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液潜血的检验方法与临床价值
尿液潜血检查中尿液分析仪的临床运用

缺点剖析
仪器成本及维护成本高
尿液分析仪属于精密医疗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 相对较高。
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尿液稀释、药物干扰等,尿 液分析仪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对操作环境要求高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尿液分析仪需要在 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如温度、湿度等。
对某些特殊成分无法准确检测
结构
尿液分析仪主要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试纸条等部 分组成。其中,机械系统负责传送和定位试纸条;光学系统负责 测量试纸条颜色变化;电路系统负责信号处理和数据传输;试纸 条则是检测的关键部分,包含多种化学试剂,用于与尿液中的不 同成分发生反应。
功能特点及优势
功能特点
尿液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它能够在 短时间内对多个尿液样本进行多项指标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确检测。
03
尿液分析仪在潜血检查中应用
操作流程规范
标本采集
使用干净、干燥的容器收集患者尿液,避免污染。
试纸准备
选择适当的试纸条,确保在有效期内且保存得当。
操作步骤
按照分析仪说明书正确操作,将试纸浸入尿液中, 按照规定时间取出并放置在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注意事项与误差来源分析
注意事项
确保尿液新鲜,避免长时间放置;试纸条应一次性使用,避 免重复使用导致交叉感染;操作时应避免触摸试纸条反应区 ,以免影响结果。
误差来源
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亚硝酸盐等物质可能干扰潜血反应 ,导致假阴性结果;高浓度蛋白尿、尿比重过低或过高也可 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结果判读及报告出具
结果判读
根据分析仪显示的色块变化与标准比 色卡进行对比,判断潜血反应的阴阳 性及程度。
两种方法检验尿潜血阳性的准确度比较

两种方法检验尿潜血阳性的准确度比较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检验尿潜血阳性的准确度。
方法:选取300例空腹晨尿标本,分别采取干化学分析法、免疫胶体金法检测,以人工显微镜作质控,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准确性。
结果:干化学分析法阳性率82.7%,阴性率17.3%;免疫胶体金法阳性率74.7%,阴性率25.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干化学分析仪准确度为88%,免疫胶体金法准确度为97%,两组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与免疫胶体金法均可有效检测尿潜血阳性,免疫胶体金法更准确,临床价值高。
标签:干化学分析法;免疫胶体金法;尿潜血阳性尿潜血是临床诊断泌尿系疾病常见指标,为肾脏、尿路感染等疾病判定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1]。
因此准确判断尿潜血阳性是保证临床诊治合理性的关键环节。
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快速发展,使尿常规检测日渐方便,也在临床应用中日渐广泛。
显微镜是临床目前诊断尿液的主要手段,其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就以300例空腹晨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干化学分析法、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其诊断准确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0份空腹晨尿标本选自2011年8月-2013年10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其尿液标本均为晨尿,约为50 ml,以一次性尿杯送检;男168例,女132例;年龄20~70岁,平均(42.6±3.8)岁。
1.2 诊断方法选自OL YMPUS显微镜;尿干化学分析仪选自COMBISCAN-500型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纸;大便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抗隐血检测试纸。
于洁净试管置入10~15 ml晨尿标本,尿液充分浸入试纸,滤除余液。
根据尿液沉渣标准化操作规范,对收集尿液标本进行检查,离心管中倒入混合均匀尿液,离心5 min,去除上层清液,以滤纸擦干管口,留约0.3 ml沉渣量,混匀后以尿沉渣检查。
2 h内进行干化学隐血、红细胞镜检和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试验。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是临床检验中的一项指标,指的是在没有肉眼可见血尿情况下,尿液中存在
红细胞的情况。
潜血可以分为微量潜血和大量潜血两种情况。
1. 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尿液中红细胞数目非常少,通常在极低水平,即0-5个红细胞/高倍视野。
当尿液中潜血的数量在这个范围内时,可以认为该结果是正常的。
2. 微量潜血:
当尿液中潜血的数量较多时,达到5-50个红细胞/高倍视野,可以认为是微量潜血。
微量潜血的出现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 尿路感染:尿液中的细菌感染可以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的存在会导致尿液通过时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出现微
量潜血。
- 膀胱肿瘤:膀胱肿瘤的存在会导致膀胱黏膜破坏,从而引起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除了上述疾病外,尿液潜血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等。
在对尿
液潜血的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根据分析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进一步
的诊疗。
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取的门诊检查尿液标本80例,同时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与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对两种尿液红细胞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为15例,以镜检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假阳性的比例为11.76%,假阴性6.35%;以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标准,镜检假阳性率为21.05%,假阴性率为3.28%。
临床尿液潜血检验中镜检联合尿液分析仪相比单纯镜检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
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镜检存在差异,单纯仪器检验不能够完全确定尿潜血的阳性,需要进行镜检联合检查。
【关键词】不同检验方法;尿液;潜血检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44-01尿液潜血是在尿液进行常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红细胞计数减少症状。
在尿液的临床检验过程中,尿液潜血是必要的检验项目。
尿液潜血的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有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与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两种[1]。
本文通过对尿液潜血临床检验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取的门诊检查尿液标本80例,同时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与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对两种尿液红细胞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是将尿液标本以显微镜的方式进行方法观察,对标本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分析,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中存在过氧化物,其酶样活性能够在与试纸模块中过氧化物作用,释放出氧元素,通过对试纸模块的邻甲苯胺的作用使之变为邻联甲苯胺,以试纸上黄色到草绿色再到深蓝色的颜色变化而表现[2]。
尿液潜血两种检验方法的比较

