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3.驱动力:地面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T t/r=T tq i g i oηT/r4.驱动轮的转矩: T t= T tq i g i oηT5.发动机转矩特性: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负荷特性。

6.功率:Pe=T tq n/95507.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8.传动系功率损失:机械和液力损失9.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10.静力半径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11.滚动半径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2.驱动力图:根据下列两个公式:Ua=0.377nr/i g i o F t=T t/r=T tq i g i oηT/r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做出的F t - u a关系图,即驱动力图13.滚动阻力Ff产生的原因:轮胎(主要)、路面变形产生迟滞损失14.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5.滚动阻力系数f: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Ft=Wf1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车速、轮胎结构、气压、路面条件、驱动力、转向17.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是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汽车行驶的力,它的数值为驱动力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8.临界车速:超过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温度快速增加,大量发热导致轮胎破损或爆胎。

1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20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21.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22.驱动力:Ft增大,胎面滑移增加,F f增大。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能力、上坡能力。

2.驱动力的计算公式:F t=T tq i g i0εT/r,T tq (N·m)3.汽车行驶速度计算公式:u a=0.377 r*n/i g i0 n(r/min) ,u a (km/h)4.行驶阻力的4个组成部分:滚动阻力F f、空气阻力F w、坡道阻力F i、加速阻力F j5.影响滚阻系数的因素:1行驶车速大于100km/h时,滚阻系数随车速↑而↑。

2子午线轮胎在各种车速下都有较低的滚阻系数。

3轮胎气压↑,滚阻系数↓。

6.空气阻力的分类:压力阻力、摩擦阻力。

压力阻力又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部阻力、诱导阻力。

7.C D值较小的车身具有的特点:○1汽车头部前段应尽量低矮○2车身各部件交接处过度应圆滑。

○3整个车身应前倾1~2°○4轿车的纵向最大的横截面不宜过分前移○5汽车底部最好采用平滑整体的底板○6对于厢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应具有圆滑的拐角○7为了减少汽车发动机冷却和车身内部通风所引起的空气阻力,应将空气散热器及通风系统的进气孔布置在汽车前脸和前风窗下部正压力较大的部位。

8.汽车行驶方程式:T tq i g i0εT/r=G f cosα+C D Au a2 /21.15+ Gsinα+δmd u/d t9.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F f+F w+F i≤F t ≤F Zφφ10.附着利用率:汽车的附着力占四轮驱动汽车附着力的百分比。

11.附着利用率:前轮驱动汽车<后轮驱动汽车<四轮驱动汽车。

12.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1路面越坚硬、微观粗糙,附着系数越高。

松软土壤路面附着系数较小。

潮湿、泥泞土路附着系数有明显的下降。

○2轮胎花纹可提高轮胎的附着系数。

○3子午线轮胎附着系数比一般轮胎高。

○4车速↑附着系数↓。

13.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最高车速:图上F t4 曲线与F t+F w曲线相交点所对应的车速便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汽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汽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汽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雾灯是合适的?A. 雨天能见度低于100米时B. 霧青浓重时C. 夜间道路能见度低于100米时D. 白天雾青较重时答案:C2. 雾天行车时,开启哪些车灯是正确的?A. 远光灯和雾灯B. 近光灯和雾灯C. 双闪灯和雾灯D. 远光灯、近光灯和雾灯答案:B3. 行驶中遇到浓雾,驾驶员应该怎么做?A. 驾驶员应提前减速、保持行车距离、开启近光灯并使用雾灯B. 驾驶员应加速行驶、开启远光灯以增加能见度C. 驾驶员应停车靠边,等待雾霾散去后继续行驶D. 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使用雾灯答案:A4. 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大雾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A. 尽可能地保持正常行驶B. 提高车速以快速通过雾区C. 停车靠边等待雾气散去D. 打开双闪灯以增加他人的注意答案:C5. 高速公路行驶中,遇到大雾天气,驾驶员应该怎么做?A. 当行车被视线受限制时,应停车靠边等待雾气散去B. 保持正常车速行驶,注意观察前方情况C. 打开防雾灯、远光灯并加速行驶D. 如视线模糊,应适当减速,保持安全距离答案:A二、填空题1. 汽车排放尾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

