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2小开口整体墙框剪结构

合集下载

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

选 ¾ 由于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工作,在结构的

底部框架侧移减小,在结构的上部剪力墙
的侧移减小,侧移曲线是弯剪型。
框剪
结构 ¾ 层间变形沿建筑高
弯曲型
度比较均匀,不容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易形成变形集中的 软弱层。

剪切型


力学特点 建


框剪结构

计算简图


框剪 结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力学特点 建 筑 框剪结构计算简图 结 构 选 型
建筑结构选型
框剪结构 建

结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

同承重和抵抗水平力

的受力体系。
框剪 结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框剪结构
2011-10-14
力学特点 建 筑 结 构 选 型
框剪 结构
弯曲型 剪切型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剪力墙) (框架)
弯剪型 (框剪)
力学特点 建
筑 变形特点: 结 构 ¾ 变形兼有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特点。
医学院主楼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by李素贞
建筑结构选型
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实例 建 筑 结 构 选 型
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
框剪 结构
广东省人民银行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昆明金龙饭店
建 筑 结 构 选 型
框剪 结构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2011-10-14
框剪结构实例
青岛伊都锦商厦
地下4层,地上12层, 总建筑面积为30000m, 柱网为78×80米, 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 除设备用房区域外,全部采 用无粘结预应力无梁楼盖。

框剪结构设计ppt

框剪结构设计ppt

(3)纵横剪力墙宜成组布置成T形或L形。 纵横剪力墙宜成组布置成T形或L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厚度逐渐减薄, (4)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厚度逐渐减薄, 避免刚度突变。 避免刚度突变。 注意剪力墙不宜过分集中布置( (5)注意剪力墙不宜过分集中布置(每道承担 小于40%的水平力)。 40%的水平力 小于40%的水平力)。 抗震设计时, (6)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 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连梁
框架-剪力墙结构 的层间位移
剪力墙的侧移曲线
框 架
剪 力 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 的侧移曲线
框架的侧移曲线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
(2)受力特征 )
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由水平荷载产生剪力,下部楼层剪力 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由水平荷载产生剪力, 墙作用更加明显(剪力墙一定要落地)。 墙作用更加明显(剪力墙一定要落地)。 框架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 框架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只承担很小 部分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 部分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这部分剪力上部楼层大而下 部楼层小, 部楼层小,
框架- 二、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梁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梁有3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梁有3种: 第一种是普通框架梁C 即梁端均与框架柱相连的梁, 第一种是普通框架梁C,即梁端均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按 框架梁设计; 框架梁设计; 第二种是剪力墙之间的连梁A 第二种是剪力墙之间的连梁A,即两端均与剪力墙相连的 按多肢或双肢剪力墙的连梁设计; 梁,按多肢或双肢剪力墙的连梁设计; 第三种是一端与墙肢相连B 一端与柱相连的梁, 第三种是一端与墙肢相连B,一端与柱相连的梁,设计应 为强剪弱弯。
三、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框剪结构资料

框剪结构资料

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框架与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结合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框剪结构的变形为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

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

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中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框架起到二级防线作用,比剪力墙体系延性好,布置灵活。

因此,框剪结构是一种抗剪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但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弹性极限值相差很远,当结构遭遇强烈地震时,剪力墙在其底部首先越过弹性变形阶段出现裂缝进而屈服,在出铰部位刚度大幅降低,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在塑性铰区发生塑性转动,从而带动上部的墙体发生刚体位移,再加上弯曲变形,顶部侧移激增,给与之相连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

而此刻结构的层间侧移角还远小于框架的弹性变形值,框架尚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水平抗力。

小开口剪力墙结构计算洞口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

小开口剪力墙结构计算洞口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

小 开 口剪 力 墙 结 构 计 算 洞 口混 凝 土 一 次 性 浇 筑 施 工
李 剑 辉
( 北京景旭 房地产 开发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1 2 0 0 )

