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6)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第一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201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已全部结束,下面对此次的申论作解读。
这次的申论考试命题思路在遵循既往考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主要体现在考试主题没有刻意地“反热点”,而是考查的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但是在题型上做了一些创新,产生了一些新题型;二是考试难度有所提升,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复杂程度、作答的字数要求和新题型的出现。
一、2012年国考省级考试变化与特点(一考试主题2012年国考省级主题为“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
【解读】在连续两年的“回避热点”之后,今年的考试是对社会热点的重新回归。
社会道德重建这个问题是当下热门的话题。
(二材料字数2012年国考省级材料提供了9则材料,字数在7000字以上【解读】材料由2011年的7则上升到9则,字数也有所增加,材料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大幅提升。
(三作答字数要求2012年国考省级作答字数要求第一题第1小题要求250字,第一题2要求200字,第二题要求400字,第三题要求400字,第四题要求800-1000字,总字数要求2050-2250字。
【解读】从作答字数上来看,省级的要求也出现了显着的提升。
(四题型新变化2012国考省级新题型分析:“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
编者按:可以按照总体概括——具体阐释——推广弘扬的结构来编写编者按。
“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 ”的观点。
反驳材料中的观点:要找到出处,发现观点的实质,然后根据材料中的观点作为依据,反驳“网民A ”的观点。
【解读】题目结构仍然保持稳定,总共四道大题,第一大题分为两个小题。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3)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3)81.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83.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市场监督8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85.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程序性86. 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向单位行贿罪87.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88.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89. 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
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90.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9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92.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原理93.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94. 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95. 概念、判断、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96. 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97.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抽象的可能性9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99.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复习资料考点

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复习资料考点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含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转变城乡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
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开发西部资源、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立足国内经济发展,加大对外开放政府改革服务型政府的含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4)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4)121. 颁发营业执照属于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122. 行政复议是特定行政的活动。
123. 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辩证唯物主义12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
”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5.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的观点12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27.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129. 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130. 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131. 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132.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133. 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134. 行政执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销、废止、变更135.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136.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审理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138.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被告人无罪、被告人罪轻、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139.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引导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140.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41. 民事诉讼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142. 下列原则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范文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范文解析目录第一部分:大纲解读---------------------------------------------------------2 第二部分:2012模拟试题--------------------------------------------------------7 第三部分:答题技巧及素材整理--------------------------------------------------------44第一部分:大纲解读2012年国考申论考试大纲解读——副省级与地市级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华图教育申论研究部马晓波作为考生复习备考公务员考试最权威的依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终于于2011年10月13日下午公布,与2011年一样,《大纲》对申论的要求,仍是一字未改。
这表明,今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对能力的考察要求没有大的变动。
但是,《大纲》的指导性作用仍不容忽视,华图教育申论研究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的备考,达到事半功倍,最终获得成功。
目前国考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副省级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以下简称地市级考试)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针对这两类试卷,国考申论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查作出了不同的要求。
随着申论考试的发展和演进,目前,不论是副省级申论考试还是地市级申论考试,都愈发重视对能力的考察。
以往“背一两篇申论范文即可打天下”的时代也早已结束。
在这种形势下,掌握两类考试能力考察要求的异同是有效备考的关键。
说起两者的区别,众所周知的即是省级考试比地市级考试“难”,但是,具体“难”在哪里?却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表格1.2012年公务员国考大纲申论要求对比2010年至2011年两年的国考题目的设置,将省副级考试较地市级考试的“难”概括为:高度、深度、广度三个方面:一、难在命题高度方面副省级考试较之地市级考试,命题高度更高、更宏观。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范文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范文解析目录第一部分:大纲解读---------------------------------------------------------2 第二部分:2012模拟试题--------------------------------------------------------7 第三部分:答题技巧及素材整理--------------------------------------------------------44第一部分:大纲解读2012年国考申论考试大纲解读——副省级与地市级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华图教育申论研究部马晓波作为考生复习备考公务员考试最权威的依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终于于2011年10月13日下午公布,与2011年一样,《大纲》对申论的要求,仍是一字未改。
这表明,今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对能力的考察要求没有大的变动。
但是,《大纲》的指导性作用仍不容忽视,华图教育申论研究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的备考,达到事半功倍,最终获得成功。
目前国考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副省级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以下简称地市级考试)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针对这两类试卷,国考申论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查作出了不同的要求。
随着申论考试的发展和演进,目前,不论是副省级申论考试还是地市级申论考试,都愈发重视对能力的考察。
以往“背一两篇申论范文即可打天下”的时代也早已结束。
在这种形势下,掌握两类考试能力考察要求的异同是有效备考的关键。
说起两者的区别,众所周知的即是省级考试比地市级考试“难”,但是,具体“难”在哪里?却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表格1.2012年公务员国考大纲申论要求对比2010年至2011年两年的国考题目的设置,将省副级考试较地市级考试的“难”概括为:高度、深度、广度三个方面:一、难在命题高度方面副省级考试较之地市级考试,命题高度更高、更宏观。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1)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1)201.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202.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203.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2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205. 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206.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207.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 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209. 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210. 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211.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212.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213. 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14. 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215. 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216.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217.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精华总结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结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6)201.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2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205. 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
206.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
207.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 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209. 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
210. 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
211.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213. 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14. 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215. 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
216.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217.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18. 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19. 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220. 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22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2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2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2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22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22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22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22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3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231. 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32. 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
233.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234.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扬弃”
235. 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
这一事实表明: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236. 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事物的自我扬弃
237. 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238.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239. 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240.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