答案:废气2. 驾驶人必须按照________和相关规定进行驾驶。

答案:法律3. 安全带是________的重要安全装置。

答案:汽车4. 汽车发动机是靠燃____发生燃烧转化为机械能的。

答案:油5. 危险警报灯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以求获得其他道路用户的______。

答案:注意三、判断题1.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被查处的,除给予相应警告、罚款外,可以限制这辆机动车一定期限内上道路行驶。

答案:正确2. 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时,不得拼接、遮挡机动车号牌。

答案:正确3. 汽车违反交通安全法规被查处后,不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或罚款。

答案:错误4. 通过鸣喇叭施加压力或威胁其他道路用户的,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答案:正确5. 行驶在路口,遇到人行横道上有行人正在过马路,车辆有权占用人行横道等待。

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

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

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汽车理论是研究汽车结构、性能及其工作原理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针对《汽车理论第6版》的复习题内容:# 一、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1. 简述汽车的基本组成部件。

2. 汽车按照用途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二、内燃机工作原理1. 描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2. 什么是压缩比?它对发动机性能有什么影响?# 三、汽车动力性1. 解释汽车动力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2. 如何通过调整发动机参数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四、汽车燃油经济性1. 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五、汽车制动性1. 描述汽车制动过程中的物理原理。

2. 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六、汽车操纵稳定性1.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2. 简述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 七、汽车悬挂系统1. 悬挂系统的作用是什么?2. 常见的悬挂系统类型有哪些?# 八、汽车传动系统1. 描述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变速器的作用是什么?# 九、汽车排放与环保1.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2. 简述现代汽车如何减少排放污染。

# 十、新能源汽车技术1. 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类型?2.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十一、汽车安全技术1. 简述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2. 常见的汽车安全技术有哪些?# 十二、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1. 汽车定期维护的重要性是什么?2.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以上复习题覆盖了《汽车理论第6版》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汽车理论的相关内容。

在实际学习中,还应结合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

汽车理论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用)

汽车理论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用)

一、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最高车速ua max ,加速时间t ,最大爬坡度i max3.简述汽车动力性3个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提示: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图,或动力特性图结合附着条件分析)最高车速计算方法:Fi=0 Fj=0 Ft=Ff+Fw最大爬坡度: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GF F F )(arcsinw f t +-=α再由公式i=tan α可计算出。

4.汽车的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 与发动机转矩Ttq 、变速器传动比 i g 、主减速器传动比 i 0、传动系的机械效率ηT 和车轮半径 r 等因素有关。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或高压油泵在部分供油位置) 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由上可知:使用外特性曲线的功率小于外特性曲线的功率)ri i T F T0g tq t η=6.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7.车轮的半径分为: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r s :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r r :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8.汽车行驶阻力:a 滚动阻力Ff ( ) :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面的变形。

在硬路面上,轮胎变形是主要的,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

滚动阻力无法在受力图上表现出来,他只是一个数值。

滚阻系数f (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的影响因素: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轮胎构造、材料、气压有关。

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他的数值为驱动力-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驻波现象: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左右时,滚动阻力迅速增加,轮胎发生驻波现象,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是明显的波浪状。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2)由比功率确定发动机功率
汽车比功率
1000Pe CD A fg ua m a u3 x m 3.6ηT 76.14mηT
a max
4、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原则: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 考虑方面:最高车速和汽车后备功率
uamax / u P =1,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比较好;
< 1,动力性差,燃油经济性好; >1,动力性好,燃油经济性差。 5、驾驶性能:指加速性、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最小传动比过小,汽车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和振动。 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噪声大。 6、最大传动比的选择:1)满足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16、汽车的功率平衡: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 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Pe
T
ua
F F
f
w
Fi Fj
Pe
3 Giua mua du 1 Gfua CD Au a T 3600 76140 3600 3600 dt
rr0w
rr0w
rr0w 完全拖滑时w 0
8、滑动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 值。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s
uw rr0w 100% uw
FZ
9、 制动力系数 FX b : 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 b 荷的比值。 10、峰值附着系数 p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s =15%~20% 11、滑动附着系数 s :s =100%时的制动力系数 12、侧向力系数 FY :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与车轮垂直 l
FZ