要: 介 绍了小开 口剪力墙结构计算洞 口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 工方法 的特 点、 适 用范围及 工艺原理 , 并对该 工法 的施 工工艺流
成品保护尤 为重要 。 在管道安装完毕 后 , 通过 密闭性 检验 对管 道连 接进 行检测 , 参考文献 : 管道密 闭性检验可采用 闭水试验 法 , 闭水试验前应对 管道 进行 回 [ 1 ] C E C S 2 2 3 : 2 0 0 7, 埋地排水用钢带增 强聚 乙烯螺旋 波纹管管 填, 并采取必要的 防上浮措 施 , 只 留下管道 接 口以观察 有无 渗漏

8 4・
第4 1 卷 第 5期 2 0 1 5年 2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J _ 41 No. 5 Fe b. 2 01 5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0 5 — 0 0 8 4 — 0 3
简化 了传统施工工艺下 洞 口植拉 结筋 、 砌块砌筑 、 洞口 口两侧同顶板一起支模 、 浇筑同标号混凝 土。此方法 能较好 的控 同时进行 ,
制结构计算洞 口四周 的温度 裂缝 , 但施 工工序 繁琐 , 且洞 口内混 四周抗裂 界面处理 、 砌块抹灰等一 系列工序 , 极 大的缩短 了T期 。
凝 土二次施工成 型质量 难 以保 证 。本施 工工 法采 用一次 性浇 筑 该法还较 真实 的模 拟了结构建模 、 计算机分 析 出图后 结构 的应 力 现浇混凝土施工 时 , 在 浇筑混 凝 土前 , 将 自膨 胀橡 胶密封 条 预设 两种 管材 共同特点 : 由于材料为 耐腐蚀 的 H D P E , 因此 不会被

高层建筑结构3(剪力墙结构)ql详解

高层建筑结构3(剪力墙结构)ql详解
3EI GA
V0
H
3
(1
3EI
H32GEIA)
V0 H 3 3EIe
其中:I e
1
I
3EI
H 2GA
同理得:
均布载荷
Ie
1
I
4EI
H 2GA
倒三角形载荷
I
Ie
1
3.64EI
H 2GA
******对矩形截面剪力不均匀系数u取1.2
剪切效应的影响分析
以集中载荷为例: 弯曲变位 V0 H 3
3EI
剪切变位 V0H
连梁
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 箍筋的构造按框架梁梁端 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配 置。非抗震设计时,沿连 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 于6mm,间距不应大于 150mm。当连梁截面高 度大于700mm时,其两 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纵向 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 不应小于10mm。
一般规定
1)剪力墙宜双向布置,抗震设计时应避免单向有墙的结构 形式;
// m
1
E I1 I2
Vp m
对于常见的三种外荷载,上式可写为:
// m
1
E I1
I2
V0
1
x H
2
1
m
// m
1
E I1
I2
V0
x H
m
// m
1
E I1
I2 V0
m
连梁刚度系数:
D
I~L c 2 a3
未考虑墙肢轴向变形的整体参数:
12
1.墙肢弯曲和剪切变形产生的位移
1
2cm
2c
dym dx
θm是墙肢弯曲变形产生的转角,顺时针方向为正。 假设连梁与墙肢在轴线处保持垂直。 墙肢有剪切变形时墙肢的上下截面产生相对水平错动,该错

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布置课件

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布置课件

常 用 的 柱 网 有 (5.8+6.2+6.2+5.8)×6.0m 、
(7.5+7.5+12.0+7.5+7.5)×6.0m

(8.0+12.0+8.0)×6.0m。
PPT学习交流
3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在旅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柱网布置应与建筑
分隔墙布置相协调。
四行柱三跨框架(15m左右);
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须考虑梁柱偏心的不利影响。
PPT学习交流
9
4、结构应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5、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 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 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 墙承重。
6、电梯井贴梁柱布置,不得独立;
7、填充墙应位于框架平面内,并受柱约束;
PPT学习交流
7
三、结构布置要求
1、应设计成双向框架(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 采用铰接)。
2、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3、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
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对梁 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 柱子的偏心影响;
➢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 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
要求。
PPT学习交流
4
现浇框架结构可不受建筑模数和构件标准的限制, 但在结构布置时亦应尽量使梁板布置简单规则,以方便 施工。
二、承重框架的布置
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
简化计算(手算)时把实际框架结构看成纵横两个方向 的平面框架;
沿建筑物长向的称为纵向框架,沿建筑物短向的称为 横向框架;

