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河流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演练方案

河流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演练方案

河流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演练方案一、引言河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对保护河流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突发的河流污染事件往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河流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演练方案,以保障公众安全和环境质量。

二、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建立在河流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早期风险评估和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是关键。

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自动监测设备和监测人员,及时掌握河流水质变化。

同时,应构建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将监测数据与环境标准相对比,准确判断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

三、应急预案与组织管理针对河流污染突发事件,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中应包含污染源判定、应急响应、事故处置、风险评估、河流抢救、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预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污染事件,并制定相应的预案,确保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同时,应明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四、事前演练与培训为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定期进行河流污染突发事件的安全演练是必要的。

演练应包括指挥体系的组织、信息通讯的联络和沟通、应急队伍的快速集结等环节。

通过事前演练,能够锻炼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发现和解决不足之处。

同时,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水平。

五、资源保障与协同合作在河流污染突发事件中,保障足够的物资和技术支持是关键所在。

应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监测设备、污染治理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确保不同类型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科技创新与公众参与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应积极引进和应用科技创新成果。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处理措施。

1. 紧急报警: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如环境保护部门等。

需要通知相关的紧急救援机构,例如消防队、救援队等。

2. 封锁源头:在进行应急处理前,需要迅速找到水污染事故的源头,并采取措施将其封锁。

这可以通过关闭阀门、堵塞管道等方式实现,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3. 人员疏散:如果水污染事故威胁到附近居民或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应当及时进行人员疏散。

可以利用警报器、广播等方式通知人员尽快离开污染区域,并指导他们前往安全地点。

4. 环境保护设施:在事故发生地周围设置临时环境保护设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侵害周围的水源。

例如设置沉淀池、过滤装置等,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污染物清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

这包括使用吸污设备、清洗剂等来清除污染物。

必须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污染物接触到皮肤或吸入到呼吸系统中。

6. 水质监测和评估:在清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污染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

通过取样分析,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判断污染的程度,并制定后续的处理方案。

7. 恢复工作:根据水污染事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复和恢复工作。

这可能包括修复管道、恢复供水等工作,以确保正常生活和生产的恢复。

8. 宣传教育:在进行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这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宣传讲座等方式实施。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指非预期的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是指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事故对人民群众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应急处理方案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应急预案之上,并应当细化每个步骤的实施时间、人员、物资和器材等信息。

应急预案的制定为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各地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预案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架构: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人及其分工、应急领导小组及分工、应急指挥部等组织的职责和任务,以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

2. 应急响应级别:应当根据事故可能引起的影响和重要性,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和预案的实施程序。

3. 应急措施:应当制定应急控制和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现场急救、协调调度、应急物资储备等措施。

4. 应急培训:应当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应急管理能力、技能和意识,提高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应急响应阶段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实际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程序,快速组织处置。

1. 紧急撤离:如果事故对人民群众产生危害,应当考虑迅速撤离受影响区域内的人群。

2.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和组织架构,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分析决策、统一指挥、快速处置、实现协同。

3. 现场保护:应当立即组织现场保护任务,防止事件进一步发展和污染蔓延,尽快切断污染源。

4.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事故情况和处理进展,避免不良影响向更大范围扩散。

5. 应急处理: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出发,分别采取应急控制和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控制措施包括调度应急车辆、关闭进水口、加强现场监测并快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等。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排放和处置污染物、出动专业队伍、资产移库等。

为了及时掌握事故的处理进展,应当建立事故跟踪台账,将每一个重要的环节、决策都记录在案,避免遗漏。

应急控制措施应急控制措施属于短期内的紧急任务,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避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突然的、不可预测的水环境污染事件。

这类事故可能对水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需要全面的准备和专业的应对措施,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事前准备1.建立健全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准备等。

应急预案必须经常演练和更新,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处置。

2.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报相关单位展开应急处置。

提高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覆盖范围,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波动。

3.加强危险化学品及污染源的管理。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存储、使用、运输和处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对潜在污染源的排查和管理,提高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相关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和装备投入到应急处置工作中,遏制污染扩散的可能,并控制污染源。

