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保护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的1、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提高医院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2、规范静脉输液各个环节,提高静脉输液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3、加强静脉输液的监督和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的静脉输液操作和管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1、医务人员应做好静脉输液操作,正确选择适用的输液器材,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解释。
2、护士应做好静脉输液操作,负责输液设备和瓶贴的张贴,及时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3、质控科应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医疗管理部门应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查,负责推广和培训相关知识。
五、管理流程1、患者接待:接待患者时,应询问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向患者介绍输液过程,保证其知情权。
2、输液设备:选择适用的输液器材,并对器材进行消毒和质量检查。
3、输液操作:护士在给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告知后,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温度。
4、输液记录:护士应当及时做好输液记录,并定期进行整理和上报。
5、异常情况处理:护士应当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6、监督检查:质控科应当对护士的输液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七、管理要求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静脉输液操作。
2、护士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解释,并做好护理工作。
3、质控科应当建立定期的静脉输液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医疗管理部门应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
八、管理总结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院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的提高。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中一项紧要的治疗手段。
它可用于予以药物、补液、营养支持等。
但是,在使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肯定的风险。
一旦输液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感染、渗漏、漏输、压注等不良事件。
因此,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尤为紧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一、定期检查输液系统输液系统是指输液瓶、管路、输液器、针头、静脉穿刺部分等。
这些构成部分都应当被定期检查以发觉问题和防备潜在的不安全。
实在建议如下:1. 检查输液瓶或袋是否过期或表面受损。
过期或受损的输液瓶或袋可能存在污染或泄漏的风险。
2. 检查管路是否完整。
检查管路被污染、破断或没有连接紧密等等情况。
3. 检查输液器是否牢靠。
输液器是掌控输液速度的关键部分,确保其工作正常、调整精准是很紧要的。
4. 检查针头是否清洁。
使用前应当将针头消毒并清洁干净。
5. 检查静脉穿刺部分是否稳固。
检查是否有移位、深度不足、静脉四周组织肿胀等等情况。
二、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消毒是防止细菌感染的最基本措施。
在输液过程中,以及制备输液前,全部的操作人员都必需执行严格的消毒规程。
实在需要做的如下:1. 手洗:消毒前应先进行手洗,彻底清洗双手。
使用肥皂擦洗双手至少20秒,并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2. 消毒:输液系统中涉及到的针头、管路、输液器等都需要进行消毒。
消毒可使用消毒液或高温蒸汽进行,实在方法需要依照相应规程执行。
3. 环境消毒:输液制剂房间和输液四周空气、地面也需要进行消毒,以保持整个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确保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特别是静脉穿刺时,肯定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
操作时需要注意:1.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长度应充足,针底应当尖锐,并附有防反针装置。
2. 对静脉穿刺区进行清洁:使用碘酒或其他消毒液,将穿刺部位进行清洁。
3. 穿刺前彻底洗手:洗手20秒以上,使用肥皂、清水和手消毒液进行彻底洗手。
4. 穿刺时使用成本高的一次性物品:包括衣物、手套和面罩等。
外科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外科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治疗技术规范,并结合我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务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1:80 含氯84消毒湿式清洁台面,空气消毒每日1-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用后及时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用于PICC、CVC和PVC封管液配制: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4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有效时间24小时,封管时现抽取液体并在空针上粘贴红色“肝素液”标签。
高危药品配制,如胰岛素、氯化钾、浓氯化钠、硝普钠、葡萄糖酸钙等应对照治疗卡经二核对无误后现配现用并在空针上粘贴“高危药品“标签,不得配置后搁置。
三、查对管理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办公班组织摆药,中班和配药/两头夜负责查对,配药前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一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办公护士输液卡打印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方能进入治疗室,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务必仔细检查输液治疗是否全部完成,同时检查治疗卡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再查对腕带信息,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严格执行操作前、中、后“三查八对”查对制度,如遇有患者提出疑问或与病情不相符的治疗,需返回护士站仔细查看医嘱或询问医生释疑后方可使用。
对于初次使用易致敏的药物,一定要向患者实施详尽健康宣教,并密切巡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包括输液类型、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等。
确保按照医嘱正确进行输液操作。
2. 检查输液设备完整性: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应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包括输液管、输液瓶、输液针头等是否正常无损。
3. 保持输液设备清洁: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保持输液设备的清洁,特别是输液瓶口和输液针头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部分,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4.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血管时出现误伤。
5. 注意输液速度控制: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嘱要求,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6. 检测输液效果: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输液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测量尿量等,及时发现输液相关并发症。
7. 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记录相关数据: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及时记录输液的相关数据,包括输液开始时间、剂量、输液速度、输液结束时间等,以便追踪输液效果和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需要护士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持设备的完整和清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记录数据,并发现并及时处理或报告输液相关的问题。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临床静脉输液用药行为,防止用药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科室及护理人员。
