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作者:蒋高明来源:《绿色中国·B》2017年第03期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干。

森林群落与其环境,所形成的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自然综合体就是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据专家估测,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曾达到76亿公顷,覆盖着世界陆地面积的2/3,覆盖率为60%。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约为6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5.8%。

至1985年,森林面积下降到41.4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1.7%。

至今,森林生态系统仍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第一,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森林是陆地上巨大的基因库。

世界上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保持着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

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就约有200万种~400万种物种。

中国被子植物有329科3172属,30000多种;裸子植物计有10科36属197种,合计我国种子植物有339科,3208属,30197种,其中在森林或森林区域中分布的含200种以上的植物种有30科,1793属,17370多种,是中国森林区系的优势种。

此外,苔藓植物约2200种,蕨类植物约2600种。

特有种约有15000~18000种,其中种子植物有7个科,243特有属。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有的多至7~8个。

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等四个基本层次。

有的层次明显,层与群纵横交织,显示系统复杂性。

以森林或森林环境为生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更加庞大,全球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约100万种),大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

第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森林植被在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既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布带,又有山地垂直分布带。

在我国云南省,从南到北依次出现热带北缘雨林、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和温性针叶林等。

森林的作用

森林的作用

森林以其兼具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生产能力而成为陆地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

森林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可物化的产品,而且能够营造优美的环境、发挥强大的生态效益,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性的支撑。

举目古今中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不与森林的消长、林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森林与林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然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使许多地方的森林消减和衰退。

该趋势若继续下去,未来特有比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口依赖比之今日更少的森林,这对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以及生命支持系统将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地限制人类的发展。

因此,必须在森林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在生态学研究中经常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来描述。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这些效益如何进行估价,一直是困扰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要问题。

能否给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进行科学的估价,将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决策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来探讨森林对人类的贡献。

CONST ANZA等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控制、地壤发育、营养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14项)计价表明,全球森林每年提供服务的总价值约为4.7万亿美元;每公顷约969美元(其中提供原材料和食物生产分别为138美元和43美元,两者占18.68%.我国学者(1999)计算了全国38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约为117.401亿美元/年,其中,生态效益价值约为93.39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79.55%,社会价值此处指其文化价值)约0.2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0.17%,而森林自身的经济价值约23.8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20.28%。

可见,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价值反映在生态效益上,其价值是经济价值的3.92倍。

我国学者(1999)对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研究的结果表明,黑龙江森林总效益值为 498.687亿元,占全省(1999—1992)年平均总产值1522亿元的32.7%。

第一节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位

第一节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位

第一节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位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分布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近1/5,与草原、农田、荒漠、沼泽、湖泊和江河相比其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均占首位,所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全世界木本植物约有2万余种。

世界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绝大部分栖息于森林之中。

森林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更是任何生态系统不可比拟的。

森林群落结构比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草原等)要复杂得多。

三、森林是陆地上储存的生物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森林在陆地上储存的生物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生产效率。

人类和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均依赖于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而森林又占植物生产量90%以上。

地球生物圈的平均光合利用率为0.2~0.5%,高产农田光合利用率为2 .6%,而热带森林高达3.5%。

以单位面积每年每公顷生产力(干物质量,吨/公顷·年)来比较,多为森林一半以下。

森林在形成每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物质也很经济,例如形成1吨干物质的耗水量,树木为70~340吨,水稻为680吨,小麦为540吨。

森林所需矿物养分(公斤)为氮4~7,磷0.3~0.6,钾1.5;农田为氮10~17,磷2~3。

森林每年可向人类提供23亿立方米木材。

四、森林是陆地上保持生态平衡最有效的因素如前所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并具有最高的生物储存量,所以它在陆地表面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吸附尘埃,杀菌,指示有毒和污染物质,降低噪音等作用。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尤其是控制全球变暖,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森林的调节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表5-1各种森林带每公顷年碳固定量说明森林是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转化器和碳储存库。

