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方法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方法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用途上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方法。
一、化学性质1.反应性: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很高反应性的气体,容易与氧气、氯气和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反应产物:一氧化碳在氧气存在下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容易参与其他化学反应,主要以稳定的形式存在。
3.酸碱性:二氧化碳具有酸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H2CO3),而一氧化碳无酸碱性。
4.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具有很高的毒性,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和供应;二氧化碳的毒性相对较低,大量吸入可引起窒息。
二、物理性质1.密度: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约为0.967 g/L,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1.977 g/L。
2.溶解度: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与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溶解的比例达到0.02 mol/L;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相对较低,与水的亲和力较弱,可以溶解的比例达到0.033 mol/L。
3.融点和沸点:一氧化碳的融点为-207 °C,沸点为-191.5 °C;二氧化碳的融点为-78.5 °C,沸点为-56.6 °C。
4.颜色: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在高浓度下会显示为白色。
三、检测和测试方法1.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可燃气体检测仪会发出警报。
2.使用红外线检测仪:红外线检测仪可以检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红外线的吸收特性来进行浓度检测。
3.使用pH试纸:将气体溶解在水中,水的pH值会发生变化,一氧化碳溶解后会生成一定量的酸,降低水的pH值。
4.使用化学试剂: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可与氯水或碘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物或碘化物沉淀,而二氧化碳不参与这些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3.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应用及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化学实验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知道它们是气体,但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了解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掌握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2.难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组成上虽然相似但性质却相差很远。
下面我将从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环境等角度进行比较:
一、从组成上比较: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二、从结构上比较: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从性质上比较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四、从用途及环境方面比较
1、二氧化碳
(1)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2)由于其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3)生产化肥及作气体肥料
(4)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人工降雨、制冷剂
(5)制作碳酸饮料
(6)对环境的影响——产生温室效应
2、一氧化碳
(1)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可作为能源。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工业。
以上就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记住COz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0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课前知识积累】1.将集满C0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z的哪些性质?3.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情境导入】“死狗洞”的故事:有一天,有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路过这个山洞。
二、自主探究:【实验】教材P"7实验6-3,思考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观察】教材Pu观察实验6-4,填写下表:(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0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阅读】教材Pu8归纳C02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02含量越来越高?C0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其中C0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其中CO2的含量么?【归纳小结】一、二氧化碳1.co2的性质(2Kt性:①∙般情况下,——燃烧,也——燃烧,不能供给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02+H20==H2C0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H2O+CO2t(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C02+Ca(OH)2==CaCO31+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02蹴2C0(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0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2.CO2的用途:(1)(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灭火器原理:Na2C03+2HCl==2NaCl+H20+C02t)⑵干冰用于一一、制冷剂⑶肥料,作用等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977g L -⋅,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2)CO 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 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CO 2有三种状态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CO 2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CO 2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①CO 2不支持燃烧,不是绝对的。
如镁可以在CO 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2MgO+C 。
故强调“一般情况下”CO 2不支持燃烧。
②CO 2不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不是因为CO 2有毒,而是因为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中,人和动物易缺氧而窒息。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时,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洞内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而使人窒息甚至死亡。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CO 2+H 2O H 2CO 3,碳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常温下的稀溶液中,加热或长期放置会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 2CO 3CO 2↑+H 2O 。
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其原因是CO 2与Ca(OH)2发生了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
生成物CaCO 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悬浮在水中形成了悬浊液,就出现了浑浊现象。
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或检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如有反应CO 2+C 2CO 中,CO 2提供氧将碳氧化为CO ,CO 2失去氧被还原为CO ,所以CO 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剂。
第六单元 课题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第1课时的内容。
在学习了“碳家族”中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逻辑关系后,再学习碳家族中最常见的氧化物——“二氧化碳(CO2)”,过渡自然,知识框架清晰。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环节,以及“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这一化学思想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知,学生对二氧化碳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望通过教师的问题驱动和实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建立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二氧化碳的知识,如汽水饮料,灭火剂原料,知道了二氧化碳具有溶解性和不能燃烧等性质,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生活基础出发,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知识与技能)2.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二氧化碳在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探讨分析,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学科思想。
(过程与方法)3.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了解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初中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笔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3)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2+↑=。
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
【例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石蕊与酸接触会变红)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Ⅰ.纸花变红;Ⅱ;Ⅲ.纸花不变;Ⅳ;(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Ca(OH)2==CaCO 3↓+H 2O此反应的应用⎪⎪⎪⎩⎪⎪⎪⎨⎧(4)不支持呼吸3.二氧化碳的用途()CO 2用途利用的性质灭火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制冷剂、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2+↑=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 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2.二氧化碳对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
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总结以上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
(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影响人体健康:回答116页讨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是____作用,______________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碳酸型饮料中的气体原料是
完成实验【6-4】和【6-5】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填写课本114页图表。
由此可知:学校备用的灭火器原理是:二氧化碳既不能____也不能,还不能供给呼吸,且其密度比空气___。
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压强越大,溶解性越_____。碳酸饮料就是将二氧化碳_____(填加压或减压)制成的。
(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向,甚至是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看图6-16总结二氧化碳用途:①灭火②化工原料、化肥③干冰
④光合作用的原料,气体肥料。
2、温室效应: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会导致温室效应。阅读课本117页填下列空:
3、CO2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温室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年来,南极的冰架发生了大面积坍塌,这说明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⑴、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如少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减缓温室效应的关系是
⑵、请再举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课后反思与个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在实验【6-5】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完成实验【6-6】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第一朵小花遇稀醋酸变成______色;第二朵小花只遇到水,____色;第三朵小花只遇到二氧化碳,____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____和_______后,由____色变成_____色。这说明____和_______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_______的物质。
2、CO2的化学性质:(1)既不_____,也不支持______,也不供生物_________;
(2)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
反思
达标检测:
1.检验CO2常用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B.水C.盐酸D.石蕊试液
2.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
A.石蕊试液B.澄清石灰水C.燃着的木条D.水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
①石蕊试液②澄清石灰水③燃着的木条④水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D.只有②③
走进中考
7.某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图),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把鲜鸡蛋放入新制的石灰水中,可抑制鸡蛋通过蛋壳上的微孔进行的呼吸作用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4.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CO2,这是因为()
A.CO2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B.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
C.CO2能灭火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下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IV)步骤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烘烤后又变为紫色的有关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思考:(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B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③C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植物的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实验”就是把燃着的蜡烛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证明里面的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设疑
提问
合作
交流
展示
释疑
(一)完成实验【6-3】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__味_____体,密度比空气,溶解性___________。固体CO2叫________________。
设疑
提问
合作
交流
展示
释疑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1、你知道学校备用的灭火器是哪种?为什么用这种?
团山中学化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赵季良
编号
六单元No.5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授课人
审核人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
自学检测
1、CO2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_____;(3)________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