框剪结构施工方案

框剪结构施工方案

框剪结构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框剪结构施工方案的详细信息。

框剪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它具有良好的刚度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本文档将介绍框剪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施工方法框剪结构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基础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施工。

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在地基上进行基础的浇筑和加固。

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以支撑后续的结构施工。

2.2. 竖向结构施工接下来,进行竖向结构的施工。

这包括立柱、梁、柱帽等的安装和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螺栓和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3. 横向结构施工完成竖向结构后,进行横向结构的施工。

这包括横梁、桁架、剪力墙等的安装和连接。

与竖向结构类似,使用螺栓和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确保横向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4. 外墙施工完成结构的施工后,进行外墙的施工。

这包括外墙的砌筑、涂料等的处理,确保外墙的耐久性、防水性和美观性。

3. 施工流程框剪结构的施工流程如下:1.地基基础施工:包括地基的挖掘、土壤加固和基础的浇筑。

2.竖向结构施工:包括立柱、梁、柱帽等的安装和连接。

3.横向结构施工:包括横梁、桁架、剪力墙等的安装和连接。

4.外墙施工:包括外墙的砌筑和涂料等的处理。

5.室内装修:包括墙面的刷漆、地板的安装、门窗的安装等。

6.结构验收:对施工的结构进行验收,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调整。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框剪结构的施工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4.1. 结构不稳定如果发现结构不稳定,可能是施工中的连接松动或安装不当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重新检查和加固连接部位,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调整。

4.2. 外墙渗水外墙渗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是施工中的防水处理不当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重新进行防水处理,包括使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加强外墙的密封性。

4.3. 结构尺寸偏差在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结构尺寸偏差的情况。

剪力墙结构的类型

剪力墙结构的类型

剪力墙结构的类型
1、整体墙
整体墙又叫做整体剪力墙,是指在没有门窗洞口,或者只有很小的洞口,完全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当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超过剪力墙侧面积的15%,且洞口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时,即为整体墙。

2、小开口整体墙
比整体墙的门窗洞口要大一点的洞口尺寸的墙被称为小开口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的墙肢中已出现局部弯矩。

3、连肢墙
剪力墙上有一列或者多列洞口,而且洞口的尺寸也比较大的墙,被称为连肢墙,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多列洞口,此时剪力墙的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之间的连梁连在一起的一系列墙肢。

4、框支剪力墙
框支剪力墙在形成的时候低层需要很大的空间,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一般来说,容易发生地震区域不容许采用纯粹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5、壁式框架
壁式框架的洞口比连肢墙开得更大,但是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

