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实例 现有1 L 1 mol/L的盐酸与50 g NaOH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杂质 不与盐酸反应),则该样品中NaOH的含量为多少? (1)设:设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x (2)写:HCl (3)标: + NaOH===NaCl+H2O 40 g
1 mol
1 L×1 mol/L x
1 mol 40 g (4)列: = x 1 L×1 mol/L 40 g×1 L×1 mol/L (5)解:x= =40 g 1 mol 40 g NaOH的含量 ×100%=80% 50 g (6)答:该样品中NaOH的含量为80%。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书写格式的规范化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的 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 位。 各物理量的符号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种类。如已知NaOH的 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求NaOH的质量,可表示为m(NaOH)= n(NaOH)×M(NaOH)=c(NaOH)×V[NaOH(aq)]×M(NaOH)。
【标准答案】 =0.05 mol。
(1)M(Na)=23 g· mol-1,则n(Na)=
1.15 g 23 g· mol-1
2Na+2H2O===2NaOH+H2↑ 2 mol 0.05 mol 2mol n(NaOH) 22.4 L V(H2)
2 mol 2 mol 22.Fra bibliotek L = = 0.05 mol nNaOH VH2 0.05 mol×2 mol n(NaOH)= =0.05 mol 2 mol
1.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 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 气是否相等? 答:不相等。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 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 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继续与铝箔反应产生氢 气,因此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比前者多。

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随着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人类对于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轻质、耐腐蚀、导电性好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

而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则是研究铝材料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进行探讨,并进行详细分析。

1. 反应过程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其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描述。

具体反应过程如下:(1)铝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铝在NaOH溶液中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和氢气: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4] + 3H2↑(2)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物,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检验其生成:Na[Al(OH)4] → Al(OH)3 + NaOH2. 离子方程式根据反应过程,可以得到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 2Na+ + 2OH- → 2Na+ + Al(OH)4-3. 反应特性分析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备铝盐、制造防火材料等。

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检测铝离子的方法,从而可以对铝材料进行分析和检验。

4. 应用领域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材料加工和制备领域,这种反应为铝材料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环境保护和化工领域,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液,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拓展研究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

未来可以尝试探究不同温度、压力下的铝与NaOH溶液反应特性,从而更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反应过程。

还可以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和表征,为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与被求物理量是 否必须一致? 提示:不一定;只要满足“上下单位相同,左右相对应”
即可。
2.1.15 g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是多少? 提示:2Na+2H2O===2NaOH+H2↑
2 mol 1.15 g - 23 g· mol 1
22.4 L V(H2)
2.量的关系
+ 2Al ~ 6H ~3H2 (1)定量关系 - 2Al ~ 2OH ~3H2
(2)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关系归纳:
反应物的量 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 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不足量的盐酸和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产生 H2 的体积关系 VHClH2 =1∶1 VNaOHH2 VHClH2 1 = VNaOHH2 3 1 VHClH2 < <1 3 VNaOHH2
化学方程式 计量数之比: 物质微粒数之比: 扩大 NA: 物质的量之比: 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2H2 2 2 2NA 2 mol
+ ∶ ∶ ∶ ∶
O2 1 1 NA 1 mol
44.8 L ∶ ∶
22.4 L ∶ 1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1)任意物质的微粒(构成微粒,下同)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 比,等于 气体体积 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 点燃 量关系外, 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 如 H2+Cl2=====2HCl 可表示 1 mol H2 与 1 mol Cl2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HCl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3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3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在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是()A.水B.铝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和水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Al+2Na++2OH-+2H2O===2NaAlO2+3H2↑B.Al+OH-+H2O===AlO-2+3H2↑C.2Al+2OH-+2H2O===2AlO-2+3H2↑D.Al+2OH-+H2O===AlO-2+2H2↑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如果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同温同压下)。

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消耗的HCl和K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离子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B.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量之和C.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D.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5.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放入足量水中B.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C.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A.Fe3+、Mg2+、Cl-、Na+B.Ba2+、Mg2+、HCO-3、AlO-2C.NO-3、Na+、K+、CO2-3D.NO-3、K+、AlO-2、OH-7.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Na B.Mg C.Al D.Zn8.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7 B.7∶1 C.7∶8 D.8∶79.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Al)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Al与NaOH反应的产物及本质。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学会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格式。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1)钠块放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蒸气通过热的还原铁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铝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铁丝伸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1)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极易与氧气反应,而铝片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高中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即时练] 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 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 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及本质,能正确书 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3
学生自主学习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实验探究 铝与盐酸、NaOH 溶液的反应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也等于
□05 物质的量 之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1.如何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提示: 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得:n(NaOH)=1 mol 两溶液体积相等,故 c(H2SO4)∶c(NaOH)=n(H2SO4)∶n(NaOH)=1.5∶1 =3∶2。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解析
4.向 500 mL NaOH 溶液中投入 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Al 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 NaOH 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生成的 H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氢气
2Al+2NaOH+ 2H2O=2NaAl O2+3H2↑
三、新课讲解
❖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反应实质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四、联系生活
❖ 生活中的化学
铝制品不宜用来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
三、新课讲解
❖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化学推导
从元素守恒看,反应产生的单质可能是 _氧__气___或__氢_
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三、新课讲解
❖ 实验验证
表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气泡
爆鸣声
铝碗
铝锅
五、课后思考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时都没有立即生成气体,
为什么?
提示:铝易被氧气氧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
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 溶液的反应
化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一、新课导入
❖ 生活中的化学
铝制品不宜用来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
铝碗
铝锅
二、温故知新
❖ 铝与盐酸反应
表1 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气泡
爆鸣声
实验结论
氢气 2Al+6HCl==2 AlCl3+3H2↑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金属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有些金属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今天我们就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进一步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活动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渡】初中我们学过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之前的金属,如铝、锌、铁等)和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知识,有没有那种金属能和碱反应呢?我们来探讨部分金属和碱的反应。