三、组织机构成立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四、职责1.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1)制定、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2)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意识。
(3)监督、检查临床静脉输液用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定期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2. 护理人员:(1)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认真核对医嘱,确保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途径准确无误。
(3)掌握药物知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4)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5)发现用药错误,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采取措施纠正。
五、内容1. 医嘱审核:(1)医师开具医嘱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确认用药的必要性。
(2)医嘱内容应准确、完整,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途径、用药时间等。
(3)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无误。
2. 药品管理:(1)药品应按规定储存,确保药品质量。
(2)药品领用、归还、过期、失效等应及时处理。
(3)抗生素等特殊药品实行专柜管理,专人负责。
3. 配药:(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配药安全。
(2)配药前,应仔细核对医嘱,确认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3)配药过程中,应避免药品污染,确保配药质量。
4. 输液:(1)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反应。
(2)输液结束后,应妥善处理输液器、输液针等医疗废物。
(3)患者离院时,应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5. 用药错误防范:(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2)加强药品知识学习,提高识别药品的能力。
(3)发现用药错误,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采取措施纠正。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2. 静脉输液规范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检查静脉输液设备的完好性;•确认病人的身份和处方的准确性;•清洁和消毒皮肤。
2.2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
在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输液设备的完好性和无污染;•根据输液速度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输液器;•使用带有防止误插连接器的输液器,以防止错误插入;•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2.3 输液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输液操作规范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入部位;•寻找适合的静脉;•用消毒剂消毒插入点;•按要求插入静脉针;•固定静脉针;•确保输液过程中无滴漏和护理观察。
3.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3.1 人员培训和技能评估为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静脉输液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医院应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技能评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静脉插入和固定技巧;•输液并发症的处理。
3.2 输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输液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和输液设备的采购和验收;•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输液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3.3 输液记录和报告为了监控和评估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做好输液记录和报告工作。
相关内容包括:•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过程;•监测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和并发症;•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 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输液过程中的风险
1.2 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3 输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2.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2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
2.3 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
3. 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静脉炎
3.2 输液速度过快
3.3 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
4.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
4.1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安全管理效果
4.2 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
4.3 持续改进与提升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准确、安全地进行静脉
输液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
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输液操作
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检查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袋等。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也是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或漏液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输液部位、调整输液速度或及时补液等。
为了评估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监测数据、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持续改进与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通道将药物或营养液等溶液输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的安全和效果,防范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一、管理目标: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管理责任:1.医院责任:(1)制定和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2)配备专业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3)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药物;(4)定期对静脉输液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2.静脉输液护理人员责任:(1)熟悉静脉输液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3)监测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及时记录静脉输液的相关信息。
三、管理要求:1.静脉通道管理:(1)使用消毒剂对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消毒;(2)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针头,防止感染的发生;(3)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断开和重新插入,减少静脉通道的损伤。
2.输液品种管理:(1)配制和使用药物时,严格按照药物种类、剂量和浓度的要求;(2)对于高风险药物,应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3)定期检查药物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避免使用失效的药物。