2.疏散人员和群众安置。

针对事故现场周边的人员和居民,应迅速做好疏散工作,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并尽快组织安置工作,提供必要的食宿和医疗保障。

3.启动污染物清理和治理工作。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物清理和治理工作,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尽快恢复受损水环境的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4.加强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防范。

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加强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保护,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优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处置工作。

三、事后处理和总结1.做好事故后续处置工作。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并不意味着任务结束,事故相关的处置工作需要持续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处置措施,确保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河流水污染应急预案

河流水污染应急预案

河流水污染应急预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针对河流水污染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环境污染和损害。

本预案的目标是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2. 应急响应措施在发生河流水污染事件时,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2.1. 污染源控制迅速确定污染源,并采取措施封堵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确保停止进一步的污染源排放。

2.2. 警示信息发布向相关政府部门、居民和企业发布河流水污染警示信息。

提醒周围居民停止使用受污染水源,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过滤装置或煮沸水源。

2.3. 暂停活动暂停沿岸活动,包括水产养殖、农业灌溉等,以避免进一步的污染扩散。

2.4. 应急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清理和处理污染物、恢复河流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确保处置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并与相关技术单位合作。

2.5. 协调合作与相关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河流水污染事件。

分享信息、资源和技术,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6. 评估和监测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对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调整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3. 教育宣传为了减少河流水污染的发生,应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水污染防控知识。

通过宣传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促进公众行动。

4. 复审和改进定期复审和改进河流水污染应急预案,根据实际应急情况和科技进展,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措施和应对能力。

5. 结论河流水污染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积极履行责任,深入落实预案的各项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共同推动水污染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指突发发生、短时间内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的事件。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一些措施。

建立应急机制。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针对不同类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

应当建立起联动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做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和污染源的扩散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从而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

迅速切断污染源。

一旦发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切断污染源,避免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这可能包括拦截管道、封堵溢出口等临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切断污染源后,还需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进行应急处置。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可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例如吸附、沉淀、过滤等。

还需要对继续污染的水源进行紧急处理,净化水质,恢复水环境。

第五,疏散和救援。

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受到威胁的人员需要及时疏散,确保其安全。

应加强对受污染域内的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的救援和保护工作。

进行事故后评估和恢复。

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相应的报告中。

还需要制定恢复水环境的措施和计划,包括水质监测、水源恢复等,以尽快恢复受污染水域的生态环境。

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大家应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做到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也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水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环境管理水平。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摘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一种严重破坏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突发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事故初期处理阶段,必须迅速判断污染源和程度,采取紧急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也至关重要,以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在水源控制和污染物清理阶段,需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彻底清除污染物,恢复水质。

评估监测是持续进行的过程,需要及时监测水质和生态环境状况,量化影响程度。

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是重要的反思机会,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类似情况下更好地处理。

未来展望则是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展望,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引言、背景介绍、问题引起、正文、事故初期处理、应急预案制定、水源控制、污染物清理、评估监测、结论、经验总结、教训反思、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指突发性发生的、可能造成水环境受到破坏的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给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可能导致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水中有毒物质超标,影响人类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通常由于生产活动、交通事故、化工厂泄漏等意外情况引发。

这类事故的发生可能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剧烈性,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紧急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污染带来的危害,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专业的应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反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2 问题引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突然发生,可能是由于工厂排放过多有毒废水,或者是管道泄漏导致化学品污染水源等。

这些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如化工厂泄漏、交通事故引起的油品泄漏等,这些意外事件给水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必须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水污染事故,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涵盖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资源、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污染事故,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水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的指挥架构和协调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

还要充分考虑到应急资源的调配和配置,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二、加强水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前,应当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获取水质信息和污染源情况,以便提前预警和应对。

监测和预警体系应包括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设备、预警信号发布系统等。

水质监测站应当布设在主要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和湖泊等地方,以确保能够对水质进行及时监测。

监测设备应当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污染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预警信号发布系统应当能够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周边地区发布预警信号,提醒民众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

三、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立即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首先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处置人员和装备,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和公众,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依据应急预案和现场情况,综合运用吸附、沉淀、氧化还原、气体悬浮、生物降解等水处理技术,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快速有效的净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方案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按污染源排放时间分,水污染有持续性污染(包括间歇性污染)和瞬时性污染。

