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一个死囚为样本

合集下载

用死囚做药物临床实验

用死囚做药物临床实验

用死囚做药物临床实验在当前医学研究领域中,药物临床实验旨在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有一种极其不道德的做法,在过去的历史中存在过,那就是使用死囚进行药物临床实验。

这种残忍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伦理原则,而且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已经完全被禁止。

本文将探讨这种令人震惊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它被广泛谴责与禁止。

死囚药物实验是指将死刑囚犯用作实验对象,以评估新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这种实践在人们的意识中引起了深刻的道德争议。

一方面,用死囚进行实验可能为部分囚犯提供了赎罪的机会,为社会积累知识和进步提供了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这种实验严重侵犯了死囚个体的尊严和基本权利。

他们在死前可能被用作实验对象,未经过他们自愿同意,并可能经历疼痛和苦难。

此外,用死囚进行药物临床实验存在着众多的科学和伦理问题。

首先,死囚的身体条件和代谢过程可能与正常人不同,导致药物效果的偏差。

因此,通过这些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药物对正常人的真实影响。

其次,这种实验毫无疑问是违反了“首要原则”——不对人类进行任何伤害的基本道德准则。

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权利是我们当代医学实践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许多道德和法律规范已经禁止了用死囚进行药物临床实验。

实施这些禁令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个体的权益,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诚信性。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倾向于使用来自自愿参与者的临床实验数据,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然而,尽管已经禁止了用死囚做药物临床实验的行为,仍然存在一些非法机构或地下组织进行这类实验,违反伦理和法律规定。

这些行为应受到严惩,并引发我们对医学伦理规范的关注和反思。

只有建立明确的道德法规和监管机制,我们才能消除这类非法活动的存在,并确保人体临床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总结起来,用死囚进行药物临床实验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伦理原则。

尊重个体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核心。

通过禁止这种行为并加强监管,我们能够确保在药物研究领域更好地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为可持续的贡献。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在具体环境中个体对权力和权威产生的行为改变。

实验中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狱警出现了严重的虐待行为,囚犯则出现了极高的心理痛苦。

实验由于过于真实和残酷导致提前结束。

2. 纳粹人体实验:二战期间,纳粹医生对囚犯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人体实验,目的是研究战争对人体的影响、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实验包括高空试验、冷冻试验、毒气试验以及战伤处理试验等,对囚犯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3. 小阿尔伯特实验:由约翰·B·沃森(John B. Watson)于192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恐惧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实验中,他给八个月大的宝宝阿尔伯特看见一只白色的老鼠,并发出大声噪音,导致阿尔伯特对老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并且把这种恐惧扩展到其他类似物体上。

这个实验被指责为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它造成了阿尔伯特长期的心理创伤。

4. 米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于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志愿者被告知要给一位受试者电击,尽管他们感到内疚和痛苦,但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大部分的志愿者继续给予电击,甚至可以达到致命电击的程度。

5. 跪式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和莱昂·费斯特曼(Leon Festinger)于1956年进行的实验。

志愿者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被要求跪在一个易燃的塑料脚垫上,并被告知这是一个新的领导力测验。

实验中,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和不舒服,并在最后发现整个实验是没有科学目的的。

6. 背叛实验:由米尔顿·罗森堡(Milton Rokeach)于196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道德认同和个人身份的影响。

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在一个虚构的宗教团体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敌对的领导者、追随者和观察者。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流程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流程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流程第一张幻灯片: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一个死囚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被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内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

”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

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

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给他放血。

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五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七个。

”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了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

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

滴了三瓶,他已经休克,滴了五瓶他就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

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一种心理的作用,也是犯人自己给自己输入一个程序:血没了,我就死了,所以,当他认为血放完了,所以,就应该死了。

这就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一种程序在自身起作用。

所以,想法很关键,想法不同结果就大不想同。

人体是一部精密的生物仪器,输入什么程序就会产生什么结果,想错了,输入不良的信息和程序,在自身就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健康心理尤为重要!!!第二张幻灯片:走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

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

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门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20年后,当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 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发现,当年 白纸黑字把自己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 无论从事业的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 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这4 %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他96% 的 人的总和。这96%的人忙忙碌碌,一辈 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4% 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青年参考》
——裴多菲(匈牙利)
2、信念的特征




