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讲解学习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e9493d2011ca300a7c39064.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学习目标: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借助图片和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中的秋意和秋情。
生字归类:一类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
二类字: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
多音字:挑①tiāo 挑选②tiǎo 挑战。
词语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
霜叶:变红了的枫叶。
荷尽:荷花凋谢完了。
擎:托举。
犹:还,尚且。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萧萧:形容风吹梧叶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篱笆。
主题思想:《山行》描写了诗人驱车山间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秋景,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志趣和对秋天的喜爱。
《赠刘景文》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勉励好友刘景文能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感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篱笆下的灯火、儿童拨弄蟋蟀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古诗注释:1.《山行》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一户人家居住。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2.《赠刘景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
3.《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阵阵秋风惹起游子思乡之情。
夜深了,篱笆深处灯光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正在拨弄蟋蟀。
课后习题二: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山行》里的“寒山”“枫林”“霜叶”,《赠刘景文》里的“荷尽”“残”“橙黄橘绿”,《夜书所见》里的“萧萧梧叶”“秋风”“促织”等,都是深秋时节特有的景象。
课后习题三: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2.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
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

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三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中,有几首是特别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常见古诗词的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让人联想到家乡的景象。
2. 《春晓》 - 孟浩然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述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
5. 《江雪》 - 柳宗元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江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和超脱的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展现了一幅空旷寂静的雪景。
6. 《悯农》 - 李绅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
7. 《游子吟》 - 孟郊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为游子缝制衣物的情景。
8. 《绝句》 - 杜甫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9. 《咏鹅》 - 骆宾王这首诗通过咏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形象地描绘了鹅的优雅姿态。
10. 《江南》 - 李清照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熟悉和喜爱。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三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1.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字词解释。
-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 “寒山”:深秋季节,山带寒意。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这个“斜”字啊,在这里读“xiá”,是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的样子。
-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
这个“生”字可有意思了,就好像白云是从山里面生长出来的一样,很有画面感。
- “坐”:因为的意思。
诗人为什么停车呢?原来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景色呀。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镜头从远处的山路开始,慢慢拉到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那里还有几户人家若隐若现。
这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就像我们跟着诗人一起在爬山,远远看到山上有小路,小路通向白云深处,那里面还有人家,感觉特别神秘。
- 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因为太喜欢傍晚的枫林景色了,就停下车来慢慢欣赏。
那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呢。
一般我们都觉得春天的花是最鲜艳美丽的,可诗人却觉得这秋天的枫叶更胜一筹。
这就像是诗人发现了一个大宝藏,然后告诉我们,看啊,秋天也有这么美的景色,一点也不比春天差。
1.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字词解释。
- “荷尽”:荷花凋谢了。
“擎雨盖”就是荷叶,荷叶像一把雨伞一样,高高地举着,“擎”就是举的意思。
现在荷花没了,荷叶也没了,只剩下光杆儿了。
- “菊残”:菊花已经残败了。
但是菊花虽然残败,它的枝干还傲然挺立在霜雪中呢,这个“傲霜枝”就把菊花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 “君”:指刘景文。
诗人对刘景文说,你一定要记住啊。
- “橙黄橘绿时”: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也就是秋末冬初的时候。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一种对比描写。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鉴赏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背诵和鉴赏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要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强烈的情感。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赏析:李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赏析:杜甫通过对比黄鹂和白鹭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边垂钓图,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赏析:这首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8.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赏析:这首诗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背诵经典,还能够培养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三年级上册(9首) (1)1、所见 (1)2、夜书所见 (2)3、赠刘景文 (3)4、山行 (4)5、望洞庭 (5)6、饮湖上初晴后雨 (6)7、望天门山 (7)8、早发白帝城 (8)9、采莲曲 (9)三年级下册(9首) (10)1、三衢道中 (10)2、惠崇《春江晓景》 (11)3、绝句 (12)4、忆江南(其一) (1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6、清明 (14)7、元日 (15)8、滁州西涧 (16)9、大林寺桃花 (17)三年级上册(9首)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简析】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古诗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古诗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1.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 欲:想要。
- 捕:捉。
- 鸣:叫。
3.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1.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 远上:登上远处的。
-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 石径:石子的小路。
- 斜:为倾斜的意思。
-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 坐:因为。
-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把秋天的枫叶与春天的花朵相比,突出了枫叶经霜后的艳丽,展现了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成为千古名句。
1.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擎:举,向上托。
-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菊残:菊花凋谢。
- 犹:仍然。
-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 须记:一定要记住。
-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3.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解析:- 你看啊,有个小牧童骑着大黄牛呢。
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那歌声可响亮啦,把整个树林都震动了。
这小牧童正高兴地唱歌呢,突然他看到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
他呀,一下子就闭上嘴巴,不唱歌了,站在那儿,估计是想悄悄地去捉那只蝉。
这诗就像一幅画,把小牧童天真活泼的样子写得特别生动。
-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往山上走,这小路一直通到远远的、云雾缭绕的山上呢。
在那白云飘出来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住。
走着走着,诗人停下车来,为啥呢?因为他太喜欢傍晚时候的枫林了。
你看啊,那些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呢。
杜牧可真会发现美,一般人看到秋天可能就觉得很萧瑟,他却觉得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美,这就是他独特的眼光。
-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解析:- 荷花已经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就像没有了遮雨的伞一样。
菊花虽然也残败了,但是它的花枝还傲然挺立在寒霜之中呢。
苏轼这时候就对朋友刘景文说啦,你得记住一年当中最好的景色啊,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
这诗一方面是在写景,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他的朋友呢,虽然人到中年可能就像荷尽菊残一样,但是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就像橙黄橘绿的时候也很美好。
- 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赏析:- 风吹着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在送着寒冷的气息呢。
江上吹来的秋风,让在外面的诗人心里涌起了思乡之情。
这时候啊,他知道有小孩子在夜里挑着蟋蟀玩呢,因为夜深了还能看到篱笆那儿有一盏灯亮着。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很细腻。
二、日积月累部分。
1.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涣(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春晓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写景 9首
《江南》、《敕勒歌》、《风》、《咏柳》、 《登鹳雀楼》、《春晓》、《宿建德江》、 《鹿柴》、《望庐山瀑布》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5、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思乡 3首
《回乡偶书》、《静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物、抒情和杂感 5首
边塞诗 4首
《凉州词》两首 《出塞》、《从军行》
1、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3、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别 5首
《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芙蓉楼 送辛渐》
《咏鹅》、《长歌行》、《七步诗》、《竹 里馆》、《古朗月行》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七步诗
煮豆 持作羹,
三 国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曹 植 豆在釜中泣。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7、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9、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