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合集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2013年版

目录
第一篇 1 2 3 4 第二篇 1 2 3 4 5 6 第三篇 1 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 5 厂址选择和总体规划 ......................................................................................................... 5 总平面、工艺平面布置 ..................................................................................................... 7 工业管线综合布置 ............................................................................................................. 8 相关标准目录................................................................................................................... 10 建筑设计......................................................................................................................... 11 一般规定.........................................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附件)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附件)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
委员任职条件
1、应为标准化领域的专家或具备标准化工作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2、应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所在单位应为有色领域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园区(试点、示范)等,包括具备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经验,可提供智能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智能设备与智能应用技术的供应商等;
3、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技术管理职务的在职人员;
4、应熟悉标准化工作流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积极参加标准化工作组的各项活动,履行工作组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委员登记表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 243/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

冶炼 智能化标准

冶炼 智能化标准

冶炼智能化标准
冶炼行业的智能化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和信息化:冶炼企业应实现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智能化设备:冶炼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如机器人、自
动化生产线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3.智能化系统:冶炼企业应建立智能化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智能化应用:冶炼企业应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之,冶炼行业的智能化标准应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和应用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人力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绿色发展是国际大趋势。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倡导绿色消费,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不仅对缓解当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行业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0〕263号)文件中下达的《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确定由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负责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的编制任务,河北新立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市大正铝业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并制定。

标准性质为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 2020-1516T-YS,项目完成年限为 2023 年,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项目概况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工信部于2016 年决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始终坚持标准引领、评价保障的建设原则。

截至 2020年,工信部公示通过 5 批共 2121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有色行业有99家企业入选,铝行业共34家,而铸造铝合金行业仅入选1 家企业。

铸造铝合金行业是铝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我国年产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700多万吨,其生产过程产生的铝灰属于危险废物,已经被国家环保部和发改委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我国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多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不足,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因此,为帮助我国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道路,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铸造铝合金绿色工厂评价细则》)标准的制定,可以指导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从原料质量控制及预处理、熔炼、铸造工艺控制、环保管控、铝液贮运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提升产品纯净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合理利用铝灰渣等废弃物,并保证铝液的生产贮运安全,争当名副其实的铸造铝合金绿色工厂。

2020年8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20年8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20年8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实施日期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1
GB51388-2020
镍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
2020-8-1
2
GB51411-2020
金属矿山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标准
2020-8-1
3
GB51406-2019
火炸药工厂节能设计标准
2020-8-1
4
GB50127-2020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标准
2020-8-1
5
GB50205-202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020-8-1
6
GB50325-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2020-8-1
7
GB51412-2020
锡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
2020-8-1
8
GB51414-2020
有色金属企业节水设计标准
2020-8-1
9பைடு நூலகம்
GB51415-2020
有色金属冶炼废气治理技术标准
2020-8-1
10
GB/T51404-2019
有色金属堆浸场浸出液收集系统技术标准
2020-8-1
11
GB/T51405-2019
船厂总体设计标准
2020-8-1
12
GB/T51413-2020
有色金属工业余热利用设计标准
2020-8-1
工程建设产品标准
1
JG/T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2020-8-1
工程建设团体标准
1
T/CECS663-2020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
2020-8-1

弘盛铜业智能化工厂建设路径分析

弘盛铜业智能化工厂建设路径分析

68中国有色金属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盛铜业”)400kt/a 高纯阴极铜生产新建项目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支持湖北省疫后重振的重点项目,是央企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工程,是中国有色集团实施“1+4”发展战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献礼工程,是中色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项目。

建设目标中国有色集团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围绕《“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需求,同时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参照《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的建设指南》,以建成“绿色、智能、效益的标杆工厂” 的工作要求为目标,打造出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铜冶炼工厂。

实现了生产运营信息数字化、业务管理可视化、价值挖掘持续化。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按照论坛论坛FORUM智能工厂建设指南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搭建企业私有云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承载生产管理、业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等诸多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为智能应用提供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智能决策等功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信息流,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产品工艺的改造和创新,建立面向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智能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支撑下的协同优、管理优与决策优,不断推动生产管理的优化提升,持续创造价值。

总体架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弘盛铜业全流程(火冶、制酸、电解、渣选以及公辅能源)管控系统,对下连接生产车间基础自动化系统、智能传感设备、智能装备等,对上支撑包括生产管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环保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区域工序及全厂级生产管控应用,对外对接集团财务系统、物料仓储管理、EBS 主数据等集团已有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厂生产的数字化精益管理,不断为工厂的生产经营创造价值。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附件2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1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

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因企制宜。

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冶炼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充分考虑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企制宜地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

积极探索5G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2利用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混合增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1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

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因企制宜。

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冶炼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充分考虑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企制宜地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

积极探索5G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2利用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混合增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三、总体设计(一)总体架构鼓励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两个层面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将企业大量基于传统IT 架构的信息系统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源,继续发挥系统剩余价值,同时逐步推进传统信息化业务云化部署,实现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供应链协同。

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3图1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参考架构1.技术架构端: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成套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和精准控制。

边: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及新建控制系统数据,汇聚区域数据资源,实现边缘侧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决策。

云:集成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与部署等功能,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

2.智能应用智能生产与管理:聚焦企业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层面,通过对实时生产数据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4精准执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通过对产品、设备、质量、能源、物流、成本等数据的分析,实现管理决策优化。

智能服务:聚焦供应链层面,通过对供需信息、制造资源等数据的分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协同创新:聚焦数据价值挖掘,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和企业运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不断形成创新应用。

