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低温低浊度水8

低温低浊度水8

二、低温低浊水净化的研究进展
②山东大学高宝玉等研究了含铝离子的聚硅酸混 凝剂(PASS),用于油田废水、煤矿废水的处理。 SS去除率达99.4%。COD去除率达98.2%,结 果优于PAC,且用量低,同时适当引入其他离 子还表现出十分优良的脱色性能。
二、低温低浊水净化的研究进展
聚硅酸铝铁是在聚硅酸中同时引人两种金属离 子,既克服了PSA对pH敏感、残余铝量较大的 缺点,又克服了PFS出水有残色的缺点,是一 种沉降速度快、残余量少的聚合物。其水解产 物使水中杂质脱稳并形成一定的离子,同时高 聚合度的聚硅酸可起吸附架桥作用,在下沉过 程中又进行网捕,故具有高效的絮凝性能。与 此同时,铝、铁金属离子还有抑制并延缓硅酸 凝胶的作用。
三、水处理技术的改进
为保证滤后水质,滤池不应承担较大的负荷, 就是采用接触过滤工艺. 水温↓——滤池的过滤能力↓——滤池中水流 的剪应力↑,滤层中絮粒破碎的可能性大,易 穿透滤层。 滤池是水质净化工艺流程中的最后环节,采用 浮沉工艺,滤前的预处理构筑物应在任何时候都 发挥作用,在设计上技术经济效益较高。
三、水处理技术的改进
2)提高反应的絮凝效果 为提高反应的絮凝效果,反应池设计除了保证 必要的反应时间外,还要研究速度梯度的变化 和活性泥渣的作用。速度梯度除了与外加能量 有关外,与反应池的池型也有一定的关系。另 外,反应池设计的指标G.T值,对于低温低 浊度原水处理,反映不出活性泥渣的作用。
三、水处理技术的改进
二、低温低浊水净化的研究进展
2.、生产工艺与技术措施 1)给水处理工艺。 在给水处理工艺上,高效廉价的混凝剂的研制, 将使混凝反应进行得更充分,但即使在原水中 加入极高效的混凝剂,也需从设备上为在水中 产生良好的矾花颗粒创造条件。 ⅰ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混合 ⅱ絮凝——隔板絮凝;机械絮凝池;水力型的 絮凝池(我国大都用)

低温低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

低温低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

低温低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将温度0~4℃、浊度10~30NTU的水称为低温低浊水,而南方地区将温度3~7℃、浊度20~50NTU的水称为低温低浊水。

低温低浊水质有以下特性:①水温0~5℃,在冰冻期维持在1℃左右;②浊度一般10~30NTU(有时降至10NTU以下);③冬季水中CO2溶解度增加,pH值小于7;④水中胶体颗粒电位升高(约为常温20℃时的2倍),胶体间静电斥力增大,稳定性增强;⑤水的粘滞性增加,水中胶体颗粒运动的阻力变大;⑥颗粒的布朗运动减弱,微粒惰性增强,水中胶体颗粒的粒径分布趋于均匀且小于常温时的粒径;⑦水体中无机胶体颗粒含量减少,有机胶体颗粒含量增加,絮凝体中有机成分较多,密度较平常期小;⑧动力粘滞系数变大,颗粒的极限沉降速度变小,因而浊度去除率降低。

由于冬季补充水量较小,水源的水流状态特点表现水流缓慢甚至趋于静止状态,水体中各部位因不易掺混而表现出水质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

2低温低浊水难处理的原因一般的水质净化,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杂质。

当以去除浊度、色度为主要指标时,主要通过以下处理工序来完成,即混凝、反应絮凝、沉淀和过滤。

低温低浊水中的杂质主要以细的胶体分散体系溶于水中,胶体微粒的动力稳定性和凝聚稳定性较强,因而采用自然沉淀和过滤都是不可能达到净化要求的。

低温低浊水中带负电的胶体微粒数量很少,为达到电中和点所需的混凝剂也少,所形成的凝絮非常细、孝轻又不坚韧,难于沉淀、易于穿透。

影响低温低浊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混凝剂的品种和用量、水力条件等,但水温低是水质难以净化的主要因素,而低温季节出现的低浊度又进一步给水质净化增加了难度。

