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总结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总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总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总结
一、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一般比其它温室气体高出许多。

它是由碳和氧组成的,通常被称为二氧化碳。

它被认为是主要贡献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之一、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分子加成而成,不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也可通过燃烧燃料、消耗碳资源而产生。

(2)二氧化碳的作用
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当大气中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也会随之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影响气候变化,据计算,大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超过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温室效应也被放大了。

(3)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
要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降低能源的消耗,尽量使用低碳的能源,提升能效,减少燃烧煤等能源;其次要行使循环再利用的手段,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xxx试液,xxx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化学知识中一些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不住,而且忘得快。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窍门,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把无趣变成有趣,把无味变成有味,在教学中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谱成歌曲或谐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如对H2和CO还原CuO实验操作,可概括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又如盐在水中溶解性可概括为:“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见水永无踪,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另外,对化学反应类型:“多变一”是化合反应,“一变多”是分解反应。

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选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初中化学,条件须注有,冒气生沉淀,箭头来表明”。

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既增强记忆效果又不易忘记。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篇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笔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笔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它在常温下为固体,常用于灭火器中。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常被用作一种惰性气体。

3. 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制冷、饮料工业等领域。

在制冷系统中,二氧化碳可以起到热交换媒介的作用;在饮料工业中,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的口感和气泡感。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危害1.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具有毒性的气体。

由于其无色无味特性,一氧化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2. 一氧化碳可以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的输送,从而导致中毒甚至逝去。

一氧化碳也被称为“无声杀手”。

3. 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不完全的燃料,如煤气、柴油、木炭等。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区别与通联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化学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而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危害,可以被充分利用;一氧化碳虽然在自然界中可以被发现,但是它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人类社会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危害,对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应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问题1. 在生产生活中,要加强对燃烧、通风等安全措施的管理,防止一氧化碳危害的发生。

2.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 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在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气体。

了解它们的性质、应用和危害,对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方程式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方程式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11'、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11''、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11'''、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二)分解反应:1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1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18、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CuSO4+5H2O18'、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CuO+H2O(三)置换反应19、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20、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21、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2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25、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26、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27、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28、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30、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四)复分解反应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3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34、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2CO3+2HCl=2KCl+H2O+CO2↑35、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36、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H2SO4+2NaOH=Na2SO4+2H2O37、硫酸与氯化钡溶液:H2SO4+BaCl2=BaSO4↓+2HCl38、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39、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3=Fe(OH)3↓(红褐色)+3NaCl40、碳酸钡和稀硝酸:BaCO3+2HNO3=Ba(NO3)2+CO2↑+H2O4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42、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43、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44、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45、硝酸铵和氢氧化钠:NH4NO3+NaOH=△=NaNO3+H2O+NH3↑46、氢氧化铁和硫酸:2Fe(OH)3+3H2SO4=Fe2(SO4)3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48、氧化铜和硫酸:CuO+H2SO4=CuSO4+H2O(五)其他: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5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高温=2Fe+3CO2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56、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3OH+3O2=点燃=2CO2+4H2O。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2课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2课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2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难知识点归纳(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在里面,教学中都应该特别注意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 + O2 2CO2(2)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是冶炼金属的原料。

如:CuO + CO Cu + CO2Fe2O3 + 3CO 2Fe + 3CO2(3)毒性:一氧化碳有毒。

中毒原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物质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1:1)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可燃,火焰呈蓝色2CO + O2 2CO2 毒性无毒,但不供给呼吸有剧毒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T H2CO3 不反应与碱溶液反应,如:CO2+Ca(OH)2 �T CaCO3↓ + H2O 不反应还原性无 CuO+COCu+CO2 相互转化教学片断“问题驱动”理念下一氧化碳的探究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探究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问题1:(教师展示事先收集好的一矿泉水瓶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这瓶气体,并思考:这种气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你认为它可能是你学过的哪种气体?学生根据观察、闻气味能得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气体。

并猜想可能是氧气、甲烷、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演示点燃瓶中气体,学生观察到该气体可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教师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然后向刚才的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二氧碳和一氧化碳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二氧碳和一氧化碳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二氧碳和一氧化碳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二氧碳和一氧化碳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内容。

二氧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能升华。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 CO2 + H2O == H2CO3 (CO2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
H2CO3 == CO2↑+ H2O(加热上述变红的溶液,溶液由红变紫的反应)
(3)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CO2 + 2NaOH == Na2CO3+ H2O (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反应)
(4) C + CO2== Cu + CO2(该反应可用于除去CO2中CO ) 注意:
①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再加热,以防爆炸。

