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之精神三变

合集下载

尼采“精神三变”:自我意识觉醒

尼采“精神三变”:自我意识觉醒

尼采“精神三变”:自我意识觉醒⚪作者:尼采导读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人生的意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寻找,思考,领悟。

我们都知道,人在生理上,有几个成长阶段:幼年、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同样,人在精神上也有几大成长阶段。

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1阶段一:骆驼尼采把人在精神上的第一个阶段,称为“骆驼”。

在印象中,骆驼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典型特征是无条件服从权威与传统。

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他会被动的、不知不觉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标准,包括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父母的命令、师长的要求、周围人的建议,并被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绑住。

比如︰“已经三十岁了,应该结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该生娃了。

”于是,很多人三十岁时,就匆忙嫁给了不喜欢的人,甚至草草决定生娃。

这些决定的背后,都一句话“我应该”。

在这个魔法式语句中,人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草率决定。

比“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早的人性拷问:人为何会逃避自由、安于现状?可是,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我应该”的思维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一︰“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种从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但是,一旦想要根据外在标准来创造一个理想自我,我们就可能会跟自己内在的真实自我失去联系。

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

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我们逃避选择的自由,是因为从潜意识来说,我们并不想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责任!我做不起自己。

”可见,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承担。

尼采说精神有三变作文

尼采说精神有三变作文

尼采说精神有三变作文《尼采说精神有三变》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尼采说的精神有三变吗?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我们玩游戏升级一样,精神也有它的“升级之路”呢!尼采说的这三变,骆驼、狮子和孩子,就像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不同阶段。

先来说说骆驼吧!骆驼那可是任劳任怨的代表呀!它总是默默地背着重重的东西,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不管有多累,都不会轻易停下脚步。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老师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乖乖地去做,像骆驼一样,听话又努力。

“哎呀,我不想写这么多作业,可是老师说要写,我能不写吗?”这是不是像极了骆驼的无奈?然后呢,就是狮子啦!狮子多威风啊!它勇敢、强大,敢于对不好的东西说“不”!当我们长大了一些,就不能总是像骆驼那样只知道听话啦,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凭什么我不能选择我喜欢的兴趣班?”这时候的我们,就像狮子一样,开始有了反抗的勇气。

最后呀,是孩子!孩子是最天真、最自由的。

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当我们的精神变成了孩子,那就是达到了一种特别自在、特别纯真的境界。

“难道我们长大了就不能像孩子一样快乐吗?”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小明说他觉得自己现在还是骆驼,每天被各种学习任务压着。

小红却说她已经有了狮子的勇气,会跟爸爸妈妈争取自己玩耍的时间。

而我呢,有时候觉得自己像骆驼,有时候又想成为狮子,还梦想着有一天能达到孩子那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其实呀,尼采说的这精神三变,不就是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过程吗?我们不能一直做听话的骆驼,也不能只有狮子的勇气,还要努力去拥有孩子般的纯真和自由。

所以,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精神的“升级之路”上勇敢前行,努力去实现这美好的三变吧!。

人生三阶段:尼采的“三变”与王国维“三境界”的不谋而合

人生三阶段:尼采的“三变”与王国维“三境界”的不谋而合

人生三阶段:尼采的“三变”与王国维“三境界”的不谋而合
尼采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从骆驼到婴儿的“三变”,分别以骆驼、狮子、婴儿比喻人生精神阶段三境界。

骆驼是人生第一阶段,吃苦耐劳,被动地接受前人的教导与指示,负重前行。

这一阶段有很大的盲目性;
狮子象征生命进入主动、奋发有为的阶段,凶猛顽强,毫无顾忌,比喻生命力的旺盛。

按照自己的抉择,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婴儿比喻人历经风雨搏击、世事沧桑,灵魂又复归了一种“单纯”状态。

因为历经了所有,因为智慧的成熟,勘破红尘,一切在眼里,都显得见怪不怪、波澜不惊了。

这时,偃旗息鼓,许多人,在“单纯”和宁静里,体会和享受生命,似乎是又走到了人生原初的阶段,与世无争,返璞归真了。

而在中国,王国维用三段宋词名句来描述这样的人生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也大体构成了多数人精神生命成长、嬗变的心路历程。