汽车理论余志生版

汽车理论余志生版
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创新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激发了汽车工业的技 术创新,促进了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3
提高了汽车设计的效率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使得汽车设计过程更 加规范、高效,缩短了品研发周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
丰富了学术研究领域
01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
汽车维修应以预防为主
余志生主张,汽车维修应以预防性维护为主 ,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减少故障发生,延 长车辆使用寿命。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汽车设计领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车辆设计。
在汽车使用和维修领域
该理论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车辆性能,合理使用和保养车辆,减少故障发 生率。同时,也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故障诊断和维修的理论依据,提高维修效率 和质量。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涵盖了汽车动力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 系统、转向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全面且系统。
理论性强
该理论注重数学模型和物理概念的运用,对汽车各系统的原理和运 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实践指导意义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应用, 为汽车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03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为学术界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未来发展前景
持续优化和完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将 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1)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2)汽车加速时间t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max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imax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比实际行驶中遇到的道路最大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实际坡道行驶时,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克服坡道上崎岖不平路面的局部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

越野汽车要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爬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1‘左右。

应指出,上述三方面指标均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测定。

有时也以汽车在一定坡道上必须达到的车速来表明汽车的爬坡能力。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就是确定汽车沿行驶方向的运动状况。

为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度和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t=ΣF式中,Ft为驱动力;ΣF为行驶阻力之和。

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

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和坡度阻力。

现在分别研究驱动力和这些行驶阻力,并最后把Ft=ΣF 这一行驶方程式加以具体化,以便研究汽车的动力性。

一、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

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图1—2)(),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其数值为Ft=Tt/r式中,rl为作田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为车轮半径。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L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车轮上的。

若令Ttq表示发动机转矩,i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比,i0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V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Tt=Ttqigi0ηt对于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汽车,上式应计人相应的传动比和机械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1、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单位为km/h;汽车的加速时间t,单位为s;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3、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

4、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①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第I档或第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档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②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5、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

一般i max在30%即16.5 °左右6、F t=∑F=F f+F i+F w+F i F t——驱动力;∑F——行驶阻力之和若令T tq表示发动机转矩,i 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化,i o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η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Tt=T tq i g i oηT7、如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发动机特性曲线。

如果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则此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如果节气门部分开启(或部分供油),则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8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9、图1-7数据表明,直接挡的传动效率比超速挡的高,因为直接挡没有经啮合齿轮传递转矩;同一挡位转矩增加时,润滑油损失所占的比例减少,传动效率较高;转速低时搅油损失小,传动效率比转速高时要高。

10、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轿车ηT=0.90~0.92商用车ηT=0.82~0.85越野车ηT=0.80~0.8511、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自由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称为静力半径r s。

由于径向载荷的作用,轮胎发生显着变形,所以静力半径小于自由半径。

12、行驶的总阻力∑F=F f+F w+F i+F j13、行驶车速对滚动阻力影响:车速达到某仪临界车速左右时,滚动阻力迅速增大,轮胎发生助波现象,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是明显的波浪形,出现助波后,不但滚动阻力显着增加,轮胎温度也很快加到100摄氏度以上,胎面与轮胎布帘脱落,几分钟内就会出现爆破现象,这对高速行驶的汽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14:气压降低轮胎阻力增大原因:气压降低,滚动的轮胎变形大,迟滞损失增加。

15:子午线轮胎滚动阻力系数低16、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

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

17、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坡度阻力,道路阻力是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之和。

18、系数δ作为计入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质量换算系数,δ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的传动比有关。

19、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t=Ff+Fw+Fi+Fj20、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Ft≥Ff+Fw+Fi21、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Ff+Fw+Fi≤Ft≤F Zφ·22、汽车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有滚动阻力功率P f、空气阻力功率P w、坡度阻力功率P i及加速阻力功率P j。