2.1 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的影响混凝剂在水中首先离解成离子状态,然后与水分子发生水解作用。

其水解过程受水温影响较大。

2.2 低温对絮凝速度的影响较高的絮凝速度是迅速生成较大絮凝的必要条件,凝聚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的颗粒碰撞次数与有效碰撞率,而颗粒碰撞次数又与其运动速率有关。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郭玲,陈玉成(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重庆市自来水公司,3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摘要:低温低浊水处理是净水技术的一个难点,从水温、水中微粒浓度及有机污染物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

基于众多水处理工作者的试验研究与实践,对多种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药剂优选技术、泥渣回流技术、微絮凝技术、气浮技术与强化混凝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处理;混凝;浊度1 引言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一直困扰着给水界。

给水处理领域中对低温低浊水尚没有确切的定义,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冬春季节水温可降至0~2℃,浊度降到10~30NTU(有时10NTU以下;我国南方地区以长江水系为代表每年随着冬季的到来,水温和浊度逐渐下降,水温一般在3~7℃,浊度一般在20~50NTU之间变化,把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温度低于10℃或浊度低于30NTU的地表水称为低温低浊度水。

这种低温低浊水很难处理,即使增大混凝剂投加量,净化后的水质仍很难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为此,我国通过20多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基本攻克这一技术难关,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2低温低浊水难以净化的原因2.1水温的影响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影响很大,低水温使水解反应速度减缓,在常见的混凝剂中,铝盐较铁盐受水温影响大,以常用的硫酸铝为例,当水温为0℃时,硫酸铝水解速率只是5℃时的2/3~1/2。

低温水的粘度大,液层间的内阻力大,单位时间单位体积颗粒的碰撞次数减少,不利于水中微小颗粒碰撞、凝聚和絮凝体的成长,絮凝速率和颗粒沉降速度也减小。

低水温减弱微粒的布朗运动,水分子间的热运动能量减弱,不利于微粒间碰撞凝聚。

水温低,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膜加厚,粘附强度降低,妨碍其凝聚。

低温时气体的溶解度大,形成的絮凝体密度降低,溶解气体大量吸附在絮凝体周围,也不利于其沉淀。

2.2水中微粒浓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下源水浊度越低,给水工艺在运行中的药耗越高,处理难度也越大。

低温低浊水处理

低温低浊水处理

低温低浊水处理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研究1难以净化的原因低温低浊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以细的胶体分散体系溶于水中,而且胶体颗粒比较均匀,胶体颗粒具有很强的动力稳定性}t凝聚稳定性,并且带负电的胶体微粒数量很小。

所以,为达到电中和所需的混凝剂也少,因此形成的絮凝体细、少、轻、难于沉淀,易于穿透滤层。

由于浊度较低,胶体颗粒数目较少,颗粒相互碰撞而聚集的机会减少。

水温低,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较高[‘」,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势能较大,而且此时颗粒布朗运动动能减小,粘滞系数增大,更不利于颗粒碰撞,而使胶体颗粒脱稳困难。

水温低,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作用突出,妨碍其絮凝。

水温低,水的粘度变大而使沉速减小,加之低温时气体的溶解度大,使形成的絮凝体密度降低,溶解气体大量吸附在絮凝体周围,也不利于其沉淀。

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生物法清华大学的胡江泳,王占生[[z]针对低温低浊污染水源,采用生物预处理的手段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以陶粒为载体的生物预处理工艺,常温能去除水中有机物COD 26.2 % , SS 60%一70 %,氨氮80%a温度小于3℃时,COI〕去除率20%,SS去掉40 %,氨氮减少50 %。

2.2气浮技术气浮工艺净化水质的原理是利用压力溶气水骤然减压释放大量的微细气泡与原水加药混凝产生的絮体粘附在一起,使其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带气絮体浮至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实现悬浮胶体杂质的去除及水质的净化。

王毅力等[[3]采用絮凝一溶气气浮(DAF)工艺处理密云水库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结果表明,碱化度B值越高的PAC,其电中和能力越强,而且在相同的除浊效果下絮凝剂投量也越少。