3.输液速度管理:(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确定输液速度;(2)定期检查输液泵和滴注器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3)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四、质量控制:1.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静脉输液相关操作进行评估和反馈;2.定期组织静脉输液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3.建立静脉输液意外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五、安全监测:1.监测患者的静脉输液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2.定期检查静脉输液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3.建立起与广大患者之间的医患沟通渠道,接受和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六、安全教育与宣传:1.组织静脉输液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2.制作宣传资料,让患者了解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和风险;3.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 时与处方医生沟通调整;对用药错误的处 方或医嘱应拒绝使用。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 8.经审核后的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治疗卡 及输液标签送至治疗室内。 • 9.输液标签及输液治疗卡字迹清晰易辨认, 对按规定应当做过过敏性实验及用药过程 中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如特殊滴速、避光 滴注、特殊用药监护等需有醒目标识。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4.不遵守操作规范: • 消毒不规范:范围、次数、待干等 • 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印象输液,导致 输错液体 • 不按规范调节滴速,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 书,如慢滴甘露醇、老年病人快滴等 • 不严格执行院感控制要求,操作前后不洗 手,用棉签反复擦拭多余的消毒液 • 注射器一具多用:配伍禁忌、污染
• 取出输液器并检查是否过期,包装有无破 损,无问题插入输液袋胶塞直至根部,关 闭调节器。
静脉用药操作安全
• 双向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核查药液相关信 息。 • 特殊药物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 钙剂等可引起组织坏死,需确保准确输入 血管内。
静脉用药操作安全
• 如果需要多瓶液体连续输入,则在前一袋 液体输尽前10分钟开始准备下一袋液体, 并在药液滴尽前及时更换输液袋 • 告知病人点滴滴空时,即使输液管内有空 气,因压力关系,空气不会进入血管,不 必惊慌。
摆药与核对操作安全
• 1.摆药前护理人员应当仔细阅读、核查输 液标签及输液治疗卡是否准确、完整,如 有错误或不全应及时告知医生纠正。 • 2.按输液治疗卡所列药品顺序分组摆药, 按其性质、不同用药时间,分组分批次将 药品放置于分隔的药盒内。
摆药与核对操作安全
• 3.摆药时需检查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 等是否符合标签内容,同时应当注意药品 的完好性及有效期。 • 4.将输液标签整齐地贴在输液袋(瓶)上, 但不得将原始标签覆盖。 • 5.摆药实行双人核查制度,即一人摆药一 人核对,并签名确认。
• 在倡导护理服务优质化今天,如何提高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能力,有效控制静脉输液相关的护理不 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势 在必行!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1.执行医嘱失误:错误执行医嘱,对药名、 剂量、剂型未认真查对;执行错误医嘱;口 头医嘱执行失误,听错药名、剂量、用法等。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5.违反用药使用原则 • 未做到现用现配:青霉素等抗生素,药效降 低和输液反应。• 皮试液配置剂量不精确, 擅自不做皮试。 • 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 • 需避光的药物未避光:硝普钠、喹诺酮类等。 • 未按药物来调节速度:甘露醇、硝酸甘油等。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6.巡视走马观花:巡视病房不仔细,不查 看穿刺局部情况、输液滴速,不询问病人 输液反应。 • 7.发生不良事件处理失误,出现输液反应 时惊慌失措拔出静脉通道导致延误处理药 物使用;化疗药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局部外 渗未按药物性质予冷敷、封闭等处理。
防范措施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 负责用药医嘱核查的护理人员需确认其正 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 • 1.核对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 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 2.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 相容性与稳定性。 • 3.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静脉用药医嘱安全执行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 • • 2.剂量不准确: 粉剂溶解不完全,抽吸不彻底,药液喷溅 输液拔针过早,密闭系统内残留药液量多 小剂量药液注射不完全:如低分子肝素钙
临床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 3.沟通不到位: • 未充分讲解用药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应,该如何需求帮助等;导致患者用药后 轻度的不良反应,没及时告诉医务人员, 继续用药,致使反应加重,失去早期处理 的时机。 • 服务态度不好,穿刺失败时或输液过程中 液体渗漏后不表示歉意,反而责怪病人。
• 8.调配完毕再次核对,特殊药品将空安瓿 和空密闭瓶放置于摆药盒内,以便核查。
药物配置操作安全
• 9.危害药品配置时应当重视操作者的职业 防护,调配完成后必须将留有危害药品的 密闭瓶、安瓿、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 罩等废弃物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按规 定统一处理。
静脉用药操作安全
• 静脉用药前挤压输液袋,观察输液袋有无 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调配药液应无 沉淀、变色、异物等。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护理部 胡 兰
•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 静脉的方法,是最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是临 床治疗、抢救患者常用的、重要的、有效的 给药途径,据统计约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 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约80%护士需花75%的工 作时间在静脉输液中。 • 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融入血液, 一旦发生差错,后果严重,所以静脉给药的 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药物配置操作安全
• 1.环境清洁、少污染
• 2.配置前应当按输液标签及治疗卡核对病 人信息,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 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药物调配。
• 3.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检查外包装 是否完整且在效期内。
药物配置操作安全
• 3.抽吸药液时,注射器针尖应紧靠安瓿瓶 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 轻轻摇匀。 • 4.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 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密封瓶内,必 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 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 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
药物配置操作安全
• 5.配置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 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在输 液标签及输液卡上签名,标注调配时间。 • 6.静脉用药配置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 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 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药物配置操作安全
• 7.配置过程中,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出现药 物间或药物与溶媒间出现异常反应时,应 当立即停止配置,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生 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配置错误应当及 时纠正,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