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地理北方地区复习知识点
《北方地区》知识要点

《北方地区》知识要点6.1.1红松之乡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红松之乡的位置:在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以针叶林为主)3、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特点: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4、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为什么这里的植被是红松?)地形:山地绵延。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
5、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原因及措施:(1)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2)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3)解决措施: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FSC标志);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6、如何利用森林发展经济:种植菌类等发展森林食品;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旅游业;注重木材深加工7、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跨越的省级行政区: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壤—土质疏松,直立性土壤地形—坡度大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2、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特点:隔音、隔热、保暖)3、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
(温带季风气候)一、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1、地理、地势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2、自然环境:地形: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1/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20课时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三省

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返回目录
重
难 【从“大豆”到“金豆”】
建 构
微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
专
题 业。下图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返回目录
重
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秸秆 和牲畜粪便等,废
丨重难提升丨
返回目录
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等)、交 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发展
难
建 构
例[2022·河南]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微 专
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
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 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 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返回目录
重 难 建 构 微 专 题
返回目录
重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教材考点梳理过关训练
第五部分 中国地理(下) 第20课时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
农业 东北三省 高频考点精梳理 重难建构微专题 课时演练达标测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高频考点精梳理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位置
大体位于①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③ 秦岭 —④ 淮河 以北,东临⑤ 渤 海和⑥黄海
(3)住:当地民居墙厚,窗户多为双层窗,屋顶坡度大,室 内一般有火炕。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寒、保暖,同时便 于积雪滑落。
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21课时 北方地区

2. 自然环境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东部东北平 地形
原、华北平原;西部黄土高原 自北向南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以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以外流河为主,有结冰现象,主要河流有黄河、 河流
辽河等 东北平原为肥沃的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 土壤 原为黄土地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
基础梳理篇
主题十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21课时 北方地区
1 考点梳理 2 拓展视野 3 福建6年中考聚焦
1 考点梳理
· 考点1 北方地区 · 考点2 东北三省 · 考点3 黄土高原 · 考点4 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1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示意图
1. 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海陆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羊肚头巾。
考点4 祖国的首都——北京【6年2考】
北京简图
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 经纬度 大致位于(116°E,40°N),地处暖温带
理 位置 位 相对位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河北省、天津 置 置 市相邻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地 地形地势
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河流 植被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大部分河流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 渤海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民族 要有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
分布 集中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城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
主要城市 吉林省长春;
辽宁省沈阳
4. 农业
有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水 农业生 产 源充足。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

七下背诵学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 地理差异规律气温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 升高 ,气温 逐渐降低降水自 东 向 西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 越来越少;地势西高东低,地势 呈三级阶梯状 分布2. 南北差异人文差异耕地类型农作物熟制(耕作制度)交通方式房屋特点粮食糖料油料屋顶坡度墙体北方地区旱地小麦甜菜大豆、花生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一年两熟(华北平原)陆路运输小厚南方地区水田水稻甘蔗油菜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三熟(珠三角)水路运输大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 月 0℃ 等温线; ②河流结冰期分界线:以北 有 结冰期,以南 无 结冰期③暖温 带、 亚热带 带的分界线(温度带);; ④800mm 等降水量线;⑤是半湿润区、湿润区分界; ⑥以北主要种植小麦,以南是主要种植水稻。
⑦旱地、水田的分界线(耕地类型); ⑧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⑨以北是 北方地区 ,以南是 南方地区 。
(地理区域)3. 四大地理区域:名称甲 南方地区 、乙 北方地区 、丙青藏地区 、丁西北地区 。
分界线A: 400mm等降水量线;B: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A:降水;B:地形; C:气候自然环境特征南方地区——湿热;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北方地区(华北、黄土)——暖干;北方地区(东北)——冷湿第六章 北方地区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填图:山脉A_大兴安岭___;B_小兴安岭_;C_长白山脉_;D_太行山__;E_乌鞘岭;F__秦岭地形区三大地形区:H_东北平原_;J_华北平原_ L_黄土高原河流①__黑龙江_;②__乌苏里江;③松花江;⑤辽河;⑥_黄河_;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位置①纬度位置:位于 34°N 和 53°N 之间,处 中纬度,属 北温 带。
(五带)②海陆位置:中国的东部 ,东临 渤海和黄海,东部与 朝鲜 相邻,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并隔海与日、 韩 相望。
中考地理总复习基础知识速记:北方地区

(四)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__植__树__种__草__等。 2.工程措施:___建__梯__田___、__修__挡__土__坝__等。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__陡__坡__地__退__耕__还__林__、__还__草____,过度放牧 的地方_减__。
4.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1)春季___少__雨__。 (2)春季升温快,__蒸__发__量__大__。
(3) 春 季 正 值 华 北 地 区 冬 小 麦 返 青 和 玉 米 、 棉 花 出 苗 , 农 业 __用__水__量__较__大___。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自然环境 1 . 位 置 和 范 围 : 东 北 三 省 包 括 _黑__龙__江__省___ 、 ___吉__林__省___ 、 __辽__宁__省____,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___山__地___和___平__原___为主。人们常用“__山__环__水__绕__、 __沃__野__千__里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__冷__湿___,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
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河流:在长白山地的东南方有___鸭__绿__江___和图们江流过,这两 条河是__中__朝___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 它是 中俄两国的界河。
5.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__长__白__山__地__。 6.别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 廓。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 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能体现历史文 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初中地理中考会考必备知识点(人教版)-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4.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成了肥沃的黑土。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称为“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特征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劣势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主要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北的美誉: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黑土地2.基本概况:东北三省组成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以山地、平原为主。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气候(冷湿)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原因:①纬度较高;②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原地;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生产特征熟制一年一熟: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优势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劣势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
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湿地的作用、面临的问题、保护措施作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问题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地理中考总复习第16讲 北方地区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 经营
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
生产活动
牧的牲畜数量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3 黄土高原水】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
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活动总结等活动,对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__河__北__省__。 (2)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_西__北__高__、__东__南__低___,判断的依据是 _河__流__自__西__北__向__东__南__流_________。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4 北京(重点、拓展点)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特征。(1)据图所 示平原A为华北平原,省级行政区域B为河北省。(2)根据 材料一中的河流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分析出北京的地势 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因
人们毁林、毁草破坏地表植被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重难点)
(2)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分类
具体措施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功能 贮水拦沙
工程措施
缓坡地建梯田 沿河抽引水灌溉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 利用水土
生物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缓坡地种植优质牧草和山杏
(填字母)
A.雨热同期
B.终年高温
C.全年少雨
D.冬春季节降水丰沛
(4)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推断出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问
题是__水__资__源__短__缺____,针对这一问题,请提出一项解决
人教版地理中考复习-专题突破14北方地区