(二)建设路径坚持“融合发展,并行推进”,循序渐进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进程。

1.现有工厂(1)依据实际业务特点和支撑配套条件,对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进行评估,编制总体规划,考虑企业实际需求紧迫程度、基础条件和资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目标、预期效果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分步开展建设。

(2)开展信息化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制定数据标准、流程标准、操作标准;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产线的自动化率,加装智能视频监控和智能仪表,开展成套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工厂数字化、网络化、少人化。

(3)建设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现安环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等,5实现工厂全面可视化。

(4)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设备故障智能诊断、过程参数优化、生产流程优化、数字仿真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等。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

2.新建工厂依据新建企业特点和配套条件,根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编制总体规划,考虑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先进信息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因素制定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目标、预期效果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分步开展建设。

(1)基建阶段完成对智能设备的要求,完成自动化、工控网络、视频网络、安全系统、物联网等的建设,做到工厂设备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网络化、少人化。

(2)基建后期同步开展智能生产与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经营决策、安环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工厂全面可视化。

(3)投产并实现达产达标后,在积累一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设备故障智能诊断、过程参数优化、生产流程优化、6数字仿真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等,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

针对现有工厂、新建工厂的特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企业以硬件、软件、数据等基础要素迁入云端为先导,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不断变革原有体系架构和组织方式,有效运用云技术、云资源和云服务,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云端集成,促进跨企业云端协同。

(三)关键要素1.清洁环保通过对污染源头、排放口和厂界等的实时自动监控和虚拟工厂建设,实现对重点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对无组织排放、违法排放和事故排放等行为进行有效预警,自动追溯污染源头,支撑企业实现发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闭环管理。

2.优质低耗通过生产过程精细化管控、质量的全流程跟踪与追溯、工艺过程的虚拟仿真,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时采集工艺过程数据和检验设备数据,实现“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转变,提高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通过对原燃辅料、能源的在线监控、实时分析、动态调度,不断优化物料投7入和能源平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3.安全高效通过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建立全区域安健环系统以及覆盖设备、人员、生产多维度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应急响应”;通过智能生产与管理系统建设,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建设内容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企业的感知层面、管控层面、供应链层面、决策层面实现新的业务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条件、工况特点,应用自动控制、智能感知等技术对沸腾炉、回转窑、闪速炉、熔池熔炼炉、电解槽等工业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完善工业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通过生产设备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改造替代人工操作,以设备改造提升和互联互通推动产线的整体升级,实现节能减排,减员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优质产品率。

1.智能感知8鼓励企业加快部署传感器、智能摄像机、射频识别、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融合高温热管、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设备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工厂环境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感知生产过程和关键装备运行数据和状态。

专栏1:智能仪器仪表通用仪器仪表:物料成分在线检测、烟气成分在线检测、产品外观质量检测、光谱分析仪、荧光分析仪等。

火法冶金:炉体熔池高度检测、炉窑热场图像识别、固体物料自动取样分析、料堆形态自动监测、熔体温度在线检测、炉膛温度在线检测、熔体成分在线检测等。

湿法冶金:高压釜内液位检测、溶液/料浆成分在线分析/PH值在线检测、电势电位在线检测、管道结疤厚度判断、在线粒度分析仪、泥层探测仪、在线浊度仪、管道磨损检测仪器等。

电冶金:阴极温度在线检测、阴阳极电流在线检测、铝液与电解质水平在线检测装置、电解槽在线测温装置、热成像分析仪、电解槽极板短路自动识别等。

2.智能装备在有色冶炼生产中劳动作业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高温、多粉尘、强腐蚀、强磁场等)、人员安全风险大的熔铸、熔体开堵口、堆取料场、赤泥/尾渣堆场、电解铸造、电解槽操作、密闭容器清理等岗位,鼓励企业应用具备自我检测、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等功能的智能装备,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熔铸加料、堆取料、扒渣、吹气、搅拌、取样、9开堵口和清理等作业,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专栏2:智能装备通用装备:智能多功能天车、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巡检机器人、自动取样制样装备、智能堆取料机、智能包装机、智能拆装机、金属板打磨机、智能轨道吊、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极板/铝锭/锌锭等成品自动转运机器人、产品码垛包装机器人。

火法冶金:智能抓斗天车、转炉自动捅风眼机、自动浇铸机、智能打砖机、熔体自动取样机、清结焦智能机器人、自动开堵口机、自动换枪装置、阳极板拍平机等。

湿法冶金:智能净化装置、智能压滤装置、自动提耙及排渣装置、溶液自动取样装置、槽罐结疤自动清洗机、结疤高压清洗车等。

电冶金:多功能电解吊车、数字电解槽、自动剥板机组、自动刷洗机组、自动整形机组、极板与导杆焊接机器人、打渣机器人、移动加料车等。

3.网络建设统筹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企业控制网、生产网、办公网、监控网等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生产实时数据、多媒体信息和管理数据等的传输交互,优先保障控制网的通信畅通与冗余安全,实现主要办公区、重点作业区域网络全覆盖。

对工业互联网内网进行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IPv6、5G、NB-IoT(窄带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规模化试验和应用部署。

鼓励企业配备高系统容量、高传输速率、10多容错机制、低延时的高性能网络设备,采用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建设基于软件定义的敏捷网络,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

专栏3:5G的应用场景远程协作:对大型炉窑熔池热场及液面高度监测画面、物流信息和图像进行远程传输,为设备的远程运维和生产的集中远程管控提供支撑。

小型自动驾驶机器人:依托5G网络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的特点,利用小型自动驾驶机器人实现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工厂巡检等智能化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