆消耗相对减少,剩余较多。

2、夏忙季节农时紧,受土壤墒情、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农户们急着播种玉米,为了便省时省力,就干脆收割完毕后就直接把麦秆焚烧了。

3、机械化收割留茬高,造成播种困难。

现在小麦大都是机收的,留茬较高,不处理没法种玉米,即使农民费力把其清理出田,也没有地储存,家里也用不着,卖了也不值,而且还须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不划算,还不如一把火烧了便。

4、农民图省事。

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只是因为它省工、省时,能顾住自己家的口粮就行,不指望它赚。

所以,咋省工、省事、省就咋干,就一把火烧了痛快。

第二,综合外部客观因素来讲:1、缺乏正确的引导。

近年来,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提出了不少解决的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无人去做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2、缺乏处置技术。

首先,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只剩下“付之一炬”。

其次,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

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

第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缓慢,且我县秸秆还田机很少,农户不得不对秸秆进行焚烧。

第四,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

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这些简便易行的秸秆处理式,也都是家庭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单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秸秆处理的问题。

4、政府对秸秆禁烧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强,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例如,市政府办公室今年通过各级媒体重发布《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告》,但是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很明显。

三、秸秆禁烧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如果想解决此种现象,只有让农户得到实惠,这种现象才能好转。

因此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在实行全面禁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使之成为一种产业,给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找出一条新路。

一面,要做到“釜底抽薪”,就必须让秸秆变废为宝:必须遵循“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办法,从禁烧入手,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使秸秆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综合多过多地区成功经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资源转化:1、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公斤,则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公斤,碳铵11.7公斤,过磷酸钙6.2公斤,硫酸钾4.75公斤。

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PPm。

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隙度提高2%~4%。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实行秸秆还田:一是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二是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三是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四是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秆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

2、秸秆饲料。

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项技术,既解决了养畜的饲料问题,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秸秆的间接还田,促进生态良性发展。

秸秆饲料适口性强,纤维降解率可达20%-35%,蛋白质含量增加50%以上,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代替40%-50%的精饲料,用于饲喂猪、牛、鸡、鸭、鱼等畜禽,效果十分显著。

育肥猪添加量为40%,日增重可达806克。

3、秸秆基质。

食用菌栽培已逐渐成为21世纪的新型农业,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籽壳筛选优良菌种,提高转化率和食用菌产量,进行高档食用菌生产,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发展食用菌,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使其逐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式。

4、秸秆能源。

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

秸秆能源转化主要有两个主攻向:一是秸秆发电工程。

通过招商引资,继续加大生物质能发电厂以及相配套的秸秆初加工企业,形成秸秆收集、贮运、销售、利用产业体系,提高秸秆收集率与利用率,使秸秆发电工程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渠道。

二是在农业中的开发与应用秸秆气化和沼气工程。

建设一套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配套装置,总投资约需120万元,每套装置产生的燃气能解决围半径1公里的200-250户农民的日常燃料所需。

据测算,每千克秸秆可制气2.2立米,一个四口之家每天用气量为5-6立米,按每立米0.15-0.20元计算,每月需用25-36元,比现在农村烧液化气的成本大为节约,同时干净卫生的燃料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5、秸秆储运。

加快秸秆收储运输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秸秆收储大户,不断壮大秸秆经纪人队伍,主动与秸秆密度板加工和造纸等企业联系,拓宽本地秸秆销售渠道。

6、科技研发。

鼓励支持本市经贸、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与企业技术合作,加强秸秆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法、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提高秸秆利用率,开拓秸秆利用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