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的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的贡献为1。

12. 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氯乙酸 (2). 取代反应 (3). 乙醇/浓硫酸、加热(4)。

C12H18O3(5). 羟基、醚键(6). 、(7)。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是氯乙酸;(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4)根据G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8O3;(5)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
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
分散剂相同,A 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B 正确;
C. NH3 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 错误;
(3)图(a)为 S8 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 因为__________。
(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形,其中共价键的类 型有______种;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 S 原子的杂 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5)FeS2 晶体的晶胞如图(c)所示。晶胞边长为 a nm、FeS2 相对式量为 M,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g·cm−3;晶胞中 Fe2+位于
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 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 积、K 消均增加
B.v 积减小,v 消增加
C.K 积减小,K 消增加
D.v 消增加的倍数比 v 积增加的倍数大
1.D
参考答案
【解析】
【详解】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 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4. W、X、Y 和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与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 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1B. 100 mL 1mol·L 3+的数目为0.1N AFeCl3 溶液中所含Fe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2 和1 mol O 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 二次电池。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科试题评析(化学)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科试题评析(化学)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理综I卷化学试题贯彻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落实“一体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依据《考试大纲》的理念,精心选择试题内容,创新题型设计,构建真实内容情景,有较好的区分度,丰富了化学试题的选才功能;更加重视基本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融会贯通,对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注重测试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试题评析1.核心考点全面覆盖。

试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历年来的高频考点,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出题陷阱、电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分离实验、实验探究、盖斯定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工艺流程、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探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胞的有关计算、有机框图推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2.试题命制力图创新。

例如在选择题第7题中出现了工艺流程题,第13题电化学一题与物理上的电势相联系,第28题考查压强平衡常数,第35题晶格能、第一电离能及键能的有关计算。

3.突出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整张化学试卷上全部5个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没有一个是课本上出现过的,考查考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与素养;第28题与第36题出现了大量新情境与新信息,充分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潜能。

二、备考建议(1)依托基础,培养能力。

必须确保基础知识无遗漏,做到基础知识全面、熟练、准确。

基本概念彻底悟透,比如高考题中电离能的计算其实是课本上电离能的定义的应用(一反往年比较第一电离能大小的考查方式)。

(2)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复习备考。

注意《考试大纲》中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吃透《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2018年的全国I卷化学试题好多题目都能在2018年的《考试说明》样题中找到影子。

例如第13题对应样题中的例5(2010年全国I卷),第27题对应样题中的例15三室电渗析法(2014年全国I卷),第28题用分压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对应样题中的例12(2014年全国I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1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 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

试题中呈现的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

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2018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固体洗涤剂的选择
3、回归课本-----题在课本外,理在课本中
选修4 P26页
•13
3、回归课本-----题在课本外,理在课本中
(2016新课标II卷)27(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 因是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提 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
CH3CHCH2CH3
3、回归课本-----题在课本外,理在课本中
人 教 教 材
必修1 必修2 选修4
思考与 交流
学与问
科学 探究
实践 活动
科学 视野
资料 卡片
图片
实验
19 19
12
9 9
7
7 7 7
7 4
5
8 9
6
12 9
12
91 66
53
27 16 15
选修5 合计
14 64
24 49
7 28
元素周期律
化学基本实验、 物质的分离 电化学
元素周期律
化学基本实验 电化学 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与生活 电离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性质
化学与生活 电离平衡 工业流程
电离平衡
非选择题部分试题特点
1.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试题难度中等,调整了考查的物质-熟悉的物质、熟悉的元素增多-------基础性
6.当年4月份之前的最新研究成果----T1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 、宗旭研究员和博士后马伟光博士等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H2S和CO2 协同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电化学策略。
7.教辅资料:(命题地点存放的大书架)用于查重。
办公桌一角

赏高考真题,品命题思路——2018年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

赏高考真题,品命题思路——2018年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

56{高考高参}【高考变化】由上表可知,全国卷Ⅰ化学部分七道选择题有三道涉及有机化学,可见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中第7题为首次出现的微小工艺流程题,这很有可能是未来高考考查的趋势,即将工艺流程大题弱化,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该知识点。