该工艺对于不同浊度的原水可达到70 % -J 85%的除浊率,且原水浊度越高,除浊率也越高。

但该工艺最大的弊端是需要增加溶气设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的熊长学〔4〕将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将浮沉池改为斜管沉淀池,而普通快滤池增加气浮系统,研究表明出厂水浊度可以降到0。

低温低浊度水处理(冬季净水)

低温低浊度水处理(冬季净水)

低温低浊地表水处理技术的探讨刘晖(深圳市物业工程开发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往往又因为受到污染而使原水的色度、耗氧量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

另外,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大,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

本文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节进行7分析,得出了采用浮沉池工艺可以经济合理地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的结论。

关键词:低温低浊;地表水;混凝;分离;过滤;浮沉池低温低浊水水质特点1.我国东北地工全年有四、五个月的时问处于寒冷季节,水体被冰层覆盖.江河水温0—1℃,水库水下层水温2~4℃。

这个时期原水浊度也很低,江河水为5-30NTU,而水库水也只有5-10NTU。

原水水温低,水的动力粘度系数提高,减弱了水中胶体的颗粒运动,降低了他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机率;水中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的水化膜加厚,妨碍颗粒凝聚;同时,通过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较轻,不易下沉,难以通过沉淀从水中分离出去。

对于水库水而言.由于它的水流状态特点而表现出不同于江河水质的特性。

水库水近似于静止状态,水体中各部位因不易掺混而表现出水质成份分布的不均匀性。

水库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不但妨碍水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而且藻腥味很重,影响水质;水体中的矿化度由于水分的强烈蒸发而提高: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腐烂所形成的腐植质不仅提高了水库水的色度,而且会对水中粘土形成的胶体、硅酸溶胶、铝和铁的氢氧化物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都增加了水库水的净化难度。

2.水处理技术的改进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低温低浊江河水和水库水的处理难度又有所增加,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如果不加以改造很难满足新的水质标准要求,这就是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对策来解决新问题。

低温的不利因素,影响了水处理的各个处理环节。

对于工程设计,应对投药、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处理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和分离两大过程。

混凝的作用是促使原水中的胶体杂质形成絮体,而分离是将混凝形成的絮体通过沉淀或者气浮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去.剩余的少部分微小絮体及其它杂质,再经过过滤而分离出去的处理过程。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研究现状摘要:低温低浊水主要的定义为水温在0~4℃、浊度低于30 NTU的冬季水库水、江河水。

我国北部地区水在冰冻期时以及部分南部地区水在最寒冷时期,浊度和温度均属于低温低浊水的属性。

由于具有黏度大、温度低、碱度低等特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仍然是一个水处理界的难题,传统的处理方式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饮用水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于低温低浊水水质处理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处理1 低温低浊产生的影响1.1 低温对水处理的影响低温条件会降低水体的p H值,影响絮凝剂的最佳使用范围,同时无机盐混凝剂在水解时吸热,低温条件下混凝剂难以水解,水解速度的下降不利于无机混凝剂发挥作用。

水体胶体微粒在黏度大的低温水体中运动速率小,布朗运动的减缓导致微粒间的碰撞次数减少,不利于脱稳沉降。

低温水体黏度增大,增大的水流剪力阻碍絮体间的聚集和成长,絮体在下降过程中极易被破坏。

低温也会使颗粒间的水化作用变强,内部水化膜的黏度和重度增加,黏附强度受到影响,絮凝效果降低。

低温造成的颗粒所带电位的提高,也会降低颗粒间的吸附力,种种因素对絮凝效果造成影响。

1.2 低浊对水处理的影响低浊水中的颗粒物在水体中分散均匀且较为细小,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性非常强,絮体形成后体积较小不易于絮体的积聚后发生沉淀。

且由于低浊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较低,颗粒运动速度小,颗粒碰撞几率小,不利于絮体的形成,形成絮体也容易被混凝搅拌所破坏。

2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2.1 混凝剂、助凝剂的遴选在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絮体大、沉降效果好、投加量低并且适应性强的絮凝剂更有利于对原水进行后续处理。

部分水厂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时,选择增加混凝剂的投放量和增强搅拌强度的方式,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还会带来用水安全问题,且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选择合理的混凝剂和助凝剂,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