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故称壁式框架。

6、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
有些房屋在建造的时候需要在剪力墙上开很大的洞口,而且洞口的排列不太规则,这种墙被称为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当各墙肢相差较大时,按下式计算第i个墙肢的Zi值,其中S查表。
层数N a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8
0.915 0.937 0.952 0.963 0.971 0.977 0.982 0.985 0.988 0.991 0.993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带刚域框架,也称壁式框架。带刚域框架的梁、墙相交部分的 面积大、变形小,可看作“刚域”。假定刚域部分没有任何变形, 把梁、墙肢简化为杆端带刚域的变截面杆件,见图5-28。
图5-28 带刚域框架计算简图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带刚域框架的轴线,取 连梁和墙肢的形心线,两 层梁之间距离为hw。hw与 层高不一定相等,为简化 起见,令hw=h。
20
0.882 0.906 0.923 0.936 0.945 0.953 0.960 0.965 0.968 0.971 0.974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在教材P112式(5-29)中令a=10, 小开口整体墙内力按下式计算:
,可求得k=0.85。
yj:
j 墙肢对组合截面形心轴的距离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带刚域杆件的线刚度计算推导: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带刚域杆件线刚度系数
带刚域杆件的线刚度: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壁式框架的D值按下式计算:
其中,a和kc按表5-9计算。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0.974 0.950 0.933 0.924 0.913 0.906 0.901 0.897 0.893 0.889 0.885
1.000 0.994 0.976 0.963 0.953 0.945 0.939 0.935 0.931 0.928 0.925
20
1.000 1.000 1.000 0.989 0.978 0.970 0.964 0.959 0.956 0.953 0.949
20
1.000 1.000 0.993 0.977 0.965 0.956 0.948 0.943 0.937 0.934 0.930
8
0.887 0.867 0.853 0.844 0.837 0.832 0.828 0.825 0.822 0.820 0.818
倒三角形荷载
10
12
16
0.938 0.915 0.901 0.889 0.881 0.875 0.871 0.867 0.864 0.861 0.858
连梁剪力可由上、下墙肢的轴力差计算。 小墙肢局部弯矩的影响:当剪力墙符合小开口墙的条件而又夹有 个别小墙肢时,小墙肢会产生显著的局部弯曲,使墙肢弯矩增大。 这时,小墙肢截面宜附加一个局部弯矩,如下:
h0
按前述方法计算得墙端部弯矩 局部弯曲影响的附加弯矩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由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表明:由于洞口的削弱, 整体小开口墙顶点侧移比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的组合截 面构件的位移增大20%,即:
图5-30 对比: 框架—剪切型—层剪力按照D值分配; 剪力墙—弯曲型—层剪力按照EI值分配; 框架-剪力墙结构按协同工作计算。
5.5.1 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
框剪结构协同基本思路是: 把所有墙肢集合成总剪力墙,按照悬臂墙方法计算它的
抗侧刚度; 所有框架合并为总框架,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的抗侧刚
度; 把墙肢间的连梁以及墙肢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梁统称为联

(小墙肢)
式中:
Z为系数,由整体系数a和层数n决定,当各墙肢及各连梁 都比较均匀时,可查表4-3。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表4-3 系数Z
荷载
层数N
a
8
10
0.832
12
0.810
14
0.797
16
0.788
18
0.781
20
0.775
22
0.771
24
0.768
26
0.766
28
0.763
表5-9 壁式框架D值相关参数计算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反弯点高度比按下式计算:
5.5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各自的承荷面积计算每榀框架和 每榀剪力墙的竖向荷载,分别计算内力。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是由两种变形性质不同 的抗侧力单元通过楼板协调变形而共同抵抗水平荷载,见图 5-30。
刚域长度的取法见图5-29: 梁刚域长度
柱刚域长度:
图5-29 刚域尺寸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将带刚域杆件换算为刚度等效的等截面杆件后,壁式 框架就可以当作普通框架,按D值法计算。分析过程中, 梁、柱的剪切变形可以通过修正杆件刚度考虑。
5.4.2 带刚域框架计算方法
带刚域杆件的线刚度计算推导: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联肢墙可以按小开口整体墙作近似计算: (1) 整体系数a≥10
此时,局部弯矩只占总弯矩中的很小部分,不超过总弯矩的 15%,见图5-27。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图5-27 小开口墙截面正应力分布
5.4.1 小开口整体墙计算方法
(2) 要求大多数楼层以上墙肢不出现反弯点,即要求墙肢足够 宽,洞口要小:
≥30 0.762
均布荷载
10
12
16
0.897 0.874 0.858 0.847 0.838 0.832 0.827 0.823 0.820 0.818 0.815
0.945 0.926 0.901 0.888 0.879 0.871 0.864 0.861 0.857 0.854 0.853
1.000 0.978 0.957 0.943 0.932 0.923 0.917 0.911 0.907 0.903 0.900
10
0.907 0.929 0.945 0.956 0.965 0.973 0.976 0.980 0.984 0.987 0.991
12
0.890 0.921 0.938 0.950 0.959 0.966 0.971 0.976 0.980 0.984 0.998
16
0.888 0.912 0.929 0.941 0.951 0.958 0.964 0.969 0.973 0.976 0.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