尼采精神三变材料作文

尼采精神三变材料作文

尼采精神三变材料作文尼采在中提出了精神三变的理论,即从骆驼到狮子,再到孩子。

这三种精神状态的转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

就拿我前段时间参加的一次登山活动来说吧。

那座山不算特别高,但对于久未锻炼的我来说,也颇具挑战。

一开始,我就像一只负重前行的骆驼。

我背着大大的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可能用到的东西,水、食物、雨衣、急救药品等等,沉甸甸的,压得我肩膀生疼。

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心里想着一定要登顶,这仿佛是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像骆驼在沙漠中驮着沉重的货物,默默地承受着,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山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还布满了碎石和荆棘。

每走一步,我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受伤。

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流下来,迷住了眼睛,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那种难受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不舒服。

但我还是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就像骆驼,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然而,爬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看着那似乎永远也爬不完的山路,我心中渐渐升起了一股无名的怒火。

我不再甘心像骆驼那样默默地承受,我想要反抗,想要摆脱这沉重的负担。

这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头狮子。

我大声地怒吼着,把背包里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都扔了出去,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我加快了脚步,不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充满了力量和勇气,不顾一切地向上冲。

我跳过了那些碎石和荆棘,不再害怕摔倒受伤。

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登顶,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小心摔倒了好几次,腿上和手上都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

但我根本不在乎,只是随手擦了擦,继续前进。

终于,我快要到达山顶了。

此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当我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美景时,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又发生了变化。

我变成了一个孩子。

我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伤痛。

我在山顶上奔跑着,笑着,感受着风从脸上吹过的感觉,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心中无比的宁静和快乐。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试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试题

1、评尼采的“精神三变”说。

(1)尼采的“精神三变”说:“骆驼——狮子——婴儿”。

骆驼:忍辱负重,奋斗;狮子:权力象征,反抗:婴儿:超越境界,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2)“精神三变”揭示了人生旅途中深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哲理.(3)个人理解:首先是骆驼。

一个学习和积淀的过程,一个必经的过程。

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能力、思想才能上升到另一个境界,在这里就是狮子的境界。

这个积累的过程因人而异,并且不受主观控制。

只有当觉得做一只骆驼也是快快乐乐的时候,说明已经有了那种可贵的隐忍的精神,开始成熟了,才有蜕变的资格。

然后是狮子。

从骆驼变成狮子就是从命令的接受者变成命令的发出者,手中掌握了主导权。

狮子的压力很大,责任重大并且责无旁贷。

最高的境界——婴儿会让人联想到现在经常出现在大家口中的两个字——淡定。

婴儿没有“目的”要去完成,所以,生命的每一刹那就是目的,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欢乐的情绪,由此使得存在即喜悦。

人在经历成长的考验后之,还能像婴儿一般单纯,满心喜悦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而且到了婴儿这一步还不是终结,精神三变是一个循环。

婴儿还能理解成‘完美的开始’,婴儿态让人的精神重新回到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

2、尼采与叔本华在理解人生悲剧的问题上观点有何分歧?你对此有何理解?(1)叔本华认为,人生从整体看是悲剧,从细节看具有喜剧的性质,两折结合起来看人生,是“悲剧在喜剧中上演”;尼采认为,人生从整体看是喜剧,短促的悲剧迟早要归入永恒的生命喜剧中,也就是说“戏剧在悲剧中上演”。

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必将是在一些坎坷的、悲剧的逆境中完成了整个人生的喜剧结果。

(2)叔本华看中的是个体化原则的破灭,而尼采看中的是大写的人的生命本质,个体重新融入原始的统一性。

悲剧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悲剧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在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论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

论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

论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首先是精神向骆驼变形第一重境界是“骆驼”境界。

首先,骆驼具有“能担载的精神”,在沙漠里负重前行,这承受的是生命之重责,它坚韧、忠心耿耿,但似乎缺乏智慧,被动地听命于命运的安排。

骆驼的生命重负表现在哪些方面?尼采用“自卑以损伤高傲”;“显露疯狂以讥讪智慧”;“对我们的蔑视者的亲善”;“病困中对安慰者的拒绝”;“庆祝胜利时的放弃主张”;“为着真理而使精神受饿”;“不嫌恶冰冷的和发热的蛙”而“不顾污秽地投入真理之水”等表示骆驼的负重精神。

骆驼的负重精神也就是:能够忍耐生命艰难、恪尽职守,通过自我压抑、克制而自愿保持卑微和愚笨的状态;对自己的冷眼者、轻蔑者表示认同、屈服与友善;不愿接受劝慰而甘受生命病痛并使自己处在卑怜之中;能保持对取得胜利的警觉、清醒和冷静;甘愿保持清心寡欲的自我精神状态;不嫌弃和憎恶肮脏的代表传统的真理世界而自愿投入其中受到煎熬。