合适的选择有利于增强颗粒间的碰撞,充分发挥混凝剂吸附架桥、中和电性、网捕或卷扫作用。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探析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探析

固液分离常采用的构筑物有沉淀池、澄清池、气
而且投 药量与沉淀池 出水浊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
城镇供水 N . 21 3 O 5 01 3


水处理技 术与设 ・
系。在天津引黄低温低浊水试验中 ,结果表 明高 】
锰酸钾复合药剂 P C对低温低浊水 的强化混凝作用 P 明显 ,P C在 1 — . g P . 1m/ 0 5 L的投量 范围 内可 以使 由 处理前浊度 2 N U降至气浮出水浊度 0 ~ . T ; .T 0 . 1 N U 8 5 潘碌亭通过实验证 明聚硅酸铝铁复合絮凝剂 嘲对低
反 应 的要 求 也 并 不 像 沉 淀 法 那 样 高 。 因为 沉 淀 法 是 依靠 颗粒 絮 凝长 成 大而 重 的絮粒 而 下 沉 的 , 而 絮粒 的成 长 过 程 则 需 要 足 够 的时 间 ,一 般 为

C ODM 【 |
3 .助凝剂的使用 .2 1 单独使用混凝剂有时效果不理想 ,混凝剂与助凝 剂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除浊效果 。目 前有很多水厂使 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 , 并辅加助凝剂来提高混凝效果。

图 1 侧 向流 斜 板 浮 沉 池 的 剖 面 示 意 图
浮 沉 池 采 用气 浮 方 式 运 行 ,对 于 前 序 混 凝
形成的絮体轻而疏松 ,絮体密度少 , 的动力粘度系 水 大,因而颗粒分离速度会减少。如果从构筑物的设计
5~1N U 0 T ,因此通常把温度低于 1 、浊度低 于 0 3N U的地表水称为低温低浊度水。由于低温低浊水 0T
粘度大 ,含有的颗粒数量少 ,颗粒发生碰撞机会少 , 发生混凝 的机率降低 ; 而且 由于水化膜 内的水粘度和 重度增大,影响了颗粒之间粘附度 ; 水温对混凝剂的 水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 温度低使水解反应速率减缓 , 影响混凝效果。 2 、低 温低 浊水 处 理原 理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王桂荣。

张杰(1.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武汉自来水公司,湖北武汉430034)摘要:针对汉江水源冬季的低温低浊水给水厂处理带来的困难,研究了聚合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简称HCA)、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三种不同助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先加助碱剂以调节pH值,再用HCA和聚合氯化铝(PAC)配合使用,大大改善了混凝效果且与其它助凝剂相比,该药剂配制、投加方便,不会增加水厂土建费用.可广泛应用于水厂低温低浊水的处理。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强化混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中图分类号:TU9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2455(2004)05—0020—03在冬季,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其它季节相比具有温度低、浊度低、耗氧量低、碱度低、水的粘度大等特点,这给不少自来水厂的冬季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武汉市,主要是汉江在冬季会出现低温低浊度水。

其冬季水质特征为:l2月至次年2月浊度经常在20 NTU以下;水温一般在4~7℃.最低可至4℃;pH值比其他季节略有降低,保持在7.3左右。

在此期间,水厂采取增大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的方法,但处理效果并不明显.形成的矾花细小且轻,不利于后续沉淀。

针对上述问题,拟采取投加聚合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简称HCA)、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对汉江水源进行强化混凝,以选择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助凝剂来改进现有混凝工艺。

l 试验方法试验用水水温为4℃,浊度为18.6 NTU,pH值为7.3,碱度为93 mg/L。

烧杯搅拌试验在六联混凝搅拌机上进行,在 1 000 mL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HCA、活化硅酸,模拟净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与絮凝反应搅拌条件,设定搅拌转速和时间如下:①模拟投加NaOH的混合条件,搅拌转速200 r/min、搅拌时间1 min;②模拟投加聚合氯化铝时的混合条件,搅拌转速300 r/min、搅拌时间1 min;③模拟絮凝反应搅拌条件,搅拌转速120 r/min、搅拌时间4 min(投加聚丙烯酰胺或活化硅酸);搅拌转速60 r/min、搅拌时问5 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原作者:文 / 李杨段小睿员建李银磊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时间:2010-5-27摘要:低温低浊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