持续性污染是指长时间持续性地向水体中放排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瞬时性污染是指短时间大排量的向水体倾倒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造成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并不多见,其中莱茵河水污染事故和多瑙河水污染事故是少数之中的典型。

一、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下,自南向北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于鹿特丹港附近注入北海。

全长136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莱茵河就是欧洲最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沿途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

1.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引发灾难性事故巴塞尔位于莱茵河湾和德法两国交界处,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也是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3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

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

桑多兹公司事后承认,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扑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

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

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塞堵下水道。

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约160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

污染事故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

由于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因而遭受损失最大。

接近海口的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

法国和前西德的一些报纸将这次事件与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论。

《科普知识》总结了20世纪世界上发生的最闻名的污染事故,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被列为“六大污染事故”之六。

2.灾难性事故的处理这起事故不仅使瑞士本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沿途的德国、法国、荷兰等莱茵河沿岸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地伤害。

该事件发生后,法国环境部长于12月19日要求瑞士政府赔偿3800万美元,以补偿渔业和航运业所遭受的短期损失、用于恢复遭受生态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中期损失、在莱茵河上修建水坝的开支等潜在损失。

瑞士政府和桑多兹公司表示愿意解决损害赔偿问题,最后由桑多兹公司向法国渔民和法国政府支付了赔偿金。

该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改进措施,成立了一个“桑多兹-莱茵河基金会”以帮助恢复因这次事件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捐款730万美元用于资助一项历时三年的恢复莱茵河动植物计划。

3.各国加强了合作通过这次事件,有关国家加强了多边合作。

法国、瑞士、德国共同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以改进和完善信息交换系统和紧急联系机制,并就防止莱茵河污染事故和减轻污染损害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达成了一项协议。

在事件余波中,有关方面还通过了一项关于该事件的决议(Commission,BulletinoftheEuropeanCommissionNo.11/1986),该决议提出,设计一本有关环境责任的绿皮书。

同时声明,为了进一步保护莱茵河和其他运输通道,特别重要的是制定一个条例以规定补偿费用和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

1993年5月1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补救环境损害的绿皮书》。

其中涉及到了连带赔偿制度补救环境损害问题,“连带赔偿制度是基于收费或特别税的财政结构”(Jointpensationsystemsarefinancialstructuresbasedoncharges orcontributions),及“如果环境损害不能归因于责任方的活动(即责任方不能分清时)”,如何应用连带赔偿制度的问题。

但绿皮书并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二、多瑙河污染事故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欧洲第一大河是 __的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

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东麓海拔679米的地方,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9个国家后,流入黑海。

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在欧洲的大地上,被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

沿途接纳了30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的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公里。

多瑙河不仅给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带来了美丽的家园,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电力和便利的航运,沿岸人民对它充满了感情,世世代代都在歌唱它。

1.劫难2000年1月底,罗马尼亚西北部连降了几场大雨,该地区的大小河流和水库水位暴涨。

1月30日夜至31日晨,西北部城市奥拉迪亚市附近,一座由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联合经营的巴亚马雷金矿的污水处理池出现一个大裂口,1万多立方米含剧毒的氰化物及铅、汞等重金属污水流入附近的索莫什河,而后又冲入匈牙利境内多瑙河支流蒂萨河。

污水进入匈牙利境内时,多瑙河支流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700-800倍,从索莫什河到蒂萨河,再到多瑙河,污水流经之处,几乎所有水生生物迅速死亡,河流两岸的鸟类、野猪、狐狸等陆地动物纷纷死亡、植物渐渐枯萎。

2月11日,剧毒物质随着蒂萨河水又流入南斯拉夫境内,两天后,污水侵入国际水系多瑙河。

突然降临的灾难使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给多瑙河沿岸居民带来了沉重的心理打击,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蒂萨河沿岸世代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丧失了生计。

流域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根据欧盟专家小组的估计,在受污染地区,一些特有的生物物种将灭绝。