【实验探究】教材P51页实验3—4,完成下表内容:铝与盐酸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H2O+2NaOH===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实验结论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产生氢气【讨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交流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以后将学到),反应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 无电子得失。

【交流2】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分别表示为;。

【问题探究1】(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分别为多少?【交流】消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V HCl(H2)∶V NaOH(H2)=1∶1。

【问题探究2】(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 B【解析】 因为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而今产生H 2的体积比:13<V HCl H 2V NaOH H 2<1,所以反应的情况为:铝过量,盐酸不足;铝不足,氢氧化钠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
点燃 =====
2H2O(g)
计量数之比: 2
1
2
物质微粒数
之比: 2
1
2
扩大 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2 mol
NA 1 mol
2NA 2 mol
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44.8 L 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22.4 L 1
44.8 L 2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1)任意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体积 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 比,等于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
( A) A.5.4 g C.2.7 g
B.3.6 g D.1.8 g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时要明确两点:(1)无论是铝与酸反应 还是铝与碱反应,Al 和 H2 的关系都是 2Al~3H2;(2)综合分析 题中相关条件判断是否存在过量以及谁过量,然后计算得出数 值。
[解析] 由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 2H2O===2NaAlO2+3H2↑可知,两份等质量的 Al 都完全反应时, 生成 H2 的物质的量相等,消耗 HCl 与 NaOH 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实际上 HCl、NaOH 的物质的量均为 0.3 mol,且已知生成 H2 的 体积之比为 1 2,所以发生反应时分别为 HCl 不足 Al 过量,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
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如 H2+
点燃 Cl2=====2HCl
可表示
1 mol H2 与 1 mol Cl2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HCl

(2)分别取 0.1 mol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 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1 2 3 。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 是 23 28 9 。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 3 种 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 3 2 。
(5)分别取 0.2 mol 金属钠、铁、铝投入 10 mL 1 mol·L-1 盐
NaOH 过量 Al 不足。与 0.3 mol 盐酸完全反应的 Al 的质量为 2.7 g;由生成 H2 的体积之比为 1 2 可知,反应的 Al 的量之比也
为 1 2,即与 NaOH 溶液反应的 Al 的质量为 5.4 g。
(1)分别取 W g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
1 11 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23 28 9 。
提示:不相等。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 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 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继续与铝箔反应产 生氢气,因此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比前者多。
2.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显酸性、碱性的食 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酸、碱均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 Al2O3 以及铝制品 本身。
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大小的顺序是 Na>Fe=Al 。
解析:(1)W
g
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W 23
mol、5W6
mol、
W 27
mol,由钠、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 2HCl===2NaCl+ H2↑ ;Fe+ 2HCl===FeCl2+ H2↑; 2Al+
6HCl===2AlCl3+3H2↑,得到关系式:2Na~H2,Fe~H2,2Al~
3H2,所以 W g 钠、铁、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4W6
W 56
1W8=213
1 28
19;同理可得到(2)、(3)、(4)的结果;(5)中的钠、铁、铝相对
于盐酸来说是过量的,根据盐酸计算生成的氢气,铁、铝反应放
出的氢气相等,但由于过量的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钠放
知识点一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及其本质 铝和盐酸反应,直接与盐酸电离出的 H+发生电子转移,而 铝和碱溶液反应,先和水作用生成 Al(OH)3,然后 Al(OH)3 被 OH-中和生成偏铝酸盐。
(1)2Al+6HCl===2AlCl3+3H2↑
2.“量”的关系规律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 HCl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出的氢气最多。
知识点二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基本步骤
2.实例 现有 1 L 1 mol/L 的盐酸与 50 g NaOH 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该样品中 NaOH 的含量为多少? (1)设:设样品中 NaOH 的质量为 x (2)写:HCl + NaOH===NaCl+H2O (3)标:1 mol 40 g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01课前自主学习 03随堂基础巩固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分别与盐酸、NaOH 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2H2
3.如何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将混合物加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固体洗净干燥即为纯铁粉。2Al+2NaOH+2H2O===2NaAlO2 +3H2↑。
[例 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100 mL 3 mol·L-1 的盐酸和 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 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1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若产生 H2
的体积比:13<VVNHaOClHHH22<1,则必定是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 而盐酸不足;铝与 NaOH 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 NaOH 过量。
பைடு நூலகம்
1.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 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 两者放出的氢气是否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