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19学度度初三化学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

2019学度度初三化学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

2019学度度初三化学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4(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

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3.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020届中考化学知识点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20届中考化学知识点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下列有关CO2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错误的是()3.熙蕾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CO2和CO都有毒C.CO2和CO都有可燃性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4.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5.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卧室里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6.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8.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习题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课前预习: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能;(2)CO2能与反应;(3)CO2能与反应。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3、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有等;(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知识点三二氧化碳的用途4、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等。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紫色石蕊试液3、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4、如图所示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其中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5、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下列现象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和。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及答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题1.“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2.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3. 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5.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CO B.CO2 C.SO2D.NO2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15.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解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型例题例1 在实验室内采用三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对某些相似或相近的物质的学习,比较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利用比较物质的性质找出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思路:鉴别CO 和CO 2,可根据两种气体的化学特征加以区别。

CO 2可使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溶液变红,而CO 不能使石蕊液变红。

另外,CO 可燃,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混浊。

CO 则不能。

解答:方法一: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水中。

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则为CO 2,不变色者为CO 。

CO 2+H 2O==H 2CO 3方法二: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混浊者为CO 2,不变者为CO 。

CO 2+Ca(OH)2==CaCO 3 +H 2O方法三:分别收集两瓶纯净的CO 2和CO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气体能燃烧的是CO ,木条熄灭的为CO 2。

2CO+O 点燃2CO 2启示:鉴别物质就是充分利用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来区别,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

例2 用CO 和H 2均可以还原氧化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先通气体,后加热氧化铜B .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气体C .加热氧化铜和通入气体同时进行D .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至冷却选题目的:重视实验操作,充分考虑物质的性质、实验的目的、实验的现象。

从而达到复习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

思路:用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要考虑生成的铜能否观察到,另为两种气体均为可燃性气体,在实验时需要考虑操作不当,会引起可燃气题的爆炸。

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加热的时候爆炸,开始实验时要先通入气体赶走试管内空气,再加热氧化铜。

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新生成的铜在热的情况下被空气中氧气再次氧化,需继续通气体至冷却。

但不同的是,一氧化碳有毒,开始通气体时就要在尾气处点燃掉或进行其它处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专题练习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专题练习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专题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 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2.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及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2019年甘肃兰州)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4.下列物质中,不能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A.灼热的焦炭 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6.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液8.木炭粉、一氧化碳分别还原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则所需木炭粉、一氧化碳二者的质量比是( )A.1∶1 B.3;7 C.3∶14 D.3∶1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10.实验室用一氧化碳将4g氧化铜完全还原为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际需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②实际需一氧化碳的质量大于1.4g③含一氧化碳的尾气应点燃处理④该反应不需要加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如图是木炭及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2.用CO还原CuO,当mgCuO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CO,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g,实验共用去wgCO,生成ag CO2,则最终得到Cu的质量为( )A.4(m-n)g B.16w/7 g C.16a/22 g D.4m/5 g二、填空题。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1.关于一氧化碳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在炉子上放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 .一氧化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解析:A 中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中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不能避免中毒;C 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构成的分子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故选D 。

2.在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下列反应最不容易发生的是( D )A .C +O 2=====点燃CO 2B .2CO +O 2=====点燃2CO 2C .CO 2+C=====高温2COD .2C +O 2=====点燃2CO解析:燃烧正旺的煤炉中不易发生碳的不充分燃烧。

故选D 。

3.欲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的方法是( A )A .通过澄清石灰水B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D .放入绿色植物解析:CO 2能和石灰水反应而CO 不与石灰水反应,故能用石灰水除去CO 中的CO 2。

故选A 。

4.欲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C )A .将混合气体点燃B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解析:因为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 2,CO 2不支持燃烧,因此很难点燃;B 、D 除去的是CO 2气体;C 利用CO 的还原性而将其除去。

故选C 。

5.(2016·临沂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 2与CO 的比较,错误的是( A )A .CO 2可用于人工降雨,CO 可用于光合作用B .通常情况下,CO 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C .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解析: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 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 说法正确;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 说法正确;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故D 说法正确。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①CO2气体的检验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2CO(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点燃转变CO2(或收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①CO2气体的检验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2CO(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点燃转变CO2(或收集起来)。

⑶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死。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刚石石墨 C60 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3.有关2 CuO + C高温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5.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木炭粉(CuO) 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洗气、干燥C CaO(CaCO3) 水过滤、烘干D NaCl(Na 2 CO 3) Ca(NO 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7.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 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 2SO 4、洗气B.饱和Na 2CO 3溶液、浓H 2SO 4、洗气C.饱和NaHCO 3溶液、浓H 2SO 4、洗气D.NaOH 溶液、浓H 2SO 4、洗气8..将m g CaCO 3与n g KHCO 3分别加入100 mL 0.5 mol ·L -1的盐酸中,若反应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m 与n 的关系是A.m =n ≤2.5B.m =n >2.5C.m =n ≥5D.m <n <2.59..把100 g 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的CO 2,则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是A.68.9%B.70.3%C.73.5%D.77.1%10.把x mol CO 2通入含y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x ≤y 时,生成100x g 沉淀B.当x ≥y 时,生成100y g 沉淀C.当y <x <2y 时,生成100(2y -x ) g 沉淀D.当x ≥2y 时,产生的沉淀全部溶解11.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B.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C.在O 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 2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12.由CO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为A.1∶3B.7∶33C.33∶7D.3∶113.将CO 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①Na 2CO 3 ②Na 2SiO 3 ③NaAlO 2 ④C 6H 5ONa ⑤Ca(ClO)2 ⑥CaCl 2 ⑦CaCO 3A.①③④⑤⑥B.①和⑥C.只有①D.只有⑥14.将n mol 木炭粉和1 mol FeO 在反应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

(1)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FeO +C===Fe +CO ↑②2FeO +C===2Fe +CO 2↑③FeO +CO===Fe +CO 2↑④(2)若n <21,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

(3)若n >1,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

(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n的取值范围是。

(5)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的值为。

15.(8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16. (6分)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D装置总质量E、F装置总质量反应前156.6g 356.8g反应后158.4g 359.0g则该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法是,(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D 混合气体 A B 哪几种可能? 。

18.(6分)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 2Cu+CO 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高温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19.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 2和C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 装置中的试剂是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3)如果没有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