有关专家说,至少需要20年才能恢复这里的生态平衡。

2.匈、罗、乌三国政府出面处理事故事故发生后,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3国政府宣布:蒂萨河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匈牙利政府在接到罗马尼亚政府的预警通报后,迅速及时地做出了反应,采取了得力预防措施,下令立即关闭以蒂萨河为饮用水源的所有自来水厂,同时大量张贴公告告诫住在蒂萨河沿岸城镇的居民,因而没有发生人员受到危害的事件。

保加利亚有关部门告诫居民不要购买多瑙河产的鱼,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罗马尼亚总理下令调查此事,评估事故造成的损失。

3月15日,匈、罗、乌三国举行首次政府间磋商,签订了议定书,督促三方加紧对各自境内可能的污染源的治理,杜绝今后类似污染事件的发生。

根据议定书,三国将各派3名专家成立三方工作委员会,对各自境内蒂萨河沿岸可能的污染源进行测绘分析,并依据国际标准进行风险测试。

同时建立短期和中长期计划,加强河流污染预警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严格水质检测制度,及时准确地对水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事故引起国际纠纷污染事故发生后,匈牙利官方和民间反应强烈,要求罗赔偿其旅游业和生态系统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表示将起诉造成污染的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合资经营的金矿开采企业,以及该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总公司和罗马尼亚政府,并由匈司法部和 __研究起诉程序的具体细节。

匈牙利总理下令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进行损失评估,为打赢这场国际官司做准备,并为善后清理工作提出措施。

匈政府还任命渔业专家根茨为政府专员,负责消除污染后果和恢复蒂萨河生态平衡的工作。

2月15日,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召见罗马尼亚驻南临时代办,就多瑙河污染造成的生态灾难向罗提出抗议,并保留要求罗赔偿损失的权利。

南环境部声明说,罗马尼亚应受到国际法的制裁。

欧洲联盟官员洛耶拉·帕拉西奥在会晤匈牙利 __长发表声明称:“这是一场全欧洲的环境灾难,是欧洲近25年来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欧洲各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这场污染。

”欧盟环境问题专家马尔哥德·瓦尔斯特罗姆2月17日说,损失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应采取措施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生态事故。

他批评出事金矿的控股方——澳大利亚埃斯姆拉达公司掩盖事实真相和推卸责任。

对罗马尼亚来说,多瑙河支流蒂萨河污染事故是一起严重的环境灾难,不仅使政府可能面临巨额的国际赔偿,还意味着国际形象损害的后果难以预料。

因为在事故发生前近10年中,罗马尼亚政府一直在谋求加入欧洲联盟。

面对这起水污染事件引发国际诉讼,罗马尼亚政府也没有回避,承认是由于巴亚马雷金矿污水处理池裂口,含氰化物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匈牙利的蒂萨河和南斯拉夫境内的多瑙河。

但罗方表示,不应将此次事故同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相提并论,不希望因此事发生任何的政治纠纷。

罗马尼亚、匈牙利两国政府联合组成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污染的情况,并提出赔偿的经费估算、消除污染的措施等。

也有分析称罗马尼亚政府不想进行赔偿,因为根据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环境协议,其中没有就赔偿问题作相关规定。

据后来相关报道称:匈牙利负责处理蒂萨河污染问题的匈牙利政府专员根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之间由于蒂萨河受污染而出现的损失赔偿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而不是通过打官司来解决。

除了恢复蒂萨河的生态平衡外,匈罗两国还应当致力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

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之间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有助于合理使用国际社会为此提供的资金。

三、一些典型做法从以上两起国际河流发生的水污染事故,可以看出一些典型做法:一是尽快提出应急处理措施,为降低损害、损失赢得主动。

包括及时向下游国通报事故情况,公告告诫住在受污染区的居民面临的危险,立即关闭受污染的自来水厂,采取其他方式为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等。

二是对赔偿持谨慎态度,同时又积极地致力于防治污染长期机制的建立。

包括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分歧,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机制,就防止污染事故和减轻污染损害达成协议;实施双边中长期流域治理计划,提供界河水质监测设备设施援助等方式,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国际界河段水环境保护的双边实质性合作。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