尿液潜血两种检验方法的比较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RBC)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对543 例门诊、住院患者的尿样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查。
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同时镜检有红细胞者260 例,镜检无红细胞者30 例。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阴性,镜检有红细胞者40 例,无红细胞者213 例。
两种方法结果出现差异。
结论: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进行,尤其是显微镜检查至关重要。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镜检红细胞尿液分析仪是尿常规检测的手段之一,其简便、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
显微镜检查是目前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主要手段,但其检查耗时费力。
对543 例门诊、住院患者的尿样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查,并对两种方法的符合程度进行了比较。
1 原理与方法1.1 原理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潜血的反应原理:尿液分析仪使用的是干化学试纸法,根据多联试带上各模块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后颜色变化的深浅来检测尿液中的某化学物质,如直接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的胞质内涵物,间接推断细胞的有无。
具体地说,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后者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发生由黄色 草绿色 深蓝色的颜色变化,反应颜色的深浅与尿液被检测成分成正比。
尿液显微镜检查则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细胞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是对底物的真实反映。
1.2 方法1.2.1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使用尿液分析仪与仪器配套的尿分析试纸条,于混匀的10 mL新鲜尿液中浸入尿试纸条1 s后取出,上仪器进行测定。
实验测定后,自动打印结果。
1.2.2 镜检方法取尿液10 mL于试管中,在离心力为400 g、回转半径15 cm、水平离心机1 500 r/min 条件下有效离心5 min。
然后手持离心管45°~90°弃去上层液,保留0.2 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20 μL于载玻片上镜检。
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技术的差异探析张春莉

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技术的差异探析张春莉发布时间:2023-06-07T08:33:39.17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作者:张春莉[导读] 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100例行尿液潜血检测患者,入选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后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以《尿液检验的临床解读》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检验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
结果:本次金标准诊断阳性46例,阴性54例;联合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硬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尿液分析仪检查、单独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均存在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可以采取联合检验方式,有助于提高尿液潜血检测的准确性。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441821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100例行尿液潜血检测患者,入选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后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以《尿液检验的临床解读》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检验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
结果:本次金标准诊断阳性46例,阴性54例;联合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硬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尿液分析仪检查、单独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均存在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可以采取联合检验方式,有助于提高尿液潜血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潜血检验;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尿液潜血检验是用于观察尿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检查项目,在筛查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1]。
过去主要是使用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检验,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费时费力,无法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检验设备,其主要是使用干化学试纸法,对尿液成分进行化学检验,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在基层医院获得推广应用[2]。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尿液潜血是指尿液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红细胞,但在镜检时找不到或很少数红细胞。
尿液潜血的检验结果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进而制定治疗方案。
一、尿液潜血的临床意义尿液潜血是尿液检验中常规项目之一,其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重要参考。
尿液潜血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膀胱癌、结石等)、感染、外伤、药物影响等引起的。
尿液潜血的检验结果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动态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尿液潜血检验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尿液潜血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尿液蛋白尿试纸法,另一种是尿沉淀显微镜检查法。
尿蛋白尿试纸法是采用特制的试纸对尿液中的潜血进行快速检测,通过比色板进行判断,结果简单快速,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而尿沉淀显微镜检查法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沉淀中是否有红细胞存在,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1. 阴性:尿液潜血检验结果为阴性,意味着尿液中不存在明显的红细胞,通常情况下属于正常结果。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尿液潜血检验前未进行充分搅拌、尿液保存不当等。
2. 弱阳性:尿液潜血检验结果为弱阳性,可能是由于食物、药物等非病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轻微外伤、尿路感染等病理性原因引起。
这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病因。
3. 中阳性:尿液潜血检验结果为中阳性,一般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的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异常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有助于医生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1. 尿路感染:尿液潜血检验结果为阳性,伴随有尿常规白细胞增多,常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干化学法与免疫胶体金法在尿液潜血检测中的应用对比

