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初中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带走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亲子间的相似性叫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包括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适应环境: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尿液非常少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反光镜等。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五)细胞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初中生物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学概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多个分支,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基础概念和生命现象的了解上。
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
-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遗传与进化-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 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4. 植物学基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 动物学基础- 动物界分类,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6. 生态学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地理学概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分为两大分支: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
初中地理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影响(昼夜更替、季节变化)。
- 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
2.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
3.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形成和分布。
4. 地貌学- 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峡谷等)的形成和特点。
5.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考的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物群落是具有相同环境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物种群体的集合,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线、气候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总和。
其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态圈:生态圈指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4. 气候: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因素组成。
气候的不同会影响到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5. 生物适应:生物适应是指生物在环境的压力下,通过自身的基因变异和选择来适应环境的过程。
例如长颈鹿的颈部变长,是为了适应吃高处的树叶。
6. 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异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行为。
例如工业排放物、垃圾、化学品等都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7.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在人类活动中,积极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防止生物物种灭绝。
以上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组织结构:单细胞和多细胞
2.生物的营养方式:自养和异养
3.生物的生长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生物的适应方式:激素调节和行为适应
二、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4.物质循环:水的循环、碳的循环、氮的循环等
三、环境问题和保护
1.水资源问题:水污染和水的供给问题
2.大气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
3.土壤环境问题: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4.生物资源问题: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地球的基本特征
1.地壳的构成和变化:地壳的岩石类型、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等现象
2.大气的构成和变化:气体组成、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
3.水圈的特征和循环:海洋的形成和海洋环流
4.生物圈的组成和变化:生物圈的地理分布和生物演化
五、地理和生物的交叉知识
1.地理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地形、土壤等对生物适应的影响
2.生物对地理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地理环境的维持和改变
3.地理和生物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六、学科方法和实验技能
1.学科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2.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和生物是两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生地的重要知识点。
一、初中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
3、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 90°。
5、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地理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生物部分。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态系统。
- 组成成分。
-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 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为初级消费者(如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如食肉动物)等。
-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 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很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如沼泽地。
-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关键,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
- 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初中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
由于初中生物和地理的知识点非常繁多,无法一一列举。
以下是初中生物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供参考:
生物学: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
2.遗传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5.生物群落及其变化
6.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平衡的稳定
7.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地理学: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2.地球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3.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4.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
5.各国和地区的人口、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6.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7.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概念,其影响和挑战
以上是初中生物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但并不全面,还有其他细节和深度的知识需要深入学习。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
1、地球的外表
1)地球的结构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是由温泉石、花岗岩、深成岩、橄榄岩和辉石组成的地壳,分布在地幔和地核之间。
(2)地球表面有两大板块,即洋板块和陆板块,洋板块按照形状的
不同,分为中央海洋板块、南美洲板块和西印度洋板块。
2)地球的重力
重力是地球表面上物体经受的最大的自然力,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每
一点,引起地球表面物体的引力,从而影响地壳的形成和活动。
3)地球的气候
气候是几种气象要素以一定周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气象状况,它由空
气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风速、风向、云凝状等气象要素构成,这
些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地球表面的不同气候类型。
4)海洋
海洋是一个大的净水体,其量位于全球水体体积的97.5%,而河流,
湖泊及地下水体体积仅约2.5%。
海洋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一是水,即
海水;二是泥沙、矿物,即海床土壤。
海洋是全球水循环、气候及相关生
态活动的重要载体。
5)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以及土壤层以下的地质结构的总称,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土地有四类: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相邻
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
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 一年四季的变化。
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
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
2、经线与纬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4、几个重要的分界
66.5°N)(66.5°N)北温带北回归线北回归线(23.5°N)(23.5°N)赤道赤道(0°)0°)南回归线南回归线(23.5°S)(23.5°S)南温带
南极圈66.5°S))
几条重要的纬线五带的分布
oN 中纬度oN o 赤道0o
oS 北半球中纬度赤道oS 南半球低、中、高纬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三、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方向:(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判断:(其他方式:以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定方向)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
名称,以及山高、
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2、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七年级上册)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它们是由于各大板块的相互运动(水平运动:相离或相碰挤压;垂直方向的运动:上升或下降)造成的。
大家可以分析:喜马拉雅山的“长大”;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等。
2、火山、地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思考:若发生地震,如何逃生,P37中,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附:①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
②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大洋洲和北冰洋;
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④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⑤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⑥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⑦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⑧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⑨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⑩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0)。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③佛教主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