文章从水温、水中微粒浓度及有机污染物三方面分析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阐述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重要性,探讨了该水质的各种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展望了我国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一、引言低温低浊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最难处理的特殊水质之一,也是给水处理工程研究的焦点之一。

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体水质和水温受地理条件和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变化很大,一年中大约有4~5个月的时间被冰封盖,此时江河水体的温度降低到0~1℃,浊度为5~30NUT;水库水体的温度降低到2~4℃,浊度为5~10NUT,均为低温低浊水;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部分水系每年随着冬天到来,水温和浊度逐渐下降,水温一般在3~7℃,浊度一般在20~50NUT之间变化,同样会遇到低温低浊水的问题。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水中痕量或微量的化学污染物质—微污染物质不断增加,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富集和具有三致作用的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而自来水厂常规净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造成饮用水水质下降。

而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检测分析手段的进步,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相应供水水质标准也要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为此,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低温低浊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同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低温低浊微污染水难处理原因分析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具有温度低、浊度低、耗氧量低、碱度低、水粘度大、微污染等物理化学特性,而且水中微粒尺寸小且粒径分布均匀。

因此,常规混凝工艺处理,一般难以达到饮用水标准或后续水处理的进水水质要求,常需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影响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温对水质净化过程的影响[1,2,3,4,5](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有较大影响,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根据范特霍夫法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加2~4倍。

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影响很大,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低,反应平衡常数小,低温使水解反应速度减慢,混凝剂水解进行不完全。

(2)低温时水中气体溶解度增加,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CO2难以及时散出,水解就进行的不彻底,且溶解气体大量吸附在絮体周围,也不利于其沉淀。

(3)低温时水的粘度大,增大了水流的剪切力,单位时间单位体积颗粒的碰撞次数减少,不利于水中微小颗粒碰撞、凝聚和絮凝体的成长,使絮体含水率上升,絮体变得疏松,密度下降,絮体沉降性能变差。

(4)低温时胶体颗粒的Zeta点位比较高,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势能较大,相互接近需要克服的位能大,而且此时胶体颗粒布朗运动动能减少,不利于胶体颗粒间的碰撞凝聚,使胶体颗粒脱稳困难。

(5)水温低,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膜加厚,粘附强度降低,妨碍其凝聚,而且水化膜内的水由于粘度增大,影响了颗粒间的结合强度,形成的颗粒密度小,强度低,絮体松散易破碎。

2、水中微粒浓度对水质净化过程的影响(1)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以细的胶体分散体系溶于水中,而且胶体颗粒比较均匀,胶体颗粒具有很强的动力稳定性和凝聚稳定性,且带负电的胶体微粒数量很少。

所以,为达到电中和所需的混凝剂也少,形成的絮体细、小、轻,难于沉淀,易穿透滤层。

(2)研究认为在任何水体中,保证单位体积内颗粒的数量和有效碰撞次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混凝处理效果是基于混凝过程中微粒具有较多的碰撞机会。

浊度较低时,单位体积内胶体颗粒数目较少,水中微粒浓度很低,颗粒相互碰撞而聚集的机会也减少,势必影响混凝效果。

(3)低温低浊水由于固相浓度很小,分散相的面积较小,易形成最易溶解的产物-羟基络合物,由于其空间网格没有交联的键,因而容易破坏。

3、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质净化过程的影响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一般粘土、砂等铝硅酸盐矿物很少,而有机物颗粒在总颗粒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6,7],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对水体中胶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有机物可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膜,不但使胶体表面电荷密度增加,而且阻碍了胶体颗粒间的结合。

这是由于有机物一般带有较高的表面电荷,如富里酸的表面电荷密度(10C/mgDOC~15C/mgDOC)远高于粘土颗粒(0.1C/mgDOC~1.0C/mgDOC)[8]。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的微粒尺寸都较小使这种作用更明显。