干化学法与免疫胶体金法在尿液潜血检测中的应用对比发布时间:2023-03-06T06:37:19.28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10月作者:张晖[导读] 目的对比并评价尿液潜血检测中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差异与临床应用价值张晖杭州赛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摘要:目的对比并评价尿液潜血检测中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差异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肾病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进行尿液潜血试验,对比这2种方法在尿液潜血检测中的价值。
结果干化学法检测的阳性率81%(58/72)、阴性率19%(14/72);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的阳性率93%(67/72)、阴性率7%(5/72);免疫胶体金检测法阳性率比干化学法高(P<0.05);干化学法检测的准确度88%(60/72);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的准确度99%(71/72);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准确度比干化学法高(P<0.05)。
结论在尿液潜血检测过程中,免疫胶体金法的准确性高于干化学法。
临床检测中可将免疫胶体金法与干化学法相结合,提高尿潜血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为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尿液潜血检测;应用对比引言在进行尿液潜血的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干化学法,而干化学法检测尿液潜血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检测上还有一定的缺陷,而免疫胶体金法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弥补,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来进行差异分析,从而不断地提升尿液潜血检测工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肾病患者72例。
研究纳入男性41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9~33岁,平均(16±3)岁。
研究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
1.2方法检测采用Olympus显微镜、Combiscan-500尿液分析仪与配套检测试纸、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抗-隐血试验试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尿液潜血的检验方法与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6-03-11T13:42:06.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李少阳
[导读]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不论尿液分析仪还是显微镜检验,其方法上都是有缺陷的,尿液分析仪的潜血检验更能发现破裂红细胞的存在并进行计数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尿液潜血的检验中,分别使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样本检测的临床价值,并将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8例,都进行尿液潜血的检验,所有的108例患者,在行尿液分析仪检查的同时,对样本红细胞实施显微镜检验,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临床检验结果的差别。
结果: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对108例尿液标本进行分析,显微镜进行红细胞计数,阳性概率达到24.1%,尿液分析仪检验潜血阳性概率达到31.2%,数据上两种检验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不论尿液分析仪还是显微镜检验,其方法上都是有缺陷的,尿液分析仪的潜血检验更能发现破裂红细胞的存在并进行计数,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能更准确核对红细胞数量但是会存在人为误差,在进行临床检验时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得到的数据将更准确,就能为临床提供更高质量的检验服务。
关键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临床价值
尿液潜血检验是临床上鉴别和诊断多种类型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尿液潜血的检验方法也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常规的显微镜检验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然而尿液分析仪检验具有简单便捷经济的特点。
本研究将针对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尿液潜血的检验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15年1月至 2015年6月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患者50 例,女性患者58 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0.62±1.59)岁,其中来自儿科的患者14例,外科患者 22例,妇科患者34例,内科患者38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检验。
1.2 方法
1.2.1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方法因为尿液中有血红蛋白,且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血红素,其中含有过氧化物,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方法就是利用亚铁红素过氧化的活性酶样和试纸过氧化进行作用,进而释放出来氧元素,然而在试纸模板中的邻甲苯胺通过氧元素的作用,能够转换成邻联甲苯胺,在整个转换的过程中,试纸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黄色 - 草绿色 - 深蓝色)。
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将 15mL 的尿液标本置于试管,同时取一张试纸,将尿液试纸放入尿液试管中,并在 1 秒后取出,使用尿液样本分析仪对取出的尿液试纸进行检验,同时将检验结果以打印的形式整理并报告。
1.2.2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本方法主要是将尿液标本置于显微镜下,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人工计数观察,在观察并进行人工计数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对象为红细胞的数量。
将 15mL 的尿液标本置于试管,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的速度需要控制在
1500r/min 左右。
在离心处理后[3],试管中的尿液样本会出现变化,分为清液与沉淀物两个部分,这时候需要医护人员使用相应的工具将试管中的部分吸出,且保留沉淀物 0.2mL,然后利用手动方法将剩余的沉淀物摇匀,取出准备好的载玻片,并将 20UL 混悬液置于载玻片上,在操作完成后加盖,将其置于显微镜下进行检验。
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对其目镜中的内容进行细致观察,同时对载玻片中尿液样本的红细胞数量以及状态进行记录,选取的区域数值为 10,计算出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数据用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计数数据使用行 χ2 检验,同时进行 t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 54 例尿液标本进行不同方法的检验,将尿液潜血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中共有 13 例呈现阳性,41 例呈现阴性,检验阳性概率为 24.1%;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中共有 17 例呈现阳性,37 例呈现阴性,其检验阳性概率为31.2%。
两种检验方法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3 讨论
尿液潜血是尿液检查中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如果检验结果中的尿液红细胞数量呈现减少的状态则为尿液潜血。
一般情况下,尿液潜血是由炎症、结石或者肿瘤等因素引发的。
此外,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存红细胞,如果检验结果显示红细胞,则需要高度重视,怀疑是否患者肾功能受损、尿路感染或患有其他疾病。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主要利用自动化仪器对尿中的成分进行检验,具有操作简单且快速的优点;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尿液成分检验的准确率比较高,但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且时间较长。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施以不同的检验方法发现,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阳性概率为 24.1%,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阳性概率为 31.2%,两种检验方法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方法优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方法,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尿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环节的精准性对结果具有直接影响,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误差。
综上所述,虽然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方法敏感
性较好,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上在使用时应酌情考虑,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率。