稳定性:信念不仅具有理智上 的坚信不疑,而且得到情感上 的强烈支持。 多样性:信念反映着需要,信 念因需要的丰富多彩而多种多 样的。 执著性:人们对某种理论主张 或思想见解坚信不疑,并要努 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 誓不 罢休。 亲和性:这是信念在感情上的 反映。德同即相聚,道合须志 同。
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孟子
一个人在他 的生命盛年,只知 道吃吃睡睡,他还 算什么东西,简直 不过是一头牲畜。
莎士比亚
点评:
这种愿望是不能称其为理想的,根本的一 点就在于它是原始的,是没有脱离动物属性的。 我们不能称它为理想,我们只把它看作是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 是 生活目的。雷锋则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 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这就说明,人生一世, 应 该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
“孩子,我这儿有一个秘方,它可以 使你重见光明,但你要切记,只有你 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可打开琴 盒,取出秘方”。小瞎子含泪称 “是”,老瞎子含笑而去。
寒来暑往。小瞎子牢记着师父的 嘱咐,不停地弹啊弹啊。时光在琴 弦上悄然流走了,昔日的小瞎子已 成了双鬓如雪、胡须似瀑的老瞎子。 终于有一天,“小”瞎子手中的第 一千根琴弦弹断了!

一切都会过去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作文安徽固镇县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李雨涵哲人说,风雨泥泞,烦恼忧愁,痛苦悲伤,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题记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他曾是一名医生,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

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是被吓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死囚躺在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打开,向床下的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昏了过去。

1987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遭到了司法部门的起诉。

但他用事实告诉人们,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精神垮掉了,生命也就变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因为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

但要活得精彩,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

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你真正走进生活时,会发现幸福的事占5%,痛苦的事占5%,剩下90%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

而聪明人善于把90%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把90%的平淡往痛苦那儿靠。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不是他遭遇的厄运或痛苦比别人多,而是他无限放大痛苦。

有个故事,耐人寻味。

有师徒二人,徒弟常常抱怨生活,为了点醒徒弟,师傅派他去取一些盐来。

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来,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咸。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同样多的盐跟自己去湖边。

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说:“现在你喝点儿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味道怎么样?”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成味了吗?”徒弟说:“没有。

”师傅语重心长地说:“人生的痛苦如同这些盐,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

所以当你感到痛苦时,就把你承受痛苦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成功的人绝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抱怨上,因为他们清楚,那样做只会白白消耗精力,对结果不会有任何帮助。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度; •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 你不能决定容颜,但你可以改变气质; •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不合理信念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 如:我必须表现优秀 、别人必须 处事公正 、生活必须完美无缺。 二是过分概括化的倾向 我这次演讲没取得名次说明我很失败; 今天被老师批评了说明我不是个 好学生。 三是糟糕至极的评价 如果女朋友和我分手了就太糟糕了, 天会塌的;如果我不能竞选上学 生 会主席就太糟糕了,我会一蹶不振的。
第四章
第五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大学生常见不良情绪? • 恐惧、焦虑、难过、内疚、低落、冲动、 自暴自弃、郁闷、矛盾、失落、抑郁、自 闭
• 你是如何处理这些不良情绪的? • 跑步、跳舞、哭一场、旅游、唱歌、吃零 食、聊天、宣泄、下棋、写日记、听歌、 打扫卫生
• 你认为哪些情绪是你感觉比较难处理的? • 失落、抑郁、自闭
练习:请用合理情绪理论分析自己的一 次负性事件
• A.发生了什么事?
• B.当时有什么想法?
• C.是怎样的情绪反应? • D.对“当时想法”进行辩论。“想法”对吗?证据 是什么?按当时的想法去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最大坏 处是什么?
• E.若再来一次,现在“我”会怎样处理,会说些什么, 会做些什么,感觉如何?
是的……但…… 我不够好 我一向都不走运
真的很遗憾
也许我能 我能和别人做的一样好 我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2、积极的自我暗示
•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 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 影响的心理过程。 • 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3、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2、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气球与石头(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学生聆听指导语)师:请同学调整坐姿,以自己觉得最放松的姿势坐在座位上。