据报道[9],当高岭土或硅氧化物吸附5mg/L~10mg/L腐殖酸后,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提高一倍,或混凝过程中碰撞效率降低一倍;此种影响随有机物浓度升高或溶液pH值降低而更加显著。

水中有机物对胶体保护作用导致混凝剂投量大幅度提高。

Edzwald[9]基于富里酸与无机颗粒所带电荷量的差异,指出如果向某个含有10mg/L无机胶体悬浮液中加入3mg/L富里酸,混凝剂投量需增加6倍才能使之脱稳。

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使混凝剂药耗增大、制水成本升高。

由于我国多数水厂采用的是含铝混凝剂,造成出厂水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此外,由于天然有机物在水中含量较高(mg/L数量级),会与加入的水处理药剂(如消毒剂Cl2、O3等)作用,转化为有害的有机物或中间产物。

三、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现状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对水质净化过程产生的不利因素,影响着水处理的每个环节。

目前,我国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主要是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来提高净水效果。

1、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新的处理单元主要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也具有除味、除臭及除色作用。

从而使后续处理工艺变得简单易于操作,减少药剂剂用量,降低运行成本,改善出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常采用预处理技术有: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吸附预处理技术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等。

(1) 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是一种传统处理方法,是指向微污染水源水中投加化学氧化剂,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10]。

化学氧化法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常规混凝工艺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氧化剂能破坏无机胶体颗粒表面的有机涂层,从而降低其稳定性。

高锰(铁)酸盐复合药剂法正是基于此点提出的,该药剂由高锰(铁)酸钾(主剂)和其它多种药剂(辅剂)组成在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表现出极好的协同作用,针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体,其助凝、助滤、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尤其明显。

高艳娇等[11]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钾,对高铁酸钾处理低温低浊水原水进行研究。

试验表明:高铁酸钾具有混凝作用,对原水浊度去除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

在原水浊度为20NTU,pH 值为7.7,水温为6℃的条件下,投加高铁酸钾30mg/L,滤后水浊度为0.2NTU,高铁酸钾具有消毒作用,经其处理的原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等细菌学指标均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一级标准。

马军等[12]用具有一定氧化能力的高铁酸盐复合药剂作混凝剂,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的松花江水,沉淀后的浊度可降到2~4NTU,滤后浊度达到小于0.5NTU。

梁恒等[13]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能,试验表明:PPC预处理技术在助凝、助滤、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都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处理效果。

该项技术对于低温低浊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吸附预处理技术吸附预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物质的吸附性能或交换作用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目前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铝、沸石及离子交换树脂等。

近年来又研制开发了一些新型吸附材料,如多孔合成树脂、活性炭纤维等。

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臭味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疏水性物质-活性炭。

活性炭属于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弱极性的有机物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在水处理中,活性炭由于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不仅对除臭、去味、除浊具有良好的效果,还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及生物法和化学法难去除的有机物也有很强的去除效果,也可以用来吸附去除部分重金属离子。

李英等[14]对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低温低浊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具有助凝作用,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结合投加粉状活性炭,可降低水的浊度、色度、臭和味等,大幅度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使之由阳转阴,处理后的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 生物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可生化有机物特别是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铁、锰等污染物。

研究表明: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80%以上;并改善了混凝沉淀性能,减少混凝剂用量,降低运行成本,使后续处理工艺变得简单易于操作,最大可能地发挥了处理工艺整体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处理中氯的消耗量,减少水中卤代有机物的生成量,改善出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胡江泳等[15]针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采用生物预处理的手段进行现场试验研究。

结果发现:以陶粒为载体的生物预处理工艺,能去除水中有机物TOC 或COD20%~30%、SS50%~70%、氨氮80%。

低温时去除率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有一定的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能力,水库水的低浊度和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性质有利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控制。

2、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

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有: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分离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等。

(1)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是由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系统,其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即MBR在利用微生物对水中可生物降解污染物进行生物转化的同时利用膜组件分离水中不可生物降解杂质,并截留生化反应的产物-生物体。

由于具有固液分离率高、出水水质好、处理率高、占地空间小、运行管理简单、剩余污泥少等优点,膜生物反应器在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16]。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左金龙等[17]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松花江冬季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考察MBR工艺对浑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过滤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