②该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以防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243232COFeCOFe高温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B) (C)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固体叫“干冰”);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 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密度 1.25 g/L(空气 的密度1.29g/L)。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不同,一氧化碳在空气里 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Ⅱ喷水
Ⅲ 直接放入 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 二氧化碳中
Ⅰ 现象 变红色
Ⅱ 无变化
Ⅲ 无变化
Ⅳ 变红色,加热后变 回紫色 CO2与H2O反应生成酸 令紫色石蕊变红。碳 酸不稳定,受热易分 解。
分析 紫色石 水不能令 CO2不 蕊遇酸 紫色石蕊 能令紫 变红 变色 色石蕊 变色
①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现象 底部蜡烛先熄灭,上部蜡烛后熄灭。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 分析 不支持燃烧。
收集二氧化碳时,木条在瓶口的熄灭 为验满的标志。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 以在集气的过程中,空气会逐步的从瓶口 溢出直至二氧化碳集满。
Ca(OH)2+CO2
9.8.8g
CaCO3↓+H2O
①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气体肥料。 ③灭火: CO2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 ④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 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⑤化工原料: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⑥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⑦可用来检验澄清的石灰水。
光合作用
大棚蔬菜的增长剂
灭火器
化工产品的原料
实验二:二氧化碳与水的 反应实验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 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 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 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 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 朵纸花的颜色变化,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小心烘烤。
二 氧 化 碳
二 氧 化 碳
Ⅰ喷稀盐酸
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氢气
课堂小结
1.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约是空气的 1.5倍。 二氧化碳无毒,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二氧 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
二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碳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还 可以与石灰水的反应用以检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用途

与水反应 无
与石灰水 无 反应
毒性 主要用途 联系 剧毒 燃料 冶炼金属
高温
CO2+Ca(OH)2==CaCO3↓+ H2 O
无 灭火 制汽水 温室肥料 化 工原料等 CO2+ C == 2CO
点燃
相互转化 2CO+O2 == 2CO2
CO和H2、C的比较
比较 物理 性质 H2 CO C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密 密度最小, 度比空气略小, 大多是黑 色固体 难溶与水 难溶于水
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体积分数/%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 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 停止,以致死亡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 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 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 现象叫“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 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 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 盖上瓶盖。
现象 塑料瓶被压扁了。 分析 瓶里压强减小,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思考: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啤酒盖时, 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 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 气体是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1体 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 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可乐等 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 质。
新课导入
所有的灭火器都是在利用二氧化碳 来进行灭火,那么为什么选用二氧化碳 气体?二氧化碳到底有怎样的性质?二 氧化碳是否还有其他的用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石灰水
CO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灼 热的氧化铜(不能燃烧)。
CuO
CO
CO2
CO2
2.如何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氢气?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
插入燃着 的木条
燃烧 更旺 立即 熄灭 无明 显变化 气体燃烧
氧气
二氧化碳
空气 一氧化碳、氢气
检验燃 烧产物 生成水
C.它有毒
D.有特殊的气味
4.下列气体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 的是( C ) A.CO2 B.N2 C.CO D.O2
课后习题答案
1. (1)氧气 (2)二氧化碳 (3)一 氧化碳 (4)二氧化碳 氧气 点燃 (5)一氧化碳 2CO+O2 2CO2 (6)二氧化碳 Ca(OH)2+CO2 CaCO3+H2O (7)二氧化碳 CO2+H2O H2CO3 (8)一氧化碳 加热 CuO + CO Cu+CO2 (9)二氧化碳
(检验CO2的方法)
干冰的介绍
在一定条件下, 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 固体,固体二氧化碳 叫 “干冰”。
干冰
奇妙的干冰
干冰的作用
①人工降雨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②保存食物
升华时使周围温度降低
③舞台烟幕 升华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CO2气体 无色液体
加压 降温 101kPa -78.5℃ 升华 降温
可 2H +O 点燃 2 2== 燃 2H2O 性 化 学 还 CuO+H 加热 2== 原 性 性 Cu+H2O 质 毒 无 性
2CO+O2==
2CO2 CuO+CO== Cu+CO2 有剧毒
加热
点燃
C+O2== CO2
点燃
点燃
2C+O2==2CO 高温 2CuO+C==2 Cu+CO2 无
1.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如何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通入石灰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或通入灼热的碳粉。 CO CO2
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②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水。 H2CO3 == H2O + CO2↑
怎么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
浊。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2CO3=CO2↑+H2O
③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 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 质
色态味
密度 水溶性 可燃性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2CO+O2==2CO2
点燃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无 CO2+ C == 2CO CO2+H2O==H2CO3
高温
化 学 性 质
还原性 氧化性
CO+CuO==Cu+CO2 无
2CO+O2
点燃
2CO2
蓝色火焰 煤
C + O2(充足) == CO2 燃烧的煤炉 CO2 + C == 2CO 2C + O2(不充足) == 2CO
点燃
点燃
高温
2CO + O2 == 2CO2
点燃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如图所示, 向氧化铜中通入 一氧化碳,黑色 的氧化铜变成了 红色的铜,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 CO+CuO

Cu+CO2
一氧化碳的还原机理
CO+CuO

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 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 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如果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而死 亡。 预防煤气中 毒,应该注意通 风排气。
CO和CO2的比较
压缩
干冰
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②能溶于水(1:1),增大压强还会溶解 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标准状况 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
④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 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⑤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
(2)还原性 CO+CuO
(3)有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