所有这些都对保持陆地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它们无不与森林保护直接或间接相关。

那么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那些至关重大的作用呢?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在陆地上森林、沙地和湿地生态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既是近地表大气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一些物质和某种能形式积聚的“汇”,又是另一些物质和某种能形式释放的“源”,也是生产者“储库”和大气—植物—土壤系统能量物质转化流通的重要通道。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地球生物量的99%,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其巨大的生物能量和复杂的结构,在同化作用过程中对大气起着净化作用,同时影响所在环境的气候,具有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

另外,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在人类走出森林后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森林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不可估量。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森林的作用渗入古代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史书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记载。

古代的建筑、机械、车辆、船舶、战舰等,无不以木材为最早的原料。

当今世界将木材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回归自然”成为时尚,这种需求还会越来越大。

森林:地球之肺,生命之源

森林:地球之肺,生命之源

森林:地球之肺,生命之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肺,是生命之源。

它们覆盖着广阔的土地,提供着丰富的资源,支撑着众多生物的生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森林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森林是地球之肺。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平衡。

人类和其他生物都需要氧气呼吸,没有森林的氧气供应,地球将变得不适宜生命的居住环境。

因此,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其次,森林是生命之源。

森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支持着数不清的植物和动物。

许多药物和草药也来自于森林中的植物,对医学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森林还是水源涵养地,维持着地下水和河流的稳定供应。

没有森林,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持续。

此外,森林还对防止自然灾害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森林可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

森林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土流失。

此外,森林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然而,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

森林被砍伐用于耕地开垦、建筑发展和木材采伐,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因此,保护森林是当务之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火灾,促进森林的再生和生态平衡的重建。

总的来说,森林是地球之肺,生命之源。

它们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都至关重要。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森林,保护地球,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享受森林带来的恩惠。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感谢阅读!。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 大陆和北美洲,包括针叶 林和阔叶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中国是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国家,而陆地生态系统是其中之一。

陆地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或半荒漠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区域,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它们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一、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树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各种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山地和平原地区。

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最大,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是夏季长而冬季短的典型温带气候,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树种的生长。

而华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以及南部的太湖地区。

西南地区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等为主,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华南地区以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为主,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叶子茂密的常绿树种的生长。

二、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指由草本植物、低矮的树木和各种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大平原区域,以及一些山地区域。

其中,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地面积分布区域,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草原的类型主要有大草原、亚寒带草原、戈壁草原等。

内蒙古的草原主要以亚洲留朱觉池为代表。

藏北高寒草甸包括青藏高原西北缘的桂林和南剑、阿勒泰、金山等地的草甸,是高寒地区中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草地类型。

草原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提供了牧区居民的经济来源,也繁荣了中国的畜牧业。

三、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由水草植物和各种水生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些湿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岸和沼泽地。

中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相当广泛,主要包括东北的鄂尔多斯平原和松花江流域,华北的渤海湾、黄河流域、太湖、洞庭湖、冬季焦山湖,西南的滇池,华南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林那样繁茂,但也很普遍 。
• 特征
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 特征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境的结构。
北方针叶林
草原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 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 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 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 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特 征
特点
• 荒漠地区的特点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 都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变率很大,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许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尤以日温差最大。 并多有风沙与尘暴出现。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 乏。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只 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 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所以 群落的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 些地面完全裸露。由于食物资源比较单调和贫乏, 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 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 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 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浓度的尿液等。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这是因为,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具有缓解温室效应的功能。

近百年来,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已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国际焦点就集中在引发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

研究表明,陆地大约90%的碳存储于森林之中,森林每生产10吨干物质,可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

过去20年我国增长的森林资源净吸收4.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的一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据有关部门测定,一片1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在年降水量340毫米的情况下,每亩林地的土壤冲刷量是60公斤,而裸地的土壤冲刷量高达6750公斤。

国内外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森林资源,水灾、旱灾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