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西园软木画民间手工艺
• 福州晋安区西园村的软木画民间手工艺是福州工艺“三宝”之一,被 海内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美术手工艺 品种。 公元一九一四年西园村木雕艺人吴启棋先生利用产于欧洲 地中海沿岸西班牙等国的栓树皮为原料,结合我国传统雕刻技艺独创 软木画手工艺。由于栓树皮层具有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泽天然典 雅等特性,故俗称软木,因而该工艺称为软木画工艺。木画艺人以刀 代笔,运用圆雕,浮雕、搂雕、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创作出风格各 异,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手工艺品,具有其他工艺无法表现的 效果,向人们展示世界风光、名胜古迹、人物造型、动物形态等作品。 软木画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许多工艺精湛的软木画佳 作由国家馈赠国际友人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例如:《土楼奇 观》、《福州西湖》、《鹭岛风光》等多幅大型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 堂选作国家级会议场所艺术装饰品。软木画作品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展中频频获奖。 软木画艺术自在西园村发源以来,为村人代代相传,走过了近百年风 雨历程,也曾几经兴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软木画事业迎 来发展新阶段,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万余人。源自 谢谢观赏作品4幅
软木画
闽剧
• 闽剧,俗称福州戏,是福建省主要戏曲剧 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综合儒林班、 平讲班、江湖班等本省地方戏曲,并吸收 弋阳腔、徽调和京剧的表演艺术,于二十 世纪初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戏曲剧种,解放 后定称为闽剧。
闽剧的历史
•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 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 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 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邀请儒士文人观赏娱乐, 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是闽剧最早的前身。 曹学佺精 通音律,擅长度曲,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腔。 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腔是:“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 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 艺人称之为“逗腔”。 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上吊殉国。 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 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福鼎全市共有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
1. 福鼎芭蕉雕:福鼎芭蕉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以艺术性和技术性非常高。

具有独特的雕刻风格和技法,传承至今。

2. 福鼎竹编:福鼎竹编是福建省传统的工艺品之一,用福鼎当地的优质竹子制作而成,具有经济实用性和装饰性。

3. 福鼎木偶戏:福鼎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手法而闻名。

传统的木偶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4. 福鼎年画:福鼎年画是福建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鲜艳而被人们喜爱。

5. 福鼎红陶:福鼎红陶是福建省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制品,以其红色的瓷器胎和优美的造型而备受青睐。

以上只是福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福鼎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也是福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福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福安木偶戏,福安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也是福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它以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操纵木偶来讲述故事,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

2. 福安剪纸,福安剪纸是福安市的传统手工艺,已被列入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安剪纸以剪纸技艺为基础,结合福安地方文化和民俗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3. 福安竹编,福安市的竹编技艺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安竹编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编织、绑扎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实用和装饰性的竹制品,如篮子、花瓶、酒坛等。

4. 福安民歌,福安市的民歌是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安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表达了福安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5. 福安传统节庆活动,福安市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其中一些已被列入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例如,福安的春节庙会、端午龙舟赛、中秋灯会等,这些传统活动传承了福安地方
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例子只是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福安市还有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间舞蹈、传统医药等,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福安市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 节)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
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 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众多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它们不仅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领略那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

首先要提到的是泉州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之一。

其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

南音的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典雅,委婉深情。

它保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音乐元素,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那悠扬的南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再者,泉州提线木偶戏也是不容错过的。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与粉彩工艺,独具匠心。

表演时,演员们通过丝线操控木偶的动作,使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无论是武打场面的激烈,还是文戏中的细腻情感,都能通过木偶的一举一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还有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泉州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极富工艺美术价值。

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座灯、挂灯、水灯、提灯等。

每逢元宵佳节,泉州城便成了花灯的海洋,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那璀璨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也照亮了人们欢乐的脸庞。

说到泉州的非遗,怎能少了德化瓷烧制技艺。

德化瓷以“白”见长,瓷质洁白细腻,温润如玉,被誉为“中国白”。

其制作工艺精湛,从淘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到烧窑,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德化瓷的造型丰富多样,有佛像、人物、动物、花卉等,无论是摆件还是实用器皿,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永春纸织画也是泉州的一大特色非遗。

纸织画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1.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2.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分类3.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体例子4.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5.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正文: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在福州市境内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合。

这些项目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七大类。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众多,涵盖了各个方面。

其中,民间文学项目包括福州民间传说、连江道教音乐、福清三山板凳龙等;民间音乐项目包括闽剧、评话、伬艺、十番音乐等;民间舞蹈项目包括畲族山歌、福州印锦脱胎工艺品制作技艺等;杂技与竞技项目包括福建传统咏春拳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包括软木画、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传统医药项目包括福州林氏中医骨科等;民俗项目包括福清石竹山梦文化民俗等。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体例子如闽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都是福州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福州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和传承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福州市政府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

其次,福州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扶持和保护,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

最后,福州市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讲座等,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和推广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州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福州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福建南平非物资文化遗产

福建南平非物资文化遗产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口头传统福建南平“双剑化龙”传说最初的“双剑化龙”的传说出现在《晋书·张华传》。