23、为汽车的后备功率。

2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25、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衡量方法:常用一定运动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26、单位时间内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单位为g/(kW·h)y燃油的重度27、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取决于: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即使用方面:1行驶车速2档位选择3挂车的应用,结构方面:1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2发动机3传动系(1)由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知: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燃油消耗量最低,高速时随车速增加而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的负荷率较高,但汽车的行驶阻力增加很大而导致百公里油耗增加的缘故。

(2)档位选择: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愈低,后备功率愈大,发动机的负荷率愈低,燃油消耗率愈高,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就愈大,而使用高档时的情况则相反。

(3)挂车的应用:拖带挂车后节省燃油的原因有二个:一是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另一个原因是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28、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为:(1)提高现有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机械效率(2)扩大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3)增压化;(4)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

29、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

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30、汽车比功率是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比功率的常用单位为KW/t31、在选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到最高档行使时汽车应有足够的动力性能,即应有足够的最高档动力因数D0max。

最小传动比还受到驾驶性能的限制。

驾驶性能是包括驾驶平稳性在内的加速性,系指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32确定最大传动比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或I档最大动力因数D1max,附着力以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3、档位数多的好处:就动力性而言,档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wfTePPP+-η1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与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档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所以增加档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34、挡数多少的不利:还影响到挡与挡之间的传动比比值。

比值过大会造成换挡困难。

一般认为比值不宜大于1.7~~1.8因此,如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之比值越大,挡位数也应越多。

35、最高车速反映了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是因为:最高车速越高,要求的发动机的功率越大,汽车后备功率越大,加速与爬坡能力必然越好。

第4-5章1、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2、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方面来评价:(1)汽车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3、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4、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力:一个是制动器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间的摩擦力;一个是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附着力。

5、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就等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地面制动力是滑动摩擦的约束反力,它的值不能超过附着力,即F x b≤F =F z 或最大地面制动力F x b max为F x b max=F z 当制动器踏板力或制动系压力上升到某一值(图4-3中为制动系液压力p a),地面制动力F x b达到附着力值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

制动系液压力p>p a时,地面制动力Fxb达到附着力的值后就不再增加。

6、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7、胎面留在地面上的印痕从车轮滚动到抱死拖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第一阶段印痕呈现纯滚动:u w≈r r0ωw;第二阶段印痕呈现边滚边滑:u w>r r0ωw,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滑动成分的比例越来越大,即:u w>>r r0ωw;第三阶段呈现完全拖滑:ωw=0。

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滚动成分越来越少,而滑动成分越来越多。

一般用滑移率s来说明这个过程中滑动成分的多少。

8、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p,一般出现在s=15%~20%9、轮胎花纹深度的减小,它的附着系数将会显着下降。

低气压、宽断面和子午线轮胎的附着系数较一般轮胎为高。

10、轮胎在有积水沉的路面上滚动时接触面分为三个区域A区是水膜区,C区是轮面与路面直接接触产生附着力的主要区域,B区是A区与C区的过渡区,是部分穿透的水膜区,路面的突出部分与轮面接触,提供部分附着力11汽车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s(单位为m)和制动减速度a b(单位为m/s2)、12、制动的全过程包括驾驶员见到信号后作出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

13、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制动的起始车速。

附着力(或制动器制动力)愈大、起始车速愈低,制动距离愈短,这是显而易见的。

14、热衰退是目前制动器不可避免的现象。

制动器的热衰退性能一般用一系列连续的制动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来衡量。

15、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

第一个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

16、若后轮比前轮先抱死拖滑超过0.5s以内,则后轴将发生严重的侧滑。

17、总结为两点:1)制动过程中,若是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减速停车),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汽车丧失转向能力;(2)若后轮比前轮提前一定时间(如对试验中的汽车为0.5s以上)抱死拖滑,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如试验中的汽车为48km/h)时,汽车在轻微的侧向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侧滑。

路面愈滑、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愈长,后轴侧滑愈剧烈。

18、制动过程可能出现上述如下三种情况:即(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

情况(1)是稳定工况;情况(2)后轴可能出现侧滑,是不稳定工况;而情况(3)可以避免后轴侧滑,同时前转向轮只有在最大制动强度下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较之前两种工况,附着条件利用情况较好。

19、I曲线: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布曲线20、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并以符号β表示21、我们称为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所对应的制动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