总之,骆驼的精神就是相信命运安排,努力抑制自我,保持简单的精神现状,屈服顺从于外界权威而做被要求做的事。

毫无疑问, 尼采把向具有骆驼般负重的个性精神和人类精神的过度,看作是个体人生和人类初级阶段。

这是对人生和人类历史在骆驼精神阶段必然性的肯定。

但人生及人类不能仅限于此,必须超越这一宿命的精神阶段。

所以, 尼采要骆驼“在寂寥的荒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第二种是精神向狮子变形,也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形精神的第二重境界是“狮子”境界。

从个体精神的角度看,骆驼向狮子的变形表明人生境界的提升。

人要取得独立性、自主性,勇敢面对现实境遇,从骆驼的盲目顺从变为狮子般积极主动地对命运的抗争。

从人类精神的角度看,尼采用横在狮子前进路上的一条巨龙来隐喻传统价值和精神‘你应该’躺在狮子的路上,它是带鳞甲的动物,金光灿灿,每一片鳞甲上闪耀着金灿灿的‘你应该’!千百年来的种种价值在这些鳞甲上闪耀,龙中之最强者如是说:‘事物的一切价值———全在我身上闪光’。

“三变”:在阳明与尼采之间

“三变”:在阳明与尼采之间

“三变”:在阳明与尼采之间米继军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在谈到乃师王守仁(阳明)思想的发展历程时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

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

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

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

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

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

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

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

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本传》)。

在他看来,阳明先生的思想理路是经历了“自此以后”、“江右以后”和“居越以后”三个阶段的,而且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三变”。

与此同时,此“三变”乃“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

此前,“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先生之学始于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亘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此一变也;“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此二变也;“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此三变也。

而且单就“又有此三变也”之第三变而言,即“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显然业已进入到了孔子的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几年后的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子的那种“可以速则速,可以处则处,可以久则久”,“莫之是,莫之非”乃至于“无可无不可”那样一种登峰造极、无以复加或者出神入化的思想境界。

论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对高中生的启示

论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对高中生的启示

论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对高中生的启示现代社会,随着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西方经历的那种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已经初露端倪,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已经渐渐潜入了纯净的高中校园。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每月希望得到的零花钱远高于美日韩,且他们实际每月获得零花钱占父母收入最高,占到了17%,但日美韩高中生的零花钱仅占父母收入的2~4%。

相对于从丰富的物质生活,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却十分贫瘠,大多数高中生没有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生活没有寄托,老师和家长往往关心的都是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却很少关心高中生的精神世界,现引用尼采的“精神分析三种变形”,希望能为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开启新的大门。

“精神的三种变形”是尼采思想体系的凝缩。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第一章标题既是“三种变形”“我给你们指明精神的三种变形吧:精神怎样变成一匹骆驼。

骆驼怎样变成一头狮子,狮子怎样最终变成一个赤子。

”一、骆驼精神的启示——你应该如何三种变形的第一阶段是骆驼阶段。

这时“有诸多负重给了精神,给了强壮坚忍而内蕴虔敬的精神:它的力量渴望重物和最重之物。

”这就像骆驼,负重、坚忍,奔波于沙漠,异常艰辛却欣喜于自己可以负重的力量而听命于主人的指令。

“什么事最重呢?坚忍的精神这样问道:然后如一匹骆驼一样跪倒,想要好好接受重负。

”“这一切重负。

坚忍的精神都自己承担:像那骆驼,负重奔向荒漠,精神也如此奔向它的荒漠”。

“这一切重负”指的是什么?是“骆驼的主人”——精神之骆驼愿意“称其为主人以及上帝的巨龙”加给精神的命令:“你应”。

骆驼善于负重和坚忍,并且遵从“主人的意愿” ——你应该如何:高阶段的学习无疑是苦闷的,高考就像沙漠的尽头,怎样才能穿过沙漠?高中生就需要骆驼的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尽头是绿洲,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骆驼从来不在沙漠里奔跑,因为那样会让它迅速死亡,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绿洲,一如高中生要拥有有坚定的信念后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三是听从“主人”指导,比如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三变
尼采提出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

他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
(一)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

我经常在台北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

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
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於: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麼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

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麼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

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
己负责。

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考完联考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

」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博览会,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

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三)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

婴儿意味著「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

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著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

每天看著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

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