据说西晋初建时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冲霄而起。

张华通晓易理,心知其异,他邀请善观天象的雷焕共卜吉凶,最后得出结论是:紫气源于豫章丰城,其实是宝剑之精。

当时张华是晋朝重臣,他帮助雷焕补得了丰城县令一职。

雷焕到任以后,在监狱地基底下掘出一个石函。

石函出土后霞光四射,打开之后果然发现有双剑并列。

雷焕当即送其中一支剑给张华,而留一支自佩。

张华收到剑后发现此二剑是越剑干将、莫邪,于是致书雷焕二剑终当复合。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剑从此下落不明。

而雷焕死后将他所佩莫邪剑传给了其子雷华。

雷华任建安郡从事,持剑路经延平津,腰间佩剑忽然跃出剑鞘掉到河里。

雷华请人入水取剑,入水者不见宝剑,但见两龙盘绕水底,转眼间,江水碧波灿烂,浪涛汹涌。

时人以为这是双剑复合在此化龙。

从此以后延平就有了“剑津”、“剑浦”、“镡川”、“龙津”之称。

从表面上看,“双剑化龙”传说出现在古延平只是由于雷华路过延平津偶失宝剑,纯粹是一种偶然的行为。

事实上,“双剑化龙”传说之所以能在南平生成、延续以至影响到今天,绝非偶然。

神话是其所依附生长的文化的一个部分,它是地方特殊的自然人文背景的产物,同时也在不断地随着地方文化的变化而重组变化。

换句话说,特定地方的神话也是对这个地方文化历史的一种记录,虽然由于它概约化和超自然的特性,使它在表达上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但它确确实实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当地文化的历史。

当然,神话记录的历史并不是某一时间点上发生的历史,它所代表的“时间深度”远比一般的历史记录来得大。

由于神话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口相传,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而且还是历诸时代的,在它的整个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时代内容被迭压、搀杂进来。

因此,可以说,神话所反映的历史其实是一种长时段的历史。

就“双剑化龙”传说来说,从《晋书》最初记载,历经了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十大类涵盖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1. 民间文学: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

2. 民间音乐:涵盖福建各地的民间音乐,如福建山歌、福建南音、福建戏曲等。

3. 民间舞蹈: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舞蹈,如福建民间舞、闽南舞、客家舞等。

4. 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如福建话剧、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5. 曲艺:如福建评话、福建俚曲、福州伬艺等。

6. 杂技与竞技:包括福建杂技、福建武术等。

7. 民间美术:如福建剪纸、福建漆画、福建泥塑等。

8.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福建茶艺、福建瓷器制作、福州木雕等。

9. 传统医药:如福建中医、福建针灸、福建中草药等。

10. 民俗: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祭祀活动等。

这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精髓,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
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
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
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

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
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民俗、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

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四平锣鼓乐、浦南古傩、漳州芗剧、漳州布袋木偶戏、诏安铁枝戏、南靖竹马戏、东山歌册、漳州锦歌、漳州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华安玉雕、漳州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东山关公信仰习俗、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

宁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霞浦畲族小说·畲族民歌(宁德畲族二声部“双音”、宁德闽东畲族歌言)、寿宁北路戏、屏南四平戏、宁德霍童线狮
宁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霞浦畲族小说歌(宁德)柘荣剪纸(宁德)柘荣布袋戏(宁德)福安银器制作工艺(宁德)、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宁德)、福鼎饼花工艺(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宁德)福建陈靖姑信仰习俗(福州陈靖姑民间信仰习俗、古田陈靖姑信仰习俗)、)、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宁德)、周宁浦源护鱼习俗(宁德)
南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南平南词、
南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邵武长门(南平)、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南平)、南平南词戏(南平)、邵武三角戏(南平)建瓯挑幡(南平)、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南平)、建阳建本雕版印刷(南平)、延平闽蛇崇拜民俗(南平)、延平蛙崇拜民俗(南平)
三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
三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宁大源傩舞(三明)、永安大腔戏(三明)、泰宁梅林戏(三明)、沙县肩头棚(三明)、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三明)、将乐西山造纸技术(三明)、
龙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传统戏剧:闽西汉剧;
传统手工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
传统医药:万应茶制作
岁时节令: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
龙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永定客家山歌、龙岩山歌、新罗静板音乐;
民间舞蹈:龙岩采茶灯;
戏曲:闽西汉剧、闽西上杭傀儡戏;
民间杂技:武平民俗绝技;
民间手工技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连城四堡雕版工艺、连城宣纸制作工艺;
生产商贸习俗:闽西客家春耕习俗;
岁时节令: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文化空间: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杂技与竞技:上杭女子五枚拳;
传统医药:永定采善堂万应茶制作工艺。

莆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鱼灯舞、十番音乐、妈祖祭典
莆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莆田)、荔城沟边九鲤灯舞(莆田)、仙游度尾鼓吹乐(莆田)、黄石惠洋十音(莆田)、
时间,影响,特点,用什么伴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