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其中全国卷Ⅱ第8题以雾霾的形成为线索考查N 、S 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一道颇有新意的题目,值得我们注意;全国卷Ⅲ第12题以沉淀溶解平衡为核心知识来命题,延续了2017年高考的溶液中离子平衡考查模式,这说明该热点很容易重复出现,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例1】(2018年全国卷Ⅲ·第12题)用0.100 mol ·L-1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 ·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图1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 (Ag +)·c (Cl -)=K sp (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 ·L -1 Cl -,反应终点c 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 ·L -1 Br -,反应终点c 向b 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A 项考查数量级问题,根据c 点纵坐标值约为4.8,可求出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 (Cl -)=c (Ag +)=10-4.8,所以K SP (AgCl)=c (Ag +)×c (Cl -)=10-4.8×10-4.8=10-9.6,数量级为10-10,A 项正确。

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为沉淀溶解平衡点,所以此时溶液中离子积等于溶度积,B 项正确。

基于反应可知Ag +物质的量等于Cl -物质的量,当Cl -浓度改为0.0400mol/L 时,50ml ×0.0400mol/L=0.100mol/L ×V (AgNO 3),从而求得V (AgNO 3)为20ml ,则C 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 A. 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现象 有气体生成,溶液 呈血红色 结论 稀硝酸将Fe氧化 为Fe3+
B.Βιβλιοθήκη 将铜粉加1.0mol· L-1Fe2(SO4)3溶 溶液变蓝、有黑色 液中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 固体出现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将0.1mol· L-1MgSO4溶液滴入
例8、2013【Ⅰ】26.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 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 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 号)。 A.立即补加 B. 冷却后补加 C. 不需初加 D. 重新配料(5) 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 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 温度计C. 吸滤瓶 D. 环形冷 凝管 E. 接收器 答案:(2)防止暴沸; B (5)干燥 (6)CD
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
一、 认识高考之“高”
1、高考试题命题的变化: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综合生成 (核心素养)
高考之“高”—— 借助知识,超越知识。
• (1).总体立足平稳,重在基础,并凸显新 大纲的特点。 • (2).总体而言,必做题中,实验综合、化 学反应原理、化工流程和元素化合物仍然是 占分最多的3个部分。尤其是综合了反应原理 、元素化学、实验操作的“滴定”在今年考查 力度较大。选做题中的物质结构题和有机推 断题都在以往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特色 。整体来看,今年理综化学卷保持了往年的 命题风格,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主干内容。并 且突出体现了化学这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强 调了化学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 1.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2.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3.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 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6.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2、2017高考评价体系
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考什么?)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怎么考?)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3).渗透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核 心素养,以素养为立意的考查逐步凸 显。 (4).化学计算能力和实验方面( 如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比重增大 。 (5).在计算、实验、无机综合等 各个方面都渗透化学反应原理的考 查。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例6、2017年第三套
例7、2017年第二套
全国卷试题《化学原理》补充(强化)知识与考点
热效应(H)计算与气体反应物键能 中和热的理解(与电离热、溶解热等) 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原电池反应与耦合反应 双液电池与电极判断 电池的串并联及相关计算 电池的电量与法拉第常数 恒温恒压、恒温恒容下反应速率表达方式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催化剂与反应的选择性
二、从考题看高三化学内容界定——服务课标
(一)原理部分 例1、2014年 [Ⅱ]26.(13分)在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 (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 26.(1)0.36 mol·L-1(单位)
例2、2014年 [Ⅱ]27.(15分)回答下列问题: PbO2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为电解液电解制取。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 生的电极反应式 ,这样做的主 要缺点是 。 Pb2++2e- =Pb↓ 不能有效利用Pb2+
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的速率 速率测定与表达方法(量气法、比色法、电导法) 等效平衡与叠压分析法 可逆反应与反应的不彻底性 平衡原理在元素化学中的应用 Ka与PH换算 水解应用(含互促水解) 沉淀的先后与Ksp 四大平衡常数的对比 多重平衡与平衡常数 重结晶的分类(重结晶)
(二)实验部分 例1、2015年【I】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 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选D。
例4、2015年[Ⅰ] 28.(15分)(2)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_____________;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2)4.72×10-7; 例5、2017年第三套13题
例6、2014年(I)26.(13分) 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g异戊 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 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 体,静止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馏分,得到乙酸异戊酯3.9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 再滴加0.1mol· L-1CuSO
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Cu(OH)2的溶度积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比Mg(OH)2的小
例2、2013 (Ⅱ)(26.(15)(3)上述装置图中, 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标号)。 a.润湿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 (填 “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3)滴液漏斗;冷凝管。(4)c (5)下(6)反应温度应保持 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 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