闭上眼睛。

深呼吸。

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

(重复三次)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中,一束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你觉得特别安逸舒服。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想象一下呼吸的节奏,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

现在请你缓缓地伸出你的双手,平伸于前方。

继续深呼吸。

好,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手上。

想象自己的右手挂着一个氢气球,轻飘飘的,好像要一直往上飞。

你的右手却挂着一块很重的石头,很沉很沉,快提不起来了。

好,现在请大家继续保持现在的姿势,慢慢地睁开眼睛。

看看自己的双手是否仍然平衡。

师:我们互相观察下,为什么原本平衡的手会出现不平衡呢?(生回答感受,师生交流)师:这是由于我们受到刚才的言语暗示了。

事实上,我们都看到了,言语的暗示确实可以刺激大脑,改变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心里想象的事情真的就变成现实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课的主题: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心理学的小故事。

二、主题引入:(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

从学校中挑选了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一年以后,罗森塔尔对那些学生进行复测,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14个人性实验

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14个人性实验

⼈类历史上最恐怖的14个⼈性实验重要提⽰:防⽌封号失联请长按下⽅⼆维码加⼩编好友20世纪是⼼理学发展迅速的⼀个时期,在过去的100年⾥,⼼理学家们进⾏了很多伟⼤的⼼理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揭⽰了⼈类本性中我们⾃⼰都意识不到的问题。

⼈类总是⾃以为对⾃⼰的了解已经⾜够,然⽽boredpanda最近总结的⼀些著名的⼼理学实验之后,让我们发现——⼈类其实真的⾮常复杂...·01·钢琴台阶测试⼤众汽车曾经提出了⼀个“趣味理论”,他们希望可以证明,⼈们⽇常的⾏为举⽌可以因为有趣⽽变得更好。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们把⼀个地铁站的楼梯改造成了钢琴键盘的样⼦,看看是否由于楼梯台阶的变化,让更多的⼈选择放弃⾃动扶梯,选择更加健康的爬楼梯的⽅式。

结果显⽰,当天有66%的⼈选择放弃滚梯选择楼梯。

实验说明,我们都喜欢让⽣活中多⼀点乐趣。

只要城市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活⽅式就会更加快乐和健康。

·02·⼈种歧视实验1968年,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遇害之后,⼀个名叫简·艾略特的教师试图在她所执教的爱荷华州莱斯维尔⼀所学校的三年级学⽣中引起⼤家对种族歧视和偏见、歧视的讨论。

由于班上的孩⼦都是⽩⼈,所以艾略特把孩⼦分成了“蓝⾊眼睛”和“棕⾊眼睛”两类。

实验开始后,⾸先是蓝眼睛的19名⼉童好孩⼦组,⽽另外19名棕⾊眼睛为坏孩⼦组;好孩⼦组可以优先享受午餐和玩具,⽽坏孩⼦组不仅没有优先权,更不能使⽤⽔池,也不许和蓝⾊眼睛的孩⼦玩,⽽且⾝上被做上了明显的标记。

实验开始后,好孩⼦组的19名⼉童明显的开始对棕⾊眼睛的孩⼦产⽣敌对性和⼀些攻击⾏为,语⾔上也由平时的称呼改为了带有歧视性的语⾔,这是所有⼈都⾮常震惊,因为没有⼈告诉他们要这样做。

第⼆天,实验组对调,结果依然如此,⽽且对调后的棕⾊眼睛组的孩⼦更有报复性!在实验过程中,有⼀点影响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为好孩⼦的⼀组在考试和智⼒⽔平上要明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一个死囚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被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内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

”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

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

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给他放血。

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五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七个。

”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了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

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

滴了三瓶,他已经休克,滴了五瓶他就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

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他为什么会死呢?”
这是一种心理的作用,也是犯人自己给自己输入一个程序:血没了,我就死了,所以,当他认为血放完了,所以,就应该死了。

这就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一种程序在自身起作用。

所以,想法很关键,想法不同结果就大不想同。

人体是一部精密的生物仪器,输入什么程序就会产生什么结果,心灵,心灵,心是很灵的,尤其是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想错了,输入不良的信息和程序,在自身就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要慎用自心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