中考预测
考点突破
8. 下列叙述中,与北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 )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考点分析:
考点突破
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题中,时有出现。经常结合 时政热点来考察,通常涉及的是北方地区的自然 环境特征等相关的内容。
●说出北京的主要职能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的名胜古迹。
中考导航
中考导航
命题规律
本章节重点考查北方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区 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它们经济发展特色和位 置的关系,如借助地图考查东北三省的工农 业发展、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 系、北京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等,既考查 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又强化了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
考点突破
考点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 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的 东北 部,包括 黑龙 江 省、 吉林 省和 辽宁 省。 3.地形特征:以 山地 、 平原 为主,其山河大 势被形容为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
考点突破
4.气候特点: 冷湿 ,冬季 漫长严寒 ,夏季 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 夏季 ,冬季 降雪 多。 受气候影响,东北民居屋顶坡度 大 ,墙体 厚 ,窗户 小 ,屋内有炕。 5.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 最高 、提供商 品粮 最多 的粮食生产基地。 6.提供商品粮多的原因: 土壤 肥沃,适宜农 作物生长; 地形 平坦,土地连片,适宜大规 模 机械化 耕作; 地 广 人 稀,本地粮食消费 少 ;农业科技水平 高 。
考点突破
7.北大荒开发中的问题:湿地锐减、 生态 恶 化;措施:停止开荒,建立 自然保护区 。 8.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 重 工业基地,是新 中国建立后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 工业的 摇篮 ”。 9.东北三省建立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矿产资源 种类 多 ,储量 大 ,尤其是 煤 、 铁 、 石油 三种资源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北方地区考点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等。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4.气候: 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5.河流: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6.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7.黑土地和黄土地:①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②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旱作农业: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是全国最长果园带。
(1)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②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春旱: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③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修建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考点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1)东北三省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山水环绕,沃野千里”:①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是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②河流: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3)东北三省的气候:①主要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中温带,北部小部分地区属亚寒带、南部小部分地区属亚热带。
②主要干湿地区:主要属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③气候特点: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④东北民居:受气候影响,东北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屋内有炕。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黑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
⑤河流众多,提供灌溉水源。
<2>不利条件: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 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大仓”:①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 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②主要农作物:东北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②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③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4)东北平原的生态保护经过50 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平原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5)湿地的保护①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 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沿海地区。
②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③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发展条件: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善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①问题:20 世纪90 年代,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
②解决措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考点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2.气候特征:位于黄河中游,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黄土风情:(1)传统民居:窑洞。
(2)陕北民歌:信天游。
(3)服饰:白羊肚头巾。
(4)名胜古迹:五岳的华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山西平遥古城等。
4.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源地: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地表形态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地貌:黄土塬、(残留的平坦开阔地);黄土梁(长条状);黄土峁(馒头状);黄土川:(由沟谷进一步发育而成,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5.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破坏农田和村庄,大量泥沙冲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给防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3)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打坝淤地等。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6.丰富的矿产资源: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它的煤炭储量大、品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其中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
考点4祖国的首都——北京1.北京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邻,面向(但不临海)。
2.北京的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位于暖温带和半湿润地区。
3.北京的地形、地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4.北京的河流:属于海河水系。
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5.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注意:不是经济中心)。
6.历史悠久的古城: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典型民居是四合院。
7.高科技园区: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8.北京发展建设:(1)注意有效保护古城风貌。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3)注意改善拥挤的交通环境以及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
问答题集锦:1.北京主要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风沙危害严重、环境污染、雾霾等。
2.北京水资源短缺原因: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3.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措施:(1)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2) 开发雨季蓄水;(3) 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产业;(4) 工业生产中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 生活上节约用水,一水多用;(6) 防治水污染。
4提出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具体措施。
(1) 少开私家车;(2) 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5“京三角”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
优势条件:煤、铁、石油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劣势条件: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偏弱。
6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化学工业的优势。
(1)具有丰富的石油、海盐等资源;(2)临近海边,周边多条铁路线经过,水陆运输便利;(3)靠近河流,水源相对充足。
7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2) 靠近燃料产地;(3) 靠近消费市场;(4)海运便利。
8首钢集团从北京迁往河北曹妃甸重建钢铁工业基地,这对首都环境有什么影响?减轻首都的环境污染,改善大气环境状况。
9雄安新区成立后,部分央企和金融机构将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这对北京和雄安新区有什么重大意义?对北京: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疏解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城市病”问题;对雄安新区:可以带来技术和资金,加速新区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